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作者:我想吃肉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424章 出征

第424章 出征

祝纓道:「且慢高興,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先定軍法,才好行事。否則,誰出了紕漏耽誤了大事,我也不好向陛下交代。金彪。」
接著是往禁軍中挑人,她很坦然地向皇帝點菜,如今的禁軍也比較像樣子貨,祝纓就要求皇帝從中選取皇帝想要保留、栽培的,她帶走。
皇帝也笑道:「你節度北地的時候,難道就沒有用得趁手的了?」
皇帝關切地問道:「你要做什麼?」
終於!
祝纓也最後對皇帝說了一句:「陛下,若朝中委實為難,不妨問問王鴻臚。」
蘇喆道:「既然是意料不到會發生的事,又要怎麼準備呢?」
「有備無患嘛。」
兩人於是去了郎睿等人集體溫書學慣用的小學堂那裡, 裏面果然一片漆黑,沒人用功。他們找了一間門屋子,蘇喆遣了侍女點了燈, 趙蘇問道:「你有什麼心事, 必要現在就說?」
祝纓的表情極平和,不見絲毫的緊張,一看就令人安心,皇帝的信心也堅定了起來。
祝纓出征,不似尋常將領那般儘力多討糧草輜重,戶部就在她手裡,她自己撥、自己用。又把趙蘇等人就在戶部,隨時聯絡。
祝纓道:「也要看他們能練成什麼樣,無論如何,都是陛下之臣。不過,臣還有一個難題,只有陛下能解。」
祝纓點了點她的腦門兒:「是啊,怎麼準備?」她指了指趙蘇,又點了點林風,「都好好想一想。眼光、智慧既要有天賦,也是靠磨鍊,現在給你們磨鍊的機會了。要是還想不出來,你們幾個就互相出題目為難一下。再想一想,應付完這些難題,還有沒有餘力。走吧,時候不早了。」
溫岳兒子被祝纓帶在身邊,撥人馬的時候撥得十分痛快。
「這回不一樣,舅, 我聽阿翁話里的意思是不是要與鄭相公……」她做了一個手勢,將合什的雙掌拉開。
祝纓微笑道:「臣無私兵、無親軍,上次到北地,前有鄭侯、後有冷侯,都不用臣操心。如今,陛下是不是把您的禁軍撥給臣一點兒?臣能信任的只有陛下,其他的,不熟啊。」
此外又有金彪,被金良親自送到祝府,金良實在不放和*圖*書心,甚至想要也一同前往:「總比這些毛頭小子強些。」
皇帝允許她從禁軍中帶走一萬人,作為她的中軍。其中最核心的是五百北地子弟,祝纓最可信任的就是這五百人。
禁軍的將校倒都是祝纓的熟人,領頭的不出意外,姓阮,是昔年阮大將軍的兒子。下面的將校也足有一多半是將門之後,祝纓與他們家中的長輩也很熟。
皇帝點頭,將這份奏本交給政事堂去辦,將祝纓留下來,要再聽一聽祝纓接下來要怎麼做。這是他主政以來的第一場大仗,皇帝格外的重視,催著給祝纓上了茶果,然後才是詢問:「西陲戰事,你果然有把握么?」
郎睿幾人興奮得幾乎一夜未眠,前半夜收拾行李,行李沒收拾完被僕人催促著早睡早起。躺在床上又瞪大了眼睛瞪過了後半夜。早起吃早飯的時候才開始犯睏,一邊吃一邊打盹兒。
蘇喆與趙蘇領了訓, 各自心中轉了許多的念頭,當面卻都恭恭敬敬地應一聲:「是。」
趙蘇道:「你膽子一向很大的。」
溫勤讀完一軸紙,將這一軸放到一邊,又從托盤裡拿出另一軸來——這回念的是待遇。每人每天口糧多少、每人能得到什麼樣的裝備,死了怎麼撫恤、重傷怎麼撫恤,輕傷又怎麼辦,此外又有種種安排。
早朝的時候,許多人都知道祝纓要出京的事了,竟無人站出來表示異議。
皇帝想起了溫岳所領的北地子弟招募來的兵馬,現在這個挑選人,等於是在禁軍範圍內的挑選招募,這讓他很是心動:「准了!」
溫岳的兒子溫勤上前,這回讀的是獎勵的條款。本朝也有規定,斬將奪旗是什麼功、先登是什麼功、斬首多少級又是怎麼樣的功勞。祝纓此時又重申了一遍,阮將軍也打起精神來聽了。
可以解脫了!
蘇喆猜,他們在家恐怕會補眠。祝纓也明白,卻不點破,而是檢查了一遍自己的奏本之類都已帶上,這才出門。蘇喆也趁機把她與趙蘇寫的草稿拿給祝纓:「阿翁,這個……」
「哦,那就盯一盯……」
第一天行了二十里就停下,大軍紮營,營盤紮下,眾和-圖-書將齊聚帥帳。祝纓道:「咱們晚些吃,先出去瞧瞧。」
祝纓道:「是,西陲氣候比胡地好不到哪裡去,年輕人身體好些,經得住長途跋涉,更能熬得住水土不服。」
趙蘇道:「聞說是以前有些淵源, 早前的事兒我也不太清楚。不過,他是陳相公的舅舅,陳相公那樣一個人,竟與沈瑛如此疏離客套,想必是有原因的。」
咱們倆合計合計要辦好事情還需要做什麼,趁阿翁還沒走,將要向他請示的、向他索要的等等,都攏出來, 這幾天當面說了。等阿翁離京就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了。」
這本也沒什麼好反對的,皇帝、政事堂已經意見一致,祝纓又有經驗,剩下的就是準備了。
皇帝道:「我記下了。」一提王叔亮,他就懂「為難」的是什麼事了。接著,皇帝又與阮將軍說了幾句話,最後放祝纓他們離開。
蘇喆有點小緊張,祝纓將草稿合上還給了她:「『會發生的事』與『我所希望發生』的事情是兩回事,人在規劃應對的時候容易將這二者混淆。你現在寫的,只是你預期會發生的事。如果有你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你有後手嗎?有膽量、有決斷、有城府嗎?知道必須忍耐什麼樣的事,遇到什麼事又必須敢果斷出手嗎?」
他四十好幾了,不用被祝纓訓,但一天天地看著,也跟著緊張得不得了,竟分不清這是行軍還是在上課!阮將軍痛恨上學!
大軍甲糧草、輜重準備期間門,祝纓又見縫插針地去了施府,施家人還在守孝,因知道施鯤對兒孫有安排,祝纓便不向施季行兄弟要人,只是來辭行。繼而又去了魯尚書家,將顧同再次拜託。
「是。」
「才沒有!既然舅舅也這麼說,那我猜得也就沒錯了。那這一次咱們留京就與之前不同了,之前鄭相公也算能信任的人。現在就不能全然信賴了。
念完了,祝纓問道:「都聽清楚了嗎?」
終於,前面斥侯來報——小冷將軍派人迎接來了。
皇帝殷切地囑咐:「早去早回,等你凱旋。」
金良道:「只怕我也沒什麼能告訴七郎的。」
皇帝道:「怪不得你先前說要和圖書把郎睿等人留一留。」
祝纓于欽天監擇定的吉日里,率軍開拔,一路向西。
皇帝稍作猶豫,也同意了,道:「我都可答允你,你一定要凱旋歸來!」
祝纓離京當天,皇帝親自出宮送行。
「臣是文官,也不練兵,」祝纓說,「且禁軍久疏戰陣也不是好事,禁軍守衛宮禁,職責重大,也不宜貿然都換成了募兵。既不能換,時不時地就要練練本領,以免懶散懈怠。您看呢?」
教順手了,幾天之後,禁軍中的低級軍官也被她列入了這個名單之內,這些人中年輕人更多些。一路大軍浩浩蕩蕩,士卒吃飽穿暖,軍官累得哼哼唧唧。
阮將軍起頭恭維了祝纓兩句:「跟著節帥,咱們再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不要膏梁紈絝,要聽管教的。年輕點兒、沒經驗無所謂,臣從頭開始調|教,新朝新氣象。經了這一陣回來,您再看,經過的與沒經過的,精氣神兒就是不一樣。」
祝纓昨天已經與陳、鄭、岳等幾人勾兌過了,奏本遞上,皇帝看了一眼,道:「好像都是年輕人?」
這一天的天氣不錯,多雲、微風。大帳內分左右兩邊,一邊文、一邊武。朗睿等新授官的品級都不高,站在靠後的位置。武將以阮將軍為首,下面十余名校尉,路丹青站在末尾。領近她的是個姓張的校尉,三十來歲,抽抽鼻子,只覺得隱約能嗅到一點香粉的味道,時不時要瞥她兩眼。
蘇喆道:「舅, 到我那兒坐坐?」
祝纓不喝酒,餞行的時候,郝大方捧著個酒壺,裏面倒出來的也是清水。
阮將軍「噝」了一聲,不用勉強就很精神了,心道:還真是祝子璋會幹的事兒。下狠手的時候是真的狠,心疼人的時候也是真的疼。
三日後,一應的調令、任命就位,祝纓請示皇帝,先於營中設大帳,召集眾將、幕府諸員在校場點兵。
郎睿等人驚奇地發現,禁軍將校們的恭維竟然是發自真心的!不由多看了祝纓一眼。
誰第一個撞上來誰倒霉,就等拿你殺雞儆猴了。
蘇喆道:「一想到要與阿翁分開,心裏有點兒沒底。」
祝纓道:「好,溫勤。」
兩人商量了和_圖_書好一陣,從小學堂里摸出紙筆,熬夜商議出了一個粗稿來。稿子寫出來,之後,夜也深了,趙蘇在祝府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與祝纓等人一同早朝。
阮將軍首先響應:「聽清楚了。」
阮將軍長出了一口氣,臉上笑出了一朵花兒:「可算到了!」
趙蘇問道:「你方便么?你住在內宅里, 我不宜過去。」
蘇喆道:「那咱們去那邊的小學堂, 這會兒阿發他們必是回房收拾行李了, 一準兒不在, 那兒安靜。」
祝纓又說:「兵不厭詐,臣到西陲,或許會有些迷惑之舉,還請陛下用人不疑,毋聽庸人挑撥之言。」
——————————
這還沒完,武將除了自己的武藝,還得要練兵、帶兵……
她要親自教課了。
————————
祝纓道:「此番當同心協力,上報陛下、下安黎民,是為公義,朝廷不會辜負大家的。都想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可只有不圖名、不為利,才能得到名利。眼光放長遠一點,我也不會辜負大家的——要聽話,守我的規矩。犯了我的規矩,我會親手砍掉他的腦袋!」
趙蘇輕描淡寫地道:「不是一直在做這件事的么?鄭相公勢大,待人傲慢, 原也不是什麼值得掏心掏肺的人。哼!這朝廷上也沒幾個值得坦誠以待的人。怎麼?怕了?」
「是!」
祝纓道:「我當然相信你的本事的,不過如今鄭相公身邊穩重的人少,你又懂兵法,留在京城以備相公諮詢為好。」
趙蘇道:「不錯。」
「是。」
武將更慘,要補課。識字、讀兵書之外竟也有人需要練武,禁軍的校尉並不是所有人武藝都好的,不少人是世襲、蔭官進來的。禁軍里武藝高的是真高,低的也是令人髮指。
看祝纓沒有別的吩咐了,一同告辭出去。
讓金彪讀她定下的軍法——除了慣例的七斬十三殺之類,還有「不許擾民,不許貪腐,不許虐待士卒,否則重罰」,又著重點出了她現在不是以戶部尚書的身份領兵,而是節度使出征,是會用軍法的。
郎睿等人蔘差不齊地道:「是。」
文的,得學著管後勤、人事等等,郎睿個倒霉蛋還要和-圖-書補算術,楊靜的學生共有八人,算術勉強,祝纓又像當年用顧同、趙蘇那般用他們。每到一地,必得四齣訪民間門疾苦。他們還得練些騎射,粗淺的武藝。
祝纓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又或許要用詐力。要騙得過對方,有時候連自己人都要瞞著、騙著,以免人多口雜走漏風聲。這樣大的戰事,泥沙俱下,說不得要斬幾個以正軍法。」
兩人因此說開了,蘇喆又很奇怪地問了一句:「這個沈瑛,又有什麼值得關切的呢?」
她帶著一干文武僚屬,在營盤裡蹓躂,一面巡視著帳篷是否破舊、衣甲是否損壞、是否有被子禦寒、看鍋里都煮的是什麼,有沒有被剋扣伙食。一面對年輕人們說:「不要小看這些,從明天起,你們,四十歲以下的,紮營之後都過來!」
她想說,您今天有空的時候瞄一眼,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改。話還沒說完,祝纓一邊往外走,一邊就手打開了,掃了一眼之後在原地站著幾眼就看完了。
這回不用阮將軍領頭,下面的人也都聽明白了。
文官則以范生、張生為首,下面的是郎睿,然後是楊靜的幾個學生,再往下是金羽、蘇晟幾個。文官的品級普遍更低一些,年紀也更小。除了范、張二人,其他的都是二十歲上下。武將里阮將軍四十來歲,比祝纓還大兩歲,校尉中多是三、四十歲,只有兩個是二十來歲。
金良見狀,不再堅持。
祝纓含笑問道:「都聽明白了?」
「哦?」
蘇喆等人有經驗,看著都發笑。
祝纓出門前說:「你們今天都不要出門了,且在家裡收拾行李吧。」
祝纓先稱讚:「都是少年英材!廢話不多說了,此行大有可為。」
祝纓道:「沒見著之前,不好細說。如果之前所有的軍報都是事實的話,確實不難。所以臣才敢帶些年輕人,這一路上也讓他們見識見識風土人情,歷練一番,以後陛下要用的時候,也不致於人才不湊手,現東拼西湊的不合用。」
「好。」
祝纓在福祿縣的時候就有教下屬的習慣,耳濡目染帶出來的人也是最實幹、最親近她的。此時節度在外,什麼都聽她的,更是能放開手腳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