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三十萬人口大遷移計劃
當時,為了保證京通倉的糧食安全,兵部以『有償運糧』的方式動員了數十萬百姓肩挑手扛,兩日一夜便將幾百萬石的糧食運進了京師。
而回到朱厚照這裏,他其實也是收到了朱鳳正式下令清剿的奏報,所以知道呂宋大事可定,大陸則要開始做些準備。
張璁說:「如此巨大的人口,僅靠朝廷徵調船隻是絕對不夠的,必須要發動民間的力量。微臣倒是記得,正德二年,韃靼小王子入寇京師。
人頭稅的取消。
皇帝對著內閣三人比劃出這個數字,「中原人口稠密,而土地並不會增長。與此同時,新征服的廣大區域,卻因為人力不足而花大代價從閩、粵兩地吸引百姓,效果還不好。現在不能任由這個局面下去了。」
所以,是該梳理軍制,逐漸南下了。
不要說三十萬災民了,就是三十萬令行禁止的軍隊要進行遠距離的通行,那代價都是巨大的。
且在現實利益擺在眼前,那自然是要想盡辦法拿回來。
「三十萬!」
「是,臣等遵旨。」
再有,大航海時代,西方商業民族為了發財是一波一波的探索新的區域,
皇帝在接獲奏報后兩日,便責成內閣立即選派臨時工作組分赴三省各地。
按他自己預估,大明朝如今的人口絕對超過七千萬,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個超級國家了。不僅如此,因為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引入,
張璁轉身,「義山有事?」
這是現在大明面對的一個很重大的問題。
張www.hetubook.com.com璁皺眉說:「願意這樣遠離故土的,大部分都是災民。他們的身體條件大多不好,長距離的海上運輸要為他們備好足夠的藥品。」
那就是依靠壓倒性的人口優勢。
更不要提移民實邊這也是一個關乎到國防的重大戰略。
有賴於京杭大運河,從北方到南方,乘船也非常方便。
所以運輸路線倒不難定,只要把中原地區的人進行集中裝船,先內河運輸,再海洋運輸,三四個月的時間也就到了。
除此之外,淮河下游流域地勢平坦,水位一漲便無所阻隔。
「卻不知張閣老有何良策?」
台、呂兩地的官府可以依據船隻所送達的人數支付酬勞。
顧人儀已經很了解他了,心道他果然已經在想具體的辦法了。
同時戶部撥出三百萬兩銀子,從臨近省份購入糧食。
就是你守不住。
一邊是中原人擠人,另外一邊又是大片的荒田因為人手不足而無法開墾。
兩人討論的聲音越來越遠。
張璁仍然沒有放棄,「顧閣老有此顧慮乃是人之常情,不過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咱們自然也可以想些辦法來禁止這種行為。」
顧人儀多走兩步追了上去。
朝廷要臨時造出夠運三十萬人的船隻,那也相當費勁。
「醫館?」
若是能學習這種模式,朝廷不僅省卻了很多組織人手的成本,便是效果也是顯而易見。」
「張閣老。」
「是啊,但朝廷也可以規定進行這種運輸業務的hetubook.com.com船隻必須要配有哪幾種藥物……」
反正國庫、內帑並不缺銀子。
他雖然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到了一個新地方就把人家的原住民全部殺了,但是呂宋島的漢化勢在必行。
不管張璁被怎麼彈劾,但他畢竟是首輔。
實在浪費。
為了做好救災,
顧人儀拱手,「閣老準備如何做?需知這道旨意下去,一個不慎便會引起民間極大的怨憤。」
這就使得朱厚照不得不將心思放在那些災民身上。
而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分佈於河南、山西、北直隸的旱災牽動著天子的心。
但治國又不是搞小清新愛情片兒,
畢竟依賴正常的人口增長,至少十年後台灣和呂宋的人口才會有明顯的增多。
朱厚照問:「還有么?」
他知道,在這種方式之下,一定會發生妻離子散這樣的家庭悲劇。
「顧閣老不是說人會講話?便從運的人說起。朝廷可規定,台、呂兩地的官府要核驗朝廷下發的憑證,並要被移民的百姓自己簽署同意入台、入呂的證明。過了這兩道關,才接收人口、付給銀兩,少一個都不行。這一關便能擋住大部分的人販子。
因而當旱災來臨時,除了救災應急預案啟動,另外一項配套的移民預案也啟動了。
而除了依靠強大的海軍,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實際上,黃淮地區優越的農業條件,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一代當地農民僅依靠人力挖出的一條蘇北灌溉總渠后才獲得的。
這個
www•hetubook•com•com數字很巨大。
災民因為生活所迫,所以就算不給銀子,只要保證他們的口糧,以吃飽肚子作為條件,也能夠讓不少人同意登船南下。
至於呂宋國王蘇萊曼二世,已經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好了,
語言、文字、貨幣、官制……全部按照大明的習慣來。
「難為你了。」朱厚照心一狠,點頭答應了下來。
張璁微微一滯,主要是很突然,這麼短的時間他也沒有萬全的辦法,只是想到什麼說什麼。
哪怕是河套、四川這樣的地方適宜耕種,條件優厚,但只要是原本日子能過下去的人,基本都不會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離開家鄉。
他倒是和朱厚照想到一起去了。
另外,朝廷可定下重罰之罪,震懾那些想要犯法之人。如此又可勸退一部分。」
他這二十年,再加上他爹弘治皇帝這二十年,可以說天下是非常安穩的,一直都沒有非常耗損民力的行為。
所以回京之後,朱厚照除了救災,還向大臣提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移民任務。
一個月後,天已入秋,北方的炙烤不再流連大地。
但這些船隻,並不都屬於朝廷。
「陛下可再寬限一兩日,叫臣等細細琢磨,必然會有更好的法子。」
張璁、顧人儀、王廷相三人一道走出乾清宮。
只要把這種悲劇發生的比例壓縮在一定範圍之內,從整體上看這就是划算的。
人口分布不平衡,
理由充分,操作可行,朱厚照就把話說明了,「張閣老,兩日後你要拿出更細和圖書緻的辦法出來。不過這件事也可以定下來了,從現在開始,未來的兩年內,大陸區域要向台灣輸送人口十萬,向呂宋輸送人口二十萬!至於台、呂兩地耗費的銀兩,讓兩地總督府報個數字上來,由朝廷統一給予撥付!」
抽回心思,他說道:「可閣老剛剛不是說運用民間力量嗎?」
這些破金屬放著有啥用,還是把它利用起來。
但這不就是官方的人口販賣么?
這片古老蒼茫的大地從來就沒少過自然災害,在朱厚照的記憶中,黃河平均三年就要為害一次,而中小區域的旱災、水災更是年年不缺。
考慮到這次旱災規模遍布三省,範圍廣大,而他又得了一筆張璁追回來的走私銀,可以說是意外之財。
而且官銀走私一案他不僅平穩度過,現在聖寵似乎也沒減弱多少。
至於土著和大明人,那就是長期融合了。
這就是天子喜歡他的原有所在。
台、呂兩地都是農業種植地,所以現在看起來搶佔這些地方還有站得住腳的理由,可再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此一來,朱厚照打下的疆域就是再大,人不夠,總歸是個問題。
歷史上的人口遷移都是在動亂年代產生的,從來沒有日子好好的,忽然出現人口大面積轉移。
因而中原地區人口稠密,各縣上報的戶數都在不斷增長。
然而因為有安土重遷的思想存在,老百姓根本不願意離家遠行。
從寧波舟山港到青島港,從松江港到南京港,現在是每時每刻都帆船林立,不見盡頭。
和-圖-書天子龍攆也從熱河行宮返回京師。
朱厚照思考著這個辦法,
只要說漢話、寫漢字,守漢禮,那就是咱自己人。就算後世,有的民族也和傳統漢人相貌有所差別,那又如何?
估計很快就會有一億人口。
乾清宮裡人來人往,所有人都加快著腳步,已然說明此時的情況有些緊急。
同時派出欽差大臣,要他們在各省坐鎮指揮,全力幫助受災的百姓度過難關。
好在現在大明造船業發達。
所以他需要用這種人為的辦法來進行補充。
一個月前,載垨的海島網路防守戰略給了他這樣的啟發,南洋海島是一定要掌握在手中的。
可台灣西部和呂宋的中央平原都是可以承載幾百萬人口的地區。
「我正要去醫館,義山陪我一起吧。路上說。」
但東方農業民族缺少這樣的原始動力。
「陛下,微臣以為不妥,運糧和運人不同。糧食不會講話,可人會。若是朝廷定下運人即可獲得銀子的規矩,那想必會有許多人鋌而走險、甚至搶奪人口,強行裝船運輸。這樣一來,便是人間慘劇了。」顧人儀反駁的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祥和雖然令人神往,但農業勞作的辛苦,和看天吃飯的不穩定使他實在不宜作為唯一的生產方式。
即便有一天大明散了,那後面興起的時代英雄也要想辦法把海島重新納入自己的統治區域,畢竟那裡都是漢人漢民,民族情感割裂不開。
現在看來,包括殖民思想在內各種條件的準備都已逐漸成熟,彷彿是爆發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