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今天我仍不知道親爹是朱元璋

作者:木蘭竹
今天我仍不知道親爹是朱元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42章 應昌上都輕鬆獲勝

第142章 應昌上都輕鬆獲勝

但問題就在,藍玉被葉錚收為不記名的弟子后,跟著葉錚讀書、修身養性,自己又是頂尖的帥才,還學了常遇春屯田安民的本事(常遇春:……我沒有這本事,我只有打仗的本事,告辭!),頗受朱元璋喜愛。
標兒贏得很輕鬆個屁。
藍玉:「是……」
李文忠立刻率軍包抄,輕鬆吞下這兩萬元軍。
所以四人離開應天時,連得到擴廓帖木兒的書信,死盯著朱元璋麾下厲害將領的張昶,都沒有重視四人的行蹤。
陳英:「跟我沖!」
他看到藍玉確實有真本事,便不再對藍玉陰陽怪氣。
特別是上都的軍隊,居然剛和大明軍隊打了個照面就降了,讓先鋒藍玉滿臉無趣。
雖說蒙古人以鐵騎著稱,但鐵騎的盔甲十分耗錢,就算在大元最鼎盛的時刻,能稱得上鐵騎的重騎兵,也絕對不會超過三十萬。
陳英提著一桿長槍,瞅准元太子的華蓋,在元軍看見大明軍隊出現混亂的那一刻,只率領一百人,直取元太子的華蓋。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大事,兩人不算有仇怨。第二次打架后,藍玉和朱文正的關係好了不少,頗有一笑泯恩仇的感覺。
朱元璋、徐達和陳標打賭打輸之後,採取了「引蛇出洞」的計謀,故意散布假消息讓元軍離開應昌和上都。待元軍離開烏龜殼之後,大明軍隊給以迎頭痛擊。
藍玉詢問降將,才知道在回上都后,大元皇帝擔心護著他離開的孛羅帖木兒擁有兵權,會威脅他這個丟掉了元朝江山的皇帝的統治,和圖書就派人把孛羅帖木兒給刺死了。
藍玉也很無語。他也感覺陛下在玩他。
藍玉淡然道:「屢教不改。」
元朝滅了,但蒙古可沒有。
不只是他們。四人麾下將領,全部是「小將」,其中大部分都當過朱元璋的義子。比如朱文正曾經把幼年的陳標偷出來的炫耀對象,何文輝、花文遜、柴文剛三人也在軍中。
但因為元朝對蒙古平民的治理仍舊是「奴隸制」,即部落牧民都是貴族的財產。蒙古人當兵的時候和西歐封建主征「騎士」一樣,需要自帶馬匹和兵器。
正坐著馬車往南邊趕去打仗的元太子,嚇得立刻搶了侍從的馬轉身逃跑,把應昌的元軍丟在了原地。
陳英不明白蒙古人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弱,但贏了就好。
你他……咳,豎子貴恙?!
朱文正嘆氣:「成功讓昏君逃了。唉,雖然知道這等昏君,活得時間越長,給我們大明留下的休養生息的時間更長。我還是差點就沒忍住取他的腦袋。」
李文忠:「你火銃隊沖個屁……啊?你什麼時候換成長槍了?!」
這傢伙又很幼稚。他老盯著藍玉,只要藍玉受傷、犯錯、生病,都會寫信去嘲笑藍玉是個弱雞。
他長長舒了一口氣,手握長槍看向北平的方向。
紅巾軍起義后,因連番征戰,蒙古兵死傷慘重,馬也死傷慘重。大量牧民北逃西逃。
陳英甩了一下長槍,將長槍上的血色抖落:「正好,免得我們還要想個法子偷偷把他放了。」
朱文正罵道:「https://www.hetubook.com.com你是在小瞧我嗎!」
現在領著孛羅帖木兒的兵的將領是奇皇后的親戚,一個高麗人。所以將士們在聽說光復大都,打順風仗的時候還算聽話,見被明軍圍了,就瞬間喪失了士氣。
大事當前,藍玉雖然無語,但也試圖先把他倆莫名其妙的矛盾擱置一邊:「你是主將,我聽你的。只要你不讓我去送死,我不會給你提意見。」
比起上都這邊,攻打應昌的行動就一板一眼,非常平和。
元太子根本不會領兵打仗。但他以為自己會領兵打仗,親率應昌的元軍南下進攻甘肅。
誰不知道他和朱文正是「不打不相識」?兩次架,第一次是他理虧,該被揍;第二次他就被揍得很冤。
他們許多人歲數都已經過三十,但在朱元璋麾下都是小將。誰讓跟著朱元璋打天下那批人大多四五十歲,都還沒到退休的年齡,甚至連自稱「老將」的歲數都不到。
攻打應昌和上都途中都出現了一些不嚴肅的事。但應昌和上都的元軍,都被這群樂子百出的小將們打得抱頭鼠竄,絲毫沒有察覺他們哪裡有「不嚴肅」的地方。
雖然朱文正腦子貴恙,但藍玉很信任朱文正的統帥才華,所以懶得動腦子和朱文正爭論了。
藍玉看著那個被元軍逃兵砍死的高麗將領,沉默半晌,說不出是什麼心情。
現在四人披上戰甲,到達了各自的戰場。
太子跑了,群龍無首,兩萬元軍就這麼被陳英一百人沖得陣腳大亂。
朱文正這www.hetubook.com.com裏結束得很輕鬆,李文忠和陳英那裡也差不多。
李文忠:「阿英!別沖這麼快!應昌沒那麼容易被攻破!」
陳英點頭:「不僅沒有重騎兵,甚至有一半的人都沒有騎馬。」
隨著元朝式微,蒙古人能維持的鐵騎數量越來越少。又經過連年的天災和農民起義,元朝皇帝冤殺脫脫,導致中央軍隊潰敗,元朝的鐵騎基本都落在了割據軍閥手中。
朱文正一揮鞭子:「這是命令!」
朱文正道:「你率一支軍隊去當先鋒!我繞后!看誰先攻破上都,就這麼定了!」
李文忠笑道:「放歸放,我還是很遺憾沒給他身上帶點傷。一點傷都沒受,便宜他了。唉,這元軍怎麼這麼弱?」
朱文正在路上陰陽怪氣道:「義父說我脾氣直,給我找個脾氣和善心思縝密的人當副將。怎麼是你?」
孛羅帖木兒的鐵騎因為北平潰敗而失落大半,剩下的零散心腹將領因孛羅帖木兒被刺殺,不戰而逃、而降,朱文正和藍玉幾乎沒遇到硬茬子。
不過就算沒有盔甲,蒙古人基本都自帶馬匹,湊一支輕騎兵應該也不難。在全盛時期,元朝的蒙古兵一人甚至有三四匹馬。
如果陳標聽到李文忠和陳英的話,立刻就能給他們解釋,為什麼元軍會變弱。
若不是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李文忠是朱元璋外甥,這兩人也撈不到成為主將的機會。
比如不是朱元璋的義子,卻越過朱元璋一干義子給朱文正當副將的藍玉。
曾經威震世界的蒙古鐵騎,就像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個搖搖欲墜的殘元王朝一樣,在大明勇猛的小將們面前潰不成軍。
就像是陳標就算再才華橫溢,他不是大明的「朱大」太子,也不可能當知府當主將一樣。
現在元朝中原大地上殘存的蒙古鐵騎只剩下兩支,一支為擴廓帖木兒所有,一支為孛羅帖木兒所有。
藍玉:「不是,這……」
這是陳標的獻策,朱元璋說標兒說得對。
朱元璋登基當日,除了參加典禮的人,還有維持秩序的人。他最信任的義子們自然都派了出去維持秩序。
說到蒙古人,想到的就是騎兵,特別是重騎兵。但這支應昌元軍居然有一半是步兵。
而藍玉在常遇春身邊從小將做到副將,一直都很低調,地位不夠出現在這種莊嚴的典禮上,自然更沒有人重視他。
藍玉:???
元朝皇帝現在也是公認的蒙古大汗。他這個昏君大汗回到蒙古草原上,才能帶動蒙古繼續內鬥,以免短時間內出現一個替代昏庸的黃金血脈,重新一統草原部落的人。
於是朱元璋每次揍朱文正的時候,就會說「你能不能和藍玉學學!藍玉以前比你還混賬,現在變得多優秀!」。
就憑藉這三十萬重騎兵,蒙古人就能縱橫歐亞大陸。
元朝腐朽,但在草原上的蒙古眾部落依舊強勢。
元太子雖然還能徵得到兵,但已經征不到正值壯年的馬。如果有足夠的騎兵,他也不會被率領一百人的陳英衝到華蓋前,嚇得棄軍北逃。
李文忠策馬與陳英並肩,也望向北平的方向:「朱文正那混球就罷了,標和*圖*書兒應該也贏得很輕鬆吧?」
應昌和上都城池堅固,元軍據城不出,以大明目前的後勤,要攻下應昌和上都,需要付出不少代價。
藍玉:「哈?」
朱文正也很優秀,還很自傲。老被朱元璋提著耳朵說「別人家的孩子藍玉如何如何」,他當然就看藍玉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你不是很會撫民嗎?你去安撫上都那些官吏和宮廷女眷,我不耐煩處理這些。」朱文正伸了個懶腰,看向草原上西斜的夕陽,「先回一趟應天,和義父報告一聲,就可以在標兒身邊安心待著啰。」
不過別看這群人都是「小將」,論打仗不一定比正當壯年的「大將」們差。
李文忠頗為無語:「他打仗不行,逃得倒快,連影子都看不到了。」
「標兒曾經開玩笑,說人從歷史書中得到的教訓,就是人從來不會得到任何教訓。」與藍玉匯合的朱文正半開玩笑道。
雖然這樣做也沒什麼問題,他有自主權更好。但他再次堅信,朱文正真的該去找個神醫治病。
藍玉:「……是。」雖然他對懶散的主將很無語,但不過是把男女老少全部丟進勞動改造營幹活而已,不會耗費多少精力,藍玉便懶得和朱文正辯解了。
不過這也是張昶提前暴露,所以朱元璋等人早就一起演他的緣故。
以上解釋除了說明應昌之戰和上都之戰輕鬆解決的原因之外,更闡明了一個事實——如今元朝成建制的最後一支重騎兵,就在統漠鎮的戰場上。
只是等他們趕到應昌的時候,元太子已經拋棄妻妾子女北逃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