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神力科技
同樣是因為沒有大氣,地球上那種煙塵在空中瀰漫很久的情況並沒有出現,所有微塵很快在月球重力下墜落,一切反倒很快就平靜下來,就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撞擊造成的衝擊反過來掩護了它的行跡,讓左騰很難在方圓幾公里的範圍內找到它。
何況,哪怕是在神明的力量下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加速和減速對身體的傷害,這兩個過程本身也是對身體和意志的極大考驗,絕不是什麼可以閑著沒事就來體驗一下的事情。
很快,第二艘八萬噸級的大型遠洋養殖船也在韓國釜山成功下水。
真空環境下不可能使用混凝土,左騰要求的時限又太短,「月球一號」的設計只能簡單粗暴,就是直接在月球山脈上挖一個巨大的洞,可以同時承受高溫和低溫的合金結構進行支撐,並分成多個以巨大緩衝結構連接的模組以吸收月球上頻繁但震級普遍較小的月震的能量,然後在這個巨大的金屬結構中安裝各種各樣的功能艙和具有和圖書延展功能的連接通道,最後再用具有保溫、防輻射和一定支撐功能的材料填滿所有空隙。
外星人走了一步,左騰還了一步,大家都沒有直接動手,而是藉助了隕石。
許多撞擊產生的碎屑甚至高速向臨時基地的方向飛來,只是馬上就被念力擋下,一股腦地落在月面上。
左騰很快就開始製造第二條和第三條鯤,並且給它們都配上了更多可以發射高能射線的巨大藤壺。
「盤古一號」空間站仍在持續擴建,「月球一號」基地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地勘,開始進行一號洞的施工。
這裏畢竟是月球而不是地球,沒法藉助隨處可見的鳥類,僅僅是依靠宇航員們身上的聖器,左騰的力量受到極大的限制。
這畢竟是三十八萬公里的漫長旅程,哪怕現在理論上只需要十四個小時,來回一次也需要一天多的時間。
其實真相是否暴露對左騰來說已經無所謂,但人們卻拒絕接受這樣的可能。
宇航員們不m.hetubook.com.com約而同地在內心深處向森神祈禱著,帶來微小的願力,但或許是因為三十八萬千米的遙遠距離,宇航員們向他提供的願力只能說是微乎其微。
等到月球基地建成之後,應該要準備一段神木枝條來收集月球的願力。雖然月球基地的人數不可能太多,能夠產生的神樹脂的數量肯定也不會太多,但有總比沒有強。
現在就看祂們接下來會怎麼行動了。
三條鯤交替往來於地球和月球之間,如果不考慮因此而消耗的巨量神力,甚至可以做到讓宇航員們回地球過周末。
煙塵剛剛散去,他就開始尋找先前那個外星探測器。
神力、科技和工程在這個遠離地球的地方很快就以奇妙的方式完成了融合。
他之前隨口給自己設計的身份正好是首爾大學生物工程碩士,那麼,乾脆就開一家實驗室,然後把這種魚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出來?
與此同時,第一艘十萬噸級大型遠洋養殖船也終於在中國青島和圖書成功下水,開始在黃海海域進行試驗性的運行。
但包括宇航員們自己在內,並沒有人覺得應該這樣做。
按照他先前給自己分身設計的身份,他應該馬上就研究生畢業了。
那個地方早已經面目全非,慘不忍睹,但左騰並沒有看到任何疑似人造物殘骸的碎片,它應該是在隕石落下之前就已經轉移到其他地方了。
身為神明總不可能還跑去給人打工,創業是唯一的選擇。
相比而言,距離地面僅有四百和八百公里的空間站里的宇航員提供的願力卻與地面上的人們並沒有什麼差別。
地球相對於宇宙來說還是太小了,這樣的情況之前在地球上從未發生過,這也讓左騰意識到,願力並非萬能。
他們都相信自己的工作是在開拓人類的未來,是在書寫歷史,沒有人願意虛度時光。
終於有一些陰謀論者開始猜測森神與其他超凡生物,甚至是與超凡者們之間的關係,但他們的聲音根本就沒有機會發出來,哪怕是在網路上出現,也只
和_圖_書
是一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無法聽到聲音,但卻可以感覺到腳下微微的震動。
左騰開始考慮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幫助科學家們自然地完成這個突破性的技術,這時候,他卻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
歐洲的尖端配件,加上中國和日韓的製造業,再用新體系下價格維持在較低水平的能源驅動,在神明們強行打破了世界原有的技術壁壘之後,這樣的新體系突然就迸發出了驚人的力量!
三條鯤都出現在朝鮮半島東側的日本海,而且,后兩條鯤成長的速度如此驚人,這讓全世界都明白了它們應該不是自然產生的超凡生物,最低限度也是因為森神的力量而被孵化並且「催長」出來的。
左騰的目的是始終保持有一條鯤在月球基地,這樣一來,它們龐大身軀攜帶的海量神力應該足以應對絕大多數突發|情況。
但遠處躲藏在月平面陰影下的那個巨大的飛行器卻已經消失不見。
因為月球沒有大氣,重力也比地球更小,巨大的煙塵一直飛和-圖-書到很高的地方,真正達到了遮天蔽日的效果。
金宗賢等人激動萬分地看著天空中的隕石雨突然偏離方向,砸向東側的那片山嶺,激起漫天煙塵。
施工最大的難點在於月球山脈中的岩石結構往往過於破碎,很容易就會形成嚴重的連鎖塌方,要不是左騰很快又送來了一批經過緊急訓練,已經可以熟練使用「念力念珠」的宇航員,這個工作真的很難推進下去。
因為技術方面的透明化交流,中韓兩國都選擇了金鯧魚和大黃魚作為養殖的魚種,這兩種魚對於黃海、東海海域水溫的適應力比較強,也比較抗病,料肉比也比較低,算是比較成熟、經濟效益比較好的魚種,但相比左騰先前隨手創造出來的那種魚,長得顯然不夠快。
從立項到成功,只用了不到六個月,雖然有點投機取巧是用了一艘已經完成了一半建造的油輪改造而來,而且在聯合議會的力推下,再也沒有任何技術封鎖,可以到全世界進行採購,這樣的速度還是讓整個世界都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