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雇傭貓
大明嫡長子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百零八章 傳統美德

第九百零八章 傳統美德

最後定的辦法是:殺了他,然後表彰他。
「你有辦法?」
現在我回來了,你給我回去。
大多數情況下,古代讀書人就會如此,只想著靠現代的幾個笑話和所謂科學知識就震住他們,這實際上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另一方面他確實覺得不改的好,
他笑了笑,「臣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近來在讀《柳河東集》,陛下若是覺得有用,便讀會兒書。書能潤心。」
朱厚照露出笑容,「禮之大本,以防亂也。」
權力的體現就在這裏。
他現在糾結的這個案子,唐代就有過,而且鬧得沸沸揚揚,甚至驚動了武則天,哪怕過去一百年到了柳宗元時代,那個時代的文人還是把這件事拿出來說,柳宗元還特地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名為:《駁復讎議》。
對不起,
為首的何廷仁稟告,「新疆巡撫王憲來奏,事關邊情,山東巡撫歐陽鐸來奏,事關民風教化,此二事為要緊之事。請陛下御覽。」
旌其可誅,茲謂僭。意思是表彰應該處死的人,這就是過失。
朱厚照反應過來以後就說:「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仇,其亂誰救?」
他不想讓人覺得皇帝和皇子之間有矛盾,
話說回來,就是林清韻這種為父報仇、殺害朝廷命官的事在唐朝武則天時代發生過。
朱厚照是想學西方文化中較好的地方,但並不是把整個國家改造成一個近代的西方國家雛形,從大歷史觀來看hetubook.com•com,西方也就是大航海的四五百年厲害些,後來也開始東升西降了,再過幾百年他能混成什麼模樣還難說呢。
正德一朝,以科學為代表的奇技淫巧大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但科學只是工具,吃|精鹽白糖、穿棉衣棉褲,並不意味著先聖所言便沒有道理。相反,越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之中,越是要謹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崇儉戒奢、誠實謙虛的傳統美德。」
這沒什麼。
他說的柳河東就是柳宗元,古人愛以別稱稱謂,直呼其名是不敬的。
誅其可旌,茲謂濫。意思是處死可以表彰的人,這就叫亂殺。
「看來性之(何廷仁字)是贊同柳宗元的。」
畢竟這個理由算理由的話,那每天都會出現新的理由。
「你們先去,這事朕考慮考慮,原也不急的。王憲的奏疏儘快轉給他。」
至於山東的那個奏疏么,涉及到禮教。
何廷仁手捧著這頁紙則有些微微的激動,「陛下,是欲重推禮教?」
何廷仁等三個臣子很少聽到皇帝說這樣的話,當即大喜,「皇上聖明!」
這件事,其實更深層的反映了『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的差異。它的意義實際上也比表面上的要大。不要說唐代了,放到後代,中國人還是會贊同那種殺掉母親仇人,然後慷慨赴死的漢子。
當時干這事的人叫徐元慶,他殺的人更牛逼,是御史大夫,屬於部長級高官。
朱厚照說和*圖*書:「大明是以孝治天下,漢民族也是崇尚祖宗禮法的民族,朕為天子,要順應民心民意、順應先聖禮法,為倡導、維護、踐行傳統禮法而制定和實施律法,這才是律法存在的最大意義。
『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的意思是如果在大街上遇見仇人,回家拿武器都不用,直接衝上去開干就對了!
朱厚照看了看載垨寫的批示,他的意思是民心可用不可棄,應當破例同意符合條件的人留下來。
他站了起來,負手說:「至正德二十一年,大明算得上四夷賓服,也算得上民安物阜。不過治國之道,不僅在於物質多麼豐富,國家與人一樣,還是要有一種精神氣。禮法,不能忘記。」
剛入宮,侍從室的三人都帶著這兩日積下的奏疏來見他,這當中自然包括載垨、載壦受命批示過的那些。
正常的政務,他一般不會不給自己兒子的面子,尤其這還是剛封親王的皇長子,但一方面這是軍務,軍務他要彰顯他作為皇帝的絕對權力。
作為兩個特殊的政治符號,他們之間有矛盾,這就是有縫的蛋,一定會有蒼蠅叮。
朱厚照點頭,「拿來。」
這個本事可不容易,大多數人別說寫別人的意思了,就是寫自己的意思,八百字作文也寫得跟狗爬似的。
這兩個字一說,侍從室的人是有膝跳反應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口語說說,但是他們落筆要成文章。
到了柳宗元的時候,他就拿來嘲笑https://m.hetubook•com.com,說表彰和處死怎麼能用於一個人身上呢?
不夜城給他的感覺太奢華了。
王憲所奏便是伊犁城來了不少從軍之人,然而朝廷力行軍區制,實際上是以挑選為主,民間自主參軍只是一種輔助手段,目的是為了不使有志、有才之人遺落於野。
「禮之大本,以防亂也。」他又呢喃重複了一句,「若是禮法不在,則人心必亂,人心混亂則國家安能四方安穩?傳旨。」
唐代的儒學也不是很興盛,到了明代,像何廷仁這樣的人馬上就會站出來維護禮法這兩個字。
這種東西一改,後面就沒有理由不改,那麼精兵向的軍區實際上就會迅速臃腫化。
朱厚照這樣做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僅在軍務方面,政務方面他相對會維護一下載垨的面子。
末了還加了一句,「旨意由內閣發。同時再傳一句話給內閣,要他們想個法子,做點什麼,扭轉當前的民間與官場的風氣,引導官員、百姓尊老愛幼、一心向善,不能任由社會風氣肆意滑落,不可控制。對於明顯違背傳統禮教、明顯污化社會風氣、明顯傷害百姓情感的言語和行為要進行適度的懲戒。」
但伊犁城願意參軍的人數太多,這就讓他們不好決斷。
這就很奇怪了。
這件事引發了『法律與禮法』的衝突與危機,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似有明悟。
何廷仁其實是在勸他。
關鍵何廷仁不是隨便講話的人,他畢竟是在天和*圖*書子面前,好好的說什麼讀柳宗元幹什麼?
「是。」
但是何廷仁就有這個本事,
就是你和你的殺父仇人都不應該處在一片天空下,這就是不共戴天的由來。
現在何廷仁說的話就很有讀書人的特點。
後來這事鬧到武則天那裡,她先是同意赦免,但後來又有個叫陳子昂言官,說這樣不妥。殺人不償命,這是壞了律法。
他從弘治十一年穿越而來,就一直注重練字、讀書。
永樂時,朱棣就喜歡這麼對待他的太子,就是下旨讓他監國,但是等他回來的時候就把太子所做的決定全部推翻。
當然這些剩餘的人怎麼辦,朱厚照沒有定死,伊犁已經是邊疆了,本身也有其他衛所,他們要真是想參軍,可以暫時留在那些衛所戍邊。
朱厚照有理由認為,這就是柳宗元的駁復讎議其實就是人心所向。
《禮記·檀弓》還記載: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
朱厚照心情複雜回宮去了,
按照《禮記》所說: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哪怕是一個小官從戶部調到兵部。
寫完以後,他將奏疏還給何廷仁,並囑咐:「將結果也派人告訴福親王。」
何廷仁則回:彼殺之,我乃殺之。不議曲直,暴寡脅弱而已。
相反,古人說話往往是『暗含深意』,就是它有一個語言環境。
就是告訴所有人,掌大權的還是他。
京師如此和_圖_書,估計江南更加誇張,長此以往,人們的心會慢慢改變,等到災難降臨的那一天,他們還會跟隨歷史的指引重新凝結嗎?
簡單的說,你要是不懂典故、不讀些古書,那可能人家罵你你都不知道。這種人那不就是文盲么?
那麼好了,按照先聖所言,為父報仇就是對的啊。
「有什麼要緊急事么?」
最後的結果,整個唐代也沒把這個事情給鬧明白。
簡單考慮一下之後,他推翻了載垨的意見,於是提筆將他的意見劃掉,並重新硃批:軍令如山,小事爾,不可改。
「朕什麼時候放棄過?」
你寫的都不算,我全都可以改。
現代人科學知識量確實遠遠勝過古人,不過他所懂的那些科學知識在這個時代說出來就是雞同鴨講。
他這幾日雖不在宮中,但是他畢竟是皇帝,他的行為、言語都很為人關注。
是的,他用上了傳統美德這四個字。
想到這次不夜城的案子,朱厚照也不由蹙了蹙眉頭,
換句話說,
而因為朱厚照讀了不少書,所以他略微一想就明白,
像是尤址不讀這些書,聽到天子和何廷仁的對話實際上已經暈了。
資本家是從來沒有愛國兩個字的,只要給錢,他什麼都能賣。
殺了人以後,他就自首。
「臣遵旨。」何廷仁微微一躬,臨轉身之前,他多說了一句,「陛下,可是覺得心煩?」
一軍三衛、一衛萬人,這是朝廷定下的規矩。
「是,總不至於現在仍然先殺而後彰,此謂亂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