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網友判刑,槍斃起步
「咦?陳將軍呢?剛剛不是還在我們身邊嗎?辣么大一個陳洪範,怎麼轉眼就不見了?」
「報!」一名士兵飛快地跑過來,急吼吼地道:「沿海總兵陳洪範,剛剛帶著他的本部水兵上了船,逃走了。」
那年輕男子當然就是李道玄了。
他派出小船,圍著皮島轉了轉圈圈,遠遠地偷看了一下皮島的地形,以及島上的明軍分佈。
船上高家村水兵齊聲吼道:「槍斃,槍斃!」
沈世魁:「我操!」
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三人,都曾經是毛文龍手下大將,駐守過皮島。
貝子碩託點頭道:「守島明軍身處大海環抱的孤島,無路可退。島兵戰船數量有限,也不可能由海道退走。被圍之兵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拚命抵抗,這可真是不好辦。」
三人遠遠地看著皮島的方向,內心複雜。
另一路由八旗步兵擔當,暗中行動,乘坐小船,悄然渡海。
曹文詔:「說得好,哈m.hetubook•com•com哈哈。」
最前方是一條巨大的怪船,船頭還站著一個身穿俠士服,看起來仙風道骨,又威嚴霸氣的年輕男子。
願意為了守衛祖國拋頭頭顱,灑熱血的士兵,都隨著副總兵金日觀留在了皮島上。
跟著陳洪範一起逃跑的,全都是貪生怕死之徒了。
沈世魁看完,哈哈一笑,雙手一錯,將勸降書撕成了碎片:「沈某人雖然不是什麼英雄,但絕無投降賣國之舉,這破信不回也罷。」
高家村海軍,戰速全開,對著陳洪範沖了過去……
旁邊的曹文詔、陳洪範都湊過來看。
兩位清軍大將都面有難色。
兩人剛笑了幾聲,轉頭一看,卻見陳洪範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不見了。
一切計劃停當之後,阿濟格也並沒有立即開始進攻,而是寫了一封信,派人划著小船,將信射上了皮島。
……
而一向以驍勇善戰著稱的阿濟格,則皺起眉頭,感覺到有點m.hetubook.com.com棘手:「皮島四面環海,我軍無法發揮鐵騎的特長,只能乘船浮海攻島。在渡海過程中,我軍船隻勢必全部暴露在明軍視線之下,島上明軍可憑險施放火炮,從容射擊速度緩慢的木船。即便有少量我軍船隻靠岸,守島明軍也不難從灘頭髮動反擊,利用優勢兵力把我軍趕回海中。」
島上剩下的戰士們,一起搖旗吶喊,準備與建奴決一死戰了……
沈世魁、曹文詔、陳洪範,正帶著一群大小將校,巡視海岸,尋找著自己的防守還有沒有什麼漏洞。
曹文詔:「他要來,那便來唄!誰還怕了他們不成,傳令全軍,準備應戰。」
阿濟格轉頭對著孔、耿、尚三人道:「三位曾經駐守過皮島,可有妙計?」
再攻島!
朝鮮,鐵山郡。
曹文詔:「這傢伙!」
皮島這個地方,對於這三位判將來說,都有著特別的意義。
阿濟格微微皺了皺眉頭,他從三將語氣中感覺到和_圖_書了敷衍,但是……仔細想了想,算了,打皮島不能靠這三個貨色,還是得靠自己。
小命得保,血賺血賺。
一邊拚命划船,還一邊暗自慶幸,自己總算是在清軍發動總攻之前逃出來了。
先攻心!
傍晚……
裏面吹了一波清軍十萬大軍已經隔海整兵,隨時打算攻上皮島,另外還有五千朝鮮兵,五十艘大龜船,以及各種小船上百艘,就問島上的明軍怕不怕。若是害怕,趕緊投降,不但能保得住性命,還可以給沈世魁封王。
沈世魁打開箭書一看,臉色就變得相當的難看了。
原來,這是一封勸降書。
沈世魁:「看來,建奴馬上要攻過來了。剛才那封信,就是為了動搖陳洪範這樣的人的。」
一群貪生怕死,軍紀敗壞的渣渣兵,現在惟恐逃得慢了,拚命的划著船,打仗時不用命,逃跑時卻拼了命。
李道玄笑著搖了搖頭:「又是這樣,網友判刑,槍斃起步啊?不過算了,戰時臨陣逃脫,槍斃一點也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份。這次你們判對了。」
他將手向前一揮,大聲道:「槍斃他們。」
他伸手對著前方的陳洪範船隊一指,大聲下令道:「諸位,前面那隻船隊,是貪生怕死的逃兵。諸位用自己淳樸的情感來判斷一下:對付臨陣脫逃的逃兵,應該用什麼手段?」
「準備應戰!」
兩人正要罵人,就見一個將領對著他們跑了過來,這人是陳洪範的部下,萊州副總兵金日觀,他一臉憤憤地叫道:「兩位將軍,那狗日的陳洪範跑了,末將勸也勸不住他,他非要跑。末將不願意當逃兵,所以留了下來,請兩位將軍帶末將殺敵。」
親王阿濟格、貝子碩託、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一大群清軍將領,在皮島的對岸,看著茫茫的大海。
與此同時。
孫、耿、尚三人還在回憶著自己以前駐守皮島時的舊事呢,想到大帥毛文龍,心情難過,突然被阿濟格這樣一問,三人幾乎想也沒想,同時搖頭:「沒有
https://m.hetubook•com•com。」
曹文詔本來想罵人的,現在卻輕笑了起來:「金將軍,好漢子!你這麼勇敢的留了下來,本將軍絕不會讓你吃虧的。這一仗之後,定能讓你升官發財。」
陳洪範正指揮手下,划著破船向著西南邊的海上,沒命的逃……
崇禎十年,四月六日。
正開心呢,突然,前方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大片奇怪的船隻,這些船全都沒有風帆,也不知道靠什麼在行駛,但是,它們的速度卻奇怪的快。
一個在海邊放哨的哨兵,向他們跑了過來,雙手遞上一封書信:「報,剛才清軍的小船過來了,在遠處射過來一封箭書,還請將軍過目。」
大量的八旗兵、朝鮮兵開始集結。
決定摒棄強攻的方式,而採取分兵兩路、一奇一正進行偷襲的作戰計劃。一路由八旗騎兵、漢軍(烏真超哈)、三順王部(天佑兵、天助兵)及朝鮮兵擔當,在正面列陣,大張聲勢,盡量吸引明軍的注意。
每一艘船的船尾,都因為航行得太快而拖出了一條長長的尾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