第一百七十八章 流言不需要證據
蔣進賢拍拍額頭:「吾得之矣。只是這樣,三郎、四郎便脫出身了。」
鄭琰,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奸臣。她爹的三觀真的挺成問題的,她爹的手真心黑。是不管你無辜不無辜的,比如余氏,被親人欺騙,本是受害者。比如晉王,好好小閨女沒了,也是受害者。比如,魏王,真是躺著也中槍。最可憐的是那個小六娘,小孩子還什麼都不知道呢,因為卷進去了這進一個案子里,活也活不成了。
晉王還覺得坑爹呢,你說他清清白白一個人,先是有人告訴他,你閨女不是你閨女,然後有人告訴他,你小老婆給你戴綠帽子了,最後又有人澄清誤會,他沒被戴綠帽,但是疼了兩年的閨女不是他的!這叫什麼破事兒?
蔣進賢聽明白了,都要弄成是燕王做的,是燕王不擇手段!「奈何沒有證據。」
蔣卓還說:「最可疑者乃是燕王,」最有競爭力的就是他了,不是他乾的,也是他乾的,「先是廢太子,再是齊王,再是飛書案,這是步步緊逼啊!」
魏王火氣比較大,再看他弟弟一臉的委屈相,兩爪一癢,忍不住就抽了過去。晉王沒想到他這哥哥不說就開打,被抽了個趔趄,撞上了覺得遭了飛來橫禍的燕王。
早些時候,燕王舅舅沈晉剛知道流言,茶都沒喝一口,奔到燕王家裡,氣還沒喘勻就問燕王:「是不是你乾的?」
魏王當然也有。
於是滿天就傳開了,魏王在外頭有了私生女,晉王拿來養了。晉王把女兒放到余家,就是為了換孩子。第二天,又有消息傳來,說這個孩子又不是魏王的了,她是hetubook•com.com余氏生的,但是,爹不是晉王。晉王戴了綠帽子。接著,又有人說,這孩子是余家從教坊抱出來的,分明是魏王的孩子。
沈晉灌了口茶,被噎得直翻白眼:「飛書啊!還有現在的流言!外面都傳說是你乾的。」
摸著自己可能所剩無幾的良心,鄭靖業和鄭琰很想大方承認,晉王的事情是他們先發現的,奈何從現在開始到幾百上千年後,所有人都覺得這事兒大概是魏王、要麼是祁王、或者是義安郡王或者榮安公主這些人搞出來的。根據陰謀論「誰是最後受益者,誰就是這次事件最腹黑、最陰謀的幕後黑手」,鄭氏不應該是出手的人。
蔣卓彈彈袖口:「相公怎麼迂腐了?難道現在外面漫天的謠言都是有憑據的不成?」
燕王才是最委屈的好嗎?燕王的火氣也上揚了好嗎?
燕王傻了,接著就被打包到了熙山挨罵。你妹!老子還啥都沒幹呢,就受你們算計,又被這倆倒霉兄弟給撞了。他也不裝淡定等魚上鉤了,袖子一卷,朝魏王撲了上去,口中還說:「有你這樣當哥哥的嗎?」不知道是為了自己吶喊,還是為晉王鳴冤。
蔣卓看不下去了,登門與蔣進賢進行了一番長談。具體談了什麼外人不知道,蔣進賢卻被他說服得冷靜了下來。蔣卓說:「眼下是有人要藉機生事,相公切不可自亂陣腳,不能順著他們劃下的道道走!」
皇帝很憤怒,他家血脈不能亂!正要澄清流言——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嘛,還有乳母婢女看著呢——卻發現余氏的娘家連夜收https://m.hetubook•com•com拾了細軟出城逃亡了,這不是畏罪潛逃又是什麼?分明是從側面驗證了事情的可靠。
戰鬥升級,兩邊互咬得十分精彩,讓皇帝充分觀摩了什麼叫「兄弟鬩牆」,只是不知他是不是回想起了自己那慘綠青蔥、與兄弟互掐、弄死兄弟的少年時就不得而知了。
先前飛書事件已經很讓皇帝惱火了,皇帝一直鴕鳥著不肯深究,現在又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皇帝火氣大得不行。叫他們仨來就是為了罵個痛快,根本不是為了聽解釋。就算解釋了也對三王的前程起不了什麼大作用,皇帝已經把他們仨都排除在考慮之外了,今天就是為了出一口天惡氣而已。
皇帝自己也有點暈了,他直覺就知道這裏面有貓膩,但是他不願意再查了,再查下去,誰知道還會查出什麼污糟事兒來?反正你們仨都沒戲了,哪兒涼快哪兒獃著去,讓你們富貴平安,你爹我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榮安公主聽了大樂,這事兒不管是誰做的,都於她有利,樂呵呵地添油加醋,流言越來越有了奇幻色彩。她才不管有沒有真憑實據呢,直接給潤色加工成了一個凄婉的故事。也不知道中間是怎麼傳的,反正魏王、晉王成了戴綠帽給人養孩子的活王八,寵妾滅妻,結果妾生的孩子不是他們的。這樣的人,我看你還能當太子嗎?
這還是他不知道鄭靖業出手的原因,如果知道這隻是半步距離引發的血案,不知道她又要做何感想了。
沈賢妃也只是搖搖頭:「好啦,你最近不要跑得太勤了,惹眼呢。」榮安公主道:「那我
https://www•hetubook.com•com
就偷著樂唄,以後再好好高興。」沒高興多久,聽到他弟弟被污衊的消息。榮安公主也炸毛了:「放P!放P!飛書怎麼會是他做的?」明明是我乾的啊?這是誰學會了流言大法?挽袖,她又投入戰鬥了。皇帝一把老淚,他只是想給兒子們找個小茬,哪想得到,他們真的這樣不幹凈呢?送走趙王、秦王,皇帝把魏王、燕王、晉王一齊撈了回來:「你們死了這條心吧,朕的大好江山,不能交給你們這些畜生!」
被沈晉一問,燕王被問住了:「我幹什麼啦?」我是正派人,是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一個被上天眷顧不用自己動手的人啊喂!
對於這種「沒做過的壞事被扣到頭上,做過的沒人發現」的情況,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既然沒人問,鄭氏也不會傻到跳出來發明聲明對這場混亂負責,坐著看戲唄。只是對皇帝這個可憐老頭兒,心裏的同情愧疚又多了一分。
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三個難兄難弟被皇帝叫到翠微宮去罵。
直到到了熙山,這場熱鬧還是沒個完。趙王、秦王大概是不想再趟這渾水了,「累上書」給皇帝,請求「如齊王」,自請外出政治避難。皇帝無奈地同意了,批完了之後就大罵:「畜生!」
鄭靖業沒想借什麼機生什麼事,他只是不忿于皇帝被騙一定揭穿這狸貓換太子的事兒,更不忿于蔣進賢不把他放在眼裡,才搞出這樣打臉的事情來。真沒有別的目的!比起政治籌劃的老謀深算,這就是個傲嬌老頭兒在賭氣。本來嘛,太子都內定好了,鄭靖業想大度,看https://www•hetubook.com.com蔣進賢的猴兒戲也行的,可他就是慪氣了。
人類社會,比起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也好混不到哪裡去呢。鄭琰的胸口有些悶悶的。
事情最妙的地方就在於此時有地位的男人,多少都會有幾個欣賞的教坊女子。未必就是有什麼私情,也許就是愛聽她吹的笛子啦,或者是這個女子舞跳得好一類。唔,鄭靖業以前還比較喜歡教坊里一個女子彈的琴,不過後來顧益純來了,他也就不叫人來彈琴了,寫個條子讓京兆給這女人脫了籍,讓她回鄉了。
現在他哥還要抽他!沒錯,魏王是這件事情里最無辜的人了!他快憋屈死了。他好好的五講四美三熱愛的,他招誰惹誰了?哦,結果這個傻兄弟看上個女人,連累著他也被剝奪了繼承權,冤不冤吶?
最該死的是,這個時候,皇帝也出動了。皇帝在深宮之中,這樣的流言傳到他耳朵里還要一定時間,他內定的太子已經結完了婚了,該給其他兒子一個歸宿了。好死不死,他舊事重提,翻出了一份參蔣進賢的奏摺。
燕王要說沒有奪儲之心那是不可能的,當年從一開始,他就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競爭者。夏皇后崩逝,沈賢妃也一度是後座的候選人之一,可惜皇帝太狡猾,寧願不立皇后。榮安公主計劃陰謀的時候都沒跟這位兄弟打過招呼,燕王也被蒙在鼓裡,只覺得自己真TM命好,不用動手就有人拉他的絆腳石填坑。他也就穩坐釣魚台了,甚至天天擺弄些神神叨叨的讖語,覺得這樣一靜不如一動,可以等著噴香的肥肉自動掉他口裡。
鄭琰在反思自己的良心的時候,熙山上,正在上演m.hetubook.com.com著兄弟鬩牆。這回是明晃晃地擺出了架子,拳頭滿天飛——魏、晉、燕三王在宮門前開練了!
魏王也是一口老血,從大正宮裡奔出來,就揪著晉王的領子:「你小子給我滾過來!」
蔣卓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事,不緊不慢地道:「趙王、秦王尚有戰心否?他們可自請外出,如齊王。不能一步登天,至少不會落下懸崖。二王本不是心志堅定之人,是會想要富貴安樂的,他們,不是亡命之徒。」可以施加點壓力,請他們放棄比賽嘛。
榮安公主傳完謠言,跑到沈賢妃那裡拍掌大笑:「阿娘聽到了沒有?延安殿有那兩個,可熱鬧了。不知道阿爹知道了沒?」
榮安公主一想,這一回沈賢妃說得對:「那且饒過他們這一回。」死鴨子嘴硬。
三王想說自己的清白,皇帝根本不聽。再辯解一句,就要直接開打了!打板子也是有操作規程的,打屁股,為防止作弊,是要從臀至腿扒得光溜溜的,忒沒面子。燕王跟他的哥哥魏王、弟弟晉王一塊兒抱頭狂奔,跑總比脫有面子一點。
沈賢妃嚴肅地道:「這個時候躲且來不及,你還往前湊,你生怕旁人想不到是你做的么?」
蔣卓又說:「他們劍指魏王,不管是誰,都要當成是有人嫉妒魏王,想潑魏王的髒水、壞魏王的名聲。」
蔣進賢也炸毛了。這種時候,他忽略了政敵鄭靖業,直接就想到了儲位競爭上頭。你不仁,我也不義,他也翻舊賬。
流言不需要證據,斷案寫檔案卻是需要的,余家跑了,晉王府的乳母卻是還在的,三木之下,招得痛快!真正的小六娘的遺骸也找到了,那個假的六娘……再沒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