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626章 盼安
北涼十五萬出征大軍,戰死六萬餘人,重傷者數千,折損過半!
當初宋之鹿入涼,為的就是塵岳那句我要收復遼東。
……
塵岳沒有急著召眾將議事,而是讓他們先好好休息休息。
當雪白色的靈車停穩之時,所有百姓的眼眶都濕潤了。
塵岳面龐停頓了一下,抱著兒子來到了城牆邊,數萬大軍正在安營紮寨,還有許多百姓們湧入軍伍中給這些將士們送吃的送喝的。
……
終於,老夫婦的目光看到了那道熟悉的面龐。
相比于遼東的夾道歡呼,北涼的景象更多了一絲沉重。
為首之人自然是北涼經略使宋之鹿,其後是幽涼朔三州的刺史和將軍們。
宋之鹿深吸一口氣,抱拳怒喝道:「北涼經略使宋之鹿!率北涼文武及全城百姓,恭迎大軍凱旋!」
「兒子,你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北涼!生有溫情,死可壯闊!」
可能他們素不相識,但並不妨礙他們像親人一樣噓寒問暖。
「兒子!讓爹抱抱!」
他們的小兒子
www•hetubook.com.com正手執戈矛,跟隨著大軍踏步前行。
這都是陣亡將士的靈位和遺物。
兩位老人面龐不住的顫抖,眼眶通紅,一直沒有哭出聲,只是默默的向小兒子舉手示意。
不滿一歲的兒子聽不懂當爹的在說什麼,但是卻不再啼哭,烏黑的大眼睛就那麼直溜溜的看著城外的北涼百姓。
另一個小兒子是景泰四年新兵,緊隨哥哥的腳步加入了北涼邊軍,出征之時只是一名普通的北涼步卒。
密密麻麻的百姓放聲大喝,隨即一個接一個的都跪伏在地。
塵岳掃視全場,拱手彎腰,對著全城百姓重重的行了個禮。
城外的空地上還有烏泱泱的北涼百姓,無不翹首以待大軍凱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看著哇哇大哭的孩子,塵岳興奮的蹭著孩子的臉,整得孩子越哭越凶。
塵岳也不答話,只是一手抱住兒子,另一隻手攬過馬靈兒狠狠的親了一口。
北涼之民,何其苦?
在大軍和圖書的重重護衛之中有這麼一長串的車隊,馬車上盡蓋雪白色帆布,車頭插著靈旗。
「你慢點!」
誰家沒有親人身在軍伍?一戰之後誰家不披麻戴孝?
北涼不過百萬戶,卻撐起了一支二三十萬人的邊軍。
距離涼州城僅僅只有二十余里的一條官道上聲音嘈雜,道路兩邊站滿了人影,一個個都伸著脖子張望著,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老人依舊在尋找著自己兒子的身影,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從軍較早,進了那威名赫赫的虎豹騎當了百夫長,在南征戰事中立了不少戰功。
「還沒給兒子取名字呢。」馬靈兒在一旁小聲的提醒道。
大隊的黑甲士卒邁著整齊的腳步出現在了官道上,一面面北涼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馬靈兒在一旁安靜的看著塵岳將兒子高高舉過頭頂,一滴淚珠從眼角悄然滑落。
現在遼東拿下來了,代價也是巨大的,這還不包括戰死在朔風城的兩萬余邊軍以及遼東本地的將士。
他們的小兒子,那名普和-圖-書通的北涼步卒似乎感受到了父母的目光,扭頭看來,嘴角一抖,他見到了闊別一年多的爹娘。
……
「砰砰砰。」
「來了來了!」
兄弟幾人從軍,有人戰死,親屬可帶回戰死之人的身份牌。
幾位長輩眼眶通紅,別看塵岳一副輕鬆的模樣,背地裡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顯然,那位在虎豹騎中當兵的大兒子,戰死了。
古來征戰,幾人得回?
大涼龍騎、虎豹騎、左右騎軍等各部騎卒步卒一隊隊從百姓們的面前走過。
「恭迎大軍凱旋!」
「嘿嘿!」
老人眼眶濕潤,多想大喊出聲,但還是忍住了。
盼天下安!
在高高的城樓上,塵岳的父母和馬靈兒也在焦急的等待著,馬靈兒的懷中抱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兒,正在哇哇大哭。
這些人,將他們的丈夫、父親、兒子交給他,跟著他出征遼東,有的人回來了,有的人卻永遠留在了他鄉。
塵岳的身影出現在了城頭上,大笑著抱起了自己的兒子!
文鳶、
和*圖*書
周敬堯、郁岩白、薛天、朱天和、梁遂超、夜瀟瀟……數十騎從大軍之中賓士而出,看那鐵甲皚皚就知道是塵岳等一眾邊軍將領。
「老頭子,快看看,咱們的兒子回來沒有。」老婦人緊張的問了一嘴。
此刻的城外早就有一大幫文武官員等候在這裏。
凱旋而歸的北涼大軍暫且在城外修整兩日,而後會由各軍主將帶回駐地。
站在排頭的宋之鹿更是老淚橫流,他早就接到了塵岳送來的軍報。
人群中不知是誰叫了一聲,大家一瞬間都精神振奮,屏住呼吸朝道路盡頭望去。
塵岳喃喃道:「從今天起,你就叫盼安了,安兒,你要看著這天下重歸安寧,你要看著這天下再無不平之事。」
站在身側的老頭瞪大了眼睛,目光在大軍的隊列中不斷掃視著。
「嗚哇哇!哇哇!」
「轟!」
馬靈兒在一旁嗔怒道:「好不容易哄了安靜下來,又哭了!」
盼安盼安,盼塵家安、盼北涼安。
大軍緩緩而行,終於來到了涼州城外。
有這麼一對和_圖_書年過半百的老夫婦眼神中滿是迫切,兩人握在一起的手掌牢牢抓緊,表現出了他們內心的不安。
「爹!娘!兒子回來了!」塵岳當然也沒忘了朝父母咧嘴一笑。
壯士死沙場,英魂歸故鄉!
看到這一幕的百姓無不滿臉莊重的低了低額頭。
馬靈兒一邊哄一邊說道:「看,你爹回來了。」
沒想到自己也是當爹的人了!時間過得還真是快!
「壯我北涼!」
大軍從遼東進入幽州的那一刻起,這種夾道相迎的景象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全軍眾將士皆行軍禮。
事情再多也得一件件來嘛。
老人一哆嗦,曾經也在邊軍中當過兩年兵的他知道這是邊軍中不成文的規定。
那名魁梧的漢子並未展顏歡笑,而是用手掌默默的握了一下掛在胸前系著白布的木牌。
這些留在北涼為出征大軍鞏固後方的官員們齊聚一堂,人人臉色肅穆。
征遼一年有餘,大小百余戰,殲滅包括紅頭兵、金兵、鐵浮屠等在內的敵兵三十余萬。
出征一年有餘的北涼邊軍終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