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箱子里的大明

作者:三十二變
箱子里的大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三十章 洪承疇的想法

第二百三十章 洪承疇的想法

眾人聽到這裏,臉上都不禁露出駭然之色。
清初不再鬧災荒,一方面就是因為小冰河時期過去了,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人口減少了幾千萬。
李道玄也不禁嘆了口氣,雖然他和明廷不|穿一條褲子,也沒打算幫明廷。但如果站在明廷的立場上來看,剿滅流寇卻毫無疑問是最佳,或者說唯一的解決辦法。
生產力被破壞之後,糧食產量更低,最後導致有了幾千萬人的糧食缺口。
說到這裏,不禁嘆了口氣:「但這終究只能想一想罷了,首先,本官拿不出這麼多糧食。其次,本官不過是一個區區四品督糧道,押送糧草的小官兒,似這等大事,哪輪得到本官來作主?由那些年老昏庸的蠢才來做這件事,只會搞得一塌糊塗。」
三十二:「全部殺光,太過有違天和,能不能反過來考量,如果有足夠的糧食吃,就不必殺個精光了?」
「正是!如果有足夠的糧食,能安撫得了,倒也不必殺光。」洪承疇道:「然而天下大旱,這旱災見不到半點結束的樣子,到哪裡去弄來足夠的糧食?除非老天爺開眼……」
李道玄開口道:「問問洪承疇,如果真有人能解決糧食問題,他會如何做?」
明末農民起義,其實就是一次物盡天擇,為了活下去,把別的和_圖_書人幹掉,保證食物能落進自己肚子里。
接下來,王二繼續向北移動。
這種人就有這麼雞賊。
但明廷財政拉垮,提供不了足夠的食物。
三十二定了定睛,沉聲道:「洪大人,你莫怪在下交淺言深……在下斗膽相問,若是有人能給大人提供足夠的食物……」
如果你無法憑空變出糧食來,哪怕你是穿越者,也救不了那幾千萬人,他們是必須死的,要麼被餓死,要麼被明軍殺死,要麼被農民軍殺死,要麼被清軍殺死,不論以哪一種方式死去,都必須死,因為你糧食不夠是無解的。
這種四品大官,要變成自家小人可不容易,絕不是自己顯個靈就能使得他倒頭就拜的。
只能暫且作罷!
三十二低聲道:「榆林地區不會也在鬧造反吧?」
洪承疇被激起了談性,便娓娓道來。
洪承疇笑:「你說對了,榆林地區也正鬧得歡快,綏德紫金梁、府谷王嘉胤兩人正好造反起事,王二、闖王與王嘉胤、紫金梁匯合,四個匪首聚在一塊兒,兵力多達數萬,聲勢浩大。」
明朝末年,有多位巡撫、總督對流寇採取過招撫的態度,例如楊鶴、熊文燦都主持過招撫,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原因很簡單,你把人招撫回來,得給和_圖_書人提供食物,提供耕地,得讓人能活下來,如果做不到,那你怎麼撫?
高一葉趕緊在三十二耳邊悄悄轉述。
為啥?
……
隨緣吧。
許久,才聽到三十二嘆了口氣:「鬧來鬧去,終究是老百姓受苦,唉。洪大人,在下沒什麼眼光見識,不知道這反賊之事,究竟該如何才能解決?」
不知不覺間,外面的賊軍已經達到幾萬這個量級了么?
洪承疇嘿地笑了一聲:「若真有足夠的食物,那可就簡單了,把那幾個做事情沒分寸,反覆橫跳的劣賊殺個乾淨,然後將那些被迫從賊的良民招撫下來,給予足夠的食物,這場匪患自然可定。」
這時候還是農民起義早期,高迎祥不想連累親族,所以沒有自報姓名,而是以「闖王」的諢號在打天下,兩年以後才會自暴姓名,所以現在除了李道玄之外,沒人知道他的真名。
李道玄聽到「闖王」兩個字,微微一愣,但馬上明白過來,這個時候還早了點,這個闖王並不是李自成,而是第一代闖王,安塞高迎祥。
有了這麼大的缺口,就得有這麼多人死掉,剩下的人才有足夠的食物渡過災年。
他說的這個方法,其實正是李道玄現在正在用的辦法,心想:此人能力很強,現在也還沒有劣績。若和*圖*書是能在他墮落之前將他賺進高家村來變成自家小人,不給他墮落的機會。以這個人的能力,說不定能有些作用。
自己向他「顯靈」,展示滅霸之手的話,他大概率會當場膜拜,表現臣服,裝得很乖的樣子。然後一走出自己的視野範圍就逃得遠遠的,這輩子再不踏進高家村一步。
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沒金手指的話,誰去也束手無策。
他知道離西安越近,越容易被官兵追剿,想要安全還是得繼續向北才行,於是穿過宜君縣進入了洛川,在這裏與洛川不沾泥合兵一處。
所以,朝廷當時唯一正解,應該就是在造反初期就放棄招撫的天真想法,拚命剿滅叛軍,保護好沒造反的老百姓,保護好生產力,才能阻止糧食缺口的進一步擴大,後面才能少死些人。
短暫的相處之後,王二沒看上不沾泥的人品,不想和他一塊兒玩,又繼續北上,不久就到了延安府的外圍。
幾次招撫,最後都失敗了,反而因為招撫給了流寇休養生息的機會,流寇假裝接受招撫,吃朝廷幾頓,休養生息幾天,然後馬上又反,再度鬧騰起來,把更多的良民裹脅為賊,進一步破壞生產力,降低糧食產量。
原來,王二最近這些時間可沒閑著。
這減少的幾千萬人口m.hetubook.com.com,減少了糧食消耗,才使得糧食夠吃了。
可惜……
官越大的人,權力慾望也越大,小心眼兒和小手段也越多。
他搖了搖頭:「所以,終究是得殺個乾淨才行的。」
幸運的是,李道玄對抗得了天災。
洪承疇胸腔里早就壓著一大堆的想法,苦於無人可說,現在被人問起,想到在這裏說了也沒什麼關係,便乾脆繼續侃侃而談:「流賊之禍,始於天災,而這天災短期內看不到解決之道,因此,招撫流賊是沒有用的,就算能一時撫之,他們沒有糧食可吃,早晚又得反。想要平此賊亂,終究要將賊寇全部殺個精光才是。」
所以明廷才只能一會兒招撫,一會兒又圍剿。在撫與剿之間搖擺不定。
明朝萬曆年間,人口大約有一億多,到明末清初,只剩下五六千萬,足足有幾千萬人死掉了。
洪承疇繼續道:「王二與安塞闖王合兵一處,聲勢大振,總兵力超過了一萬。但延安府是一個府城,不是他們打得下來的,兩人繞過府城繼續北上,不久之後到了榆林地區……」
眾人:「……」
天災當頭,明廷也提供不了能種出糧食的環境。
但一開始就血腥剿滅的話,又太傷天和,除了滿清、張獻忠和少數網路小說爽文作者之外,別的人做不出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
從澄城縣離開之後,首先是進入宜君縣,召集了六千大軍,攻破宜君縣城,剁了知縣腦袋,到這裏大伙兒都還知道。
他不和明廷穿一條褲子,他有底氣可以不走「殺光」這條路,他有的是糧食,現在唯一欠缺的,只是能管理好各方面事務的人才……
說白了,小冰河時期,糧食供應變少,全天下的糧食供養不了全天下的人口,必須有幾千萬人死掉,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解決……
洪承疇道:「王二趕到延安府時,正好碰上安塞闖王也造反起事。」
說到這裏,洪承疇居然說得樂了起來:「掠自明春自定!嘿!掠自明春自定!真是笑死本官也。去年此時,誰要是去報告賊人作亂,巡撫大人就不分清紅皂白,把人按在地上打板子,不允許說這世上有賊,哈哈哈哈,現在好了,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然後賊子就已經動輒幾萬人了。現在不想說也得說,我看他腦袋痛還是不痛。」
在他的位置上,看不到除了殺之外,還有別的出路。
洪承疇:「那王嘉胤是邊軍出身,弓馬嫻熟,還懂得如何訓練士兵,打造兵器。而王二則是聲名赫赫天下第一反賊,兩人湊在一塊兒,一個用自己的名聲就能攬來大批綠林豪傑相投,另一人則用訓練邊軍的手段訓練反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