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兩廣生亂常葳西逃
「今天在這裏休息。道知縣,你先在山洞里休息,我出去獵些野物。」常葳停下馬,將同騎老先生扶下馬。
常葳帶來的百戶有的被攔在廣州府內,有的護衛她時戰死。她一頭鑽進了叢林,才甩掉了追兵。
六安侯正有動作時,常葳帶著皇帝的聖旨來到廣東,讓六安侯慌了神。
一路上道同告訴了她為何六安侯會鋌而走險。
常葳搖頭:「我若留下你,你還能活嗎?就算把你藏在山間,他們也能把你找出來。何況我需要留一個人證。道知縣,你先歇息吧,放心,我一定能把你安全送到朱知省那裡。」
常葳神情略有些尷尬,拿出指南針看了一眼,道:「我不知道在哪,但一直望著海岸線往西走,就能進入安南。只要進入了安南行省,我們就安全了。」
比如在山東,常葳把曲阜圍起來的兵,就是湯和「借」給她的。
道同秉公執法,和六安侯與當地豪強多次交鋒。道同是因孝被直接舉薦到南京,在皇帝面前掛了號,六安侯不敢直接對道同做什麼。於是兩人便如此僵持。
常葳只是一個小姑娘,還被一個老文人拖累。她身上也沒有帶多少乾糧和武器,能逃多久?
常葳進廣西后,在城門口看到她和道同的通緝畫像——據說畫像上是一對父女山匪。她便知道,道同所言非虛。
如果讓常葳和道同活著回去,六安侯就算有再多的功勞,恐怕都難逃一死——率兵截殺欽差,等同謀反!
常葳便悄悄去拜訪道同,正好攔下了以「皇帝欽差常葳常將軍」的名義,www.hetubook.com.com試圖帶走道同的人。
「你父親與我有舊,你叫我一聲伯父,我不忍心傷害你。」王志道,「你帶我去找道同,只要你親手砍下道同的腦袋,隨我一同回京向皇上稟報道同的罪行,我就不會傷害你。」
道同就是他的眼中釘。
常葳只是屯田,不是打仗,她也負擔不起那麼多人滿大明亂跑的後勤。所以她所領屯田「軍」,一般只領一個百戶,即一百二十人左右。
那群人連常葳都不放在眼裡,道同頗有些心灰意冷:「從海上走,就不會遇到截殺嗎?」
道同勉強笑道:「老朽不怕死,只擔心皇上被人蒙蔽,讓更多的百姓罹難。如果再遇截殺,常將軍請將老朽丟下,把賬本呈給皇上,才最重要。」
她怎麼也想不到,在大明的土地上,自己居然會和大明將士同袍操戈。
果然,前方有埋伏。
常葳道:「朱知省和燕王、曹國公、滇南侯在一起,安南行省駐有大明精兵,他們不敢進入安南。即便他們想做什麼,曹國公麾下有海軍,我們可以從海上走水路回南京。」
王志當時表現十分吃驚,不相信自己麾下居然還有此等不法之事,要親自陪同常葳去廣東各地偵查。
道同看著面前的山洞,又看了一眼胳膊還綁著沾染著血跡的布的常葳,拱手問道:「常將軍,我們這是到哪了?」
道同卻很憂慮:「他們連你都敢截殺,朱知省真的能把我的奏章遞到皇上那嗎?」
常葳完全沒料到,自己居然能落到如此險境。m.hetubook•com•com
道同懷疑,自己究竟能不能順利到安南。
廣東生亂的事,也可以推給蒙古官員道同。六安侯勞苦功高,皇帝頂多會削了他的爵位和俸祿。而且以他在朝中的人脈,肯定很快就有機會復起。
道同懷疑,現在他們如果折返,恐怕都能直接向新來的鎮守將軍胡大海和知省葉琛告狀了。
常葳將朱元璋的旨意給王志看,請王志配合她偵查廣東不法行為。
若箭用完,常葳就要冒險進一趟城,換取物資了。
廣東豪強宗族勢力十分頑固,當地官員權力幾乎被架空。六安侯來到廣東后,和當地豪強狼狽為奸,連他麾下將士也不遵守軍令,經常欺壓百姓。
她此次來廣東,是因為在山東港口見到了乘坐商船北上逃難的廣東百姓。據逃難的百姓說,廣東的井田制幾乎崩壞,他們的田地都被豪強富戶掠奪,只能北上討生活。
常葳笑道:「南方的海軍元帥是信國公湯和,他們再有錢,可收買不到信國公頭上。信國公還是朱知省很親近的長輩,他一定會站在朱知省這邊。道知縣,你放心,只要見到朱知省,一切迎刃而解。」
又經過了兩三日的行進,常葳通過詢問當地人,知道再翻過一座山就能到達安南。
道同也十分驚訝。
常葳倔強道:「道知縣,我身為大明將領,護住大明的好官是分內之事。護衛一職交給我,你只需要好好休息。」
王志曾也是統領鄉兵的一方豪強,早早投奔了濠州紅巾軍,是跟隨朱元璋奪集慶、戰陳漢、平張吳,見證m.hetubook.com.com了朱元璋從底層一路拼殺至皇帝的老下屬。
常葳每到一地,習慣性地先去找鎮守將軍報告,尋求支持,來到廣東也不例外。
她將這個疑點告知皇帝之後,皇帝派常葳去閩廣查探井田制推行情況,若有不法行為,可行欽差之權,先斬後奏。
在剛入密林后不久,常葳就感到了周圍風聲不對。
而後,王志大擺宴席款待常葳,以關照晚輩,擔心常葳水土不服為由,讓常葳休息幾日後再出發。
之後,常葳就帶著道同踏上了逃亡的路。
這一環扣一環,他的計劃十分慎密。
說完,她伏低身體,策馬揮刀直取王安。
回京城路途遙遠,常葳決定向西行,尋求鎮守廣西行省的鎮守將軍朱亮祖的幫助。
就在常葳折返的時候,她被一員猛將攔下。
擺在常葳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北回京城告狀,一條向其他行省尋求幫助。
但道同告訴他,廣西也和廣東沆瀣一氣。
他們沒想到,常葳居然在野外生存能力極強,在山林間穿梭的時候,彷彿經驗豐富的老獵人。
六安侯本以為能很輕鬆地抓到常葳。
常葳直言自己身體無礙,王志仍舊不為所動,堅持要她休息。這讓常葳感到了不對勁。
道同嘆息:「常將軍,你若留下我,一個人去安南,恐怕更好。」
常葳的父親常遇春雖然爵位比王志高,但見到老資歷的王志,也會客客氣氣問好。常葳自然對王志很尊敬和信任。
他們自己也沒想到,居然要親自出馬才能攔住常葳。
常葳詢問百姓為何不告官,百姓都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敢言。
他一不做二不休,想要先借常葳的刀殺道同,再說道同和蒙古人勾結,將殺掉常葳的罪推到死了的道同和不存在的蒙古人身上。
之前他們派出的人就算遭遇常葳,也被常葳輕鬆戰勝甩掉。一群經歷過戰場廝殺的軍士,居然還攔不住一個小姑娘。
但就算這樣,常葳都能蛇形迂迴前進。再加上她要避開城池和明軍,還要去山村換取物資,一路走走停停,走了兩個多月,還沒見到廣西與安南交界的影子。
常葳休息了一日,養足了精神,準備好了一直存著沒用的最後一盒彈藥,將已經鈍了的刀磨好,帶著道同開始翻山。
六安侯很擔心胡大海、葉琛來到廣東后,他在廣東作威作福的事會暴露,所以想提前掃滅證據。
六安侯王志和永嘉侯朱亮祖一前一後攔住常葳的去路,看著常葳沉默不語。
常小將軍能練就一身野外生存的本事,這個「迷路」恐怕有點太厲害。
如果需要用到軍隊的時候,常葳都是和當地鎮守將領打招呼。屯田和分田是大明要務,鎮守將領都會支持常葳。
常葳看著面前之人,咬牙切齒:「六安侯,永嘉侯,末將居然能讓兩位開國功臣親自來攔,真是受寵若驚。」
她將道同藏到附近廢棄山莊的一個地窖中,先去查探情況。
所以兩人逃亡時,常葳先指明往哪個方向逃,再由道同帶路。
因安南建立行省,皇帝信任朱亮祖,沒有動廣西的鎮守將軍,但不太信任六安侯,所以派胡大海和葉琛前來接替鎮守將軍與廣東知省的職位。
常葳在推行和監和_圖_書督井田制的路上遇到了不少危險。這些危險大多偽裝成劫匪,或者直接以死士刺殺的形勢出現。她自己的武力和所帶的軍士,足以應對這些危險。
常葳不好意思道:「我不太認路,在北邊隨軍出征時,經常迷路。」
六安侯若能在胡大海和葉琛來廣東前殺掉常葳和道同,這個計謀還真的有可能成功,因為道同是蒙古人。
常葳握緊了手中的刀,冷笑道:「我可不是三歲的孩子。要戰便戰!」
一個小小的知縣,怎麼會得罪鎮守將軍?
但鑒於道同不信任常葳能順利返回,他們又在廣西境內繼續被追殺,所以兩人還是繼續朝著安南前進。
廣西與安南接壤,她只能去安南需求幫助了。
她悄悄換裝,離開王志的府邸,前往廣州周邊詢問情況,從市井坊間聽到了王志和廣州府番禺縣知縣道同不睦。
常葳的方向感不好。但只要有指南針,沿著看得到海岸線的地方往西走,頂多繞了一點。
道同聽到了常葳的回答后,不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表情。
常葳說話時,在山洞中生好火,拿著弓箭離開。
這一百二十人,都是熟知大明屯田履歷,最早接受軍中文化教育的人。
只能說,不愧是「常十萬」常遇春的女兒嗎?
彈藥沒辦法補充,常葳離開的時候帶了幾捆箭,現在已經用了大半。
廣東的鎮守將軍是六安侯王志。
但他沒想到,常葳居然在來到廣州的當日就喬裝出城,找到了道同,還正好遇上了他假借常葳名號抓人的軍士。
胡大海原本出鎮西北,傳旨、交接、前往廣東路途遙遠,現在還在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