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畢業外袍和金礦床
見朱樉把畢業外袍收起來,廖永忠才進入正題:「你爹還沒離開北京,你怎麼來耽羅島了?不過完年再過來?」
常葳剛來江浙,就遭遇了毒殺。還好她當時水土不服,身體不舒服,沒怎麼用食物,所以對方毒殺沒有成功。
之後,常葳又遭遇了多次刺殺和山匪截殺。
小孩查不出什麼。他出手的原因可能就只是為了一頓肉。
朱樉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但常葳知道,這隻是一個警告。
「真好看。」廖永忠摩拳擦掌,「侄兒,給我穿穿?」
畢業之前,朱標希望能夠和家長、學生召開三方會談,幫學生們規劃好未來。
常葳拿到外袍的時候,正在給自己的手臂上藥。
藩鎮領主聯合軍隊本就只是烏合之眾,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
常葳雖然報喜不報憂,他也能從常葳的困惑中看出,常葳恐怕已經遭遇過許多次暗殺和裝成山匪的截殺。
至於為什麼不擔心還要試探,那自然是手欠。
常葳就像個炫耀新衣的小孩一樣在池塘旁轉了幾圈,然後將衣服小心地收好,精神滿滿再次投入屯田和分田中。
親兵領命。
金礦!
小小的銅鏡看不過癮,她走到屋外池塘邊,不斷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傻笑。
周圍人都羡慕不已。
常葳陷入焦灼的時候,朱標的信為她指明了方向。
如果她的父親來江浙,恐怕不會遭遇這些。因為那群人知道這點小伎倆,嚇不到屯田元帥常遇春。
朱標如此做,除了用畢業外袍提醒他們不要忘記年輕時的理想之外,也是惡趣味的想要給後世博物館留下幾件珍貴的、有故事的文物。
常遇春當初屯田,每次從這個城池轉移到下一個城池的時候,都是一馬當先殺出一條路。
不過這反悔並非天皇反悔,而是幾個藩鎮領主打著自己的旗號,聯合起來攻打在九州島的明軍。
何必去找線頭?只要知道這些人在阻止她屯田分田,她就只需要把屯田分田做好,就是斷了這些人的根。
朱標淡淡道:「那裡有金礦。」
畢業制服是一件將日月抽象成金紅色火焰的外袍。這是只有首屆畢業生才擁有的殊榮。
但同宴會的人有中招的,有的和-圖-書還差點被毒死。
常葳費盡心思為百姓分田,但是百姓為了一頓肉就可以成為傷害她的幫手。
他們烏壓壓來,又烏壓壓離去,撤的比來的還快。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常葳的來信總有一種讓他被迫面對黑歷史的尷尬。
廖永忠被軍醫銀針扎醒后仍舊不敢置信,拉著朱標詢問了許久。
如果對方仗著她心善,給百姓提供小恩小惠來阻擋分田。那麼她就必須把心硬起來,該殺的殺,該抓的抓,讓那群無知愚民衡量一下,是肉和碎銀子重要還是自己全家人的命重要。
常葳換上了盔甲,騎著高頭大馬,朝著城郊走去。
江浙一地被大明攻佔的時間較晚,大地主大豪強又保留地較為完整。大明打下雲南,多次遷徙江浙豪強去雲南填邊之後,土地分配才開始正式開始。
別說常葳,他自己也遭遇了多次暗殺了。這個時代,就算和平了,如果想為百姓做點事,也仍舊很危險。
朱標再三確定,沒錯就是金礦。
屯田和分田在大明和平后,阻力會越來越大。
朱樉炫耀了一會兒后,也將袍子收起來。
南北天皇本來已經同意,大明都在建營房了。他們又反悔了。
常葳用濕帕子擦了擦臉和胳膊,然後仔細將外袍穿了起來,然後拿著銅鏡看了許久。
明軍把船上的火炮拆下來,配合燧發槍射擊,根本沒上馬白刃戰,很快就將對方攻勢打退。
畢業外袍就這一件,平時可不能穿。等回家時,他再穿給哥哥看。
朱元璋殺了這麼多人,無論是官吏還是百姓,都認為朱元璋現在肯定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露出一派暴君的姿態。
即使大明已經建立,常葳仍舊會遭遇「山匪」。
朱樉擺手:「有大哥在,他的關係和我們不會差。何況雖然我不耐煩看到他,其實我和他關係也還好。」
倭寇都被趕出了九州。他們有的往琉球等地航行,尋找海上小島駐紮,繼續垂死掙扎當倭寇;有的回到了倭國,投靠南北王朝,讓倭國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
廖永忠見朱樉滿臉不屑,非常好心地勸說道:「其實聽一聽還是有好處。你還是得和你爹處好關係啊。」
她和-圖-書今日又遭遇了刺殺。這次刺殺還是一個小孩。
朱標離開前告訴廖永忠,以剿滅倭寇為借口駐紮九州島,只是減輕倭國的懷疑。
倭國一定會手賤,就算簽署了臣服詔書,也會來試探。明軍就可以趁著倭國手賤,把九州島的倭國人都驅逐出去,僅留下部分人遷徙到不重要的地方去種田。
「屯田元帥」就相當於欽差。
至於皇上對標兒,那不一樣,皇上是被念叨的。
他們所率領的軍隊又是各自的私軍,代表著自己藩鎮的勢力。如果他們的私軍死亡太多,他們自己的地盤就可能被人吞併。因此即使明軍的人不多,他們一看到己方造成了傷亡,還沒看到明軍的陣地,就立刻下令撤軍。
只是朱元璋這心態,已經非常悠閑輕鬆了。
廖永忠哭笑不得。他真的看不出哪裡好了。
「屯田元帥」不僅要分田,還要巡視各地查看田地劃分后的情況,是否有人佔用,是否有人強取豪奪。
採礦採礦,采什麼礦?當然是金礦!
這場戰鬥很快打響。
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后,將平江改回了蘇州城。
朱樉急匆匆趕回來,就是為了參戰立功。
廖永忠垂頭喪氣。他就知道,朱樉絕對不會給他。但他還是想嘗試一下,萬一呢?
既然陳理和明升將來畢業都能獲得第一屆學生的畢業外袍,那常葳就更應該得到了。他們已經認可常葳為他們的同窗。
現在,她看完朱標寫的信,趕緊洗乾淨手,小心翼翼把盒子打開,將如火的外袍取出。
常葳和其他已經在外地實習的學生們一樣,短則一月、多則幾個月,都會寫信向朱標報告工作學習情況,順便詢問困惑、接受教導。
如果學生們犯了罪,朱標就會收回他們的外袍,作為懲罰之一。
他和朱樉一老一小,相視大笑。
常葳為此痛苦過。但她的父親告訴她,屯田是為了百姓,但不是為了哪個具體的百姓。所以她只要堅信自己做的事很正確,那就堅持做下去,九死不悔。
常葳便正在江浙一地,獨自屯田分田。
……
........
每一件畢業生外袍都是獨—無二。
廖永忠一想,還真是這樣。
船隻漏水
https://www•hetubook.com•com、住的地方遭遇火災、甚至還有老舊的火器……在這個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常葳分田遭到的阻力極其巨大。
她想成為常遇春的繼承人,常遇春便對她非常嚴格,只帶了她很短的時間,就讓常葳自己面對危險。
勛貴子弟將來就算不繼承爵位,得一個官職輕輕鬆鬆。但這世間官職那麼多,朱標希望自己的學生們能選擇自己擅長且喜歡的方向。
反正出力的也不是他們嫡系軍隊。如果能削弱藩鎮領主,他們也很高興。
朱樉道:「他回家,也是三天兩頭找我和弟弟們展示他作為爹的威嚴,每天不是訓話就是訓話。我懶得聽他吹噓。」
南京的官吏們還在兢兢業業為空印案的餘波忙碌,朝野上下哀鴻遍野,血流成河。
「真好看!」伺候的下人和親兵讚歎。
朱標趁此機會召開了延後了許久的家長會。他第一批學生,除了極少數的幾個人,都需要畢業了。
九州島菱刈金礦床,後世著名高品金礦之一。
廖永忠可憐兮兮:「我就穿一次。」
常遇春屯田元帥的名聲是殺出來的,心軟當不了屯田元帥。
經過幾日會談,途中出現無數次談著談著學生和家長「父子相殘」的慘劇,朱標終於強按著學生和家長的頭達成了一致意見。
朱樉立刻拒絕:「不給!」
然而官員們戰戰兢兢,朱元璋本人已經來到北京變成了朱國瑞吃喝玩樂,過上了悠閑的富商生活。
至少,朱元璋的心情不可能太好吧?
他也彷彿回到了小時候,穿著畢業外袍像猴子一樣跳了好久。
他的學生們都要相繼離巢,去大明各地增加閱歷、實現抱負。
他們早就知道,不打過一場,對方不會乖乖配合。
朱樉攏緊自己的小袍子:「不給!你問你兒子要去!」
常葳曾經偷偷哭過很多次。但想起那些沒田的百姓飢餓的痛苦,她又堅持了下來。
經過這一場亂鬨哄的試探,南北將軍讓各自支持的傀儡天皇再次遞送了臣服的旨意,並且讓各自勢力都退出九州島,讓明軍放心建造營地。
真好看!
大明見這群人要試探,渾然不懼,準備迎戰。
外袍的花紋中,還隱藏著
和*圖*書她名字的暗紋。
常葳接到畢業外袍的時候,朱樉也得到了。
如果倭國沒有實力控制倭寇,大明就要求在九州駐紮,自己清掃倭寇老巢。
常葳還很年輕,常遇春不確定自己的女兒能不能到他這樣心硬如鐵,心明如鏡的程度。他只能將常葳放在高壓環境下磨礪,讓常葳自己堅持下來。
當然,事實上朱元璋每日有很多政務要做,說悠閑肯定稱不上——朱元璋和朱標父子二人都是大大的卷王,讓他們休息,他們反而覺得渾身都難受。
金礦!
整個宴會的人的酒水都有毒,提供酒水的人自焚而死,只留下遺書說是憎恨大明搶奪了他們祖祖輩輩留下的田地。這一切好像是一個普通人的報復,然後什麼都查不出來了。
天高皇帝遠,連現代社會都要掃黑除惡,更何況古代。大明的統治越穩固,內部的矛盾就有多激烈。常葳死在屯田的路上也極有可能。
朱標搖了搖頭,轉身回書房。
常葳被看輕了。
廖永忠也激動不已:「標兒都說有,肯定有。」
豪強已經被遷徙得差不多,常葳查來查去,怎麼也查不出來究竟是何人在「警告」她。所有人都戴著一副友善的面具。
南北天皇和將軍假惺惺說現在是亂世,他們管不住藩鎮領主。
朱標寄出畢業外袍的時候,背著雙手站在門口看了一會兒天空中的飛鳥。
廖永忠羡慕極了。他的孩子后入學。雖然他的孩子畢業后也有畢業外袍,但這可是第一批啊。
當朱標為他們製作外袍的時候,學生們一同請願,給提前畢業的常葳也準備一件。
常葳因被小孩刺殺的痛苦表情已經完全消失,她笑著道:「這是先生第一屆學生的畢業外袍。我畢業了!」
如果這幾件外袍能留到幾百年後的話。
朱樉又道:「再說了,現在有仗打,我不趁此機會立功,回去和老頭子吵什麼架。」
朱標讓綉坊做了一套「畢業制服」。
去北方過冬,已經成為大明建國初期高層們一眾奇葩的生活方式。
倭國的人都知道,華夏王朝都很講信用,說什麼就是什麼,特別要「大國」的臉面。所以他們一點都不擔心。
他又瞅了瞅。
大明都說了,只要他https://m•hetubook.com.com們統一,再掃滅倭寇,就會離開九州島。
朱標留下了一張地圖,畫下了幾個重要地點,告訴廖永忠,等倭島上的倭寇清理得差不多,就在這幾個地方圍牆建城,把裏面只允許軍隊進入。
不過再尷尬,他都有認認真真讀信,回答常葳的困惑。偶爾,他也會用自己遭遇的困境來激勵常葳。誰都會遭遇困難,繞不開就只能硬闖。
經過這跳樑小丑般的試探,明軍終於可以安心建設。
廖永忠聞言,當時差點直接抽過去,嚇得朱標大喊「軍醫」。
只要找到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她就勝利了。
之後官學通過畢業考試和實習的學生,也將會有自己的畢業外袍。每一屆的花紋和顏色都會有差別。
朱標在給常葳寫信的時候,便將畢業外袍一同贈送了過去。
南京的氣氛太壓抑,很快朱元璋的老下屬們也接二連三來北京過冬。
他自己回到家,也這麼對兒子們。這才是平常人家的親爹。
常遇春自己能堅持,因為他心氣高,功勞大,除了青史留名,已經沒有可以吸引他的東西。
就算大明可能與周邊還有些小摩擦,有些學生們會上戰場。但作為將領出征,軍隊的武器又碾壓對方,他們遭遇的危險,肯定都遠遠小於在國內的常葳。
朱樉解釋道:「關係不好,我會回到家就和他切磋?」
「點一百人跟我出發。」常葳道,「既然不知道是誰乾的,那就全抓了。」
大明不騷擾他們,甚至不問他們要供奉,他們在當地過得說不定還更好。
朱標接到其他學生來信的時候都是帶著一種慈(嚴)師心態,只有面對常葳的信件時需要做許久心理建設。
他們要收縮力量,和另一方天皇徹底打出個勝負后,才會去考慮大明的事。
這樣的欽差,不僅走到任何地方都不受歡迎,還特別容易被「腐化」。
「現在我們可以採礦了?」朱樉高興道,「大哥說,等把倭國人全部驅趕出九州島,就可以採礦了。不知道那裡是不是真的有大哥想要的礦。」
皇上回家后喜歡找到標兒之外的兒子炫耀、訓話,順便抽考兒子的功課,與兒子切磋。雖然有點煩人,但這種煩人也是他們關係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