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8章 田賦
與此同時,大熙還利用糧票對東虜和殘明進行經濟戰,利用糧食吸取江南和東虜的黃金白銀,然後將它們封存起來退出流通領域,以東虜和殘明的信用,想要用一張紙購買勞工、收繳田賦簡直是天方夜譚,他們用金銀換來不少糧票卻無法流通使用,只能拿來購買大熙的糧食或產品,百姓們拿著糧票如果不和大熙交易,與拿著一堆寶鈔也沒什麼區別。
吳成點點頭,丁銀便是人頭稅,本質上是配合徭役制度存在的,到了晚明,一方面人口大量滋長導致勞動力價格降低,朝廷可以直接出錢購買勞動力,而不需要承擔徭役帶來的動亂和治理成本等副作用,另一方面海外白銀的大量湧入形成貨幣化,讓朝廷可以直接徵收儲存貴金屬貨幣並用來支付工資,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讓徭役制度逐漸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丁稅制度自然也沒有存在的空間。
「戶部在革命二年的和圖書時候,就對各地徵收的稅種進行了一次合併和存廢,主要統計為四大類,田稅、商稅、關稅和鹽課,其中田稅佔比最大,但也因為我大熙清丈分田的緣故,田稅上的改革已經比較深入了。」
而大熙從武鄉義軍時期就在清丈分田,並將之抬為國策,時至今日雲南、貴州等地的土司治下,還在逐步進行清丈分田的行動,大熙早早就對天下田畝數額心中有數。
「所以,那些官員可以留些餘地,但這種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吳成嚴肅地給此事定了性:「為了個人政績,不顧日後發展、肆意破壞朝廷制度,這種行為必須堅決消滅杜絕,此番整風肅紀,這類事情也要作為重點處置。」
「其他州縣看在眼裡,難道不會有樣學樣也巧立名目加征、乃至攤派索捐?搞到最後,又變成了像前明那般,地方上各自設立稅種亂征捐稅,朝廷的稅制豈不是蕩然無存m.hetubook.com.com?朝廷好不容易靠著奏銷制度掌握的天下稅賦情況,豈不是又會變得一團亂麻?」
「如今田稅上的問題,首要的是監管,執政在江西也看到了,大熙從一開始就沒收過丁銀,但江西有部分州縣依舊按照前明稅制徵收丁銀,欺上瞞下、以此行貪腐之事。」
「此番屬下想要借一借整風肅紀的東風,對原有稅制進行一場大改……」林故微微一笑:「整風肅紀之後,必然是稅制改革所受阻力最小、執行最嚴的時候。」
所以大熙不需要再搞什麼攤丁入畝,因為大熙還沒立國的時候就走完了這個過程,從一開始就沒有徵收過丁稅,也沒有搞過徭役制度,某些州縣徵收丁稅,自然就是違法亂紀、巧立名目的行為。
「但對大熙來說,他們這種行為,比直接的貪腐危害更大!」吳成搖了搖頭:「這是在寅吃卯糧,也是在破壞我們的制度和紀律!這hetubook.com.com個口子一開,他們把政績做得漂漂亮亮升職走人,下任主官怎麼辦?繼續加征嗎?下下任呢?加征加到最後習以為常,難道變成定製嗎?」
「執政,朝廷施行奏銷制,是為了掌握各地錢稅真實情況,以此為準改革現有稅制……」林故斟酌著用詞,仔細說道:「大熙原有的稅制實際上是比較粗暴的,大多是在前明的稅制上縫縫補補,已經不適合大熙目前的情況了,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前明國用度支的問題。」
除此之外,廢除丁稅是要建立在對田地數額的精確掌握的基礎上的,天啟年的丁隨糧起,是建立在萬曆年張居正一條鞭法對全國土地的清丈的基礎上,雍正的攤丁入畝,則是建立在康熙時期永不加賦政策對全國的清丈的基礎上的。
「對他們個人來說,這確實不是大錯,畢竟都是想要做事的嘛!」吳成評價道,語氣有些嚴厲:「他們主要還是思想上的問題https://m.hetubook.com.com,主觀上並沒有禍害百姓的意圖。」
東虜和殘明本就雪上加霜的經濟更為嚴峻,經濟命脈更是逐漸握在了大熙的手中,大熙對東虜和殘明的售糧不僅牟取巨額利潤,還包含著政治經濟目的,打擊走私自然也就格外重要了。
「這些州縣主官本身並沒有貪一分一毫,加征的錢糧都投入到地方建設之中了……」林故又掃了一眼吳成:「相比于那些貪腐分子來說,他們只是犯的錯倒是不大。」
所以從萬曆末年開始,明廷就嘗試著在丁稅和徭役制度上進行改革,天啟年逐漸形成了「丁隨糧起」的制度,若按照原來的歷史發展下去,最終就會發展成雍正年間的攤丁入畝制。
「另外,戶部發現丁稅加征除了巧立名目貪污腐敗之外,不少州縣是為了在考成中評優才行此策……」林故掃了吏部尚書泰文院一眼:「吏部考成之中,錢糧奏銷是關鍵條目之一,另外,地方上的文教學校、水https://www.hetubook•com•com利工程、城牆道路等基礎設施等等,與考成也息息相關,因此有些州縣想要評優,就要徵收更多錢糧、要把政績搞得漂漂亮亮,但做這些事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他們就私下裡加征,用加征來的錢糧來彌補虧空。」
泰文院和林故趕忙記下,林故繼續說道:「此事屬下與泰尚書合議過幾次,也和杜首輔商量過幾次,也是此番稅制改革的重點之一,屬下等會向執政詳述,屬下先講講其他的大稅。」
「朝廷為什麼要有規章制度?不就是為了控制地方官府不自行其是嗎?朝廷控制不住地方官府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前明才剛剛滅亡沒多久呢,那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而大熙則大大加速了這一過程,大熙在武鄉義軍時期就開始用信用為抵押物發行紙制貨幣,時至今日,大熙治下的糧票發行早已穩定,糧票已經取代白銀實現了貨幣化,如今大熙國內的白銀,一般只針對海外貿易使用,並不進入國內的流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