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雇傭貓
大明嫡長子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初議馬政(二)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初議馬政(二)

你讓弘治皇帝殺個女婿試試,雖然他也沒有女婿就是了。
「不可!」王越立馬反對,「西域因飲食之問題,奇缺茶葉,朝廷控制茶葉不僅是為軍馬,更是為控制著西域諸國的命脈。一旦解禁,數年之後待其強盛,豈不知會惹來兵禍?」
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不然你說怎麼辦呢?讓弘治皇帝下令把朱家的王爺都殺了,把草場都還回來?
他是從戰爭的角度去看。
現在也是如此,朱厚照親自過問陝西這六萬多公頃的馬場,重新委派官員,養出來的馬先弄一支騎兵部隊出來,只要他盯著,肯定是有效果的。
總的原則就是幫我養馬,養好了我免你的稅,養壞了,你賠我。一般會有『計戶養馬』和『計畝養馬』這兩種方式,就是這五十畝地養一匹馬,或者你們十五戶人家一起養一匹馬。
不就是賠么,我寧願賠也不養。養個馬費人、費時、費銀子。我不如湊筆銀子直接賠了拉倒。
「是。」
後面敗壞的緣由也很明顯,就是草場被宗藩、地主豪強佔了,當然其中的原因又很複雜,便是開國的時候人少、有地方養。隨著人丁滋生,有些地不得已要開墾出來種糧食,所以有的也是被軍、民給佔了。
說到底,封建王朝總歸是缺的。不是缺這個,就是缺那個。
「……楊一清所說的嚴查茶葉走私,諸位以為如何?」
這就是封建時代國家的困境,因為既得利益者龐大,所以必須要有軍隊,才能改革得動,而要有軍隊又必須把那些利益摳出來一點,這不是死循環么。
不管叫什麼名字,反正就是皇帝專門派了一幫人、管理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塊草地,負責養馬。
至於宗藩所佔的馬場,迄今為止弘治皇帝動作最大的就是拒絕岐王和雍王的奏乞罷了。
這可是中原腹地,農業國家打三年仗,這損失什麼概念?
「奴婢在。」
本來是官方壟斷的,國外的商人想要獲得茶,那就只能和官方貿易,這樣官方就有定價權。洪武年間,一匹馬就賣37斤茶葉。
前後打了三年才平定。
第二就是茶馬貿易。它主要是在邊關地區,用茶葉和西藏、西域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換馬。直到現在,有些地方仍然會有一個景點叫:茶馬古道。
第三個方式,就是造成巨大災難的源頭,甚至創造了一個詞叫『響馬』。
頭疼。
巨大的利益面前,茶葉走私換馬是止也止不住的,這就有點像用麵包去蘇聯換飛機。
茶馬貿易更是複雜的不要不要的。
這就讓朝廷很尷尬,如果要完全杜絕這種行為,那麼所投入的人力和財力怕是也不小,行政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官牧和茶馬貿易便先如此。民牧這一節,其害之深,觸目驚心。民困於馬,莫知所逃,生駒則為求倒死,無駒則欣以相慶。寧復出銀、不願養馬。長此以往,只怕民心就盡失了。」
「告訴楊一清,讓他給朝廷守好那六萬多頃,若有人再欲侵佔,讓他寫個奏疏上來交予本宮。」朱厚照安排了這一節又想了想,「王尚書,太僕寺歸你管轄,因而你也要和楊一清聯繫,看看他的陝西馬場,一年能提供多少精壯馬匹。」
但『我賠你』這話講得容易,擱許多平常百姓基和_圖_書本就得賣兒鬻女。如此沉重的負擔,導致此時的養馬之地——河北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手榴彈炸跳蚤啊,看著熱熱鬧鬧,不解決問題。
弼馬溫嘛,哪個皇帝選派自己重視的官員去干這個活兒?
但這個渠道,被茶葉走私給搞壞了。
那就得賠,一匹馬可貴了,少說要二十幾兩銀子,所以不斷有家庭因為養馬而破產。
「韓尚書。」
「若是我忘記了。你記得提醒我。」
朱元璋為此還殺了個女婿表明決心。可他和朱棣父子倆管得住人,後面哪個皇帝還管得住?
而清查田畝,也是近期不會所為之事。
所以仔細去梳理上述獲得戰馬的三個方式,不要說朱厚照了,就是內閣這幫國家頂級人才也開始低頭沉默、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怕是要天下大亂了。
另外,封建國家,不是沒有力量。
這可不是小事。
「你們回去后整體梳理太僕寺及負責陝西各牧馬場的一眾官員。政績不好的,一併罷黜。重新擬任聲名較好的官員,太僕寺卿現在是誰?」
鹽、茶、鐵都是官營,這個東西輕易更改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專門去讀中國馬政的歷史,會遇到一句話,叫「馬政莫詳于明,亦莫弊于明」。
因而當時還記載有很多『虐小馬』的情況。就是好好的小馬駒,也要給它弄死,反正就是不養。
像是沒什麼草、又忙得要死的季節,就讓窮苦百姓去放,耽誤了農時不說,放馬還得跑更遠、更多的地方,所以百姓苦不堪言。
十年還不動,果然不受重視。
就是因為朱元璋吸取了歷朝歷代馬政的教訓,制定了較為完和_圖_書備的馬政,但吏治敗壞之後,異常完備的馬政又釀成了太多災難。
「臣在。」
這個方式叫民牧。
朱厚照感受到了,這是一項大事,怕不是一兩道聖旨、一兩個月就可以解決的了。
當然,朱厚照還關心一點,
再有,朝廷把一匹馬交給百姓去養,會要求一年你給我產一匹小馬駒,但這個小馬駒合不合格要送去驗,這個驗,就有學問了,因為驗就得有官吏負責。
而且國外的商人也不喜歡和官方做生意,因為私人茶商便宜。
這就是讓楊一清去衝鋒陷陣、去頂雷了。大家自然都沒太大意見。反正得罪人的事情是楊一清干。
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只要是各家一起養馬就肯定會出現,洪武年間就有這樣的現象。
朱厚照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是,像市舶司一樣,設立專門的茶馬貿易場所,允許商人合法貿易,而朝廷以此收稅。」
其實朝廷壟斷了茶,還和茶引還有關係。
「等有了這支騎兵,打敗了韃靼人,咱們就去長城外,牧馬!」
這句提醒就是要告訴在場的所有人,誰也不準攔著楊尚義的摺子。
首先,我作為百姓,朝廷今天給我一匹健康的馬,但是他娘的我就是運氣不好,那匹馬明天就是一下子病死了我咋辦?
其實這些種種原因之中,還有一點,就是當政者對馬政不夠重視,因為馬場在偏僻的邊關之地,牧馬生活也艱苦,所以去那裡當官的大多都是朝廷放棄的官員。
李東陽抬手稱道:「臣以為不妨一試。」
眾人一聽,就覺得楊尚義是被天上掉下的餡餅兒砸中了。
所以自弘治開始、到嘉靖隆慶年間,老百和-圖-書姓就不養馬了。
這個時候吏部尚書屠滽進奏,「朝廷壟斷茶馬貿易,本意是想要用更少的茶葉換到西域更多的戰馬,可現實已不可得,西域的商人只會將上等戰馬賣給私人,次等的交易給朝廷。殿下,如果……朝廷放開了茶馬貿易的禁制呢?」
其實單看這個政務,楊尚義有點具有了後來清朝時大臣所有的『密折之權』。
平頭百姓抱著馬去驗了,合不合格就只看小馬駒是不是活蹦亂跳?
朱厚照問道:「你是管著錢糧的,你說為何茶馬互市之外,茶葉走私盛行?」
總得來說,明朝獲取戰馬有三個方式。
本來一年到頭撲在土地上能吃飽已不容易,這一耽誤基本就面臨餓肚子。
其次,一起養馬,就存在豪強欺壓百姓的情況,比如我們二十戶共同養一匹馬,大家各養三十天。那麼有勢力的人,就會選擇草木茂盛、人不忙的季節去放馬。
「然後將這些優良的戰馬集中,訓練出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那個楊尚義,是你推薦過的,此次軍學院考核他還是優等,你回去后命他去大同任職,擔任騎兵之將。並且要求他,每隔半年向朝廷彙報這支騎兵的發展狀況,這個奏疏,本宮要看,劉瑾。」
「撤了他,換太子冼馬梁儲,命他負責朝廷官牧馬場。」
「是。」
韓文出列,「臣在。」
也確實有道理。這種戰略性資源怎麼能敞開出口?
「啟稟陛下,此人名王霽,任此官職已經有近十年了。」自上次提醒之後,屠滽現在對各官員的熟悉程度加深了許多。
正德年間,直隸霸州文安縣爆發了劉六劉七起義,被稱為「響馬盜」,這次起義規模頗大hetubook.com.com,起義軍從北直隸開始打、打到山東,竟然還回攻京畿,當然是沒成功了,但後來又轉戰河南、湖廣、南直隸等廣大地區。
劉閣老說了半天,無非就是把楊一清的建議再優化一下,楊一清說要「嚴私通禁,盡籠茶利於宮」,其實就是禁止茶葉走私。劉閣老就說朝廷應該支持。
朱厚照想了想,說道:「這樣回復楊一清吧,首先是他所說的嚴查茶葉走私,照準,咱們看看他能做到什麼程度。另外,照他所奏陝西牧馬場,不是仍有六萬多頃么?先將朝廷已有的牧馬場經營好吧。眼下是承平時期,各地戰馬的空缺可以慢慢補,反正本來也缺,缺一百匹是缺,缺兩百匹也是缺。劉閣老、王尚書及屠尚書。」
那麼好了,上頭不重視,下頭自然就隨便搞。
可民間的茶葉價格哪裡會這麼貴,真的用這麼點茶葉換一匹馬回來再賣錢,豈不是賺翻?
一個就是官牧,這個很好理解,由朝廷劃定草場,專門養馬。朱元璋為此設立了一個機構叫太僕寺來管理,就掛在兵部的下面(後期又增設苑馬寺)。
關鍵是要看誰使這個力量,就像歷史上的正德皇帝親自指揮應州之戰,雖然說國家是沒錢,但皇帝在前線指揮,那和一個將軍在前線指揮的後勤保障力度能一樣?
「英明無過太子!」
「既然獲利巨甚……」朱厚照想了想,「那麼想要以雷霆手段完全禁絕想必也難度巨大。最後就是動靜大,效果差。」
這可是執法崗。
韓文奏對,「自然是獲利巨甚,許多百姓寧冒其險。」
但時間一久問題就來了,
民牧這個政策是借鑒於北魏和宋朝,就是讓百姓幫助朝廷養馬。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