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85章 被套路的楊道玄

第185章 被套路的楊道玄

李玄霸剛被封晉王,還沒來得及做親王服飾,所以仍舊穿郡王服飾接受獻城。
李玄霸離開襄陽郡后,先前往弘農郡, 再前往河東郡。
反正父親雖然一輩子戰戰兢兢,親王該有的俸祿和賞賜還是有,夠吃三代。
李玄霸看到楊道玄卑微的神態,聽到楊道玄自稱「庶民」,料是他再見多識廣,也忍不住一愣。
怪不得弘農郡不去救援洛陽,隋朝宗室大概是真不想當宗室。
李世民順利稱帝的阻礙只在於李淵。
楊道玄先是惶恐,又突然發現自己好像不需要惶恐。
但洛陽被圍時, 河東郡的堯君素試圖救援洛陽,但他不僅堵住了李淵,李淵也拉扯住了他, 他一帶兵離開河東郡, 河東郡就會失守, 故而無法成行。
李玄霸:「……」能說會道的他,一時間竟然不知道怎麼回答。
他下定決心,無論誰打下了天下,他就趕緊讓別人獻城,自己以「我是前朝宗室」為名,請求隱居民間。
楊堅稱帝后, 自稱弘農楊氏後裔。
他再次對李玄霸一擺:「在下以庶民身份暫守弘農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現在晉王終於到來,在下終於鬆了口氣。」
李玄霸想到其實聽懂了老師的授課,但就是莫名嘴瓢讓老師生氣,然後被罰抄后的二哥的表情。
但楊堅喜愛的人,楊廣都不喜愛,且楊廣對宗室特別警惕。
無論接下來當皇帝的是誰,肯定都不會在意自己這個被楊廣冷落的前蔡王世子。所以自己只要繼續降低存在感,爭取讓新帝忘記自己。那麼自己兒子就可以出仕了,不必等到孫兒。
一個合格的皇帝並不怕朝堂派系鬥爭,而是怕派系勢力太強,影響皇權。
hetubook.com.com他的兩個同母弟都與他不睦,楊整死前和其妻尉遲氏都很討厭楊堅夫妻,楊瓚一直在楊堅篡位途中使絆子。
楊道玄頭疼。他覺得自己是不是很早就選擇錯了什麼。
然後李玄霸根本不問他的意見,就封他為弘農郡太守。
李玄霸去河東郡勸降時路過弘農郡,順便去接受他們獻城。
就算楊道玄沒有襲爵,但他身上蔡王世子的身份也沒被剝奪,也算是官身,怎麼就庶民了?
「楊兄不必多禮,也不必自稱什麼庶民。既然楊兄將弘農郡守得很好,楊兄便繼續當弘農太守即可。」李玄霸語氣誠懇,態度親和地將作揖的楊道玄扶起,「楊兄雖被先帝薄待,卻在亂世中挺身而出,護佑一郡百姓有功。楊兄高德。」
待洛陽剛一城破,弘農郡中的大隋宗室就倒向新封的秦王李世民。
高熲還被楊堅重用的時候不僅是太子師,也兼任教導其他親王子弟的重任。所以他與楊道玄也算熟悉。
他總不能在所有人都在誇讚自己的時候說「沒這回事」,過分的謙虛也是得罪人。
楊道玄:「……」開始害怕。
他頭疼不已。
楊智積一輩子沒有過錯,不僅連個謚號都沒有,兒子楊道玄也沒能繼承蔡王之位,好像楊廣把這個堂兄弟給遺忘了似的。
他迎接李玄霸時,看著李玄霸一身郡王服飾苦笑不已。
楊堅即使沒有與兄弟爭奪皇位,也與他兒子楊廣一樣沒有兄弟緣。
弘農郡卻對洛陽袖手旁觀, 好像洛陽城中的小皇帝不是他家的一樣。
蔡王楊智積去世后,高熲也指點了楊道玄一番,告訴他如果不想襲爵,該做何事。
楊智積是個謹慎且有才m•hetubook•com•com華的人。他為了活命,為楊廣矜矜業業鎮守弘農郡,每當生病就學楊素不吃藥,終於在大業十二年死了。
既然阻止不了,那朝堂上的派系就越多越好。
英年早逝的弟弟才是好弟弟。楊嵩無子,嗣子也早逝除國;楊爽的兒子楊集襲爵衛王,還算招楊堅喜愛。
死的時候他老淚縱橫,慶幸不已,對病床旁的兒子楊道玄哽咽,「吾可以保全頭顱,安葬于地下矣」。
雖然高熲對先主楊堅頗有怨言,但對隋文帝的權術還是很認可。
然後李玄霸甚至給他戴了無數頂高帽子,把他誇得天花亂墜,周圍族人都跟著點頭,讓自己下不了台。
弘農郡身為隋朝皇室欽定的「祖地」,又地處於東都洛陽和西京大興的中間, 天下大亂后也名義上受從大隋洛陽小朝廷的管轄,沒能逃到兩京的宗室子弟大多集中在弘農郡。弘農郡現在實際上的統治權在宗室手中。
楊整死的早,其子楊智積繼承了蔡王之位,但他的人生一點都不痛快。
李玄霸拍了拍楊道玄的肩膀,道:「如今當務之急是平定亂世,將來肯定有很多需要讓楊兄施展才華的地方。希望楊兄不要藏拙。」
楊智積一直是弘農太守,除了隨駕南巡之外從來不離開弘農郡。楊道玄自然也一直留在弘農郡中。
聽完高熲的建議,李世民大手一揮:「有能之士不看出身,就是將來表侄有能耐,我都能讓他們入仕,何況尋常大隋宗室?老師大可不必找諸多理由說服我。」
他認為大隋已經完全失去了民心——無論是士人之心還是庶民之心,且大隋宗室一直被楊堅和楊廣苛待,大隋還強盛時就沒什麼勢www.hetubook.com•com力,所以李世民完全不用擔心任用大隋宗室會導致大隋復辟。
嗯,二哥苦惱的表情和楊道玄很像。或許楊道玄將來會和二哥合得來。
父親笑著離世,本應該是喜喪。可這「喜」,實在是太過噩夢。
雖然是假託的,但既然皇帝說弘農楊氏是帝族,那麼弘農楊氏就是「自古以來」的高門大族。弘農郡現在自然已經有很多弘農楊氏的士子,其中大部分和楊堅沾親帶故。
話說,除了父親兄弟之外,有和二哥合不來的人嗎?李玄霸陷入沉思,然後覺得好麻煩。
他比楊道玄小近十歲,卻拿出了一副兄長的態度,語氣老陳。
雖然李世民現在情勢一片大好,但李淵是李世民的父親,還率先稱帝。就算天下是李世民打下來,但在許多人眼中,李世民打下天下和李淵打下天下沒區別。他們在李世民和李淵爭奪帝位時,不一定站在李世民這邊。
再者,任用大隋宗室還能再扶持起一支勛貴。朝中總會有派系,家族聯姻、地緣鄉親、師門聯繫、門生故吏……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網」,皇帝再厭惡,也阻止不了。
而楊道玄身為蔡王之子,現在連有門蔭的勛貴子弟都不如,居然還是白身,穿不了任何官服——他是蔡王世子,理應襲爵蔡王,但楊廣把他「忘」了。
所以楊道玄阻止了不平者想要上奏楊廣,讓他這個蔡王世子襲爵。他悄悄隱藏存在感,假裝自己是一個庶民士子。
高熲大隱隱於朝後,與同樣想要大隱隱於朝的蔡王有書信交流,探討要怎麼在楊廣面前降低存在感。
他又繼續打量楊道玄的表情。
他直到如今,也會偶爾夢到父親臨死前那喜悅的神態。和圖書
雖然楊道玄不想入仕,但也想過正常富貴閑人的生活。
隋文帝楊堅一共有兩個同母弟蔡王楊整、滕王楊瓚,兩個異母弟道王楊嵩、衛王楊爽。
楊道玄在他父親那裡把察言觀色學了個十成十,一見李玄霸臉上略帶異色,就搶在李玄霸開口前解釋,不讓李玄霸為難:「庶民雖曾經是蔡王世子,但先父蔡王已故,爵位已奪,庶民只是庶民。」
於是隋朝的宗室,與皇帝關係越近就凄慘。
誰知道沒等到三代,楊廣就把大隋給玩沒了。
弘農郡推舉出的向李玄霸獻城的人,乃是蔡王楊智積之子楊道玄。
然後他被一眾族中長輩推到了李玄霸面前。
他們出蜀後幾乎是就地補給。因天下大亂, 運輸受阻, 湖北湖南吃鹽也很困難。連李世民都不知道李玄霸是從哪存了這麼大一罐的腌肉和鹹菜,抱著罈子樂得見牙不見眼。
楊道玄一直很尊敬高熲。高熲寫信讓他護好弘農郡,本來想消極避禍的他還是聽從了高熲的建議。
三代之後,他家子弟與皇帝的血緣關係就很淡了,可以以普通士人的身份出仕,再不用戰戰兢兢。
楊道玄收起苦澀心情,語氣神情恭敬到卑微:「庶民楊道玄恭迎晉王入城。」
楊道玄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聰明了,正準備照辦,卻得到了高熲的來信。
收服人的事就該關門放二哥,何苦自己操心?
楊道玄眼眸閃了閃,低頭道:「不敢當,只是家在弘農,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罷了。」
皮之不存,毛將安附?他的家在弘農郡,弘農郡若是破了,他一家人也會顛沛流離。
李世民不願意利用表侄,那就重用大隋宗室。大隋宗室都被重用,大隋舊臣就不怕自己被清算。
他熟悉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弘農楊氏是楊廣、楊昭和楊暕。就算性情仁和如楊昭,也是個綿里藏針的高傲性格。楊道玄身為蔡王世子,居然比普通勛貴子弟還謙卑。
父親生生熬死時欣喜的淚水,是楊道玄的夢魘。
高熲:「???」我講課的重點是任用大隋宗室嗎!我講課的重點是任用大隋宗室背後的邏輯!
如李玄霸的母親竇慧明一家假託漢時高門「扶風竇氏」一樣, 楊堅這個「弘農楊氏」也是假託的。
快到弘農郡時,李玄霸安營紮寨先吃了一頓好的,準備精神充沛地進城。
楊堅與兩個異母弟的關係遠比同母弟強。楊嵩早逝與他沒衝突;楊爽年少,被楊堅當兒子養,曾多次率領大軍北擊匈奴,可惜才二十五歲也英年早逝。
高熲在大興給李世民和李玄霸補課時說起對大隋宗室的處置,與大部分世人看法不同。
等楊智積回過神,叔伯全死光了還能捏著鼻子說是長輩年紀大了,堂兄弟要麼被殺要麼被貶邊郡,居然只剩下他一個原裝的蔡王還在位置上。
李玄霸臨走前, 給李世民留了一大罐腌肉和鹹菜,讓李世民配著乾糧吃。
而任用大隋宗室中的能人則好處很多。
李玄霸瞥著楊道玄自以為隱藏得很好的煩惱,想起高老師的信——「蔡王世子楊道玄可用」。
實際上弘農楊氏因在東漢和魏國時政治鬥爭連續失敗,魏晉南北朝門閥興起的時候, 並沒有「弘農楊氏」這個門閥。
腌肉和鹹菜對後世人來說不健康,但對運動量極大的李世民而言, 正好合適。
李玄霸讚揚道:「這世上如果有更多像楊兄這樣能做力所能及之事的人,哪還會是亂世?楊兄,做力所能及之事,不就是挺身而出嗎?過度謙虛可不好。」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