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019章 賜下了三位老師

第019章 賜下了三位老師

他看著這四句詩時,心中就很自然地浮現出后四句,就好像這四句詩本來就在心中,只是藉著李玄霸的詩句引出來而已。
「得想個法子與他們疏遠,讓隋煬帝知道我和二哥不喜歡他們。」李玄霸把頭蒙進縫了厚毛皮的錦被中,小聲嘀咕給自己打氣,「能做到的,一定能。」
楊廣先驚愕,然後失笑:「讓你伴駕,你還抱怨了?」
楊廣低頭看著李玄霸已經寫出來的四句詩,念道:「舳艫千里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還行。」
宮中現在還沒有正上學的皇子皇孫。楊廣琢磨著讓李二郎和李三郎試試臣子們教學的本事,算是提前給他以後肯定會有的小皇子和已經出生的小皇孫,提前選拔老師人選。
虞世南放下筆,恭敬地退到一邊。
他想起來高熲和宇文弼是誰了。
李世民的眼睛撲閃撲閃。這不是挺好嗎!
他洗筆蘸墨,筆下字跡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宇文弼卻一副「長者」的姿態,不理睬皇帝的嘲諷,好像皇帝自己在那裡無理取鬧似的,臉上居然一絲屈辱的神色都看不見。
宇文弼平靜地拱手道:「是,陛下。」
可惜他臉上那幾條墨痕太過滑稽,看著不像少年老成,更加像頑童耍寶。
他抬頭看向虞世南。
李玄霸現在所寫的詩,就是楊廣所作的《泛龍舟》。
後世常說李淵對建立唐朝沒有功勞,這不是事實。
事實當然不是如此,這就是單純的政治鬥爭而已。
後世人根據《泛龍舟》所描繪景象,認為這是楊廣在南下途中寫的。但楊廣每次有寫詩的靈感,都會與蕭皇后品鑒,李玄霸確定楊廣現在還沒有琢磨出《泛龍舟》。
他用頗為自得的語氣自謙道:「算不上什麼傳世佳作,恰恰能看而已。虞世南,你的字最好,你來幫朕重抄一遍這首詩!」
皇帝將外戚家的孩子養在身邊一段時間很常見,如漢武帝就曾親自培養霍去病,霍去病還嫌棄不肯學。霍去病的兒子霍嬗也是四歲授侍中,常伴漢武帝左右。
哦,這兩個人都死得早。
李玄霸無奈:【這是詩仙李白不得志時候的詩, 你看我的閱歷可能寫出這樣的詩嗎?抄詩也要符合人設, 循序漸進。現在我的閱歷就只能抄些單純的寫景詩。再大一些, 可以抄些有少年意氣詩。不過我現在確實有一首詩可以用。等皇帝回來,我就獻給他。】
隋朝國公那麼多,獨李淵能成事,是因為李淵當時有兵權。若不是李淵在大業末年得到楊廣的信任,得到了太原的兵權,唐國公府就無法順利起事。
虞世南先見著兩個孩子懂事的模樣,眼神不由露出些許暖意。聽了皇帝的話之後,他將眼中感情收斂,恢復成波瀾不驚的模樣。
虞世南,秦王府文學館「十八學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我哥的心腹重臣。
唐太宗李世民雖有戰功,但起兵的資本是唐國公李淵,眾人最初投效的也是李淵。
現在看見李二郎和李三郎對皇帝親近自在的模樣,他們心中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李世民湊到李玄霸耳邊小聲道:「你不是能看到未來人www•hetubook•com•com的詩?真的選不出一首好的?」
「啊……弟子李玄霸,拜見老師。」李玄霸跟著拱手行禮。
李世民和李玄霸年幼,沒有參加這一場馬背上的遊園會。
李世民按住弟弟的肩膀道:「阿玄?怎麼了?什麼完了?你身體不舒服?哥哥去叫御醫,你等著!」
=
楊廣沉鬱道:「磕吧。」
李世民很小就喜愛書法。他圍著虞世南的字繞來繞去,興奮得停不下來,把楊廣和蕭皇后都逗得大笑。
只是龍舟上的生活太快樂,楊廣把這件事忘記了。
X的,真煩!
李玄霸雖然常在李世民面前用後世人的視角「指點江山」「憤世嫉俗」,但他對自己有幾斤幾兩很清楚。
李世民得意道:「阿玄,你雖通曉過去和未來之事,怎麼對當世的事不上心?耶耶常和我們說起朝中大賢,你忘記了?」
說罷,他背著手,像個小老頭一樣沉沉地嘆了口氣。
獨孤皇后雖然管楊堅管得嚴,但不會閑得去管別人的後院,對兒子的要求也只是別寵妾滅妻。其實獨孤皇后倚重的大臣就沒有不妻妾成群的。
大臣們在得知皇帝將唐國公府的一對雙生子養在皇后處時,都私下道唐國公李淵恐怕是陛下唯一不忌憚的親戚了。
李世民還未介紹完兩人的功績,正收拾明日要用的文具的李玄霸手一抖,硯台砸在了桌上,發出「哐當」一聲巨響。
平昌縣公宇文弼在北周和隋文帝時都被重用,是威望極重的三朝老臣。他為官極正,慷慨有大節,常向楊廣進諫。楊廣非常厭惡宇文弼,但又同時知道宇文弼確實是賢才。所以他準備將宇文弼從身邊踢走,丟給輔佐太子,教導皇孫。
「三位重臣為我們授課,表叔對我們真好。」李世民道。
正被宮女仔細擦臉的李玄霸將手中的筆雙手捧起:「侄兒增長的見識不足以寫完這首詩,陛下,幫侄兒添幾句。」
李玄霸道:「龍舟宏偉,小兒年幼,實在是寫不出能描繪龍舟宏偉意境的詩。」
他為虞世南捧來一支新的筆。
駿馬前行的時候, 歌伎衣袂飄飄,彷彿天宮中的仙女。
楊廣把李世民和李玄霸帶在身邊是當做晚輩教養,所以自然是會派人教他們讀書識字。
楊廣本沒將虞世南納入老師人選。
楊廣對喜愛的人十分縱容。現在他對李世民和李玄霸正是有好感的時候,很樂意做這慈祥長輩。
李玄霸要來筆墨紙硯,寫寫畫畫塗塗,裝作很努力地在擠詩句的模樣。
李世民不僅沒覺得尷尬,還對虞世南笑了一下。
李玄霸:「……」哪有人自己給自己增加功課的?
楊廣笑道:「李淵確實向朕誇讚過虞卿的字。以虞卿的字配朕的詩,勉強相稱。」
雖然他偶爾「說漏嘴」,但會給二哥增加過多心理負擔的東西,他都瞞得死死的。
蕭皇后見氣氛不妙,立刻打圓場:「拜師怎麼能沒有拜師禮?來人,把二郎三郎的拜師禮端來。」
他聽著聽著,臉色越來越白。
李玄霸把腦袋從被子里冒出去,深呼吸了幾下新鮮空氣,讓自己冷靜下來。
他對楊廣道:「陛下,我和阿玄https://m.hetubook.com.com玩了這麼久,也該重新拾起學業了。虞舍人的字真好看,我和阿玄可以跟著虞舍人學字嗎?」
楊廣朗聲笑道:「李二郎,李三郎,你們在做什麼!」
李玄霸在心裏道,李淵「授課」的時候過於枯燥,說的又大多是自己已經知道的事,自己基本都在睜著眼睛打瞌睡,確實忘記了。
蕭皇后沒有因為李玄霸的「坦白」而小瞧李玄霸, 反而更加喜愛李玄霸的聰慧。
李玄霸聽著二哥的描述,與自己前世的記憶作對比。
誰不怕死?他裝得很淡然,其實心中一直對喜怒無常,有暴虐之名的楊廣有些懼怕。
哥你的思維其實可以不用這麼發散!
網路以此故事來讚揚獨孤皇后。
李玄霸嘴角為不可見的上彎。
定下虞世南后,楊廣喚出刑部尚書宇文弼,道:「宇文尚書,你托口年老體衰,不願與朕一同遊玩,那你就暫時給李二郎和李三郎當一段時間師傅,教導他們讀書習字如何?朕帶他們南巡,若他們疏忽了功課,李淵肯定會埋怨朕。宇文尚書大才,教導孩童應該綽綽有餘。」
拒絕老師也不行,擺爛不好好讀書以讓高熲和宇文弼厭惡自己更不行。這老師是楊廣給的,如果他們不尊重老師,不努力讀書,也會被認為是對皇帝的不尊敬。
李玄霸無視了時不時就要找機會在自己面前「說教」,好彰顯他兄長地位的二哥,轉移話題道:「宇文公和高公很有名?」
楊廣殺宇文弼和高熲是註定的,朝堂群臣都勸不住的事,自己一個小孩能做什麼?
但虞舍人看上去年紀已經不小了,難道是白髮蒼蒼后才突然變成剛直的人?
他心裏很是慌亂。
宇文弼所在的「宇文」一脈和北周皇室沒有關係,不是親戚。
李玄霸乖巧地站在一邊,用眼角餘光打量虞世南。
隋末唐初群英薈萃,能站在歷史舞台上的人無不是人中龍鳳。自己若是能和這些人同台競爭,他在現代就不會只是一個歷史營銷號小編了。
哪怕這師生關係,是楊廣自己牽的。
李世民幫李玄霸研墨。
雖然李玄霸知道歷史不會那麼容易改寫,說不定李淵沒有兵權,唐國公府也能通過其他方式募兵起事。但史書中薛道衡的結局,仍舊讓李玄霸恐懼。
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儘可能地拉著二哥與這兩個註定會死的大隋忠良撇清關係。
楊廣可以好好說話,以施恩的方式任命宇文弼去輔佐太子。但他就是忍不下這口氣,非要刺上幾句。
高熲不是什麼「反派」,而是隋朝的忠良。
李玄霸:【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一位老者出列領命:「臣遵旨。」
李世民喜歡虞世南的字,楊廣又覺得孩童首先要學會寫一手好字,讓虞世南給皇子皇孫當教寫字的師傅也算合適。
楊廣大笑一聲:「好!給朕裝裱起來!」
李玄霸如果拿來一首李白的詩驚艷四座,不說年齡和閱歷不合適,只說「驚艷」,他就完蛋了。
好難得遇到阿玄不懂的事!終於可以教導一次阿玄了!李世民胸口膨脹得快要飛起來。
略一沉思,楊廣運筆如飛,補道hetubook.com.com:「六轡聊停御百丈,暫罷開山歌棹謳。」
咦?李玄霸又聽到一個耳熟的名字,但仍舊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
現在的唐太宗李世民還是一個六歲的孩童,虞世南是一個近五十歲鬱郁不得志的中年人。
楊廣聽見李玄霸說作詩時好奇地湊上來看李玄霸做的什麼詩,聽見李世民的話后哭笑不得,抬手敲了一下李世民的腦袋。
是還行,你自己做的詩,能不行?
楊廣繼位后,發布詔令,說自己要廣納諫言,召回隋文帝晚年捲入奪嫡之爭的老臣,高熲也被拜為太常。
李世民收起嚮往的神色,好奇道:「阿玄,這就是你所說的,你和人一起嘎嘎亂殺,表叔負責亂殺,你負責嘎嘎?」
李世民的視線從虞世南的字離開,投向了那個微微躬著身,表現得十分卑微的中年人。
如果楊廣因高熲之事忌憚排擠李淵,李淵無法取得楊廣的信任,就不可能出鎮太原,手握兵權。
「早知道就不該討好楊廣。」李玄霸嘟囔,「但楊廣都把我和哥叫到面前了,我們不討好他也會完蛋。真煩。」
李世民見弟弟居然真的不知道,非常高興地把自己對兩人的了解告訴李玄霸。
高熲此人在後世網路因與獨孤皇後有關,有些「流量」。
「揚州舊處可淹留, 台榭高明復好游。風亭芳樹迎早夏, 長皋麥隴送餘秋。
自己和二哥拜高熲和宇文弼為師,待高熲和宇文弼持續向楊廣進諫,惹得楊廣厭惡被誅殺后,以楊廣的小心眼,恐怕也會對自己和二哥生出惡感,甚至遷怒唐國公府。
李玄霸努力思考。這個名字也有些耳熟,但他一時半會兒記不起來。隋末姓「宇文」的重要臣子太多了。
楊廣自己的詩,他應該是喜歡的。而且如果楊廣現在心中已經有了「詩意」,李玄霸正好幫楊廣把這首詩引出來。
李玄霸:「……」
他此刻大概都不會相信還有被明君慧眼識珠的一天。
楊廣臉色一沉。
但宇文弼順從地遵守自己的命令,楊廣無法以此事責難宇文弼,只能將氣忍下,又道:「太常高熲,你來教李二郎和李三郎經義。」
李玄霸眨了眨眼。嗯?我剛是不是聽到了一個很熟悉的名字?
李世民被嚇了一跳。
李世民看著這兩句詩,眼中出現嚮往之情。
李玄霸:【哥,虞世南將來以剛直敢諫聞名於世,時稱「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
一個面相清瘦,鬢間有些許白色髮絲的中年人出列,拱手道:「是,陛下。」
楊廣身後的大臣都好奇地看著這兩個面對皇帝完全不膽怯的孩童。
李世民道:「早聽耶耶……早聽父親說,虞舍人的字是一絕,阿玄阿玄,今日我們能開眼界了!」
在古代,資歷、聲望、年齡十分重要。
李玄霸猜測,這個時空中的《泛龍舟》,可能是楊廣在江都回憶南下情形時寫的。
這模樣不像個剛直敢諫的臣子啊。
之後李玄霸以身體疲憊為由提前睡下。李世民精力還很充沛,去院子里練習射箭。
李世民幫弟弟解釋道:「我們還小,欣賞歌舞對我們來說還太早了。」
楊廣還未說話,蕭皇后已經笑和_圖_書得花枝亂顫:「我讓你寫詩,你卻讓陛下來幫你?陛下,可不能幫他寫。」
虞世南注意到李世民的視線。
李世民拍了拍李玄霸的肩膀:「阿玄啊,我們能有機會跟隨宇文公和高公學習一段時間,已經是天下人都會羡慕的事。你還想當他們真正的弟子?娘親說過,做人不要太貪心,這不好。」
李玄霸敬佩道:「『掌間地』和『鑒里游』二句,只有皇帝能寫出來。表叔,你替侄兒補完了這首詩,侄兒能蹭著表叔的詩才傳世了。」
虞世南垂首站在一側,眼神沉鬱如結了冰的古井,把心裏所有豪情壯志都封鎖其中。
他想起來這名字為何耳熟了。
楊廣更生氣了。
李玄霸:【現在他還不是。】
……
哦。李世民撓撓頭。人的變化真大啊。
「阿玄,你愣著幹什麼?趕緊拜師。」眾人都因為皇帝選出的這兩個「老師」人選而額頭冷汗直冒,連蕭皇后都收起了笑容,只有李世民在那傻樂,「弟子李世民拜見老師!阿玄!我們拜了舉世聞名的賢才為師哦!」
他用李世民和李玄霸試探臣子教學水平,選的老師也是皇子皇孫將來的老師。
見宇文弼居然十分平靜地接受了這件差事,楊廣感覺有一口氣堵在胸口處,上不去下不來,真快憋死了。
楊廣曾說,「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他對自己的才華很自傲,很不喜歡別人的才情壓過他。
楊廣曾任揚州總管, 江都是他經營了十年的地方。
歌伎們懷抱各種樂器,側坐在馬背上邊彈邊唱。
李世民抬起小花臉:「回陛下,在玩筆墨。」
蕭皇后笑道:「三郎,你擅長作詩, 據說能五步成詩, 現在可有靈感?」
江都的行宮已經建好。他帶著眾臣重遊故地,在馬背上奏樂,做《江都宮樂歌》。
李世民仍舊傻樂傻樂的,拉著李玄霸給三位老師磕頭。
現在到了江都,兩小也該繼續上學了。
蕭皇后和后妃、公主都好奇地看「神童」作詩。
待楊廣玩耍結束,回來邀請蕭皇后和后妃去水邊散步時,看到李玄霸和李世民的臉上都抹了墨,像是楚州進貢的小花貓似的。
宇文弼淡然道:「唐國公倜儻豁達,寬仁容眾。他的孩子,臣是教得的。」
李淵沒有李世民,可能只能成為割據勢力的一員,甚至直接被竇建德等勢力吞併,湮滅歷史塵埃中;但同樣,未及弱冠的李世民也很難獨自與群雄逐鹿,即使他救駕的功勞沒被吞也不可能。
李玄霸道:「皇帝應該是藉由我們考校他們三人的授課能力,為教導皇孫做準備。我倆回到洛陽后就會離開皇宮,算不得他們真正的弟子。」
李世民打量李玄霸的神色,見李玄霸確實沒有異常,出門問乳母要了一杯溫水,讓李玄霸喝下后,他才繼續與李玄霸收拾東西。
李世民離開后,李玄霸睜開眼,看著床幔發獃。
他讓宮女打來水給李世民和李玄霸擦臉,笑話道:「朕可沒讓你們去看歌舞,而是讓你們好好看看這壯闊山河,增加見識。」
李玄霸點頭:「是。」
蕭皇后見兩人年幼,在龍舟上又身體不適,也沒有提起此事。
在網路中流傳的故事和-圖-書中,獨孤皇后是一夫一妻制的堅決擁護者,因為高熲先為亡妻悲傷不娶,后又讓愛妾懷孕,獨孤皇后認為高熲對亡妻不忠誠,所以進言隋文帝楊堅疏遠高熲,導致高熲被削職為民。
同樣,宇文弼也因為多次進諫招得楊廣厭惡,與高熲同死於「誹謗朝政」。
「不急,慢慢想, 想不到也沒關係。」蕭皇后揉了揉李玄霸的腦袋,道,「作詩只是小道。」
楊廣笑道:「朕正有此意。」
大業三年,高熲因「誹謗朝政」被殺,諸子皆被流放。
二哥再早熟,也只是六歲孩童。
李玄霸沒打算將此事過早向李世民「預言」。
跟著皇帝玩耍了半日,李世民和李玄霸也提前離開,去準備明日上學要用的東西。
李玄霸眼巴巴道:「陛下,接下來侄兒該抒發胸臆了。可侄兒怎麼想,在船上的生活都是吵,困,累。」
「別去!」李玄霸拉住二哥,道,「沒什麼,我只是手滑。」
除了李世民,所有人都聽出了皇帝語氣中的陰陽怪氣。
她笑道:「陛下,是否讓二郎和三郎給三位老師磕個頭?」
第二波遊園這才再次開始。
李玄霸「老實」道:「其實我的五步成詩是提前做了準備。去鄭家之前,我已經猜到他們可能會出的詩題,大約就是描繪一些景物而已,總不會太過為難我。現在讓我作詩,我還要琢磨一會兒。」
楊廣深惡高熲。高熲死後,著名詩人、司隸大夫薛道衡當眾讚美高熲的才華,被楊廣找借口處死。
淥潭桂楫浮青雀, 果下金鞍躍紫騮。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
楊廣沉思了一會兒,寫完最後兩句:「詎似江東掌間地,獨自稱言鑒里游。」
李玄霸順著二哥的話道:「對。」
她做此事,只是剷除太子楊勇的支持者。
楊廣以讓三人備課為由,讓三人提前離開。蕭皇后又和其他后妃一起誇獎了楊廣寫的詩,楊廣臉色才好轉。
高熲文韜武略,德高望重,因其女為太子楊勇側妃,是楊勇的重要支持者。隋文帝曾想廢太子事,因高熲勸阻「長幼有序」而打消主意。獨孤皇后因此想要除掉高熲。
他們和蕭皇后坐在高台上賞景。從欄杆下往下望去, 正好能看到皇帝和眾臣的「遊園圖」。
楊廣笑著拿起李玄霸雙手捧起的筆:「好,朕幫你添幾句。」
所謂「對亡妻不忠誠」之事的全貌是,獨孤皇后先讓隋文帝給高熲娶繼室,高穎以年老拒絕;后高熲有妾室懷孕,獨孤皇後進言「高熲因心懷愛妾而拒絕皇帝賜妻,是對皇帝不忠」,讓年老后疑心甚重的隋文帝逐漸加深對高熲的猜忌。
李玄霸抬起小花臉:「回陛下,我在作詩。」
虞世南雖有才名,但他在楊廣面前沉默寡言,唯唯諾諾,只有一手字值得稱讚。楊廣還看不上他。
楊廣喜聲樂,光收天下樂工,高熲上奏阻止;楊廣修運河修東京,之後還要修長城,高熲請求暫緩工程;楊廣對啟民可汗過於恩寵厚待,高熲認為應該警惕突厥,不可信任厚待過重。
楊廣聞言,捧腹大笑。
虞世南挽起衣袖,正想鋪開一張新的紙,體貼的李世民立刻伸長小短手,幫虞世南鋪好了紙,還殷勤地研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