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分層分區
「大概為三層。首先,是內地的各個小衛所,將一些年紀大、戰力弱的兵員放在這裏,他們的主要職責不是作戰,而是維持地方安穩,平時抓抓小蟊賊,頂了天了,就是去剿匪。平時需要屯田。
朱厚照深深看了他一眼,「越國公,朕可以信任你吧?」
而趁著這個改革,朕還有幾個想法想一併實施,今天你在這裏,那便與你講。你是越國公,是朕這二十年下來戰功最為卓著的將軍,在軍中的威望也最高,不與你說,又與誰說?
就像唐朝的府兵制,厲害的時候那簡直了,這群變態就是專門為了殺戮存在的,唐軍的戰鬥力根本不用懷疑。
當然了,對外那肯定是不太好了。
周尚文是老軍人,完全聽得明白這麼改的好處,但他很正經的沖皇帝拱了拱手,「陛下說軍政分離,又說軍團直接聽命于朝廷,那平日里,這些軍團的動向如何掌握?」
而既然要贏,就得讓軍人肆意的揮灑才能。
尤其最後一種純粹的野戰部隊。
皇帝今天像倒豆子一樣說給他聽,他如何能不震驚呢?
這就是這種改動帶來的弊端,其實這個改革之下,軍隊戰鬥力的增長會在短時間內就見效,這是一定的,
現在北方的邊軍、京師的京營和內地的衛所合計兵員規模超過兩百萬。
轉過來的意思是減少文官對於武將的制約。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古代那麼多聰明人為什麼到最後演化出個文人領兵這樣的怪胎出來。
後世教科書當然輕鬆,上嘴皮碰下嘴皮就批評人家說這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
因https://www.hetubook.com.com為明軍確實已經沒有對手,所以他一向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
稍微回神之後,他馬上向天子行禮,「臣周尚文,向陛下告罪!臣領兵數十年,及至近年來,自恃每戰多勝,不自覺中便有些飄飄然,竟從未沒有意識到有如此嚴重的問題,以至於陛下如此憂慮,請陛下降罪!」
還是那句話,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是永遠正確的。
但武人不讀書,脾氣又火爆,打打殺殺的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沒有那麼多的思想框框,高興起來你是君父,委屈受得大了,什麼他媽的君父,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起兵干吧!
他們本來就是挑出來的精銳,不事生產,專門訓練,半年之後拉出一支五萬人的部隊出來,從新疆往西轉悠一圈,哪個能敵?
「朕主要的想法呢,有這麼幾個,首先,軍戶最好能夠取消。理由有三,第一,京師諸多高院你是看到的,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這個世上人和人的才是不一樣的,便如你,你的父親打仗便不如你。可軍戶制度下,老子是兵,兒子也是兵,這實在是太粗糙了。
將、兵平時沒啥交情,打仗時候湊一起出征就行了。
可這兩百萬,真有那樣的戰鬥力嗎?
道理很簡單,
周尚文這才明白為什麼天子剛剛問了一句能不能信他。
現在明軍實際的情況,就是爛菜地里挑幾顆好菜先養著。
所謂的募兵制,一開始那也好啊,因為招募就有挑選,挑出來的那都是好兵苗子,能打。可募兵制下,將領和士兵長期接觸,這樣演變www•hetubook•com.com下去,最後那支部隊就只知將領,不知朝廷。
所以他要慢慢轉變文人壓制武人的這一套邏輯。
雖然他至今還沒有明文規定,但軍政相互之間的隔離其實還是很明顯的。
所以在一些地方,譬如寬闊的西北,火器運輸受限,那麼騎兵、步卒就仍然是最大的倚仗,萬一打個敗仗,剩下的部隊沒有火器不會打仗了,那便是笑話。
「陛下,微臣愚鈍,不知陛下能否說得再明白些?」
他馬上鄭重表態,「臣雖然是個粗俗武人,但臣不密則失身的道理還是明白的。陛下今日之言,入得我耳,不出我口,臣敢以臣的項上人頭擔保。」
「分層?」
但人的主觀因素是最不能相信的,比如說,皇帝一旦信錯了人怎麼辦?
從這個方面來說,文臣領兵就是好的。
這一條幾百年來都沒變過。
皇帝這個位置,其實就是個獨夫,以一人而對天下人,對他來說,確保沒人可以動得了他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軍戶制度之下,兵員世襲而來,既僵化又冗餘,還充斥著老弱殘兵,越國公不覺得,我大明的軍隊太過臃腫了嗎?」
朱厚照抿著嘴唇,他知道這是啥意思,無人監視的地方武裝部隊,很容易就會出事。一般而言,可以通過人事調動來規避這一點,就是不讓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待得太久。
文人有孔夫子、有儒家思想先套著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別說反皇帝了,你在鄉裡頭反自家長輩你瞧瞧。
周尚文受天子一路提拔,儼然成了皇帝最為偏愛的大將之一。
「陛下所言極是。」周尚文和*圖*書自忖,「不過,陛下所說的這兩件事,軍政分開相對還是容易。但取消軍戶,則要三思而後行。我大明百姓,人人都已習慣了這套做法,驟然取消,不知影響如何。
不同的職能、便對應設立不同的部隊,軍餉、糧草、武器、升遷等各種資源自然也是有所偏向的。與此同時,設立軍區和軍團的概念,大明疆域實在廣闊,所以要分化出不同的軍區,每個軍區內組建軍團,軍團直接聽命于朝廷。」
正確的制度肯定是契合時代的那個制度。
譬如,一個衛所之中,有幾個騎兵、幾個步兵、幾個投矛手,這都是有說法的。可現在火銃、火炮來了,明軍還保持以五千六百人的衛所為基本作戰單元,這合適不合適呢?」
當然,並不是說從此以後讓武人騎在文人的頭上,那還得了,整個成軍政府了。
因為他們有魂,他們覺得跟著你接連勝利,臉上有光,朕呢也時常給他們獎賞,人人都羡慕五軍營,五軍營的士兵本身便以自己的身份為榮。一支軍隊有這樣的軍魂之時,便是不可戰勝的。」
可枝幹一旦強化了,就容易威脅中央,
朱厚照點頭,「你說的是,朕是這樣考慮的。兵員來源短期不必擔心,實際上,朕還打算著裁減兵力……唔,也不能說是裁減吧,而是要分層分區。」
周尚文聽得頗為震撼。
這純粹站著說話不腰疼,人為的就是將不知兵,五代十國時候將倒是知兵,那把皇帝都弄成高危職業了。
在文人看來,這是皇帝握權,軍隊他們插不上手,那自然是皇帝想幹什麼幹什麼。
而武人在這方面實在是劣跡和圖書斑斑。
不僅如此,軍戶制度一旦取消。匠戶是不是也要取消,從今往後兵員又從何處來?」
周尚文聽到這話嚇的起身,「陛下何出此言,微臣對陛下忠心耿耿!」
只不過這其中的改動涉及到一些很敏感的事情,在正式宣布之前,你要守口如瓶,不可透露半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議論。」
總結起來就是,對內加強統治,穩固皇權,那就重文輕武,對外持續擴張,加強輸出,那就提高武將地位。
到朱厚照所面臨的當下,經濟貨幣、殖民意識、思想解放,方方面面大明都要開始膨脹了,那自然就要開始注重對外。
可因為後勤保障是『自備』,到最後就開始尾大不掉。
根據你自己的條件、你要達成的目標建立制度,這就是好的。
接著到宋朝皇帝這,就把這倆分開。
他有時覺得天子更像是當過兵的,每每講話都能戳到他的心中。
對外,就不能老是戰敗。
至於越國公周尚文聽著皇帝所謂的讓明軍更好一點確實有些不明白,在他看來大明哪裡還有什麼對手?
「除了軍戶制度,朕還有一個想法,便是要軍務和政務獨立開來,民事官員就署理民事,軍事官員則一心訓練備戰,兩者混淆,有時候就連朕都會覺得混亂。軍務獨立以後,簡化指揮體系和層級。如此一來,可以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銳明軍,如臂揮使,來去自如,到那個時候才叫橫行天下,無可匹敵!」
「你也不必講得那麼嚴重,朕不想當宋高宗,殺了自己最能打的將軍。」
「好。排兵布陣、統兵帶兵這些事,你打了一輩子仗,朕肯定沒有你懂。不過哪怕朕是www•hetubook•com•com個外行,也明白武器的變化對於戰爭形態的影響。
這第二層的呢,要放一些有軍事素養,打過仗的,但是呢不算銳卒,這些人要放在省城、重要的關隘以及部分防守強度不高的邊鎮。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有戰事,平時則需要屯田。
周尚文心情稍寬,
周尚文認真起來了,「陛下所說乃是治軍之要,絕非是外行不懂之人所說的話。」
因為人家是軍戶,生下來就是當兵的,而且是朝廷規定當兵的,當兵的就得領餉,這就導致明朝的軍隊規模非常龐大。
「吹捧之話免了,朕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這個事,你帶回去仔細考慮。朕以為,火器一定要繼續發展,而部隊要圍繞發揮火器的最大威力進行重新編練。但是目前的大明火器受到的約束明顯,長矛彎刀還是主流,騎兵衝鋒仍顯威力。
第二,因為吏治不振,貪墨盛行,導致長期以來我明軍中軍戶出生的普通士卒生活困頓,唐人楊炯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可我大明軍戶呢?怕更多是為人所瞧不起!而我大明的讀書人,是寧為一書生,不做百夫長!平日里瞧不上,等到了戰場上卻叫人家拚命,憑什麼?
最後,便是實際上對外作戰的部隊。他們的所在區域就是西北、長城以及海外的一些控制區域,包括海軍。平時不需要屯田,是真正的軍人。朕會給他們更好的待遇,讓他們受人敬仰。
不過朱厚照幾乎不讓他參与政事,像是先前的貨幣改革,就沒有他的戲碼。
「今天不提功過,說事情便說事情,講那麼多幹什麼?越國公,其實你自己也應該發現了,為什麼你領得七千人總是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