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巫師從大腦封閉術開始

作者:菩提薩捶
巫師從大腦封閉術開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無遠弗屆 第七十九章 漸與頓

第五卷 無遠弗屆

第七十九章 漸與頓

有人覺得「頓悟」有理,是康庄大道,悟性足夠,機緣一至,便證正等正覺,繼而覺醒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林克見狀,嘴角浮現一絲微不可見的微笑,隨即不理會陷入沉思的諸多僧侶,自顧自起身離開。
沒有沾惹塵埃,哪需要勤拂拭?
以往他們可以仗著人多勢眾,用「邪魔外道」來斥責那些少數清醒之人。
了凡和尚一事,目前也沒個定性,故而住持與戒律堂首座拿圓智和尚一點辦法都沒有。
第二個地方是整個宋國境內。
好像可以這麼做,應該能哄一段時間了。
他只是問了一個十分淺顯直白的問題,然後又發了一個大願,並且踐行之而已。
有人覺得「漸修」有理,有脈絡可循,是光明坦途,而「頓悟」雖也有理,但太看重悟性與機緣,不適合大眾。
於是,僧侶們將目光投注到了了塵和尚身上。
這就很有意思了。
因而,這段時間以來,面對僧侶們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疑問,林克都是避而不談。
茉莉現在與洛特斯諾打好關係,以後就能多一個依仗。
名為「思與辯」的風。
畢竟了凡和尚沒有攻訐佛寺,更沒有攻訐佛法。
林克的出現,林克的作為,讓「修心」進入他們的視野,讓無上正等正覺重新成為至高追求。
這首佛偈,基於《無相偈》而來,卻又徹底推翻了《無相偈》的佛理!
「你小子可以呀,這都能想得出來?」
圓智和尚身份特殊,是上一代住持的兒子。
林克樂見這種情況發生。
一則了凡和尚目前領著人在宋國境內行走,以實際行動,砥礪佛心,踐行佛法。
當這件事傳播範圍越來越廣,討論次數越來越多,對有三個地方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他們怕是會被馬上打成邪魔外道。
現在,他們成了少數清醒之人,談何奢望自己的清醒之論,能夠喊醒隱隱陷入狂熱的成佛大潮中的僧侶們?
待到諸多僧侶回過神來的時和_圖_書候,已經找不到林克與茉莉的蹤跡了。
可林克懂多少佛法呢?
凡此種種,都由化身了凡和尚的林克引起,都不在林克的在意範圍之中。
「我聽聞過二首佛偈,願與諸位分享。」
修佛又是為了什麼?
了凡和尚唯一主動邀請的,是廣林郡主。
茉莉沒有聽到洛特斯諾的傳音,但是基於對林克的了解,看到林克的眉頭微蹙,便猜到了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避而不談的次數多了也不好,容易引起懷疑。
林克猛地想到了什麼,獲得了啟發。
發現佛門的這種變化以後,洛特斯諾不由得發出讚歎,「便宜大哥啊,你的嘴皮子挺溜哈,說出來的話,當真像極了……」
隨著踐行越來越多,跟隨在他身後的僧侶們對佛法產生的疑惑也就越來越多。
林克渾然不理,只是靜靜看著圍繞他而坐的僧侶們,沉浸於體悟《無相偈》佛理的狀態。
經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等等……
茉莉又及時發現了洛特斯諾的小動作,出聲呵斥。
終究不是這個目的。
隱有發生一場規模極大,極其深入的大思辨的趨勢。
很多佛寺,很多僧侶不想承認,但必須承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們只是在盲目地拜佛,在修力,而忽視了修心。
通過這麼些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廣林郡主並不是草包,或者花瓶,在砥礪佛心、踐行佛法的過程中,廣林郡主展現出了很強的能力與很高的手腕。
不搞招婿大會,就算了凡和尚還是會來這麼一出大願,但也會在其他場合,甚至只會引起佛門內部的動靜,不會波及到世俗。
他現在有個新的煩惱。
講的是修證無上菩提的方法與訣竅。
心,藏識心也。
了塵和尚見狀,高呼一聲,拔腿就跑,「要問你們自己問了凡去,貧僧回白馬禪院去了。」
屆時,想什麼時候以什麼姿態再入聖者境,就在洛特hetubook.com.com斯諾一念之間了。
諸多僧侶聽得如痴如醉,只覺單這一首佛偈,便不虛此行。
四句二十四個字,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富含佛理。
看起來,廣林郡主比廣林郡王更適合統治宋國的世俗,治理宋國的世俗!
還真的如洛特斯諾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那樣,便宜大哥、便宜大嫂、便宜老弟,不僅關係來得便宜(biàn yí),相處方式也更便宜(biàn yí)。
只見林克緩緩開口:「我聽聞的第二首佛偈,名為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句接一句的幸災樂禍傳進林克耳中,宛如惡魔的絮絮低語。
兩首佛偈都有佛理,卻針鋒相對,該信哪個?
按下心裏浮現的雜思,林克環視僧侶們一眼,不再給僧侶們體悟《無相偈》的時間。
之所以想著通過發大願、重提三乘佛法、重新讓菩薩乘佛法受人重視的方法,來從內部煽起佛家文明殘餘的理念之爭,是因為林克確實看出了這麼做的成功可能性。
從頭到尾,圓智和尚只有這麼一句話,來回答住持與戒律堂首座的詢問。
而廣林郡王的獨女廣林郡主,就跟在了凡和尚身邊。
諸多僧侶,包括了塵和尚在內,紛紛陷入沉思。
洛特斯諾是那種知難而退的性子嗎?
總之,隨著討論,僧侶們漸漸分成了兩派,無法說服對方,最後各自離去。
諸多僧侶聞言,更加重視,心態愈發端正,靜等林克接下來要說的話。
無法成為佛門人上人,那就成為世俗人上人!
在「人人皆可成佛」的號召下,繼續斥責把「人人皆可成佛」這個概念帶回佛門的了凡和尚為「邪魔外道」?
《無相偈》與《菩提偈》便隨著離開的僧侶,就這麼在佛門內部尚未統一如何看待與對待了凡和尚的時候,傳回了各大佛寺。
林克不廢話,沒有什麼開場白,上來就是乾貨,「對此二偈和-圖-書,我無一定看法,不區分其中誰優誰劣,誰對誰錯,誰高誰低。」
一時間,佛門內部都有些顧不上去統一如何看待與對待了凡和尚了。
首先便是白馬禪院。
洛特斯諾賤兮兮的聲音在林克耳邊響起。
知道便宜大哥我正頭疼著呢,不想著給予幫助,反而站在邊上吃瓜看戲,真真是不懂事啊。
唔……
《無相偈》不是拿菩提樹比喻身,拿明鏡台比喻心,表明身心之本性明凈純潔嗎?
兩條截然相反而又矛盾統一的佛理,兩條背道而馳卻又目的統一的道路,擺在了所有佛寺,所有僧侶面前。
了塵和尚以降,諸多跟隨而來的僧侶們見狀,立即圍著林克坐下。
以菩提樹與明凈之鏡比喻,表明身心之本性明凈純潔。
如此,意識形態之爭才能順利滋生、壯大,直至從內部撕裂佛家文明殘餘。
身,藏識所執持之六根之身也。
漸修,頓悟,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知道這麼做能成功,並不代表林克對佛法很精通。
三兩步路,林克的身影消失不見。
局勢變得很詭異。
二則廣林郡王身份特殊,是宋國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卻又沒按慣例成為儲君。
「閉嘴!」
不是!
僧侶們倒是沒有立即散了,而是互相討論了好長一段時間。
讓你那麼狠地壓制廣林郡王!
第三個地方是位於宋國國都汴京的慈恩寺。
但是世俗雜務總要有人處理,朝廷與衙門還是必須設立的。
總而言之,講究的就是修行佛法,修證菩提,需要「漸修」。
「怎麼,頭疼著呢?」
如果真的是為了自己修佛,林克完全可以不理會僧侶們,自顧自修行便是。
惡魔的絮絮低語……
於是,當天中午,林克在領著僧侶們完成化緣,吃過飯以後,擺出一副講經解惑的架勢。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吧。
是該信《無相偈》的漸修,還是該信《菩提偈》的頓悟?
一溜煙的功夫,了塵和尚也跑得沒了影https://www.hetubook.com.com
「別看我啊,我怎麼知道?」
因而洛特斯諾不僅不收斂,反而更猖獗了。
三則宋國當今皇帝據說連著十幾天,茶不思,飯不想,憂心忡忡了。
對於佛法,他並不精通,只是前世了解了一些皮毛,在蟄伏的幾年裡,稍微收集過一點佛家文明的資料而已。
「惡魔低語。」
問題來了,《無相偈》很有佛理,《菩提偈》也很有佛理。
能清和尚當天離開廣林郡王府,就返回了慈恩寺,向他的師父,慈恩寺住持彙報了此事,並且請求慈恩寺住持敕令宋國境內佛寺聯手降魔。
原本只是讓了凡和尚代表知客院,前去參加廣林郡主的招婿大會,誰曾想,了凡和尚確實「拐」走了廣林郡主,卻弄了這麼一出大新聞出來。
若修覺醒圓滿,證無上正等正覺,唯有「漸修」。
所以,宋國的大家族的族長、族人們,很理解宋國當今皇帝的情況,但是並不感同身受,只會偷偷發笑。
更不是沒有人察覺出林克的險惡用心。
他們正在修菩薩乘佛法,便是為了證無上菩提,為了證無上正等正覺,總得從漸修與頓悟中選一個吧?
此偈殷重勸勉世人應當精勤修持,返迷成悟,轉染成凈,如是依循法理,漸凈惑障,越證菩提,慎莫懈怠放逸。
慈恩寺住持不僅不下敕令,還將能清和尚關了禁閉,且讓全寺上下所有僧侶不得外出。
林克也不多做耽擱,接著開口說道:「第一偈,名為無相偈,諸位請聽。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雖然沒有明言慈恩寺封山閉門,香客依然能照常禮佛,但是慈恩寺的氣氛變化,明白人誰感受不出來?
無論怎麼講,洛特斯諾的性格再怎麼癲狂,行事再怎麼惡趣味,終究是聖者轉世。
出於某些已知原因,各大佛寺的菩薩(大賢者)們不方便對白馬禪院了凡和尚一事做出評價與反應。
也不是沒有人覺察出林克藏在「大願」與兩m•hetubook.com•com首佛偈之下的問題:
只能在明知是被敷衍的情況下,繼續被敷衍。
林克渾然不理。
《菩提偈》誦念的聲音剛剛落下,立即引起一陣嘩然。
這一次潛入敵後、裡應外合的任務完成,巫師世界意志絕對不會再壓著洛特斯諾。
既有朝廷與衙門,權力應運而生。
諸多僧侶不禁陷入迷茫之中。
雖說佛門昌盛,高高在上,人上人。
然而,能清和尚得來的答覆,卻是一大盆涼水澆頭。
一直藏於暗中的洛特斯諾這時又跳了出來,絮絮叨叨。
若修自覺,只證正覺,可「頓悟」;
倒不是說唯有「漸修」與「頓悟」兩條路可證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寺與僧侶們方才如此重視。
既然本性已經明凈純潔了,又從哪裡去沾惹塵埃呢?
新的熱點正在生成,而且迅速火熱。
誦完這首佛偈,林克便閉上嘴巴,示意諸位僧侶深思這首佛偈中蘊含的佛理。
做得不這麼過分的話,廣林郡王會搞什麼招婿大會?
「師叔,師兄,我真的不清楚。」
但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只是在面對白馬禪院住持與戒律堂首座的詢問時,圓智和尚沒有將他的懷疑說出來。
基於某些不為人知的事情,知客院首座圓智和尚本就懷疑了凡和尚乃是無生大師的轉世,現在更堅定地抱有這個想法了。
佛法的真諦是什麼?
而是林克的大願與兩首佛偈,在佛門內部颳起了一陣風。
「嘖嘖嘖……」
漸修可證無上菩提,頓悟亦可證無上菩提。
林克還是得想辦法解答僧侶們的疑惑,讓僧侶們對他與菩薩乘佛法更為堅信,對佛門與人間的現狀更為不滿。
她馬上發動來自便宜大嫂的斥責,傳音警告洛特斯諾,別來添亂。
這首佛偈講的是什麼呢?
隨著相處越久,茉莉越發適應洛特斯諾的多變性格,相處方式也越發鬆弛。
就連現在追隨了凡和尚的僧侶,也都不是了凡和尚蠱惑的,而是僧侶們主動追隨了凡和尚,嘗試修行菩薩乘佛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