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臣沒有委屈!
在大清,你爹是親王,你就得降一級,連降了幾級之後,幾代一過也就不剩個啥了。
可這樣一來,有些祖制就得改了,有些事情就得讓王爺干。
這……
大清呢,雖然有各種毛病,但是在封建王朝階段的統治技術確實走向了巔峰,而且解決了過去數個王朝始終解決不好的問題。
「哈哈哈。」朱厚照開心起來,「你這個傢伙油頭滑腦,嘴真是刁啊。」
嚴嵩敢問出這個問題,他有這個自信。
但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開枝散葉』。你去算一算,太祖皇帝時不過二十幾個宗室,到朕之時才一百多年,再有一百年又該是多少人?又該是多少糧?這麼一算就會發現,此制不改,我大明不要說萬世基業了,就是三百年都撐不過去。叫太祖皇帝知道大明還不如弱宋,你說他會不會責怪我們這些後世的不孝兒孫?」
外人都說正德皇帝心思深沉,嚴嵩卻不這麼想,昏君才亂來,該賞的不賞,該罰的不罰,完全憑著喜好和心情,根本摸不透。
皇帝掐著腰走上台階,「一張紙永遠無法對摺七次的故事。」
「陛下這是批評臣呢。」
朱厚照臉色一變,隨後笑了起來,「你是要把這幫人給急壞了啊。」
「來人吶!」
朱厚照也覺得這小子很有奸臣之才,於是就和他坐下來慢慢說,「要限制藩王的財富,不法之財要清退,這是其一。其實朕不想殺人,都是自家人,殺了是叫hetubook•com•com外人看笑話。其二,宗藩承襲爵位,不論是不是嫡長子,都要降級襲爵。」
「惟中。」
「臣食君祿,是為陛下解憂,臣讀聖賢書,是為做一名忠君之臣,至於長短,留待旁人去說便是。」
宗人缺?
嚴嵩放下心來,看來皇帝並沒有糊塗,不僅不糊塗,還很刁鑽。
皇帝到底不愧是皇帝。
所以這個禁一解,就是全解。
這就是嚴嵩不能理解的了,「一張紙怎麼無法對摺七次?」
明君都很簡單的,你立功我賞你,不喜歡你也賞你,這還不簡單嗎?
「正是。陛下要解朝廷宗藩之困,只能是不得不解,可是如何不得不解呢?這個賬得讓人算,這個麻煩能讓人惹,臣願替陛下做這個惹麻煩的人。到時候按照舊制,朝廷解決不了這個麻煩,那麼陛下就不得不改舊制了。況且他們一急,便也不會阻攔陛下了。」
嚴嵩此刻方知皇帝真正的用意,不過這樣一來會有一個問題。
「算你聰明。」朱厚照誇獎一句,「這事兒朕想過的。降級襲爵,這是往下,有往下就得有往上啊,如何往上?所以還要再加一個以功升爵。」
「嗯。不過,一年兩百萬石的糧食,朝廷不是給不起啊。你這個賬得讓他們算得更加驚心動魄些。」皇帝略有深意的這麼講了一句。
「臣在。」
如果是鎮總兵,那叫宗人缺,可如果是些不重要的閑散官職https://m•hetubook.com•com,只由宗人擔任,看似是特權,實際上也是將他們的權力限定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但是嚴嵩問的就關鍵了。
降級襲爵其實不難,聖旨一下,說定就定了,有什麼的,難道他們還能到京師里來糧不成?
「就是只允許宗室成員擔任的官缺,其他人都不允許,算是給宗室的特權。」
就說王華,因為浙江的事撂到南京去好幾年,這不風頭一過,眼下又回到京師當著禮部尚書了。
「惠鹽記的情況,怎麼樣?」
「陛下所言極是,眼下已近年底,下一年的秋糧還未解繳入庫,上一年的則已基本消耗一空,只留一些應急,若是惹得天下宗室都來討要祿米,戶部必然是要急的。況且上百萬石的糧米,就是戶部有,拿出來怕也心疼,他們一定會說按照舊制,不必給齊。」
「低了她不幹吶。」
似乎有深意啊。
「得有人去給大伙兒講一個故事。」
「在!」
「當然不是絕對的,不過要找到能對摺七次的紙在這裡是不可能的。」朱厚照單手指了指他,「這件事可以找書院里的格物學院幫忙。嘗試嘗試,看看朕說的是不是真的。道理朕不與你講了,講了你也不懂。
嚴嵩把什麼司徒昊這些人都叫了過來,「都找張紙試試看,有沒有能對摺超過七次的?」
幹了事和沒幹事一個樣。
「不嚇人?」朱厚照立馬提高了音量,「你起了這個頭
和*圖*書,可知後面怎麼辦?宗室不得旨意便入京,還上告成功,他們身後還有數千個宗室呢,全都效仿他們,你叫朕到時候拿什麼話應對?」
明朝為了解決藩王造反的問題,幾乎就把王爺們當廢物養了起來,幹啥都不行。這種活法也就當王爺能行,不當王爺那總得找點兒事兒幹才能養活自己啊。
司徒昊皺眉略作思考,很快也領悟了其中的道理,心裡頭也對這個尤三春更加的敬佩起來。
「尋個時間,本官見見這個人吧。」
「嚴所,那咱們應該怎麼辦?」
「是,下官明白。」
嚴嵩聽到這裏就跪了下來了,「聖上是千古明君,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太宗皇帝之所以定下這般規矩,也是為了防不忍之禍呀。」
「什麼故事?」
「那,陛下要如何改?」
嚴嵩拱手又彎了一腰,「應對不了就該有解決之道了。」
清王朝就是這麼乾的。
從最初護張永、護楊廷和,到後來護顧佐。真心給皇帝辦事的,哪個虧了?
嚴嵩高喊,「為陛下效命,臣沒有委屈!」
王爺,就是一個典型。
「朕明白太宗皇帝的意思,但是時移世易,若是因循守舊,朝廷養不起那麼多宗藩的。再者為了安撫宗室,朕決意設立一些『宗人缺』。」
「這是個聰明人。」嚴嵩揣手在袖口,一言說中要害,「要是低了,咱們不在乎這些銀子,她其實麻煩多。高一點兒呢,官府就會覺得這是皇上的錢,不能叫人給欺和*圖*書負了,就會多出些力。唉,可惜是個女人,不然怕是不讓于平海伯呀。」
正德皇帝是個護短的人。
朱厚照點頭,「不錯。一個座王府朝廷每年得給祿米一萬石,眼下大明朝有幾十個王爺,這就是幾十萬石,再加上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宗人府現有記錄的宗室有近三千人,便是其餘的宗室祿米少些,也要平均每人500石,這就是一百五十萬石。合在一起朝廷每年要給祿米二百萬石。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有幾個省份一年的祿米能有兩百萬石的?
有二千萬石的糧食,再多開闢幾個馬場,養些馬,到時候他就敢喊出大明版本的『三十萬北涼鐵騎』。可是它每年不剩這麼多糧食啊,就這天下還饑民遍地,救也救不過來呢。
嚴嵩沒再說什麼,他在想剛剛與皇帝的對話,於是乎自己去找了一張紙,疊……然後就發現了神奇。
嚴嵩不解,「請陛下賜教。」
什麼宗人缺,什麼特權。都是名字好聽,關鍵是要看這些缺是什麼位置。
一個親王一年一萬石,過一代,全成郡王,郡王一年才兩千石,再降一年就是一千石,翻倍往下掉啊。
「這件事,朕就交給你了。」
而且,你不能夠說這個事鎮國將軍可以干,郡王不可以干,那很可笑,而且很難監管。
國庫每年的稅糧看似維持在高位,可消耗也不少啊,軍餉、賑災、官俸,那是處處要錢,朕就是翻修座宮殿那都捨不得。真要一年能
https://m.hetubook.com.com剩個兩百萬石,朕就存個十年,弄他個二千萬石糧食給朕的將軍們。」
「嘿!這真是個奇事兒啊!」
「是。臣是這樣想的,討宗祿的宗室他們來見臣,無非也就是想要臣遞個話,想想辦法叫朝廷補上他們的祿米,或是五百石,或是三百石,總歸是不嚇人的。」
嚴嵩想著一旦『出事』,這個位置他就待不下去了,什麼時候回來也不知道,可不能給司徒昊弄得亂七八糟。否則的話,他再回來可麻煩。
要有這種效果。
「陛下的意思是?」
「臣領旨,請陛下放心,合適的時候,一定會出個大事的。」
所以後來北京城裡姓愛新覺羅還一邊在路邊兒擦鞋的可不少。
「不,你還是懂朕的意思的。」
「陛下,宗室降級襲爵,幾代以後無祿米可領,那麼宗室又該何以謀生呢?」
朱厚照給了幾分笑意在嚴嵩的臉上,「只是這樣一來,他們就更加的要恨死你了。」
「敢問陛下,是什麼樣的宗人缺?」
「出大事好啊,事情越大,變化越大。」皇帝轉身離開了暖閣,聲音由近而遠,漸漸消失不見,「成事以後,你要委屈一段時間了。」
出宮以後,嚴嵩回到拍賣所衙,正好撞見所副司徒昊從外間進來。
司徒昊回稟,「已經談過了,尤東家願意讓出些乾股,六成。」
第二點才是真正的殺招。
旁人與他的反應一樣,從譏笑到加入……
「六成?」嚴嵩笑了,「六成咱們就成打家劫舍的盜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