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忌憚的和忽視的
魏晉之後,「軍師」的職位被世家佔據,幾乎不能再發揮出任何用處,所以「謀主」的作用也就減弱了。
裴寂道:「李二郎現在肯定很艱難。他不能為你提供太多幫助,也不能公開反隋,你不要責怪他。」
薛舉對李玄霸可熟悉了。李玄霸可是一直隨軍,負責殿後大軍的。
李淵起兵后就不再放權給竇慧明,竇慧明能做的事不多。她只能時不時地在李淵耳邊哀嘆幾聲李建成和鄭家人走得太近,鄭家人太過插手自己家中事,不讓李淵把鄭家人安插在重要職位。
薛舉知道應該不是李淵完全忘記了這個兒子,而是李淵和裴寂都仍舊輕視病弱的軍師。
李淵也得到了消息。
「他們都不相信將軍是反賊!我們也不相信將軍是反賊!我們為了救駕孤軍深入草原燒了牙帳!擒獲了突厥可汗!將軍對大隋一片赤誠,怎麼會是反賊!」
雖然知道小五將來定是親王,但在萬媵心中,兒子當「唐國公」給她的喜悅,比兒子當上親王更大。
竇慧明拍著笑著哭出來的萬氏的背,輕輕嘆氣。
竇慧明道:「我更悲哀的是郎君。郎君遲遲不定儲君之位,顯然不是想給二郎封太子,而是給二郎一個虛無的希望,讓二郎以為自己能當太子。」
鄭家留了些族人在滎陽守著房屋田產,嫡系基本都逃到了太原。
裴寂知道,這才是李淵絕對不會讓李世民成為太子的原因。
既然百利無一害卻不做,那就是李淵不想做。
李建成又看向李淵。
還好現在都快苦盡甘來了。
裴寂嘆息道:「他們打出『只打突厥』的旗號,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了。陛下啊陛下,之前我催你準備起兵的時候你總是不同意,怎麼在不該起兵又任由李大郎胡來?」
現在李淵困守太原,必須仰仗李世民救援都不肯做,難道還指望李淵入主天下后回心轉意?
裴寂道:「說到大郎,這件事陛下也要好好考慮。這儲君的位置,你真的要給大郎嗎?雖然大郎是嫡長,但爭奪天下肯定是二郎出力最多,他的聲望絕對是大郎壓不下的。」
李淵扶起裴寂,暢快大笑不已。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竇慧明雖然沒有主動動手,但李建成動手的時候,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阻攔李建成。
小皇帝要拉攏李世民和李玄霸,並離間李淵和他們的父子關係, 兩個郡王還不夠,給李智雲這個李淵的庶幼子封唐國公,不僅打了李淵狠狠一耳光, 也告訴其他李氏族人,李淵即使謀反了, 唐國公一脈也沒有在大隋斷絕, 朝廷不會牽連其他人。
裴寂道:「這倒是,是我多慮了。」
打突厥和救駕時李世民也和下屬說明白了,他是為了聲望和爵位,以及單純把蠢蠢欲動的突厥人揍回去,不讓突厥染指中原。
洛陽的使者突圍傳旨, 因李世民和李玄霸領兵在外,兄弟二人最後才看到旨意。
竇慧明心中保全長子性命唯一的希望破碎。
李建成比起李世民,聲望和人脈都微不足道。只要他私下讓李建成裝作把太子之位謙讓給李世民,然後再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李和*圖*書建成不得不從。
他得到消息的時候,薛舉已經到達了太原郡。
裴寂思索之後,不確定道:「好像也行。」
薛舉哭著哭著,抱著酒罈子醉死過去。
薛舉拱手道:「不到三千。在敦煌戰場上損失了近一千。」
軍師確實不能打,但他練兵領兵都完全沒問題。
李淵眉頭緊鎖,但沒有生氣。
萬氏:「撲哧……哈哈哈哈哈,沒錯,沒錯!我兒子是唐國公!哈哈哈哈!」
他不會站在李建成這邊,也不會投向李世民,頂多兩不相幫,等結局塵埃落定時再站位。
竇慧明放下手中綉活,無奈道:「你究竟是嘆氣還是開心?」
裴寂讓醫師把薛舉抬回屋中,捋著鬍鬚長吁短嘆。
李世民和李玄霸手中的兵力和太原差不多,他們是唐國公一半的力量。李淵倉促起兵,就等於讓分開的兩支軍隊,一支冒進,一支完全沒有得到命令。就算裴寂不知兵,也明白仗絕對不能這麼打。
裴寂拱手作揖:「臣就提前恭喜陛下了!」
裴寂:「……分封諸侯?!」
李淵的親戚也是隴西郡王李世民、太原郡王李玄霸、唐國公李智雲的親戚。既然殺了這些人也不能阻止李淵叛亂,不如把他們都放了,好顯示朝廷的寬宏大量。
薛舉很聰明,見微知著,與李玄霸相處了一段時間,就已經完全了解了李玄霸的風格。
李淵說試探薛舉是不相信薛舉,但裴寂太了解李淵了。李淵即使能理解李二郎的處境,但他真的沒有忌憚李二郎嗎?
但在李淵和他的下屬眼中,大概和他以前一樣,對軍師多有偏見。
萬氏欲言又止,最終只能長長一嘆。
薛舉原本也是這樣,只認為李世民身邊的「謀主」「軍師」頂多是個管後勤的,其在外的聲望大多是蹭李世民的。
嫡系帶來了許多財物,這些財物都用於李建成在李淵麾下拓展勢力。
李智雲撓頭:「我居然是唐國公了?」
竇慧明忙道:「你別生氣,我不提了。」
李淵道:「我已經想好了。嫡長繼承不能改,否則將來皇位繼承必起爭端。天下這麼大,我給二郎實封,讓他成為諸侯。前後周一共八百年,前後漢不過四百年,且漢也有分封諸王。大郎居中,二郎三郎五郎拱衛中央,大唐才長久。」
兩軍交戰,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會斬來使,並不給對方面子。但李淵畢竟是大隋勛貴,他麾下也有許多大隋勛貴,所以再生氣也只能給了洛陽來使面子,把使者驅趕出了太原城。
裴寂不知道李淵是因為慈父之心還是為帝之道,總之為了讓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勢力達成平衡,李淵默許了這件事。
但李世民麾下的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甚至比現在的唐國公李淵還強大。
薛舉沒有回答李淵,繼續道:「現在隴右多地反叛,東西突厥各自扶持賊帥進攻隴右,若冠軍侯離開隴右,隴右之地定會盡失。所以冠軍侯差遣末將帶領一半玄甲兵前來援助。」
房喬等人能理解洛陽那群人在想什麼, 但看見李智雲莫名其妙成了唐國公, 還是忍俊不禁。
薛舉伸了個懶腰,這次舒舒服服真的睡了。
她和*圖*書身為世家女兒卻被迫給唐國公當媵妾,婚禮拜堂什麼的全都成了泡影,對「唐國公」這個爵位更是從不敢想。
瓦崗寨賊帥有大志向,只讓豪強交稅,沒有奪走他們的家產,所以鄭家不需要全部撤走。
裴寂是一直勸說李淵早日起兵。但這早日起兵不是腦袋一拍就起兵,而是早日「準備」起兵,是「準備」啊!
可惜大郎太過心急,居然放出了自己謀反的消息,逼得自己傷勢未痊癒,根據地還未穩固,就不得不倉促起兵。而二郎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李淵心中嘆息。
李智雲回過神后樂道:「哈哈,我是兄弟中唯一當上唐國公的人!我能吹噓一輩子!」
雖然李淵倉促起兵,李世民和李玄霸確實不知情,但不知情不代表沒有心理準備。
「真是羡慕三娘啊。」竇慧明痛苦一會兒后,感慨道,「昭兒在隴右一定很快活。」
李淵一片慈父之心,雖然意在逃避,裴寂也不好再戳李淵的痛處。
萬氏嚴肅道:「夫人,恕我話難聽,大郎連一直溺愛他的郎君都不在乎,逼著養傷的郎君倉促起兵,他肯定更不在乎你。」
這一手很明顯是軍師的作風。就算封王不成功,大隋朝廷肯定也會因為這件事想起來,還沒把李淵的爵位給削了呢。
李建成不悅道:「李世民怎還以大隋爵位自稱!」
薛舉到來后,自然悄悄給竇慧明、萬氏遞了李家四姐弟的家書。竇慧明和萬氏都知道李昭已經去隴右當將軍了。
隨著這道封王的旨意,小皇帝還下旨釋放大興被下獄的李淵的親戚。
他接完旨后, 對李昭傻眼道:「三姊, 我是唐國公了?」
他們先合流攻佔西京,把隴右、關中、山西連成一片,到時局勢已定,就算他們身邊曾經有忠於大隋的人,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大勢。
李淵已經謀反,自然隋朝就把他唐國公的爵位給削了。
主公做事都是堂堂正正,就算是陰謀也顯得正大光明(李玄霸:明明是粗暴,以力破之。)。但軍師就陰得很,有時候還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只要對方損失的比自己多,就是自己贏了,完全不在乎什麼貴族的臉面。
李昭揉了揉已經長大的幼弟的腦袋,寵溺道:「怎麼不能?寫信去炫耀。」
醫師給喝醉了的薛舉扎了幾針,又熬了醒酒藥,艱難地給薛舉灌了下去,才吩咐僕從照顧好薛舉,自己離開。
李淵激動地攥緊拳頭原地轉了幾圈,興奮得臉色發紅,自起兵后第一次如此快意:「只要隴右困局一解,二郎就能騰出手攻下西京。我待楊玄感和隋帝兩敗俱傷時南下攻佔洛陽。天下盡入我手!」
如果換作是她,她肯定不如竇慧明,一邊痛苦,一邊冷靜地幫二郎三郎挖坑壘土。
周圍人都忍俊不禁。
但他不確定李二郎當了這個諸侯,會不會在摯友李淵死掉後起兵謀反。
不是李淵信不過李世民,他只是信不過薛舉。
事實上「盡量讓父親倉促起兵,讓他不能順利離開太原郡」,就是李玄霸對竇慧明的請求。
裴寂一愣,然後笑道:「陛下是故意讓洛陽那邊以為離間成功?」
看看雁門郡那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仗有多華麗。主公見人就吹噓,他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房喬、杜如晦:凸!
竇慧明哀嘆李建成不顧李淵安危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她此舉也沒有在意李淵會帶傷上陣的痛苦。
其實李建成「嫡長」的身份在李淵成為皇帝之後,並不能給李世民造成太大的壓制。成為皇帝之後,雖說會立嫡長,若太子無能也可以立賢,反正都是皇帝一句話的事。
但現在小皇帝連洛陽都出不去,就算明知道是飲鴆止渴, 也得先喝一口。
薛舉喝醉之後,抱著酒罈子號啕大哭。
現在他當然已經反省多次。
李淵愁眉緊鎖:「我不是縱容他,我只是在養傷。我養傷時大事小事都交給大郎……唉,如果二郎在我身邊,我何至於如此。大郎還是缺少磨礪,才會被鄭家說動。」
他勸李淵排除太原不願意跟隨他們的異己,假借剿匪和抵禦突厥的名義多徵兵,送信給親朋好友讓他們找借口來太原匯合,並聯繫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做好起兵的準備。
小皇帝怎麼會突然想起給主君、軍師封郡王?這一看就是軍師的手筆。
這一番謙讓,也能讓李世民的太子之位越過「嫡長」的爭執,在禮法上無懈可擊。
後院之中,萬氏先唉聲嘆氣,嘆著嘆著不由笑出聲,然後又捂嘴嘆氣。
哪知道,她兒子還能當上唐國公?
竇慧明促狹道:「你沒有將軍女兒,但你有當唐國公的兒子啊。我家二郎三郎都當不上唐國公。」
李淵從屋外走出,也長吁短嘆。
起兵不宜遲也不宜早。李世民與西突厥的敦煌之戰還未結束,他也還未掃清山西匪患。他們都需要先鞏固根據地后,再起兵爭奪天下。
薛舉的耳力極佳,李淵和裴寂以為他喝醉了,沒有壓低聲音。他都聽到了。
李淵挑眉:「那是當然。現在隋帝僅能據守洛陽一城。洛陽一破,西京必降。他以為他一道封郡王的旨意,就能讓二郎為他打天下?就是給二郎封王,二郎也不屑!」
薛舉雖然表情難掩不滿,還是英勇殺敵,替李淵把劉武周擊退,奪回了太原郡北邊不少縣城。
薛舉瞥向李建成,目光如炬。
萬氏嘀咕:「早就無藥可救。」
李淵展顏一笑:「我是裝出來的。我現在高興還來不及。哈哈哈哈,這下二郎的困境解決了!隴右必不會丟!」
李昭哭笑不得:「是啊, 五郎是唐國公了。」
薛舉想起軍師的囑託,不屑的神情變成了譏諷。
所以李淵和李世民在信中已經商議好,等楊廣死後,李淵再以「勤王」「清君側」的名義起兵。
「對對對,萬妹妹最厲害,誰也比不過。」
但她沒有,還主動幫李建成擴散了謠言,並悄悄放走了太原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讓他們成功將消息帶給了河東郡守堯君素,逼得李淵不得不起兵。
李智雲得意道:「可惜二兄三兄不在,我沒辦法炫耀!」
隴右沉浸在一片歡快氣氛中,騙招安的豪強、盜賊的勁頭更足了。
誰都知道若將來唐國公府能成事,自己肯定是皇帝。就算他們想要在未來的儲君身上下注,也得先在自己面前混https://www•hetubook•com.com個眼熟。
竇慧明道:「郎君不會在意這件事。他反而會高興隋帝的昏招,能讓二郎三郎迅速穩定因他倉促起兵而生亂的隴右。倒是大郎……唉。」
「將軍與我們同吃同住,我們玄甲軍親如兄弟,卻在自相攻伐中損失過半!」
「我沒哭,我在開心。哼,別說現在,以為我年老色衰,塞幾個美人進後院就能影響郎君?這後院可不是誰得寵誰就有用!」
當屋內空無一人時,薛舉睜開了眼,不屑地哼了一聲。
「他們肯定會忌憚和防備主公,但他們不會防備軍師。僅憑這一點,他們就註定失敗。」
李淵道:「他們在隴右經營了那麼久,如果離開隴右就前功盡棄,甚至連兵卒都不一定帶得走。」
怪不得軍師讓自己不要提及他,儘可能減弱他的存在感。哪怕把李五郎君抬出來,也不要說他的事。如果唐國公府有人問起來,薛舉就說自己是常在前線的猛將,與軍師不熟悉。
大隋繼承自北朝,北朝的勛貴是胡漢混雜,他們更重視武力。如果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想要對將領指手畫腳,只會被鄙夷。
雖然哥哥們已經封郡王,以後還能當皇帝和親王,你就說他們是不是一輩子和唐國公這個位置無緣了吧!哈哈哈哈哈!
萬氏酸溜溜道:「可不是。可惜我沒個女兒,不然也讓二郎三郎封她當個女將軍試試。」
裴寂是李淵的摯友和心腹,李建成自然也贈送給裴寂大筆錢財。
李建成被薛舉一瞪,居然不由自主後退半步,被薛舉氣勢震懾住。
現在說起李密是楊玄感謀主,但李密本身也是將領。所以出謀劃策者本身也是猛將,才是真正的「高端謀士」。
李智雲重重點頭:「好!」
慶功宴時,李淵授意好朋友裴寂灌醉薛舉,打探隴右的真實情況。
裴寂相信李淵也絕對思考了這件事,但以他對李淵的了解,摯友肯定是知道兄弟鬩牆的事難以更改,所以只是想把這件事延後,延到他看不到的那一日爆發,這樣他就不用為這件事傷心了。
萬氏放下手,嘴角下撇。
裴寂收了錢財讓李建成安心,但心裏對李建成還是很有怨言。
萬氏捂著嘴道:「大隋都亡了,二郎三郎還不忘給祈健在大隋要個國公,我能不開心嗎?只是我擔心郎君厭惡祈健。」
洛陽的決斷邏輯上沒有問題。
他看得出來,薛舉的怨氣很重。這件事李世民之前的來信中提起過。
如果朝廷還能掌控局勢,這些人自然是殺了比放了好。謀反的人都不重懲, 怎麼以儆效尤?
李智雲離得最遠,但居然是最先得到旨意的人。
「有的人質問將軍,有的人支持將軍,亂了,都亂了!」
裴寂道:「你帶傷起兵,現在舊傷未愈又添新傷,他們的來信都是心疼擔憂你,怎麼會責怪你。」
李淵神色一黯:「二郎辛苦了。」
李淵點頭。
自己苦,萬氏其實更苦。
薛舉在太原待了幾日,正準備離開時,洛陽專門派了使臣來太原見李淵,削了李淵的爵位。
薛舉混在李淵的將領中,看著李淵面沉如水,李建成暴跳如雷,差點笑出來。
薛舉收回視線,繼續對李淵拱手:「冠軍www•hetubook.com.com侯並未謀反,所以才能鎮得住隴右。隴右邊軍對冠軍侯忠心耿耿,是因為敬佩冠軍侯和李大夫千里救駕,精忠報國,乃世上一等一的大英雄。」
萬氏再次捂嘴大笑,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他們只會越發憎恨李建成。裴寂在心裏補充。
李淵和裴寂還是在乎主公的,知道主公有多厲害。
竇慧明道:「我知道。我已經認命,只是感到悲哀。大郎沒想過自己打天下,他既要讓郎君和二郎、三郎、五郎為他打天下,又不善意對待郎君和二郎、三郎、五郎。真是無藥可救。」
何況現在已經大亂,就算還有人謀反,那也是在反王反帝地盤上割據。天下越亂, 洛陽小朝廷才延續得更久。所以就算有更多的人謀反, 對隋朝而言也已經無所謂了。
「軍師病得都走不了路,還坐著輪椅北上救駕!他只帶了一百多人也北上救駕!我們怎麼會是反賊!」
裴寂畢竟還是站在李淵這邊的,所以他心中嘆息也只是嘆息而已。
李建成看到薛舉只帶了一千騎兵來后,滿臉憤怒,正準備轉頭向父親告狀,卻見父親露出驚喜的神色,把話咽了下來。
「鄭家沒本事從朝堂入手,只讓大郎由後院影響郎君,我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現在可沒時間給你哭。」
天下還未定就開始爭權奪利扯後腿,李建成的格局實在不堪為君。
李建成在拉攏討好裴寂。
竇慧明和萬氏都知道敦煌之戰是假的,李世民在隴右的勢力根本不是因「大隋忠臣」而來。甚至他的核心下屬每一個加入的時候都知道李世民志在天下。
二郎和三郎能短時間內掌控隴右,就是有大隋忠臣良將這個身份。雖然他們吸引的人中有不在乎大隋,只忠於兩人的投機者,但兩人畢竟過於年少,這樣的人不會多,且大多先投向自己,再前往二郎、三郎處。
李淵迎向薛舉,稱讚道:「這就是二郎的玄甲軍?不愧是能勒石燕然的精兵!二郎有多少玄甲軍?」
裴寂安撫道:「陛下已經稱帝,還在乎什麼唐國公的爵位?隋朝傀儡皇帝只是想要離間陛下和李二郎,陛下可千萬別上當。」
怪不得主公和軍師警惕唐國公,唐國公對主公和軍師真的完全不慈。
這些事李淵都不知道。李建成更不知道。甚至李淵的下屬和李建成的幕僚也無一人看了出來。
裴寂皺眉道:「看來隴右局勢很艱巨。是不是該讓李二郎放棄隴右,與我們合力突破現在的局面?」
她雖然極其厭惡李建成,但她身為母親,也能理解竇慧明的痛苦。
房喬和杜如晦因後勤壓力愁雲慘淡的臉色都短暫放晴了。
竇慧明身為唐國公夫人,在李淵養傷的時候,她身為主母也是要管理太原政務。李淵即使平時不相信女流之輩,但此刻也是更信任自己的夫人。所以竇慧明想要阻止李建成散播謠言輕而易舉。
但他們的談話中,沒有出現李五郎君就罷了,居然連軍師也未曾提起。
竇慧明非常了解枕邊人。如果李淵真的想讓李世民當太子,他稱帝的同時就會下旨。
痛苦更好,趕緊回太原蹲著,別給二郎三郎添亂。
李淵苦笑:「我怎麼會責怪他們?我還擔心他們責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