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作者:我想吃肉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511章 釋疑

第511章 釋疑

到了籤押房,信使很快上前:「姥!好消息!橋通了!」說著,奉上了蘇晟的公文。
祝纓從張仙姑處走出來就被祝青雪找到了:「姥!北邊蘇晟那兒有消息送到,信使在前面等候了。」
蘇喆等人知道祝纓不會說廢話,都認真地聽著。
三人有了個念頭,只等趙蘇等人到來。多開一條驛路,影響是很大,幾州刺史連同祝青君都趕了回來。他們各有各的住處,也有住在幕府里的,比如祝煉,也有在府外有宅子的,比如祝重華。
「得讓別人活,自己才能活下去。歷朝歷代無不抑兼并,為了朝廷的賦稅,也是為了不要亂。亂起來,是要玉石俱焚的!
趙蘇看了祝青君一眼,對蘇喆的提議表示了贊同:「無論如何,朝廷不該吝惜這個爵位。也不應低於侯爵。至於其他,何妨請教姥?你什麼時候見她想得比你少了?」
對眼前的這些人,也是一樣的道理,蘇喆等人是帶著背後家族的助力加入來的,哪怕路丹青,路果最初也給了點士兵讓她帶著。他們付出了多少,按照現世的「買賣公平」就得給他們多少。不但是眼前,還得顧及「以後」。祝纓只給了他們官職,沒有分到更多的利益。
跑到幕府門前的時候剛過午,南國暮春,陽光已經很熱了,信使一抹汗,高興地叫道:「通通通了!橋通了!」
蘇喆問路丹青:「你說呢?」
另一面,蘇喆又請了趙蘇等人「小聚」。
她慢慢地說了自己的想法,聽的人也都不覺詫異,因為她一向如此,不吝向下屬、晚輩傳授知識和想法。
林風道:「咱們各自家裡,官位也是世襲的。」
花姐笑笑:「你們有事?說完了嗎?我來找她有事兒。」
「這麼高興?」
「我也是來說行裝的事。既然你們說完了,我就進去了。」花姐說。
祝纓道:「兼并之禍,起自微末,人都有私慾,這很正常,而且只要不受到限制就會一直膨脹下去。就算受到了限制,也會設法打破限制。人往高處走嘛!可是呢,兼并的道理不用我講你們都懂,兼并的後果,史不絕書。」
安南設鎮才幾年?我在看你們的表現。差不多的時候,我會公布人選的,一定不會出乎大家的意料。」
「那……酬功任能,節度使是任能,現在該朝廷該酬功了。」說著,她看了趙蘇一眼。
整個安南,除外五縣,土地是統歸幕府,也就是祝纓名下的。以前這些人都還年輕,沒有家室的拖累,有官職、可以參与一項事業就可以安撫下了。現在,他們更多的還要考慮到延續。
兩人接到蘇喆的邀請,都猜她又要整出點什麼事兒了,到了蘇喆的家裡,果不其然,她又有主意了。
最後,請示祝纓,對面陳放那兒也遞過來一道公文要求在橋上見一面,來不來?什麼時候過來?有沒有額外的準備要求?
祝纓緩緩地道和-圖-書:「安南節度使,不是長在誰身上、必須是誰的。既不是我的子孫,也不必非得是誰的子孫!這個位子給了誰,也不必非要傳給她的子孫。
當天下午,好消息就傳遍了幕府,並且在往外擴散。
大家都知道了好消息,祝纓召集開會的時候,各人也都有了腹稿,刺史們想的挺多,都是如何利用這條路,譬如祝重華,率先提出來:「我想從北關直接回黛州,親自走一走,探探路。」
幕府里吃過了午飯,正是休息的閑暇時刻,祝纓本在後面陪張仙姑說話,張仙姑念叨著:「趙家二小子也來念書了,他們哥兒倆歲數差得有點兒大呀,能說到一塊兒么?」
趙蘇踱了出來:「我們正要回去收拾行裝,準備出行。」
蘇喆道:「還有一件,你們可別忘了,爵位可以世襲,官位不行。只給官職,不給爵位,他們什麼意思呢?」
我第一件要做的,就是穩住種田養活整個安南的人,穩住安南。對你們,先予官職讓你們做事,其他的事,暫時往後放一放。現在,路也通了,也是時候做下一步了。」
趙蘇欠身,含蓄地說:「安南如今內外兵患已平,該定製度了。」
想讓出了力的人與別人待遇完全一樣,那也是不可能的。就像外五縣,到現在還能做「法外狂徒」,也是因為最初的配合羈縻。到得現在,不是不能強行并吞,或者玩弄權術,但那樣一來信譽就沒了。所以外五縣就是與新四州不一樣。
祝纓問道:「你們以為如何?」
祝纓的目光壓過每一個人,眾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又捨不得移開目光。
祝纓擺了擺手,又拿起一份公文慢慢看了起來,眾人紛紛離開,路丹青靠門近些走在前面。到廊下轉個彎,忽然站住了:「姑姑?」
「是!」眾人應聲,聲音嘶啞得嚇了他們自己一跳。
蘇喆輕聲道:「我也是在想我們,我們的子孫。」
即便沒有我,朝廷只要有需要,攻城掠地、獲取山民,也是攔不住的。到時候家破人亡,端看朝廷有沒有這樣的決心。你們的祖上,都是經歷過慘事的。後來不過是朝廷打不動了,什麼時候它緩過氣來了,覺得有必要,依舊躲不過。祖輩的生活有危險,就換個活法,如今大夥比祖輩眼界更開闊了,是不是?」
另兩個人對望一眼,也都點了點頭。安南的設立,她們都是借勢而起的,如果沒有安南,蘇喆可以有一個阿蘇縣,另外兩個連自家寨子都得不到。如今三人都能夠在整個安南有影響,三人自然不肯放棄安南,必要維護。然而維護又遇到了一個問題——官位不可世襲。
蘇喆正色道:「不管弄神弄鬼,有用就行。」
念叨著念叨著,張仙姑又打起了瞌睡。祝纓沖蔣寡婦擺了擺手,輕手輕腳把張仙姑抱到床上,理了被子搭在她的身上,再輕手https://m.hetubook.com.com輕腳走出來。蔣寡婦小聲道:「您也歇著去吧,我在這兒守著。」
待人聚齊,蘇喆也是當仁不讓,將想法都說了。其他幾人面面相覷,祝煉清了清嗓子,道:「這事兒,沒對老師說吧?」
蘇喆聽到消息之後卻有一點怔忡,這是一件喜憂摻半的事情,她一面寫信給母親,一面把路丹青、林風兩個如今在西州的夥伴請過來說話。
且出外闖蕩,安南人可以入朝為官,那朝廷是不是就可以派官員來管理安南?那就不是羈縻了,一應政令也不由安南人自己作主了。出外晉陞又難,家鄉又要聽人安排,這個結果大家能承受得了嗎?
「沒事兒,我與杜大姐換班呢,也累不著我。」
道理是有的,因為頭人出身的蘇喆肯接受官職不世襲,已經算是受了熏陶了。將爵、與職分開,確乎是一種進步。祝煉道:「安南,沒有裂土分爵的餘地了吧?」蘇喆道:「朝廷分封,也沒有裂土臨民的呀。」
「那也行。哎喲,青葉你也派出去了,身邊得再添幾個幫手吧?自己年紀也不小了……」
祝纓本也沒打算午休,看祝青雪高興的樣子就知道應該是好消息了,也含笑道:「走,看看去。」
祝纓漸漸說明了情況:「安南太小了,又是蠻夷,還有這些女子。人口繁衍越來越多,而地方是有限的,想出安南,就會迎頭撞上山外的世界。無論蠻夷還是女子想像在安南這樣活,在外面都是不受歡迎的。南士們已然晉陞困難,何況蠻夷和女子?除非把外面變成和安南一樣,否則要出外闖蕩,必然處處碰壁。
會開完,祝纓讓各人回去準備,擇日一同動身,而她自己則去詢問張仙姑,是否願意到橋邊看一看。張仙姑年紀愈老,行動愈不如前,祝纓慶幸前兩年與她一同游過了安南,如今只看她自己的意願。
大同世界,誰不想要?可現做不到。姥當然比我高明,那就同去請教,我只問在座的諸位的想法。別忘了,除了我們,安南上下的有品階的官員還有多少人,他們難道整天傻吃傻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什麼都不想嗎?
這是她深思熟慮過了的,不按朝廷的品級格式,而是很簡單的「百戶」、「千戶」,簡單直接。名稱就是能夠吃到多少額外的祿俸,可以世襲,一百戶、兩百戶……等等,最高絕收不過「千戶」,所有的分封,僅限現在有軍功的這些人。以後增封,也只按功計。總量不能超過安南稅賦總戶口的一半。鹽鐵等官營,收入得養兵、補貼安南支出,不用將領自己養兵。
可以借這個機會,暗示一下祝纓,試探一下她的意見。
趙蘇道:「咱們講不清爽。」實則是他也沒弄得太清楚,眼前的形勢他是不怕的,不過說到將來的規劃,他也有憂慮。祝纓已經五十多了,他也五十多了,hetubook•com•com安南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繼任者。這是很危險的。
祝纓點了點頭,道:「你們的意思,我清楚了。你們所擔憂的,我早已想過了。」
「這些糟糕的事情不會馬上發生,可能要五十年、一百年,但我既然看到了,就要做些什麼以防慘禍發生。
祝纓看到這些人一同前來,一挑眉:「你們這是有什麼事?坐,慢慢講。」
祝纓都同意了,卻也提出了要求:「各人回去之後,要嚴防境內鹽、鐵、糧、馬匹隨意外流,要篩查流入的書籍。開這條路,是為了警醒、學習、不坐井觀天,不是為了找死。」
姥立下規矩,我照聽、照辦。可要是姥把這規矩空下來,那就大家各動腦筋了,難道會是好事?」
祝纓道:「蘇晟也長大啦。」
她說到「祝重華」的時候,路丹青看了她一眼,蘇喆也沒在意。路丹青道:「你話裡有話的。」
「你們也都長大了,會考慮子孫大計了。我也老了,當然也要想一想自己身後的安排。我知道,許多人都在嘀咕。我這個年紀,都怕我死了不及安排後事,安南要亂。」祝纓又說。
三人往屋裡一坐,路丹青先問:「才聽到好消息,就把我們叫過來,是有什麼安排?」
蘇喆道:「不將事情想清楚就拿到姥面前說嘴?那咱們這些年不是白活了?一點兒長進也沒有。你們只管說,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祝青雪道:「姥這麼看重這條路,它就是有用的,如今成了,就值得高興。」笑著跑去幹活了。
所以我一直在想,不要孩子死了再餵奶,從一開始就要防止兼并。才有了分地、取租。這也不是什麼新鮮招數,朝廷也在用。所以我加了一條——禁止買賣。否則,依舊禁止不了,還是要經過『大破大立』,大浪淘沙之後,看誰能活下來再現風光。」
祝纓道:「好了,話,我都說完了,收拾收拾,咱們該動身啦。」
她這話一出,另外兩人都露出了瞭然的神色,旋即林風也陷入了深思。路丹青暫時沒有這個困擾,她只是問蘇喆:「你的意思是,大家都要有爵位?朝廷恐怕不會答應吧?安南也不是他們能管得到的。」
你們、你們的子孫都有了保障,這些保障都依賴安南,你們要維護安南,選出能做得到的人。約束她!誰都能換,只要安南好好的。
祝纓道:「倒也有理。你們呢?也是一樣的想法嗎?」
眾人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有關卡,但是走私這事兒只要有利可圖就是止不住,故而從源頭開始就要防範。安南與朝廷不能說是「敵國」,但體量、繁榮程度是不在一個水平上的,安南是需要小心的那一個。
眾人精神一振,看祝纓表情平靜,才緩緩說了自己的想法,蘇喆說得比較多,她思考得最久。祝煉是比較願意像朝廷那樣,就開科取士,能者上、庸者下。祝青君之前沒有想和-圖-書那麼多,現在倒更贊成祝煉。趙蘇等人比較傾向蘇喆,因為蘇喆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祝青雪笑著答應了:「哎!」
這對安南是有利的。因為安南境內的路,較之以前好了太多,礦藏、鹽井的產出也更方便運輸了。只要不是安南的主政者,聽到消息之後都會覺得開心。只有主事的人,才會緊張。
蘇喆鼓起勇氣開了個頭:「姥,這條路一旦通了,朝廷兵馬可以由此進入安南、包抄西番,開疆拓土之功,是坐實了吧?」
=====================
信使咕嘟了一大碗茶,道:「當然是北關往北的鐵索橋通啦!蘇校尉命來報信哩!」
祝青君緊繃的臉因她後半截的話轉晴了一點,輕輕地點了點頭。
祝煉還住在幕府里,當晚便叩響了祝纓的房門。
信使沿著新修的驛路一路疾馳,直奔西州。起初是蜿蜒的盤山路,跑的時候需要小心,下山之後進入西州的平原,人和馬都精神了起來。
趙蘇到了蘇喆家,一看來了不少人,笑著說:「你又要弄鬼了。」
祝纓說:「像以前那樣,頭人洞主擁有一切,奴隸也沒見翻起浪來。但現在不可行了。說了一句,讓奴隸做人,我就有了安南。
蘇喆道:「總要先提出來,再想怎麼辦。唉……」
「辛苦了。」
所以要守住安南,現在不適合讓外面的手插|進來。也不能讓那一套君臣父子倫理綱常侵蝕,信了那一套,就是自己跪著認主子了。後果,不好說。」
這是一個好消息,雖然幕府上下知道通行並非全是好事,接下來也會面臨朝廷的壓力,但是西州是整個安南的中樞,也是中西部的貿易樞鈕。路通了,就意味著西州的重要性增強了,甚至梧州的貨物想北上京師也是走西州更方便。也就意味著整個安南貨物北上也更便捷了。
誰的眼裡有整個安南、誰能維護整個安南,要把人當人,我才會把安南交給誰。以後誰要做我這個位子,必得從下做上來,要知道自己的斤兩,能安排春耕秋收,斷清爽案件爭執。要能服眾!
眾人紛紛表示了贊同。
蘇晟這幾年也算曆練出來了,即使放到外面,也是一個比較合格的、上峰很難挑出錯處的水平了。
「對。」
次日一早,幕府晨會,多了祝纓出行之後的安排。
任務分派畢,蘇喆等人暫時散去,又重新聚集,一同往籤押房裡去尋祝纓。
室內一片沉默,忽然喘氣聲大了起來。
林風道:「為姥請封,現在確實是個好機會。」
各人相繼認同,約定次日晨會後向祝纓進言。
=====================
「是!」
蘇喆嚴肅地道:「上回說的事兒,你們想明白了沒了?」
所有人的心驟然提到了嗓子眼兒,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大氣也不敢喘,都等她的下一句。
機會,我給每一個人,不問出身,https://m•hetubook.com•com不問我喜歡不喜歡,一步一步,走上來!
祝纓道:「沒人比他親哥哥更合適帶他,親哥哥帶著先認認人兒,把地面逛熟了,以後自然各有各有朋友。」
路丹青道:「我當然是同意的,不過,你與趙大哥他們說了嗎?不好把他們撇下的。」
祝纓道:「你們的功勞,我都看著也都記得。但我也說了,一定要小心兼并。在慘禍發生之前,一定已經發生了許多慘事,我不想看到這些。所以不會直接給你們土地,咱們這個學一學朝廷,以賦稅分封。」
蘇喆發出一聲不屑的冷笑:「那能一樣嗎?整個安南,也就只有外五縣是這樣。別的,趙蘇、祝煉、祝重華,哪個不是一步一步升上來的?就是幕府里這些人,你我,哦,青君也是從校尉升到將軍的呢。」
路丹青轉頭去看林風,「上回說的事兒」是指他們私下對安南未來的討論。蘇喆以為,安南雖然初具規模了,但是一旦與朝廷接觸太多,是需要一些「保障」的。之前有天險阻隔,就在安南的範圍內發展,也不用太考慮朝廷。現在,需要有點動作了。
上面封著火漆,拆開了一看,蘇晟這公文寫得越發像樣了,不但寫了測試成功的情況,也寫了把橋板重新又抽了,就等祝纓下令。同時寫了自己的「防務」,如今這個關卡有多大、多少人,能夠同時監管多少人、貨等等。按照之前的安排,測試的時候也給對面遞交了要求見面的文書了。
門上看了看他的號衣,給他遞了一碗茶水:「什麼橋通了?」
門上將茶碗一收:「那你進去吧!小六子,帶他進去!」
祝纓讓信使先去休息,對祝青雪道:「給趙蘇他們發文,知會一聲橋通了,讓他們儘快安排好各自州里,七天之內,到幕府來碰個面,咱們同去看看新路。順便告訴蘇喆她們一聲,讓她們也準備準備。回信蘇晟,告訴他,十日後我動身。」
林風道:「姥當然值得朝廷一個爵位,這個破朝廷也太不厚道了,冊封節度使的時候竟沒有主動給!開疆拓土之功,難道不值得公侯?」
張仙姑也願意走動,只是如今收拾行李已經不大利索了,事情都是花姐與杜大姐等人在打理。祝纓要幫忙,被蔣寡婦攔下了:「你們娘兒倆一處說話,我們干就成啦!」
蘇喆道:「不過是我的一個傻念頭,也不獨是為了我們自己。科考的事兒,因考生不足,至今沒有做出成例。晉陞之事,關係人心的。便是我們,自己運氣好、乘了姥的東風得有今日,兒孫呢?再沒這樣的好事了,須得有一個保障。幕府若沒有這個保障,各人私心,就會各自為兒孫尋求保障,一旦私念膨脹,我先說,我不知道我自己會幹出什麼事兒來。你們,恐怕也不能保證不為後代謀划吧?
「他們過幾天就到,到時候咱們一同與他們講。」
路、林二人現在幕府練兵。
眾人認真地點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