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常遇春千騎奪巴蜀
他不知道自己該吐槽「主公你還知道我被你派去大後方每個城池輪流跑,很難回一次家」,還是該吐槽「主公你把什麼事都推到『明王』身上,想好身份暴露后怎麼面對標兒了嗎」。
常遇春得到投降的密信詔書時,就立刻率領千余旗兵,飛速啟程去成都,想在明夏將領進入成都之前接到明夏小皇帝。
朱元璋失笑:「沒想到你這個經常不著家的人,還有這樣的經驗?說得對,標兒怎麼會對親爹生氣?給他找麻煩的是明王,又不是我!我陪他一起罵罵明王,他一定就消氣了。」
常遇春再次在心中發出「……」的聲音。
他擔心自己如果不儘快找借口離開,會忍不住露出同僚們同款「主公你是不是該去看大夫」眼神。
這些人以後都隨身有家僕伺候,自己沒必要做那等徒勞的事,吃力不討好,且教了也沒用處。
常遇春壓下了心中大逆不道的想法,板著臉道:「確實很難。但世子說得有道理,主公嫡幼子入學時還沒有名字,的確不妥。我聽聞有些書生會在啟蒙的時候先起字,後起名。主公若實在想不出名,可以先為他們取個別字,之後再換。」
聽聽他的主公說什麼?主公說,他取名字,要把子孫後代的輩分「字」一口氣全取了,所以才想了幾年沒想出來好名字。
常遇春立刻起身跪下:「謝主公!」
陳標的視線再次掃過一臉不服氣的學生們,冷笑道:「我不信你們,除非你們向我證明!聽懂了嗎?回答是與否!」
陳標知道這一點,但縱著他們玩鬧,順著他們的心思板著臉說「雖然你們很聰明,沒怎麼學都能名列前茅,但這不是更應該努力嗎?唉,別跑!」。
明玉珍在看到常遇春不帶大軍就能逐漸蠶食自己的地盤,終於在死前清醒了一次,讓兒子登基后立刻向朱元璋請降。
常遇春見此機會,心頭一橫,居然就率領這千余騎兵長驅直入,鋌而走險,靠著巴蜀老鄉指路,直接一支奇兵進入成都。
常遇春點頭:「嗯,這次功勞最大的是巴蜀的普通百姓。」
好不容易回到應天的常遇春看著滿臉疑惑向他求助的主公,嘴張了張,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否則,他們以何種面目見父母,見同窗,見外人?!
其實他在重病時請降,他家人未來的待遇會更好。但以明玉珍的眼界和心胸,他能想通請降就不錯了,「亡國之君」可不想當,所以就把一切推給兒子。
經此一役,常伯仁應該知道我的苦心了吧。朱元璋感嘆地想。
當這群人剛上學的時候,家中長輩還經常偷偷抹眼淚,站在圍牆外墊著腳望眼欲穿,十分不放心。
常遇春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現在自己是去北平,是去北邊戰場啊,你們怎麼就放心了?
更可怕的是,除了宋璲、朱同、劉璉三個「助教」,其他人都非常瀟洒的獨身一人跟隨他去北平。
朱元璋開始解釋自己為什麼幾年都沒想好hetubook•com.com名字。
可惜明玉珍死後,年幼的明升根本控制不住身邊人,立刻就有人向明玉珍麾下最強大的軍閥吳友仁告密,吳友仁就入成都「勤王」,將明升挾持,命令大軍與常遇春開戰。
陳樉和陳棡對此只翻白眼。
攤上這個爹,標兒真的辛苦了。
常遇春道:「按照輩分,尋找吉祥的字眼,再找個算命先生算一下合不合命即可,不算難取。」
陳標原本也沒打算教導他們獨自生活能力。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啟蒙先生,教這群人學識和做人便罷了,生活該由父母來教。
這並不僅僅因為常遇春對待朱元璋很謹慎,和那些面對「陳國瑞」就開始開啟吐槽模式的同僚不同。常遇春更擔心的是,主公又說出什麼「驚人之語」,讓自己也朝著「不尊重陳國瑞」滑坡。
是啊,這樣想幾年想不出好名字多正常。因為主公要替子子孫孫都把名字取好啊。
在第一批學生中年紀最小,和他二弟陳樉同年的常茂小聲道:「陳先生,我出發前娘親教過我怎麼照顧自己,請先生放心。」
常遇春耿直道:「若主公不把我放到後方,或許這次北伐,我也和其他將領一樣,正在趕路的時候,就一臉懵地聽說世子帶著幾萬人一兩日內輕鬆直取大都,自己什麼都沒趕上。所以這次還是後方好,幸虧我沒去。」
這件事,他們的船開動后陳標才知道。學生們試圖給陳標一個驚喜。
比起元朝,原本就同屬於紅巾軍的明玉珍下屬當然更樂意投降朱元璋,未來肯定能換個地方吃香喝辣。
聽了常遇春的描述,朱元璋先暢快大笑,笑完之後,他嘆氣道:「在百姓身上啊。」
但這可是陳先生的弟弟。陳樉和陳棡已經證明了他們作為陳標的弟弟有多優秀,他們不會輕視兩個還未入學的陳標的幼弟。
更讓陳標絕望的是,這群熊孩子如此自信,他們的父母也不知道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居然真的就這麼把他們丟來了。
然後,他趕緊寫信給朱元璋和親爹。他抱怨了朱元璋一番,以孩童的口吻控訴朱元璋讓他帶孩子的險惡用心;他又抱怨了親爹一番,問親爹為什麼不攔著主公,你就這麼想看兒子給其他人當奶爸嗎!
雖然陳標早早就能肩負重任,但尋常人在他那個年齡,還是總角稚童,連字都不一定認得全。明升自然也是個無知稚童,不可能繼承明玉珍的政治遺產。
陳標問道:「你也想去?」
常遇春無語。主公,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就算知道有危險,就算不捨得,但世子第一批學生都要去北平,誰願意中途退出?誰中途退出了,以後還能抬得起頭嗎?
朱元璋被說服了:「這倒是。真是的,標兒自己想太多,罵我這個當爹的幹什麼?沒大沒小,不孝順!」
學生們回答地非常熱血,心裏卻直打鼓。
朱元璋欣慰道:「你明白就好。」
和_圖_書陳標又訓了幾句話,說了些讓他們準備的東西,然後讓他們解散,再玩耍一日,明日開始真正的「軍訓」地獄。
朱元璋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是哪門子的兄弟默契。
他表面上粗暴耿直,實際上性子圓滑,可不會順著主公的話去說徐達不好,與徐達結怨。
沒想到,他還是遲了一步。
但他什麼都不敢吐槽。
朱元璋更疑惑了:「這些人不都是你們主動送去的嗎?難道出了什麼事還能怪到標兒頭上?」
常遇春很尊敬朱元璋,哪怕朱元璋老讓他待在後方,去北伐都不帶他,他也不會說話如此沒大沒小。
朱元璋自以為找到了解決辦法,又詢問下一個問題:「伯仁啊,你怎麼能在你兒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取名字?難道你沒有想不到好名字的時候嗎?」
先不提陳標拿到親爹回信后跳到凳子上,高舉著信,使勁將信摔在了桌子上。
朱元璋道:「明年建國之後,先減免巴蜀百姓三年賦稅。」
現代當父母不用考試,古代更不用。顯然,這群學生的父母心裏都一點逼數都沒有。
吳友仁看著骨頭硬,常遇春突然出現在成都城中——成都城門也被老百姓和守城士兵打開了,常遇春一點抵抗都沒遇到,直接被城中百姓帶路去了皇宮,他立刻膝蓋就軟了,當即投降。
陳標萬萬沒想到,這些人居然能被朱元璋丟上自己的船,他們的父母居然也都同意。
陳樉和陳棡也知道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里,他們偷偷學習的事都藏不了,但他們也和陳標十分有默契地保持著這「調皮弟弟」和「操心哥哥」的雞飛狗跳日常。
朱元璋趁著兒子不在,嘀嘀咕咕說了兒子不少壞話,彰顯了自己作為父親的威嚴后,又扯著鬍子憂慮道:「標兒好像真的有點生氣,我該怎麼辦?」
常遇春只能說,這是他打的最容易的一次仗,辛苦都只在趕路上了,他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有多大的戰功。
陳狗兒使勁點頭。
陳貓兒小聲道:「我、我也想去。大夫說,我的身體已經好了。」
是個屁啊!主公你是不是腦子……
顯然,這群人對自己獨自生活能力非常自信,甚至有幾個學生和陳樉差不多大,他們也統統很自信。
常遇春不接話。
當心腹真不容易,他當初為什麼想擠入心腹圈中?當個邊緣人不好嗎?
常遇春:「……」他真的不想站在這了。為什麼他非要這個時候來彙報?正好趕上標兒的信?
常遇春努力維持著黑面將領的表情,道:「世子只是抱怨,如幼子向父親撒嬌,主公只需要哄一哄,世子就不會生氣了。」
陳樉和陳棡立刻道:「是!」
他擔心再聽下去,自己不是被事後為了斷絕黑歷史的主公砍了,就是被知道真相后的世子遷怒砍了。
陳標掃了一眼學生們,道:「你們以為北平是什麼地方?和應天一樣繁華的城池?它還是元大都的時候或許如此,但現在,它是大明和殘元和_圖_書戰爭第一線,是戰場!你們來了北平,不是在城內好吃好喝地被供著,都要上戰場!」
朱元璋將常遇春扶起來,道:「謝什麼?有功就該賞,這是他們應得的。伯仁,你現在還怨我把你放在後方嗎?」
朱元璋摸著自己的鬍鬚嘆氣:「一個人能這麼取,但人多了不好取啊。」
朱元璋攤開兩封信,疑惑道:「為什麼標兒看上去很生氣的樣子?我給他送這麼多人手,難道不是好事嗎?我就是怕他累著啊。」
取名廢朱元璋開始擺爛,並將鍋甩回了陳標身上。
吳友仁以為巴蜀天險,能守很久。
朱元璋先愣了一下,然後笑得直不起腰:「你啊,確實是這樣。你沒能去北伐,反倒是立了大功。那些北伐的將領什麼都沒撈到,都在埋怨我為什麼要讓標兒當前鋒呢。」
元朝的大都都被朱元璋佔了,皇太子在甘肅做困獸之鬥,他們就算再沒腦子,也不認為投降元朝,元朝就能幫他們抵抗朱元璋。
學生們的腦袋點得十分厲害,就像是小雞啄米。
主公目前只有三個兒子沒有取名字,除了乳名狗兒貓兒的兩位嫡幼子,就只剩下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庶子。且不說標兒只讓主公替兩個胞弟要名字,就算給三個兒子取名字,應該也不是很為難吧?
連不小心混入核心圈的「外人」康茂才都逐漸呈現滑坡趨勢,「陳國瑞」的威力太可怕。
常遇春飛速找借口告辭,再也不想留在這裏聽主公瞎逼逼。
常遇春臉色一整:「但是我還是想去當先鋒!主公!讓我回前線戰場吧!我不想屯田,更不想當文官了!」
最堅定的抗明投元將領吳友仁都投降了,常遇春已經在成都接受了明升當眾投降,其他巴蜀將領就不攻自破,紛紛趕緊投降,生怕晚投降一步,就比其他人少一分投降的「功勞好處」。
陳標沒有驚喜,只有驚嚇無比:「你們就不能帶一個家僕書童嗎!」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他拍著常遇春的肩膀道:「不至於,不至於,下次不讓標兒當先鋒就好。這件事要怪徐達,誰知道他腦子怎麼想的,居然讓標兒當先鋒,我已經罵過他了。」
其他學生們也紛紛點頭。
常遇春在巴蜀中已經頗有仁名,巴蜀的老百姓們就等著常遇春來救苦救難。
常遇春道:「功勞不在我,也不在降將,在巴蜀的百姓身上。」
但他沒想到,自己剛斬斷了鐵索木橋,麾下就有士兵通知附近老百姓,偷偷去給常遇春帶路,從山中小路繞過天塹。
但最重要的不是投降的人,而是巴蜀的老百姓們。
是的沒錯,陳樉和陳棡在家吵著「一看書就睡著」,一副學渣擺爛的態度。實際上他們倆期末考試無論文武功課都名列前茅,綜合成績永遠排名前五。
明玉珍的兒子明升與朱元璋的兒子陳樉同歲。
朱元璋搞定敷衍寶貝兒子的事後,笑著讓人換了茶水,攔下試圖告辭的常遇春,說回正事:「當時我說我北www.hetubook.com.com伐的時候,你有機會就南伐入蜀。沒想到你還真的就用了那麼點人,將巴蜀地拿了下來。不愧是常十萬。」
就算再放心孩子們跟著我遠行,你們能不能帶個伺候的人?!你們對自己孩子的獨自生活能力心裏一點逼數都沒有嗎?!
陳標甩了一下袖子,將手背在背上,嚴肅道:「既然你們已經決定要去北平,那麼就在船上臨時加一趟課外教學。若能考試成功,你們就能留在北平;若船隻靠岸時你們仍舊沒能考試合格,那就隨船隻返航。」
但遲了一步問題也不大,吳友仁的阻攔不痛不癢,一路投降的人比阻攔的人多。
不止宋璲、朱同、劉璉三人,船上其他應天小學第一期學員雖然在文治武功上有了些許進展,但在生活上都是離開了僕人連衣服都不會穿的一級廢物。
他們雖然住校,但他們年幼時便進入學校,學校算是半個託兒所,一直有伺候他們穿衣梳頭的人。
「你們肯定都從父輩口中聽過戰場的殘酷和艱苦。以你們嬌生慣養的性子,真的能受得了?」
但他們就算明白,誰也不願意退縮。
「還有!狗兒貓兒已經正式入學,快給弟弟們取個正式的名字!我不管你想沒想到好名字,先取一個!他們總不能上學了還被叫狗兒貓兒!速度!」
明玉珍的夫人彭氏倒是個明白人,知道兒子投降朱元璋還有活路,如果繼續當這什麼「大夏皇帝」,恐怕會死在「大夏」幾個爭權奪利的軍閥手中。所以發喪的時候,她就立刻派人去請常遇春「天兵入關」。
陳標背在身後的手握緊了一下,然後板著臉道:「那就去。」
學生們:「……」
常遇春疑惑。
常遇春愣了一下,然後苦笑:「怨肯定不怨。我現在的名聲和功勞,恐怕比去前線拼殺更大。」
常遇春立刻謙虛道:「是明玉珍重病時自知兒子年幼,不可能守住巴蜀,主動請降。」
都不是一個年級,你隨意。我多給你一個眼神,就是我輸!
常遇春:「……」他總算知道為什麼知道標兒身份的同僚們,都對標兒越來越尊敬。
他們當了陳標這麼多年學生,都知道陳標露出這種笑容時,他們之後會有多倒霉。
陳標看了一眼陳樉和陳棡,道:「你們也去。」
常遇春思索了半晌組織語言,委婉道:「毫無經驗的新兵不好帶,且他們都第一次出遠門,有可能水土不服。世子會擔心憂慮很正常。」
朱元璋已經幾乎佔領了中原大地,眼見著只要能掃滅張士誠,就可以對他們動手。他們要麼投降元朝請求幫助,要麼投降大明。
陳狗兒和陳貓兒本打算明年入學。陳狗兒已經提前向哥哥們下了戰書,待他進入學堂之後,無論什麼考試,排名都一定比二哥三哥高。
常遇春:「?」
學生們高聲道:「是!」
學生們並不是低估陳標新增加的考核的難度,他們只是很明白,如果此次退出,以後大概就永遠無法跟上陳先生的步和*圖*書伐。
朱元璋知道常遇春的性格,沒有繼續吐槽徐達。
朱元璋解釋結束,常遇春想翻窗逃跑。
朱元璋譏笑道:「我和明玉珍打過交道,他是個頗為自負的人,如果不是你未率大軍就能將他逼入絕境,他即便是死,也不會去想投降的事。你功勞很大,不用推脫。再者他兒子雖然請降,但不是被吳友仁挾持了嗎?這巴蜀,還是你打下來的。」
陳先生只比他們當中最小的常茂大一歲。他們不奢望自己達到陳先生那樣的高度,但作為陳先生第一批學生,他們無論付出多少努力也得跟上陳先生,站在能看到陳先生背影的地方。
學生們沒有驚訝。因為當初陳標當應天小學的先生時,正和陳狗兒陳貓兒差不多大;陳樉和常茂入學時,比這兩人還小一歲。
朱元璋:「……」有點無語。
朱元璋點頭:「不愧是伯仁,腦子就是聰明,有道理!我先讓標兒給他弟弟隨便取個別字用著!」
陳標露出疲憊又慈祥的微笑:「哦,是嗎?你們學會生活自理了?」
他又問道:「我不是說這次北伐。我是說,我將你放在大後方,不讓你帶兵打仗,你真的不怨嗎?」
看我看我,哥哥看我!
常遇春以為自己沒說清楚:「主公,世子想讓你取……」
如果是徐達,現在已經帶著譏諷的語氣反問朱元璋,「老大你確定是送人手,不是送麻煩?」。
陳標收起笑容,面無表情道:「呵,我不信。」
當常遇春拿著明升的投降詔書光明正大來接管明夏的地盤時,巴蜀百姓們心中最後一絲被明夏報復的擔憂消失,立刻喜迎大明王師。
這兩個小傢伙在家裡總是被陳標追在屁股後面要求學習,一到了學校,不,應該是一到了陳標看不到的地方,就拼了命地學。
常遇春嚴肅道:「主公,以後你準備派世子親征的時候,要麼讓我給世子當先鋒,要麼就把我另派一處吧。世子有大氣運,又有大才華。若和世子一同出軍,又不和世子一路,恐怕臣很難獲得功勞。」
只是因為陳狗兒和陳貓兒是雙生子,身體比尋常孩童弱一些,才沒有早早入學。
然後他倆就像是在學校里上勞動課和軍訓課一樣,跑步入列。
陳狗兒使勁站直身體,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使勁瞅著哥哥。
常遇春只能更委婉道:「當然不怪。但世子善良,恐怕會自責。」
朱元璋道:「我日理萬機,哪有空想這個?」
陳標嘴角勾起殘忍的幅度:「好,很有精神。今日再讓你們休息一天,從明日起,希望你們也這麼有精神。」
學生們都訕笑。
陳狗兒和陳貓兒也學著哥哥們跑步進學生們的隊列,站在最末尾。
當常遇春一路暢通無阻來到成都時,吳友仁還將大軍駐守在各處天塹關隘,等著與常遇春正面決戰呢。
明玉珍麾下的將領們雖然不一定服明升,但比起和自己同級的軍閥們,他們寧願尊明玉珍的兒子當一個傀儡皇帝,好歹名正言順,能說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