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凶多吉少
「絕不!」
徐瑩轉過臉,與鄭琰正面相對:「你方才說的可是真的?你們不會依附魏王!」
葉廣學恨得牙癢,功敗垂成,他把齊王這王八蛋祖宗十八代都咒上了:「該收拾殘局了。」卧槽,你排行老二,腦子也二了嗎?看看看看,這下還能得著好嗎?
所謂禪讓,總要三辭三不允做足了禮數,方顯得這讓的人是誠心受的人是不愛已,才算把臉面給做足了。不料蕭令先自從做了皇帝,脾氣就見漲,他老人家死活不肯簽字畫押。讓魏王鬱悶的是……玉璽還不見了!特么連詔書都沒有辦法蓋印!又大索宮中,希圖找出大印來,未果。
「等,未必就是等死,世上總有忠義之士。放心,我向你的保證不會變。賭不賭?」
御林像是經過了一場華麗的遊行,又各歸各位了,心情還沒平復呢:這就完啦?
魏王已經與葉廣學商量著於何處築台,又哪一天為吉日,擇日登台受禪。又要擬旨,安撫朝野上下。
接著,以宗正卿為正使,池之為副使,迎徐瑩回京。
第二天天一亮,打了一夜的人,死了的自然不能動彈了,不死的也累得差不多了。于元濟帶人過來打掃戰場,一點人,好么,魏王被兄弟幹掉了,變亂中,葉廣學調兵反攻齊王府,一頓亂打,齊王不知所蹤。夜風很大,不但把魏王家燒掉了,他家隔壁左鄰右舍也燒了個乾淨。
鄭琰誠實地道:「如果魏王為逆,鄭氏是不會認的!我父為顧命之臣,我夫受先帝之恩,我們,不會附魏王之後和-圖-書。這消息也未必是真的,縱是真的,也未必就是魏王了。京中送來的信,阿爹閉門不出,絕不會答應魏王登基,眼下,你肯回去嗎?只要你肯回去,十七郎還有兒子,我們不會讓帝系旁移的。」
徐瑩嗚咽一聲,一室跟著落淚,鄭琰試淚道:「娘子節哀,如今聖人歸天,中外震驚,萬事尚賴娘子。」
「對!」徐瑩眉宇間的神色堅毅了起來,不能否認,蕭令先如果死了,最輕鬆的就是她了,更能拋開了包袱把智商情商轉到正常位面上來,「我要返京!」
眼前情勢看似大局已定,哪怕沒有玉璽,只是心理上不舒服,再刻枚公章也不是太麻煩的事情。不想更鬱悶的還在後面,當晚蕭令先於囚室內推滅了油燈,燒了半拉偏殿。等火被撲滅,他已經見先帝去了。禪讓沒了讓位的人,戲都做不下去了。
徐瑩一下子就癱了,宮女扶起她,鄭琰又問:「如今京中情勢如何?」
徐瑩心中忐忑,跟鄭琰兩個人聽宗正卿正經八百地說:「魏王謀逆,諸王亂戰,首惡業已伏誅。鄭相公遣我等奉迎皇后回京,主持大局。」都呆了。
此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也沒弄什麼帘子,就這麼敞開了說話。徐瑩又向鄭靖業確認了蕭令先的情況:「聖人究竟如何了?」
鄭靖業流淚道:「聖人歸天了。」扶著拐杖顫顫欲倒,池之連忙把他扶住了。
徐瑩恨不得蕭令先去死,聽了消息還是慌了神:「他怎麼會?這可怎麼辦?我怎麼辦?二娘怎和圖書麼辦?」牢牢抓住鄭琰的袖子,「那我這又算什麼呢?」
在沒有路燈、沒有各式霓虹招牌的年代,一處不算小的房舍被點著了,足能讓半城的人察覺,魏王不知何事,驚起查看,又驚著了齊王。
「新君是魏王了吧?他會把我們母女怎麼樣?」徐瑩的眼神銳利了起來,「你家中想是無礙的,魏王已與你娘家聯姻。」
宗正才放聲大哭:「聖人殉國了。」
徐瑩與鄭琰各自帶了孩子回來,直入大正宮,到了宮裡,已是日過中天,從車窗望出去,一片縞素,秩序尚可。兩人在大正宮坐下,匆匆扒了幾口飯,鄭靖業等人才過來請見,商量事情。
「?」
這個時候,鄭靖業才「乘車而來,扶杖下車」,先到大正宮發現蕭令先死了,痛哭一場,再讓人搜羅宮中,發現蕭令先兩子俱亡。令郭靖點起所部之御林維持宮中秩序,又命京兆、金吾維持京中秩序,命人請來杞國公、葉廣學、韋知勉、衛王,共商大計。
鄭琰道:「你……冷靜一點。」
鄭靖業道:「幸而娘子尚在熙山。」
「好!我們現在就回去!」
「能!」
衛王一夜之間死了若干侄子,正在傷心間,忍著悲痛附和:「應該的。」
鄭靖業手不離杖,老淚縱橫,看起來憔悴異常:「國之不幸,當早定乾坤。如今魏王已薨……」目視葉廣學。
「再拖下去,魏王該即位了!到時候君臣名份已定,還有我們什麼事?」
徐瑩跟鄭琰打賭,從來都是便宜了鄭琰的。兩個女人在熙山和_圖_書焦急地等待著,一夜合衣而卧。天明了起來,先派人入京聯絡,匆匆換了衣服,梳洗一番,早飯都沒有心思吃,就等著京中回信。
「我能信你嗎?」
鄭靖業咳嗽了好一陣兒,久到葉廣學都不得不上前給他拍拍背,才嗆紅著臉問:「梁橫呢?」
「賭了!」
情勢不等人,只好先「從權」,所有安民的告示,都以他的魏王印與葉廣學、韋知勉的宰相印鑒押印。忙完了這些,又派人往鄭靖業家裡去聯絡,鄭靖業卻只讓人傳話來,請魏王不要在大正宮留宿。
是啊,你們清君側誅梁橫,TM梁橫哪裡去了?
鄭琰代問:「聖人安在?」
——大家似乎忘了,善待兄弟的蕭令先把存世的兄弟們弄回京里來了,齊王這個萬年老二也回來了!一直沒有大鬧,乃是因為被先帝發配邊疆以前的關係斷了,埋頭整理中呢。白天外面喧鬧齊王聽在耳朵里,小算盤打得飛快——他聽說魏王逼宮,就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意,魏王逼宮,等魏王弄死蕭令先,他再來「反正」。
這一回參与兵諫的都算是斯文人,只是一場上流社會的斯文較量,以恐嚇為主,以遊行示威為手段,對民間的影響只是心理上的。鄭靖業早有安排,吳熙、于元濟聞風而動,制止了地痞流氓可能的趁機生事,是以京城居民雖然心中惶恐,生活還是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既有「反正」之意,又有性命之憂,齊王掐死魏王的決心比什麼時候都強。收到魏王的安撫書信,他也虛與委https://www.hetubook.com.com蛇,暗中加快了布置。賊人膽虛,一聽到隔壁的動靜,齊王驚了——卧槽,你這大半夜的是要對我動手啊?老子也不是好惹的,想啃我?先y掉你幾顆牙再說!
於是滿城搜捕梁橫,很快就抓到了——因為京城有亂,所以城門管制,只許進,不許出。
顧美人沒來得及出逃,兒子被抱走,絕望之下自縊而亡。陳婕妤、夏美人等亦自縊而亡。孫氏守著女兒,被軟禁于居室之內。除此之外,張平奉魏王令彈壓後宮,宮女、宦官經過最初的慌亂,漸漸恢復了平靜。
「現在趕過去,城門都關了!」
當天夜裡,京里就有了亂相。
「難道就要等死?」
兄弟們年紀差不多,都住一個高檔住宅區,雖然有了護衛,架不住三家一齊圍攻,這裏面又有拉偏架的,鄭靖業顯然深諳拍黑磚之道,提前下令「保護」諸王,具體如何保護法,看齊王就知道了。天黑,雖然點著了大火,還是識人不清,一番混戰,又引來祁王,晉王一看情況不對,要來救他哥,也參戰了。
大半天的時間足夠他通過某些故意放水的渠道知道所有的情況,也足夠他在有心人士的幫忙之下制定一個頭腦發熱的計劃了。某些不厚道的人,還在齊王耳邊說:「魏王以下克上,得位不正,其心乃虛,必大肆殺伐以塞悠悠眾口。王為先帝諸子之長,恐為所忌,不得保全性命。」
葉廣學還傻兮兮地贊成:「正是,明日要十七郎的使者到魏王府三宣禪讓之詔。」雖然關了蕭令先,魏王還是和圖書要「三辭三不允」的,這要是在大正宮裡「三辭」那就成笑話了。魏王又搬回家裡來了,回到家裡,一家都在緊張裡帶著興奮,葉氏壓住了大肆慶祝,示意到大正宮裡再正式道賀。
這場變亂主要被控制在諸王居住的坊內,刀光火影,打得熱鬧,各府奴婢出去了被亂刀砍死,不出去被燒死,京中最繁華富麗的一處坊,成了修羅場。
他是有準備的,士卒都是等著「救聖人,正乾坤」的。在鄭靖業的故意放水之下,齊王聯合秦王、趙王三家的鐵甲護衛合兵一處,加上僮僕,湊足千人,直撲魏王府,圍起門來放火。
「禪讓?虧他們想得出來!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也。」消息傳到熙山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鄭琰並不驚訝,但是依舊火燒火燎地去通知徐瑩:「聖人只怕已經凶多吉少了。」
宗正道:「魏王謀逆,齊王欲趁火打劫,諸王混戰,業已伏誅。鄭相公與衛王、韋相公、李相公主事。」
「天色已晚,只怕京中已經戒嚴,我得跟京里聯繫,你不能有閃失。你要有一點閃失,讓二娘指望誰呢?」
受影響最大的是後宮,徐少君到消息心跳得厲害,換上宮女的衣服,把兒子裝到一個大提盒裡,想趁亂逃到娘家去。走到門口,小嬰兒不適應這小小的提盒,哇哇地哭了出來。想瞞都瞞不住,提盒被沒收,本人以「偷竊」的名義被抓住看管了起來。
杞國公露出一個放鬆的、愉快的微笑來:「聖人故去,是該請娘子回來主持大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