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明末造反專業戶

作者:金黃的雞翅膀
明末造反專業戶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082章 擊山

第1082章 擊山

但大熙軍很快就調來幾門輕炮,噴涌的炮子將木梯上的清軍直接打成碎肉,狂蜂一般的炮子形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鋼牆,有幾道木梯受不了炮子狂風暴雨一般的摧殘,當場斷成幾截,連帶著木梯上的清軍兵卒也骨碌碌地從山坡上滾了下去。
有些清兵驚恐地嚎叫著亂逃亂竄,大多被督戰的清軍官將殺死,或者被凌空爆炸的開花彈噴涌的碎鐵彈子掃中,滿身血洞地倒在爛泥之中。
幾輛壕車被推上山坡,車上的支架被砍斷,長長的木梯直接搭在山坡上,形成一道長長的通道,清軍兵卒踩著那些木梯跨過凹凸不平的山坡,試圖直接衝到矮牆下。
清軍分成兩大股,向晾甲山和蕎麥山殺來,他們推著各式各樣的盾車、轒轀車等攻山器械,從蕎麥山上看下去,彷彿如原野之中憑空生長出一片移動的森林一般,緩緩推進而來。
越來越多的余丁和包衣被驅趕著湧上山坡和-圖-書,那些督戰的甲兵和軍官冒著橫飛的鉛彈跑到一個個盾車后將藏身其中的余丁包衣驅趕出來,清軍的弓箭手和銃手也在奮力還擊試圖壓制矮牆后大熙軍的火力。
但很快他們就遭到了迎頭痛擊,楊陸凱沿著蕎麥山的山勢構築了三道防線,蕎麥山頂端本就有明初之時就構建的屯兵營寨,楊陸凱將其加固改造,成為蕎麥山防禦的中心。
楊陸凱手上便有數門新式臼炮,如今一齊開火,毒煙彈砸在清軍人潮之中,瞬間瀰漫出一片片黃霧,附近的清軍慌忙扯來各種布料掩住口鼻,但卻收效甚微,這些黃霧毒煙幾乎無孔不入,吸入口鼻之中便全身發軟、噁心嘔吐,沾上皮膚便會瘙癢難耐、刺痛不已,沾染雙眼,也會視線模糊、甚至雙目失明。
蕎麥山腳則是一道矮牆工事,環繞山體而建,大熙軍的戰士可以依託矮牆作戰,牆前的山坡挖得坑坑窪窪,布設和-圖-書了不少陷阱,原本平緩的山坡地段也可以挖掘出較大的落差,讓這道矮牆前的山坡顯得崎嶇不堪、難以攀爬。
不少余丁和包衣抱頭鼠竄,但很快他們的腦袋便被掛滿了一個個盾車,與此同時,後續的清軍也漸漸趕了上來,更多的余丁和包衣被驅趕著沖向山坡,用他們的屍體填埋出一道道沖向矮牆的道路,清軍沒有一絲退縮的意思,如同潮水一般瘋狂涌動著。
數百張牛皮大鼓發出的震天動地的巨響,彷彿要將天地都撕裂開來,悶雷一般的馬蹄聲如同洶湧澎湃的洪流,隨著鼓點轟然炸響。
山下全是密密麻麻的清軍兵馬,鋪滿了整個原野,大多是衣衫襤褸的余丁包衣和身穿藍布號衣或明軍軍袍的新編綠營,夾雜著一些披戴盔甲的銳士,漢軍旗的精銳押在最後,列成一道長牆一般的陣列,身上的鐵甲閃閃發光,他們手持弓箭亂射,速度慢的清軍和圖書兵卒,便被這些精銳甲士亂箭射死。
但清軍仗著人多勢眾,依舊堅定不移地撲向蕎麥山,清軍的火銃手和弓箭手開始不時從攻山器械中閃身出來,向大熙的防禦工事發射羽箭和鉛彈,試圖壓制大熙軍的火力,靠前的幾輛盾車中湧出一隊隊清軍余丁和包衣,揮舞著劣質的武器,嘶吼著朝山上撲去。
但這些器械在如今日新月異的軍事科技面前已經漸漸派不上用場了,一門中型火炮發射的炮彈就能輕而易舉地撕碎它們,這如海潮一般湧來的攻山器械,只能用來遮蔽大熙軍炮手的視線,清軍的甲兵和余丁混在一起藏在攻山器械之中,大熙軍的觀察手和炮隊便無法發覺,只能隨意射擊。
隨著清軍的推進,蕎麥山上的炮火越來越猛烈,鐵彈之中開始夾雜著毒煙彈和開花彈,大熙軍在關外的游擊隊很難得到關內支援,基本都是使用的朝鮮和清軍的制式裝備,威海至牙山的和_圖_書航線開闢后,才補充了一批大熙的新式火炮。
其次是圍繞半山腰構築的壕牆工事,立木柵填入泥土為牆,牆前挖掘深壕,牆后亦挖掘一道藏兵壕,兵馬都藏在壕中,可以躲避清軍炮火轟擊。
這正是清軍想要達到的目的,每一支清軍部隊都領教過大熙軍精準的炮火,精銳的甲兵沒有遮蔽的進行進攻,沒準半路上就被大熙軍的火炮齊射炸上了天,衝到山腳下的都是一群包衣余丁或新編綠營的臭魚爛蝦,這山也用不著攻了。
重炮的轟鳴一刻不停,每一次炮擊都像是一聲巨人的怒吼,沉重的炮彈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清晰的軌跡,偶爾有幾顆炮彈在空中撞在一起的,頓時便迸發出耀眼的火花、發出刺耳的金屬摩擦之聲,彷彿惡鬼在咆哮。
那些清軍余丁便被這崎嶇的山坡困住,沉重的盾車不可能再推上這崎嶇的山坡,他們只能徒手攀爬,一不小心就落進陷阱之中,陷阱之中布和_圖_書滿了用火烤過、堅硬無比的木刺,不少人被木刺扎穿一時未死,還在哀嚎求助著,讓攀爬山坡的清軍更為心驚膽戰。
開花彈爆炸的餘波掀翻了不少清軍的盾車,這些無遮無攔的清軍兵卒便成了山腳防線里火銃手上好的靶子,楊陸凱手下沒有燧發槍,大多還裝備著火繩槍,甚至還有不少朝鮮和滿清製造的火門槍,這些老式的火器無法穿透清軍的盾車和工程器械,但集中起來轟擊那些暴露出來的清軍,依舊能收割大量的性命。
矮牆后的大熙軍戰士自然不會眼看著他們攀爬,不斷用火銃向他們射擊,這些老式的火銃準確度並不怎麼樣,但量大管飽,五六桿火銃對付一個人,總有一枚鉛彈能取其性命。
遼地別的不多,沒有開發過的原始森林數不勝數,有些生長了千百年的樹木,粗壯得連普通的鐵斧都難以砍斷,給清軍提供了上好的材料,讓他們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大量攻山的器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