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少年訂婚
「也沒什麼。」真沒什麼,風俗人情如此,「難道有什麼不好么?」
池之先前承他救命之情,且夏氏名門,夏人也不錯,還是鄰居,意有所動。回來與鄭琰說一下——這是他尊重老婆意見,別家老婆再彪悍,丈夫在外面不商量就把兒女婚事給定了的也大有人在。
這事須怪不得蕭復禮,鄭靖業辭職,場面話也要說兩句呢。
蕭復禮婚後,鄭靖業就正式請皇太后還政于皇帝,這一點得到了廣大朝臣的贊同。勛貴里也有同情杞國公家的,卻要考慮到蕭復禮的感受,都不吱聲。皇太后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韋知勉在家哆哆嗦嗦罵了大半夜,最終只能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第二天又打起精神去當他的首相去。
鄭靖業第一次打申請的時候,韋知勉認定他是作秀,事實似乎也證明了他的判斷,鄭靖業又留任了。韋知勉心裏把鄭靖業給鄙視成了個渣渣,沒想到鄭靖業他真的辭職了!
真是晴天霹靂!
隨著池憲與夏蘊定立婚約,池家顯出了真正回歸世家地位的樣子來。而蕭復禮的婚禮,也正式在三月暮春里舉行了。
氣咻咻地回到家裡,迎頭被夫人叫了過去:「六娘行將入宮,原給她備的嫁妝有些就不相宜了。你可有什麼法子,好使她多帶些進去?」說著說著,流下了難過的淚水。
首相的位置看起來是鄭靖業「讓」的,這是韋知勉像是吃了顆死蒼蠅一樣的噁心。處理國家事務他也在行,問題是人際關係越來越難搞了。
和_圖_書如今只剩下他、李神策、李幼嘉三個宰相了。三人裏面,李神策本該與他抱團,但是李神仙生就一副神仙脾氣,委實難相處!李幼嘉更聽鄭靖業的!中高級官員里有他的門生故吏,更多的是其他人家的舊部。是以國家無大事,韋知勉卻愁得直掉頭髮——白髮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鄭琰目瞪口呆:「那春華呢?」
韋知勉難過得要死!讓鄭靖業搶了先機,他怎麼應對都是錯!想來想去,韋知勉覺得自己又被鄭靖業坑了一把,還坑得沒辦法翻身——除非現在突然出現個天災人禍、國家危難,韋知勉挺身而出解決了問題。
鄭靖業這才上了退休報告。朝臣們心說:你還玩?
不用衛王提醒,蕭復禮也給予鄭靖業豐厚的回報,比如把鄭L提拔做了禮部尚書,比如讓鄭靖業領著宰相工資的退休金,比如又錄了鄭靖業兩個幼孫做蔭官。看到鄭琰,又想起池之,很服他斷案的能耐,復讓他做了刑部尚書,還順手把池春華給升做了郡君。
要說韋知勉也真是夠倒霉的了,他也算是一時俊彥,有著風光的少年、青年和中年,也算是「年紀輕輕」就當了國家領導人——五十歲的年紀做宰相,實也算不得老——就算熬資歷也能熬個首相噹噹。不料天不遂人願,出了個天殺的鄭靖業!橫刀奪愛搶走了首相的位置,一搶就是幾十年,更讓人抓狂的是鄭靖業還比他年輕。韋知勉不知道暗地裡求了多少神仙,請鄭靖業早早m.hetubook.com.com完蛋,鄭靖業依然頑強地歷事三朝,鄭家越來越風光。
「孩子還太小,萬一不樂意呢?以後再有自己中意的呢?」
池之板起了臉:「我們婚前熟識,那是天緣巧合,阿憲……你叫他怎麼與人家小娘子相識?還能四處結交小娘子不成?」
「我的閨女,當然要讓她自己挑個好丈夫,小郎君們四下跑的還是很多的。」
「當年周王太妃還是貴妃的時候,那一跤跌得可慘。」
「好啦,不要哭啦,皇太后在保慈宮裡,也不是日日相見。六娘入宮暫為美人,楚氏趙氏不也是美人么?要委屈都委屈!不要哭哭啼啼的了。眼下收斂些,待六娘晉位,再添補也不遲。德妃又如何?她才九歲。聖人十四,娘子十五,六娘亦十五。」又暗示妻子給孫女調養身體,搶先生下皇長子才是正理。
「阿憲才八歲!」
池之額角一跳:「呵呵。是么?你真收下了?」
鄭琰說了今天顧氏與苗氏之事,嘆道:「當年的貴妃要是有這份通達……」
「這可怎麼是好?皇后倒不用很擔心,皇太后可不是個什麼好脾氣的人,德妃出自徐氏,就怕像了皇太后,我可憐的六娘……」
還要安撫老妻:「眼下且不要生事,皇太后心裏憋著火氣呢,本該衝著皇后發的,六娘這一顯眼,就該沖六娘來了。皇后是一國之母,皇太后再如何也要有所顧忌,六娘就不一樣了。」
池之道:「我沒拒絕,只說仍需與你說一聲才好。」這種父母決定子女婚事的事和_圖_書情實是再常見不過了。夏顏控的毛病越來越重了,越看池憲越喜歡,唯恐有人跟他搶,先下手為強,扯著池之就要定親。
「不說這些了,今日遇到夏,他要為他孫女兒招阿憲為婿。」
衛王個傻老頭兒,實誠地對蕭復禮道:「素日說鄭靖業奸滑,不想他是真的為國為君,不戀棧權位啊!往日竟是看錯了他!聖人不要虧待了他才好。」
P!鄭靖業的心更貪好嗎?他要的不止是自己的一世富貴,還要用自己不知道還有幾年的壽命權柄,換子孫在蕭復禮這個看來很有前途的皇帝那裡的惦記。
裝病?你都老病廢疾了,還死佔著位子不放,愈發讓鄭靖業給比下去了。
鄭靖業志得意滿地退休了,可把另一個人給架牆頭上去了!韋知勉在家裡扶杖大罵鄭靖業腦袋抽筋:「平日死攥著權柄不放,今天倒大方起來了!他這是厲鬼上身了嗎?」時值興平七年,鄭靖業今年七十四了,韋知勉年紀比鄭靖業還大。
韋知勉覺得屁股底下的首相位子長出了牙。
沒想到鄭靖業去意堅決,與蕭復禮合演了一回「三辭乃允」的把戲,蕭復禮灑淚告別鄭相公。
「……」
鄭靖業走了,韋知勉終於成了首相,這是他盼了幾十年的位置,可他一點也不開心!
沒錯,這會兒不興自由戀愛,想戀也沒得戀,小心被當成流氓反革命斃掉!真有勾搭人家小娘子被小娘子的爹娘兄弟舅舅叔叔組團打死的……這種情況下打死了,法官都會酌情輕刑哩。
你妹的鄭靖業,你坑死我了!和*圖*書韋知勉把鄭家祖宗十八代都給問候了個遍,還得轉手去批鄭靖業的退休待遇問題,還不能不通過!
池之道:「人還是那個人,你道為什麼有時候清明有什麼傻?她當時身在局中,就算你勸了,你道她能聽?便如杞國公,素日精明的一個人,居然允了孫女兒做妃,不過是利令智昏罷了!」
韋知勉把賬都給記到鄭靖業頭上去了,然而鄭靖業風風光光地退休了,領著丞相的工資,一應待遇都沒有變,只是去了個宰相的名號,平時不上朝——皇帝有什麼疑難問題、國家大事,還可能或派人詢問,或請其入宮商議——而已,從雜事中脫身而出的鄭靖業,更有時間搞陰謀詭計了!而且鄭靖業兒子、女婿都做高官,李幼嘉還是他培養出來的,李神策是他推薦的。
「十一郎丰神俊朗,其夫人秀麗雅緻,生下的孩子自是不錯的。」
鄭靖業知道了也只好說一聲:「夏人是呆了些,品行倒是不太壞。」
「怎麼說到他了?孫女兒做妃,有什麼利了?從來妃子扶正就難得很。」
也提出辭職?明顯的步鄭靖業後塵,會顯得自己是羞愧,在相位呆不下去。
蕭復禮說鄭相公真是高風亮節、不貪戀權位。韋知勉一張老臉熱辣辣地疼,尼瑪臉都被扇腫了!
史稱:「恩遇甚隆」。
鄭靖業親自操持,婚禮盛大隆重。蕭復禮特以蕭正乾為正使、鄭L為副使,往迎皇后。鄭琰作為女侍中,亦隨行,直入顧家,佐顧氏入居昭仁殿,而後退還。小夫妻之新婚,鄭琰無法聽壁腳,卻在
和圖書
次日趕到宮中,見兩人相處倒也溫馨,時不時眼神交匯一下,看起來挺不壞。蕭復禮名義上取得了國家的統治權。
這是韋知勉又一件傷心事,他本打算家中行六的孫女入宮做皇后的,他是宰相,與衛王是親家,雖比不上李、趙諸姓,也算是世家,門第並不低,運作一下未嘗不可。沒想到皇后最後定了顧氏,顧益純與鄭靖業好得能穿一條褲子,韋知勉又給鄭靖業再記一筆。
於是,八歲的池憲就與七歲的夏蘊成了未婚夫妻!夏迫不及待地要求舉行文定之禮,還開心地開始給孫女兒準備嫁妝,拉著池憲的手帶他看古籍字畫:「這些都給阿蘊作嫁妝,帶給你賞玩。」
聽了韋知勉這樣說,韋妻擦了擦眼淚,復鬥志昂揚地指點孫女去了,留下韋知勉愁得繼續把自己撓禿!
鄭靖業說他老了,要退休。韋知勉比他更老,還在努力求上進。
因都是出自世家,又是自家孫女,韋知勉是提議這期入宮的女孩子定個婕妤的品級或者更高,高者甚至可能封妃。徐瑩不肯答應,又比出當初蕭令先時期的例子來,要壓這些人的品級,最後定成了美人。品級比徐歡低了許多,皆住在掖庭里。
「啥?你答應了?」
韋知勉盼啊盼,眼見期盼無望,這才跟葉廣學等人走得近,沒想到鄭靖業天生就是他的剋星,把魏王的計劃給摁了。接下來的發展真是不說也罷!
「爭急了,把禮法也忘了,只顧著想先入宮再做皇后,可不是利令智昏!所以啊,你就不要再操心德妃了。小郡王資質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