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6章 抵進
縣衙正門前的街道上,一隊又一隊的大熙軍戰士整齊的列隊而過,如同一片赤紅的浪潮湧向前方,從軍官到士兵,每個人都是滿頭大汗,但卻沒人顧得上擦,騾馬拖拽著沉重的紅夷大炮,炮車的雙輪在土路上碾出兩條長長的痕迹。
那些隨軍的土司官紳更是大為震撼,張獻忠在四川肆虐這麼久,他們就算沒和他交過手,也聽過他的威名,能一戰擊潰秦良玉三萬人馬的獻營,面對大熙軍使出了渾身解數,卻換來了一場脆敗。
結果這場試探便成了一場潰敗,這三千五百余精兵甚至連大熙的前鋒都沒打過,用他們的血肉為大熙軍搭起一座完美的表演舞台。
他們這些土司官紳,實力遠不如張獻忠,該如何選擇,從今日起得好好思考思考了。
璧山縣,殘破的縣衙中豎起了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縣衙中的余火還沒撲滅,大熙軍的輔兵正在清理著院牆垮塌后形成的瓦礫,還有縣衙內橫七豎八的
和_圖_書
屍體。在之前,璧山縣的戰事已經給了他們不小的震撼,璧山縣是佛圖關外圍防禦的核心之一,此處駐守的不再是那些連刀槍都配備不齊的佛兵,而是艾能奇手下精銳的兵馬,老營五百、戰兵三千有餘,依城而守,艾能奇打算在璧山縣用一場前哨戰試探大熙軍的戰力和兵力配置,挑選的都是最精銳的兵馬,人人著甲、人人配馬,若是能挫大熙軍的鋒銳最好,若是不能,好歹也能逃回佛圖關。
吳成身邊,酉陽和湖廣西南等地的土司、重慶地區投誠的官紳和明軍將官東一堆、西一堆地湊在一起,一個個都滿面驚詫地看著那些百姓們,竊竊私語不停。
這一仗將雙方的戰力差距展現得淋漓盡致,剛剛入川之時,吳成心中還隱隱有些擔憂,如今卻十分篤定,無論張獻忠如何掙扎,他敗亡的結局都是註定的了,唯一的懸念不過是他能堅持多久。
更有一些青壯的村民www.hetubook.com.com,跪在吳成的親兵護衛軍陣前,大吵大嚷地要投軍,無論如何勸導驅趕,就是不願離去。
但他們的努力終究是徒勞的,璧山縣一座曾經因為戶口不多而被多次撤縣的小城,不過一層樓高的夯土的城牆根本抵抗不了火炮的轟擊,成段成段地垮塌,撒在外圍的騎兵還想要衝擊大熙的火炮陣地,但他們的悍勇不過是再一次證明了單一的兵種決定不了戰爭的勝負,在大熙軍的火銃、輕炮、中炮和神機箭車等火器組成的火網前撞得粉碎,丟下了上百具屍體也沒衝到大熙的炮兵陣地前,只能狼狽地繞開城池逃向佛圖關。
但他們不是為了抵擋敵軍,而是為了攔住四面八方推著小車板車、背著大大小小的包裹湧來的百姓們,他們似乎是看見了那面醒目的旗幟,紛紛向著吳成的位置而來,一撥撥的烏黑的隊伍陸續匯聚而來,彷彿無止境一般。
城內的抵抗也很快就被肅清,
m•hetubook•com•com巷戰極其考驗軍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被城內建築分割,無論是攻守雙方都只能各自為戰,完全依賴於基層軍官乃至士兵的自主發揮,而獻營的基層建設遠遜於大熙軍,再悍勇的勇士也敵不過有組織的軍隊,而巷戰的複雜環境又讓士卒有了擺脫軍官監視逃跑的可能,當獻營這些久經戰陣的精銳老兵發現不管怎麼努力都敗局已定時,自然不會將自己的性命白白丟在這座小城裡。
連剛剛收尾了酉陽宣慰司的事趕來與吳成會合的岳冰蘭都親自去接見百姓們了,苦口婆心地勸導著百姓們離開,但卻收效甚微,聽勸的百姓們便將糧食、衣物等物資扔到大熙軍的軍陣前,堆起一座座小山,不聽勸的,乾脆推著小車板車直接來到行進的軍陣前,拉扯著戰士們讓他們乘坐板車、或卸下裝備讓他們幫忙運送。
中軍的教導官都在勸導百姓們回家去,璧山縣雖然被大熙軍攻下,但此處離佛圖關已經不遠,只m.hetubook.com.com有不到百余里的距離,大熙軍若是放開腿強行軍,今日便能趕到佛圖關下,同樣,佛圖關的守軍往璧山縣而來,時間也不會太久,此處依舊還處在戰區之中,周圍還有被打散的獻部殘兵,對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來說,實在太過危險。
但他們集中在建築中,卻更方便了大熙軍集中兵力清剿,木製的建築在火炮面前如紙片一樣脆弱,這些殘餘的獻營兵將也沒有抵抗多久,最終大多數人挨了炮轟之後做出了明智的選擇,放下武器投降了。
散在城內各自抵抗的獻營兵將很快就或逃或死,剩下的大多集中在縣衙、酒樓之類的建築里繼續頑抗,有了建築依託,這些頑抗的獻營兵將也有了一定的組織性和協調調度,抵抗起來更加頑強。
穿著一身精緻山紋甲的吳成站在璧山縣城東一處高地上,用望遠鏡掃視著遠處的青山,不時有探馬飛馳而來,送上一份份最新的情報,吳成身後的參謀人員展開一張張地圖,用炭筆和-圖-書在地圖上標註著,偶爾有緊要的軍情,便送來給吳成查看定奪。
璧山縣獻營的指揮官已經儘力了,精銳的老營騎兵沒有困在城中,而是在城外策應遊走,自己則坐鎮城中,親自在城牆上督促士卒火線拚命抵抗,甚至城破之後還親領親衛冒著湧入城池的大熙軍戰士的槍林彈雨反衝鋒以鼓舞士氣,大呼酣戰直至敗退,其部也悍勇敢戰,依託城牆奮力抵抗,城牆被突破后也在城內堅持巷戰。
吳成並沒有把璧山縣城圍死,面向佛圖關的那個方向沒有布置兵馬,為的就是讓獻營的兵將逃跑,將恐懼蔓延至佛圖關守軍之中,有不少獻營官兵逃了出去,包括該部獻營的指揮官。
綿長鶴舉著一面旗幟立在高地下,將近兩米的身軀加上一副被太陽照耀得閃閃發光的甲胄,再配上他手中紅旗上「倡義救民」四個金燦燦的大字反射的光芒,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威武,吳成的親兵護衛則列成數列,將這座高地團團護住,密密麻麻,不留一絲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