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武叩仙門之粉碎虛空
第266章 寇仙人(下)
至於徐翰林,依舊面無表情,讓人看不清情緒,這個人的心理境界,已經到了跟寇立相仿的層次。
寇立表情不變,眼中山一般的氣勢掃了過去,所過之處,場中人無不閉緊了嘴巴,臉色漲得通紅,好似再說什麼,就會有恐怖的東西降落。
「連功名都被革去了,居然還想與徐翰林攀交情!」
「南峰,你的劍給他。」華大先生忽然道。
六十而耳順,耳順者,修行圓滿,人與神立。
「芝麻兄,你先回去吧,我還有一個朋友要見一見。」
「隆中不必求丞相,諸葛今來此地居,好大的口氣,這是把自己當作了武侯!」
而在特殊的觸感之中,對方身上的陽氣,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經脈中流淌。
「噌」的一聲,不知何時,寶劍早已落入劍鞘之中。
話音一落,劍中殺機暴漲,好似天地顛倒,龍蛇反轉,板塊陸離。
而在寇立的威壓下,還能保持平靜的,也就只有場上四個大儒。
「欲覓修行捷和圖書路,怎奈馬劣猿顛,此句似有所指啊——」
「寇兄難道真是神仙中人?」
寇立深深地看了對方一眼,緩緩道:「芝麻兄,詩也吟過了,我們走吧。」
而在舫船上,經過的之前那一幕,沒有人再敢小覷這個寇仙人了,只是對方身上的謎團越來越大,這四首詩,代表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芝麻公子如夢初醒,連忙跟了上去,表情充斥著不解,這是什麼意思?
「簡直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寇立接過對方裝飾精良的寶劍,抽出一看,劍身靛青,紋路如滿月,雖然少了禦敵的殺氣,但也多了幾份貴氣。
「好大胆子!」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天地萬物皆在眼中,至誠,虛空。
常使靈台瑩瑩,自然真息綿綿。隨機應物無阻礙,便是本來頭面。」
而到了第二首詩時,殺氣暴漲,在場無論男女,盡跌坐在地,亂世斗場,虎豹豺狼,從不是讀書人的善地。
話音一落,寇立踏入
m.hetubook.com.com
水中,水沒半膝,就這樣一步又一步,消失在了霧氣中。「咫尺仙門龍化魚,以潛為躍且舒徐。隆中不必求丞相,諸葛今來此地居。」
若說對方沒有詩才,這肯定不可能,這幾首詩雖然不能達到千古絕唱的水準,但要意境有意境,要辭藻有辭藻,都是上佳的作品。
劍光再漲,漫天皆是白影,又好似天河從天而降,寇立在武墳霧中,見識過歷代宗師級別的劍術,雖然未有精習,但用來糊弄這群讀書人,那絕對是綽綽有餘。
一朝烈虜亂江南,士子豕奔懦民泣!」
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理,三百六十行,真正到了技盡于道的層次,道理都是相通的。
儒家養浩然正氣,這位翰林學士,的確是養出了正直之風,光明而不畏,鞘中藏銳鋒,是個厲害人物。
……
寶劍出鞘,除災斷水,畫地成河,絕魔根,破異術,滅妖通,除惡黨!
劍光又變,這一次,寇立把八卦精義融m.hetubook.com.com入劍中,虛中實而又虛,實中虛而又實,寶劍融陰陽爐火之煉,形成元亨利貞之能。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朝烈虜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此人太狂妄,不過這烈虜到底指的是誰?」
寇立道:「我做詩不行,舞劍尚可。」
「咦,起霧了。」原來不知何時,金陵河中飄蕩起了大霧,霧氣迅速增大增厚,伸手難見五指。
念第一首詩時,四周學子大半面色蒼白,搖搖欲墜,七情六慾,錢權名利,皆被所染,唯有像華南峰這等意志堅定者,尚能堅持本來頭面,屹立不動。
「師兄?!」屏風背後,正悄悄觀察的糰子頭小姑娘睜大了眼睛:「三娘,是他把你爺爺氣得下不了床的吧,麵皮好厚呀。」
「欲覓修行捷路,怎奈馬劣猿顛。頭頭物物絕縈牽,龜蛇相纏重現。
雖說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https://www.hetubook.com.com,但到如今,劍器更多的只是作為裝飾品,真要指望著讀書人使劍殺敵,那基本上也就快國破家亡了。
儒家心境,其實武道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惑謂之至誠,知天命者,至誠入神也。
有意思的是,身為三華書院山長的華大先生,和前吏部尚書盧大儒,這兩個修濟世功業的,儒家境界只到了至誠入神的階段,反倒是嬉笑怒罵、沒個正形的二先生,到了最後一步。
柔以濟剛,陽以化陰,猝中含柔,緩中蘊剛。
這是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讀聖賢書,養浩然氣,真正的大儒,雖手無縛雞之力,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同樣也是一種心境。
夫劍乃儒雅中之利器,有正直之風,靈則通神,玄能入妙,落在所有人眼中,便是一片白蓮從水中綻出。
就在眾人沉浸白蓮世界中時,蓮花連綻七次,一道聲音朗朗響起——
「三尺龍泉夜有聲,斬邪誅魅擅通靈。含光不染烏蛇血,飛上瑤天
hetubook•com•com
化玉瑛。徐翰林面色不變,那二先生嘿嘿一笑,岔開了話題:「寇仙人號稱江南第一才子,不知現在可有大作?」
但是,他總感覺寇兄的意圖還在詩外。
連兩個女子都這樣想,四周頓時炸開了鍋。
雖然不知華大先生何故如此,但周圍讀書人不約而同地讓出一片區域來,目光直盯著寇立。
看到這一幕後,芝麻公子嘴巴遲遲不肯合攏。
二先生沉默許久,忽然附耳對徐翰林道:「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試試?」
然後白華一閃,所有人只感到雙眼一亮,便好似一團白蓮層層綻放。
「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
在場之中,只有二先生和徐翰林尚能保持神情平靜。
人之表象,果然與內里不同。
「羞與此人為伍!」
萬疊蒼峰倚翠微,一川筠水接江湄。昔年授劍歸何處,今日含光付與誰。」
完全搞不明白啊!
就連華大先生和盧大儒都是面色一白,似是透過劍勢,看到了什麼恐怖場景。
馮三娘同樣眉頭一皺,沒有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