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作者:我想吃肉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456章 親切

第456章 親切

帳史道:「藝甘洞主兵敗之時損失不少,所余之物俱已造冊。」說著奉上了一個賬本。
一面自己也盛了一碗,捧著碗與土兵說話。
祝纓笑笑:「做得還不錯。」
項樂雖然不在,縣衙里的卻都是從祝縣調過來的人,幾乎都姓祝,倒有四個衙役、一個班頭是項樂用慣了的親信。另有一個賬房,也是他從項家借出來的。項樂出行,還帶走了兩個衙役隨行。
項樂道:「前面帶路。」
匆匆找到祝纓時,天也暗了下來。這一天,祝纓新去了一個打鐵的鋪子,正圍著個破圍裙,跟鐵匠學打鐵。看到項樂,祝纓對周圍的人說:「我去看看他,別耽誤了你們的正事兒。明兒我還來。」
項樂也是知道祝纓的脾氣的,他倒也不怕,他在甘縣也沒有作威作福魚肉百姓,那就不用怕。
那人說:「不連累不連累,現在才算有家了。」
祝青君哭笑不得:「哪兒學來的屁話?」
祝纓道:「不必膠柱鼓瑟。」
司法佐略有一點心虛,道:「還好。他們到衙門來告訴的很少。」
祝青君道:「咱們來的時候就是這樣,也想修整來,只是一直不湊手,就怕中途被偷襲,工程也大,一時半會兒不能完工。」
「是。」
項樂從外面回來,路上人再稱他為「大人」的時候,他總覺得「大人」這個詞,在他們的口氣中變得不那麼親熱尊重了。
譬如這個戶婚律,你就不能強求什麼三媒六聘,得讓人家自己唱歌。
想了一下,他說:「如果有這麼對三娘,我也不會覺得他是圖謀不軌。就是……」
甘縣過得,比其他幾縣是要差一些。
「藝甘洞主來了之後沒多久,他的寨子保不住,家裡人也死了,剩下的人跑到吉瑪家去了。」
也有小孩子問她:「這才是你的男人嗎?」
這個土兵就是這麼來的。家裡分了地、有了屋,當個兵就當得很甘心。
「是。」
祝青君道:「我平日不在這兒住,都在旁邊的營里,只在這裡有一間值房歇腳。項二住這兒,他的妻兒沒跟來,這裡有的是房舍。」
小瘦子認真地點了點頭,剝開糖紙,含到了嘴裏,把嘴巴抿得緊緊的。
祝纓又摸了一顆糖給他:「吶!這回拿好了,嘴裏有東西的時候別說話,吐出來還好,要是嗆著了,可要命。」
次日,祝纓與營中土兵一起吃飯。營中男兵女兵都有,人人都知道她是個女人,但見到她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有點像,又有點不像和圖書
司戶佐道:「差不多了,比去年上報給大人的時候又多搜出了三百七十一戶,共一千五百六十九人,都按戶分給他們土地了,今年秋天就能交租、服役了。」
可是,它是新的、還沒有補丁,式樣也與普通人的不一樣。
饒是如此,路上還要解釋:「人手不足,有時做事不得不糙一些。此地又不認王法,有些習慣也不合。我只能分辨個對錯,輕了重了,未必周全。」
等到項樂從邊境回來,滿寨子里的小孩兒已經不叫祝纓「大人」改稱她為「姥」了,雖然看著不太像是一個印象中的婆婆嬸嬸的樣子,可是管它呢!姥說了「你們認得我這樣子就是了」。
祝青君見人越圍越多,對祝纓道:「咱們還是去衙內再說吧。您出來巡視,既不急著回去,以後有的時候時間體察民情。我和項二,絕不會像朝廷那些官兒一樣,安排好了父老、學生應付上官問話的。」
祝纓道:「此事不急,過幾日我往邊境上瞧瞧去,見著了,再說。」
————————————
項樂看祝纓的表情,也鬆了一口氣:「不過,還要看青君,妨礙到青君、妨礙到大人的安排,也是不行的。西卡,如果能夠兵不血刃,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青君年紀也不小了,草草嫁了,恐怕不好,要門當戶對,梧州頭人的孩子,我看配不上她。青君也沒有家人宗族,如果有一賢內助,她也能省些心,更能專心建功立業。」
祝纓從城門走到縣衙花了半天的功夫,進了縣衙裏面反而比在外面利落多了。
一個小姑娘含著糖說:「那是個討厭鬼,耽誤我們收穀子。你不耽誤我們過活,我們就不討厭你。你也唱歌嗎?」
祝纓這一晚就住在祝青君那裡,這一片是原本頭人的宅子,中路被拿去做縣衙了,左路有馬廄,就被圈做了營房。甘縣的兵馬並不算多,常備的少,更多的是臨時抽調。祝青君把自己的房間讓了出來,她自己去了隔壁湊合。
祝纓是個不會早睡的人,拖著祝青君半夜出門,打著火把將縣城轉了一圈才回來休息。
祝纓又問司法佐:「有沒有糾紛?你都是怎麼斷的?」藝甘沒有文字,就更沒有明確的律法,都是些習慣法。習慣法中,又有一個潛規則——聽頭人的。頭人決斷,往往比較隨性。這事兒祝纓早在與阿蘇家打交道的時候就知道了,因此設立甘縣的時候特別指出了,讓項樂等人注意。
hetubook•com•com祝纓沒說話,點了點頭,扒拉了兩口飯。雜糧,還摻點菜,有鹽味,但是沒有肉。早飯沒肉,也行。她打算吃過午飯、晚飯再說。
祝纓從兜里摸出點糖來,一面給他們分糖,一面笑著說:「不是的喲,為什麼這麼問她呀?又不是走在一起就要是一對的。」
祝纓擺一擺手:「回來了?回去說吧。」
慣會「排好了父老、學生應付上官問話」的「朝廷那些官兒」之一的祝纓一點也不覺得尷尬,點頭道:「好。」
他們覺得,「大人」如項樂,不如「姥」親切可敬。
祝纓先不進城,而是打量起這座縣城。自打把項樂、祝青君派駐到這裏,她這還是頭回過來。
甘縣的縣城比祝纓那個「別業」還要小一點,規劃也很不規整。它半依矮山,在外面看過去,它的外面圍牆還算新,卻不是一個很標緻的城牆模樣。
項樂也不知道要怎麼跟祝纓解釋,如果是以前,他會給祝纓一個「男人都懂」的心領神會的眼神,但祝纓她是個女的啊!
祝青君道:「裏面也沒有咱們家那樣規整。底子是原本藝甘家的一個小寨子,藝甘家的老洞主搬過來之後又在外面護建了一些,也沒個規劃,想哪兒蓋哪兒。」
祝纓耳朵里聽著祝青君的解說,打馬進了縣城。裏面果如祝青君所言,道路也不很平直,依山借勢,顯得兩邊的房子也起伏不平。住在城裡的人倒還算安逸,小孩子也不避人,圍著馬前後地跳,樂呵呵地看熱鬧。
聽她會說花帕族的話,小孩子們有點小驚訝,又有點理所當然,道:「有人給她唱歌了。」
普通人常年都是只有六、七分飽的,還要勞作,不是不想吃,是沒有。如果是奴隸,處境就更慘了。家裡人口多,老人一天就只能吃一頓,也談不上「飽」,不是兒女沒良心,是沒得吃,得給青壯年吃,吃了好乾活兒。每家都有老人或者小孩兒餓死的。
接著,又小聲添了一句:「安排了也瞞不住您,就不安排了。」
賬房臉上有點苦,他就是有點忌諱這個性別,如果是個男上司來,沒得說,祝纓搬進去就得。一個女上司來,把項樂一個男人的房子騰給她,多少有點不好說話。
土兵看祝纓不說話了,怕祝纓不信,又結結巴巴地解釋:「我們就是藝甘家的人。」
祝纓看著他為難的表情,大概知道了他的意思,對方看著還行?
項樂頓時高興了,忍了忍,等進到縣衙和-圖-書才說:「西卡家的那個小子,著實惱人,不過,看著倒有一點誠心。」
藝甘洞主是這一片的頭兒,於是尋了一處還算大的寨子搬過去,不免也來了一個鳩佔鵲巢。
附和聲旋即響起,祝纓也認得他,是從別業里出來的。原是索寧家的一個小奴隸,他的父母是被索寧家捉上山的山下人,也因此,他有自己的姓,是別業里少量的保有自己舊有姓氏的人,名叫徐苗,現在是在司戶佐手下做事。
「哦。你們報過,我知道。」
祝纓道:「不用了,項二還沒回家,哪有把他的房間給騰出來的道理?等我回去了,還要再給他挪回來,多麼的費事?我去青君那裡住。青君,在你房裡添張床給我。」
祝青君大聲對圍觀的人說:「這位就是我常說的刺史大人啦!給大伙兒分田地的大人!」
「哦——」小孩子們發出一點失望的聲音。一個小瘦子把口中的糖噴了出來,把他自己給氣哭了。
祝青君跟著解釋:「是抽丁。」
小孩子看不明白,只覺得好看,有生活經驗的成年人一看就知道她身份不一般。他們又怕小孩子衝撞了「貴人」惹禍,緊張兮兮地盯著孩子。其中忽然有人小聲嘀咕了一句什麼,附近的人又小聲詢問,他們開始衝著祝纓指指點點,隱隱地說道:「像是他。」
祝纓道:「有奔頭就接著奔,會有更好的風景的。」
祝纓笑笑,又環視一周,對眾人道:「我來打擾啦,大傢伙兒以後都是自家人了,以後都好好過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說著說著,項樂竟惆悵了起來,他想起來自己的妹妹,如果妹妹也能有個賢內助……
「哦?」
那人大聲說:「是,我們是后搬過來的。」
祝纓又依次問了其他的官吏,賬房又來請示飯在哪兒吃。祝纓就在衙門裡與祝青君等人吃飯,席間,她也不說政事,只說大家辛苦,待到甘縣都步入正軌了,給大家輪流放假整休。並且戲言:「都要好好練本事,你們的前途,不止於此。」
說是巡視,也不急著去邊境,也不急著召項樂回來。倒是整個甘縣的大寨都知道有這麼一位大人,學什麼都很快,還拿竹篾編蟈蟈給小孩兒。遇著可憐的人,還要順手幫個忙。寨子西牆根下那個柴刀斷了,沒錢換新的小子,就得到了一把新柴刀。又很厲害,一眼就分辨出了正在爭一個笸籮的兩個鄰居,誰才是笸蘿真正的主人。還把一個欺負姑娘的小流氓給親自打了。和圖書
項樂直接回縣衙,衣服沒換就得到祝纓的最新情況,忙說:「大人現在哪裡?快帶我去迎接。」
「好!」他們一齊應和,多少帶了一些真心。
當下,祝青君帶著行李去安置,祝纓沒有馬上去營里,而是在縣衙的廳里,一一詢問甘縣的其他官員。甘縣的官員都是她任命的,無論新老,都經過她的眼,個個都叫得出名字來。祝纓先問司戶佐:「戶口、土地都造冊完成了嗎?」
祝纓又問帳史:「甘藝賬上可支多久?」
「是!」
眾人都高興了起來,一個書吏打扮的年輕人站了起來,道:「咱們前途,都在大人。也不全是為了前程,跟著大人,總覺得有奔頭。」
抽丁服役也是如此,不在冊,徵發沒有你,其他按人頭來的一些好處譬如平價的鹽,也就沒有你。
人群里議論的聲音更大,一個人控制不住聲音地說:「我就說沒認錯,那一年他來……」
祝纓吃過了早飯,又往縣城裡轉去,她還是老樣子,好在街上蹓躂,不時往路邊一蹲,就跟老人、小孩兒閑聊。遇著個賣竹筐的手藝,還幫人家破竹篾,一邊破著竹篾,一邊聊,身邊很快聚了一圈的人。
祝纓道:「連累你們搬家了。」
祝纓卻沒有這麼多的彎彎繞繞:項樂又不在衙門裡,自己想了解一下情況問個話,還是得是跟祝青君問。
祝纓沒有追問,而是說:「很少,就是有,把案宗拿來我看。」
分給誰多少地,按一畝多少斤租子,暫抽了一個什一之稅。沒有統計到的,那就恭喜,你少交了一年的稅。同樣的,教授種植宿麥,也是從在冊了的地方開始,你都不在冊,州里不知道有你,當然就找不到你、不會教你。
所以這隻有一點鹽味,也沒有肉的飯,他們都覺得不錯。
祝青君對祝纓有點不好意思地笑笑,也對小孩子大大方方地說:「對啊,回來了!」
接著她揚聲問道:「是老寨子里的人嗎?」
祝青君的目光變得凌厲了起來,直直地看過去,祝纓在她肩上拍了拍,道:「放輕鬆些,別嚇著了人,慢慢說。我呀,曾經到過藝甘家的老寨子。」
小孩子對她扮了個鬼臉仍然拿眼晴瞟向祝纓,祝纓已經跳下了馬來,小孩子們往後退了兩步,好奇地打量著她。見她長得白白凈凈、臉上帶點笑,也不兇惡,小孩子們又往前進了兩步。祝青君等人也緊跟著下了馬。
賬房跑了來,忙著要給祝纓騰房間,話說到一半猶豫了起來。
m.hetubook.com.com這事兒說起來話就長了,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的,這十年來,也沒少埋怨過祝纓這個人,山外的人就是陰險狡猾又不厚道。但是去年,就從去年開始,普通的藝甘家人口風就變了,刺史大人為人還是可以的,老洞主多少是有些不知好歹了。
她的花帕話還帶點口音,小孩子們笑著學她的口音說「回來了」,祝纓聽了直樂。
土兵們回答得有些磕巴,但也說:「吃、吃得很好。」又添了一句「比以前強多了!」
說像,是皮膚白皙五官也挺好看、整個人都潔凈講究,這寨子里的好些年輕姑娘也沒有這麼白,說不像,是她個頭又高,男裝、行動間整個身體都舒展拉開、不帶女態。
祝纓彎下腰,很認真地說:「不唱,我也不是她男人。」
還有小孩子用花帕族的話沖祝青君喊:「回來了喲!」
藝甘洞主幾代人營建、居住的大寨還在祝纓那個山城的下面,後來藝甘洞主捨棄了那裡,那裡倒是地勢平坦、佔地比這個要大。這次被迫搬遷,也可稱為藝甘家與祝纓的一大仇,弄得雙方很難和解,最終不得不兵戎相見。
很快,有大人過來拉孩子回家。祝纓自到梧州之後更加不講究吃穿,祝大死了她要穿孝,新制的衣服就都是普通的細布,出門的時候張仙姑經她準備了不少換身的衣服,也都是從這些裏面拿。與在京城時的精細打扮不可同日而語。
祝青君率領一部分祝縣的兵馬攻打藝甘家,打完了,即使祝纓現在也不能一直供養一支這樣的隊伍。其中一部分抽丁的土兵回祝縣依舊種地去了,但是甘縣也不算太平,西卡家又不時騷擾。所以祝青君就請示了祝纓,從甘縣抽丁,從奴隸中抽取合適可靠的人,編入土兵的行列。
——————————
有人糾正:「不是說是女人嗎?」
祝縣的縣城,修建的時候是祝纓打的底稿,參考的是朝廷營建城池的標準。甘縣的縣城底子是藝甘家的大寨,寨子就不標準。
解下了圍裙,項樂也跑到了面前:「大人,您怎麼……」
祝纓拉開了鍋蓋,說:「都坐著吃吧,我看看大伙兒吃的什麼。吃得飽么?」
賬房道:「怕是在城東。」
祝纓道:「原來的寨主呢?」
甘縣是新拿下來的,之前連個文字都沒有,萬事都是從頭開始。去年,祝纓調派了一些人過來,才開始清查戶口、清點土地。這不是小半年就能幹完的事兒,也因此,去年整個甘縣的稅收,也是含糊著收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