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全民參与,以宋進言的皇后
朱允炆若問,她便參与,說上一些意見。
「臣雖有過,未及時了解消息,但臣可以保證,若准國子監參与,必不會落後于內閣、五軍都督府與中樞六部。」
皇上此話,一表明了皇上對京師動態極為了解,二是告訴自己做人不能太過耳目閉塞。
朱允炆也有些犯難。
朱允炆肯定地點了點頭,道:「國子監自然要參与其中,只是王紳,國子監問題需要儘早找出來,可不能拖延太久。」
「皇上,這樣的話,豈不是增加很多耗費?」
朱允炆輕輕說道:「耗費是一件小事,但你也應該看到,萬民參与,才可凝聚人心,人心所向,可比金銀可貴的多。」
馬恩慧心有餘悸,但卻堅持認為解禁商人是不可行的。
馬恩慧思忖道:「前宋果是富裕繁華,動輒便敢借出二五百兩銀器。這若在我朝,應難得一見。只是皇上,前宋雖是富裕,但民眾疾苦無人知曉。據和_圖_書臣妾縱覽《宋史》等籍,發現宋立國三百余年,農民揭竿而動,幾乎從未斷絕,細細數之,大小超出四百余次。」
馬恩慧悚然一驚,連忙跪下,說道:「臣妾有錯,還請皇上恕罪。」
王紳連忙問道。
雙喜堆笑,見過禮之後,道:「皇上,大喜事。外面傳來消息,京師之人匯聚中正街、馬府街、西安門外大街、西十八街等地,請願參与三大國事之中,願為國旗、國徽、國歌,獻綿薄之力。尤其是布行、染坊、工匠坊,呃,就連翠煙樓的姑娘,都打算為國而歌……」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上前扶起馬恩慧,說道:「朕不怪你,有些事不辨不明。你是朕身邊最親密的人,若朕連你都說服不了,又如何去說服百官?」
「若皇上想求前宋財富,卻致萬民於水火,那大明雖有盛世,也將是皇族、貴族的盛世,而非大明盛世,非萬民盛hetubook.com.com世。臣妾懇請皇上,莫為財富而刮民,所行之策,當謹之慎之。」
國子監的直接上級是禮部,可現在禮部沒搭理國子監,而是轉身和其他五部官員合夥。
解縉有些擔憂。
朱允炆將奏摺丟在桌案上,走了下來,對王紳道:「朕還以為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呢,若不是監生找你,是不是準備元宵后再入宮?」
王紳懇請道。
只是每當朱允炆需要她的時候,她又不能拒絕朱允炆,也不想拒絕自己,一次,又一次,逐漸養成了習慣。
王紳深吸了一口氣。
後宮不得干政,這是朱元璋定下的鐵律。
「放肆!」剛剛進入武英殿的解縉聽聞,連忙喊道。「國旗、國徽、國歌三大國事,豈容妓子參与其中?若被後世人知道,大明如何立於天下?豈不是把臉丟盡了?」
朱允炆看著匆匆求見的王紳,有些鬱悶,是誰被打擾了假www.hetubook.com.com期也不會高興。
若朱允炆不問,便專心後宮,從不主動說起國事。
「皇上,國子監也是大明一份子,國本之事應當給國子監一個機會,讓其參与其中,多少貢獻一份智慧。」
王紳清楚參与大明國旗、國徽、國歌工作的偉大意義,更知道這是千載難逢,錯過不再有的機會,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
朱允炆將《東京夢華錄》放在一旁,看著馬恩慧,認真地說道:「若朕即可取財,又可不傷民,皇后是否便不反對解禁商人,時時進言了?」
朱允炆翻看著《東京夢華錄》,這本書中記載了前宋的繁華盛景,輕道:「皇后,且聽這一句:其正酒店戶,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二五百兩銀器。以至貧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銀器供送。皇后以為如何?」
「皇上,若是如此,是否國子監也可以參与國本方案?」
想想也是,內閣在忙,不可能hetubook.com.com通知自己,六部在開會,也輪不到自己列席,五軍都督府更不會喊自己……
若不是監生找上門,王紳到現在還不知道國本之事。
雙喜跑了進來,腳步輕快,一臉激動。
雙喜連忙答應,匆匆離開。
「至於最終方案,則交付朝廷決議,各地三司使同時參与討論,爭取在十月,確定最終方案,明年國慶節之日,應傳遍全國。」
「皇上想要說服臣妾,可不容易。」
朱允炆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篤定的目光,說道:「不容易嗎?朕看未必。皇后,醫用紗布進度如何了?我們去看一看,如何?」
六部人員共同參与,人數與力量上,已是飽和,禮部估計是不會考慮國子監的監生再參与其中。
「既然百姓支持,想要儘力,我們皇室,又何必計較身份?讓朕說,國本這種事當全民參与。解縉,你轉知徐輝祖、陳迪,讓他們明告京師市民,不,是全國兩京一十三省,各府州和*圖*書縣,若他們想要參与,可遞出方案,於今年九月,由三司使送抵京師。」
朱允炆看向雙喜,問道:「何事?」
朱允炆揮手道:「去吧,告訴國子監的監生,朕希望看到他們的成果。」
「皇上,皇上。」
回到後宮,朱允炆又拿起來《東京夢華錄》,仔細看著。
朱允炆瞪了一眼解縉,自己還沒發話,你是不是才放肆了?
沒有發作,朱允炆認真地說道:「在朕看來,這倒不失一件好事啊。無論是做買賣的,還是市農,亦或是妓子,剝除他們的身份之外,他們皆是大明的子民。大明的國事,朕雖然說了算,但能不能深入民心,萬民認同,還需要大明子民說了算啊!」
馬恩慧微微搖了搖頭,問道:「皇上對前宋頗為在意,是在思考前宋弊政嗎?」
王紳肅然道:「臣定不辱使命,那臣告退。」
雖然朱允炆不在乎這些,時常與馬恩慧討論國事,但馬恩慧知道,後宮干政是大忌。
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