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驚雪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明混一圖

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明混一圖

劉長閣、顧三審驚訝于朱允炆的安排,這次集議的規比預想中的還要大得多,囊括了下南洋、西洋的所有水師主力。
鄭和不清楚朱允炆的安排,但顯然,這一次集合絕非尋常。
北巡歸來的朱允炆一直都在忙於處理政務,尤其是西北建設與遷都兩件事,耗費了朱允炆太多的精力,特別是四月至今,朱允炆竟沒有一日休息,也罕有心情愉悅與放鬆時。
兩人領命,走到架子旁,在眾人的矚目之下,拉下了黃色錦布,一張巨大的彩色輿圖顯現了出來。輿圖由黃、白、褐、綠、黑等顏色勾勒而成,繪製著大明及其周邊的山脈、河流、民居之地,並在框內標註具體文字。
阿曉穆白了一眼朱允炆,收拾好餐具,起身道:「你就吃木頭吧。」
待湯不平領命而去之後,劉長閣、顧三審親自檢查過武英殿,確定沒有遺漏之後,也退了出去,武英殿的大門關了起來。
武樓在武英殿前面,進入武英殿的官員總需要在其一側走過。
雙喜一臉堆笑:「這倒沒有,是李才人在陪皇上用午膳,剛聽裏面傳出笑聲,皇上心情大好。若兩位大人沒有緊要事,不妨等上一等,近幾個月來,皇上可罕有笑聲啊。」
只不過,水師再下西洋這種事是早就確定好了的,時間都公布了,在九月中旬,出航籌備有條不紊,並沒有耽誤,朱允炆就算是讓水師再下西洋,也不至於傳喚如此眾多的水師和*圖*書將校吧?
「傳劉長閣、顧三審。」
朱允炆眼神一亮:「那還等什麼,送進來。另外,讓鄭和、王景弘、張玉、朱能、駱冠英、趙世瑜等水師將校六十七人,郁震、陳以誠、匡愚、陳弓、陳常等二十六人,來武英殿議事。」
「大事件!」
兵部尚書鐵鉉匆匆走了過來,對解縉三人問:「皇上可是傳召?」
雙喜笑著走了過來,說兩人已在殿外等候。
湯不平搖了搖頭:「不知,安全局只是奉命嚴禁聽聞,以防走漏消息,還請幾位莫要在下難做。」
殿內。
劉長閣、顧三審入殿行禮。
「李才人?」
趙世瑜用胳膊肘搗了下駱冠英,低聲問:「你姐夫這是想幹嘛?」
內閣解縉、郁新與茹瑺聽聞到動靜,走出來觀看,卻被安全局的人擋在了外面,理由是:
雙喜解釋:「胡里改部的阿曉穆,皇後為去其蠻夷之性,改為李才人,眼下是延禧宮的小主。」
朱允炆看向湯不平,下令道:「大殿三丈內不得有人窺視聽聞,違令者斬。」
鄭和等人上前看去,不由地對這一幅內容詳實、地理遼闊的輿圖感覺到驚嘆。
解縉緊鎖眉頭,看了一眼武英殿,說:「湯同知,什麼事需要如此陣仗?」
朱允炆指了指東側的架子,對駱冠英、趙世瑜說:「去,把布拉下來。」
劉長閣、顧三審聯袂而來,內侍雙喜見狀,迎上前,笑道:「兩位指揮史m.hetubook.com.com,可有什麼緊要之事?」
朱允炆問:「可找到了?」
「哦,能讓皇上開懷,倒是有些能耐。」
解縉提議,三人欣然答應。
「這是……」
駱冠英搖晃著腦袋:「我怎麼知道?」
不過右側的朝鮮,日本,顯然畫得有些大。南洋的位置也測繪的不對,倒是柯枝、古里、天方等位置,相對來說還算得上準確……
「人數眾多?」郁新思索,揣測道:「應該是再下西洋之事吧,畢竟外藩使臣來我朝已近一年,是時候送他們回去了。」
匡愚也驚嘆起來。
顧三審掃了一眼,見內侍都站在外面,不由問道:「皇上在商議機密之事?」
內侍傳報。
武英殿外。
「這就是傳聞中的《大明混一圖》?」
鄭和、張玉等人列隊依次入殿,原本還算是寬敞的武英殿,突然進入近百人,變得有些擁擠,內侍撤去了屏風,才容下眾人行禮。
為了避免這些苦難,為了讓絕大部分都能吃飽飯,不至於讓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再一次次上演,是時候安排通往新大陸的大航海了。
朱允炆看向眾人,嚴肅地說:「今日之事,列為大明朝廷最高機密,只有在場諸位知曉,不存文字,誰若是泄露出去一個字,安全局會找上門,諸位可聽清楚了?」
郁新沒有多問,從朱允炆傳召人員來看,顯然是與下西洋有關,而這與朝廷政務的關係並不大,沒有傳召內閣與兵和圖書部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鄭和、張玉、朱能、郁震等人都看到了森然的衛隊,安全局控內,羽林衛控外,如此嚴密的防守是極罕見的,尤其是這裏還是武英殿,皇宮之內。
很難想象,在洪武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如此完備精確的輿圖!
威嚴的命令,讓在場的所有人驚訝。
趙世瑜白了一眼駱冠英:「一個月前你不是入宮了,淑妃懷了龍種,駱家得了不少賞賜,你還大醉了一場,皇上也在,你就沒問問?」
鐵鉉嚴肅地點了點頭:「不久之前,皇上傳召水師將校入宮,人數眾多,怕是有重大安排。兵部以為有什麼變故、軍情,可差人去過五軍都督府,徐輝祖也沒有收到傳召旨意,我才來這裏詢問。」
解縉凝眸,郁新的分析也不無道理,外藩來朝,去年十月抵達京師,至今已過去九個月了,總管這群人吃喝玩樂也不是個辦法。
「入殿!」
「三位閣臣,鐵尚書,還請迴避。」
解縉看著不斷走來的官員,誠如鐵鉉所言,下西洋的水師主力陸續都來了,不過,匡愚、郁震怎麼也來了?他們太醫院與醫學院的人,怎麼也參与進來?
張玉與朱能仔細看著,確實如鄭和所言,這圖並不完備,至少南洋諸國並沒有完全繪製在其中,像是蘇祿、渤泥都沒有。
劉長閣肅然道:「雖費了些時日,終在社稷壇的拜殿中發現,完好無損,現已送至文華門外,只等皇上恩准,便可送https://www.hetubook.com.com入宮內。」
許多人並不知曉《大明混一圖》,郁震看向朱允炆,得到許可后,方對眾人解釋:「我在民間時曾聽聞,在洪武二十二年,太祖命令兵部、翰林院、鴻臚寺、行人司、欽天監等衙門官員,共同繪製了一幅規制宏大的輿圖,天下疆土莫不囊括其中,端得是人間第一輿圖!」
劉長閣眯著眼。
阿曉穆有些擔憂地勸說:「吃那麼少,竟還不如一女子,如何能堅持到傍晚?」
鄭和仔細看著,全圖中的側重點是大明,鎮寨堡驛、渠塘堰井、湖泊澤池、邊地島嶼以及古遺址、古河道等等,記錄繁多,位置大多也對得上。
吃樹皮,吃觀音土的,可不只是建州女真,大明百姓也經歷過如此苦難。
郁震驚呼起來。
文華門外,一個巨大的長方形框架被八個內侍抬著,小心翼翼地送入宮內。框架長一丈三尺八寸,高一丈一尺五寸,為黃色錦布遮蓋,看不清楚其中內容。
就在解縉、茹瑺等人疑惑的時候,湯不平帶百余安全局、二百余羽林衛踏步而來,先是封鎖右順門,后又封鎖了武樓,武英殿之外也被保護了起來。
小農經濟與農業為主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大明百姓缺乏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一場大旱,要人命,一場澇災,要人命!
駱冠英無語,如此大喜事怎麼會問其他的事情,再說了,那都是一個月前的事了。
朱允炆走了過來,對眾人說:「在場的諸位大部都和_圖_書去過南洋,乃至去過遙遠的西洋,知曉在大明遙遠的南方、西方有著怎麼樣的國度,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大明混一圖》並非完備,鄭和,除了南洋諸國沒有記錄其中,你認為這輿圖還有什麼缺失或錯漏?」
朱允炆看著阿曉穆離開,微微搖了搖頭。
鄭和踏出一步,嚴厲地說:「誰若是泄密,臣第一個不輕饒!」
茹瑺看了一眼解縉,問湯不平和不問有啥區別,安全局的人又怎麼會對大臣輕易透漏消息。
匡愚仔細端詳一番,感嘆道:「精細詳備,古今之冠!」
茹瑺詢問。
雙喜與顧三審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朱允炆喝了幾口羹湯,便沒有再動口。
「可發生了什麼事?」
事實上,旱災也好,澇災也罷,死人最多的並不是天多熱,水多深,而是飢荒,活活餓死!
最高機密,不容窺視。
劉長閣輕鬆一笑。
「走,去武樓看看。」
鄭和眯著眼看著《大明混一圖》,皺眉說:「這圖,似乎並不完整。」
「聽清楚了。」
輿圖以大明為中心,東起日本,西達歐洲,南括真臘,北至蒙古,在左下角位置,還刻畫著著一塊神秘的土地。
「走吧。」
解縉搖頭,沒收到旨意。
「《大明混一圖》!」
朱允炆擺了擺手,並不擔心地敲了敲桌案:「餓了啃木頭吃……」
朱允炆喊道。
解縉三人很是無語,大明有什麼機密是內閣不能接觸的?
眾人齊聲。
湯不平語氣溫和,目光卻很是銳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