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陞官證道

作者:鮑爾日
陞官證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82章 檢查組很滿意

第182章 檢查組很滿意

半小時之後,車子就到了五平鄉,一會兒,就進入山區。
車隊離開村莊,在鄉里少一輛,到縣裡又少幾輛,最後,只剩下兩輛車,中巴在前,小谷的車跟在後面。
分管縣長再向省市兩級領導介紹鄉黨委書記,當地三個村的村支書。
一路拉著話兒,中巴就進了之縣,縣城繞城線上,有幾輛車在等著,陸皓明打了電話給李局長,叫他直接帶路就行。
陸皓明說:「是無何的幹部們對不起你們,我們沒把工作干好。鄉里仍然窮,沒有修水泥路。」
是出生在城市啊,那可以理解。山區的情況是對面喊得應,想要走到對面,卻要半天時間。
這時,汪書記說:「誰來介紹情況?」
次日上午九點多,舒總帶隊,兩輛小車到了市委機關院內。這邊汪書記帶隊,田副市長、萬局長、郭萍、陸皓明等人排隊迎接。
陸皓明這個橋段是事先就想好了的,不管他陪誰,他都會聊得這個主題。
「對,上州師範大學,學中文專業。我本人對教育有感情。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發展,首先是全體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要提高。
鄉里書記說:「沒有什麼好招待,就吃點土菜。」https://m.hetubook•com.com
但這個責任就是教育界來承擔,包括教師,更包括教育局。」
我們現在要去的學校是張家小學。因為這三個村,張家小學是中心地帶,所以,我們只興建一所學校。
李局長說:「我來介紹,車子就停在這兒,我們走一走。」
大家踩著新修的路,汪書記說:「你們有幹勁,學生走的路,比剛才走的路還要好。」
下午又一連看了六個村,這些地方比前面看的還要好。
寧桂生很懂事,先給每人發一瓶礦泉水,然後走到最後一個空位上坐下,開始打電話。
「對,這裏自然條件差,雖然人聰明,也很努力,但與先進市州在經濟上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你看道路兩旁的老百姓房子就知道。」
郭萍與劉處長坐一起。陸皓明就只好陪蘇瑤。剩下寧桂生就陪兩位司機。
財政廳有兩總,分別是總經濟師,總會計師。但下基層,大家都叫他們為某廳。
蘇瑤問:「聽劉處長介紹,你是學教育的?」
村支書笑道:「領導,讓我來砸。」
慢慢聊著,兩人就有了話題。陸皓明說:「無何之所以這樣取名,是有個朝代一個遠親王和_圖_書室,被分到這兒當藩王。
汪書記說:「感謝舒廳的評價,今天中午沒休息,現在回城休息。」
大家前前後後,轉著學校看了十多分鐘。舒展很滿意,對鄉里書記說:
只要蘇瑤有同感就好說,陸皓明便給他介紹起林桂海的事迹,說他對學校危房改造有感情,就是源於他那年扶貧,認識林桂海。
認識到山村還有那麼好的老師,堅守鄉村當一盞啟明燈,照亮山鄉孩子們的眼睛。而村小學倒了,林老師把孩子們接到家裡讀書。
山路彎彎,讓蘇瑤體會到了山區的貧困與艱難。市委機關這麼好的車,也左側一下,右側一下。
他一來,看到這兒土地貧瘠,人煙稀少,滿腹牢騷,就把原來的名字改了,說此乃無何之地。無何是文言文……」
實幹不只是說做了實事,而是說你們是實事求是,根據實際,創造性地進行危房整改。」
村支書用力一砸,磚還是沒碎。
這時,鄉黨委書記接過電喇叭,繼續介紹:「為了修這條路,我們動員老百姓肩挑手提,我自己的肩膀也磨出了血印子。
陸皓明把汪書記的意見轉告李局長。
蘇瑤有同感。
蘇瑤馬上接話道:「翻譯成白話文就和*圖*書是什麼也沒有,是這個意思吧?」
開了半小時,終於到達劉家村。陸皓明第一個下車,與之縣李局長到一邊去說事。
劉處長介紹檢查組成員,汪書記介紹迎接人員。簡單寒暄后,汪書記說:「統一坐中巴,車子就停院子里。」
這頓飯就在當地村書記家擺席。果然都是些鄉里臘肉,鮮魚,山上的蘑菇,地里的果瓜時蔬。
各人陪自己的客人拉拉話,陸皓明坐在過道的位置,回頭對寧桂生說:「聯繫之縣李局長。」
「各位領導,在你們這左前方,原來有一座劉家小學,現在已推倒了。
於是,中巴住西開,汪書記陪著舒展聊天。
這時,李局長的電喇叭又響了起來:「這等於是一個等邊三角形,兩個村到張家村的距離是一樣的。」
蘇瑤透過窗子久久地望著外面。看了好一陣才說:「那確實,經濟比較差,很少有洋氣一點的庭院。」
所謂舒廳就是舒展。他的級別是副廳,在機關,按規矩是叫他舒總。
他知道她是記者,而通知上寫的是財政廳工作人員。他就不問財政廳的事,怕問多了讓對方露餡,只介紹無何歷史、風土人情。
我們根據市領導小組的意見,生源少https://m.hetubook•com.com的地方,就合校並校。請跟我走。
大家吃得特別高興,特別是柳處長一連吃了三碗飯。
那麼新建學校,最重要的解決好學生們上學困難的問題。
蘇瑤說:「你是個有想法的領導。」
田副市長與柳處坐一起,萬局就只好與郭移山坐一起,畢竟他們是同一個系統的人。
蘇瑤問:「林老師的學生那麼少,為什麼不到其他村的小學去讀呢?」
蘇瑤點點頭。
這時,汪書記叫陸皓明。
大家一路邊看邊走,就到了淡家村。淡家村的危房也已推倒。然後再走向張家村。
工作人員遞給李局長一個電喇叭。李局長開始一路走,一路介紹。
「有一點過意不去,來這麼多人要你們接待,本來就不富裕,還讓你們花錢。」
來到張家小學,學校正在興建。蘇瑤忙著拍照片,柳處長上前抓起一塊磚,往石塊上一砸。
寧桂生立即指揮司機把車停好。
大家上車。舒總才掏出一個信封當眾撕開,說道:「去之縣五平鄉看劉家、張家、淡家三所小學。」
下了這個山,爬上那個山,直線距離五百米,實際上有好幾里。所以,為了實現合校,我們就修公路,把村與村之間的路拉通。」
蘇瑤難免不和-圖-書撞陸皓明。她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啊。」
這樣的村際公路,我們一共修通了13條,做到了學生們,個個走公路。」
陸皓明走過去,汪書記說:「告訴你們,就在村裡吃飯,這是舒廳的意思。」
所以,我們在市校舍整治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以修通村際公路為抓手,解決學生上學難的交通問題。現在我們腳下踩的這條路,就是修建的。」
汪書記向排隊接待的之縣領導們介紹省檢查組的領導。又向檢查組介紹之縣的縣委書記、分管縣長,教育局長。
舒展說:「不看了,我相信你們,你們都是實幹家。
吃過午飯,鄉里書記說:「還去看看幾個村。」
陸皓明說:「所以在無何要干成一件事,比先進地區要多花十倍的力氣。」
這蘇瑤二十六七歲左右,至於他為什麼看得這麼准,是從道長那兒學的。
至於其他人陪著客人說什麼,陸皓明不知道。他只是陪好蘇瑤。
陸皓明問道:「蘇主任(管她是不是主任,這個稱呼一般不會錯)你大概出生在城市吧?
事實上與不太熟悉的客人,介紹當地的歷史與風情是最好的話題。
因為公路拉直了距離,陸皓明感覺,與他以前來看的時候,三所小學近了許多。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