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明末求生記

作者:名劍山莊
明末求生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

第五卷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

張質這一段時間都竭力的再做一件事情,就是將曹營給正規化,故而此時羅汝才的命令,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封書信了,必須由翰林學士草擬,羅汝才硃批,用印。發出去的才是正規的。
但是他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雖然在外人面前強撐著。起居無恙。但是卻承受不住,騎馬趕路了。
如果在長江之上,有沒有戰力不去說,至少有成建制的水師。但是在海河之上,卻是連能擺架子的水師都沒有了。
羅汝才這一次打仗與之前的截然不同。
只是羅汝才身邊的讀書人太少了一些,張質不得不掛上一個加銜,也就是翰林學士。而且現在翰林學士只有張質一個。
周輔臣在汝寧收集了數月船隻,也不過弄來大大小小的船隻幾百余艘而已。這裏畢竟不是江南,大亂之後,船隻本就不多,大船不過百余艘而已。
只是能將讓羅玉龍與楊承祖分別統領中軍與左軍,而坐鎮船上,看押輜重,與步隊。
似乎是因為淮河常常的洪水泛濫的緣故,在淮河兩岸都是大片大片的荒灘,有的地面是砂石比較多,就是一片沙灘。但是更多的地方,無和*圖*書數綠色的生物頑強的生長著,大片大片的綠色渲染著生命的活力。
對於兩淮地界,羅汝才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南直隸了。
張質說道:「淮水出河南之後,壽州我們軍遇到的第一個沿河府縣。而且壽州古成壽春,向來是淮西重地,故古人云:「壽春,淮西之本源也。」無兩淮,則長江被兵,無壽春,則兩淮不足以守也。古來征戰,南北征戰,壽春都是首當其衝,且壽州州城也。國初編戶四十三里,儼然是淮西大府,勝過汝寧府。足以支撐大軍。且在壽州以北,有峽石山,此山夾淮而立,足稱險要,山中舊有峽石城。分東西兩城,夾江而立,兩岸弓弩炮矢具下,足以封鎖河面。「
「想來,馬士英不是無腦之輩,定派人奪此地。據壽州,而守峽石,我們如果不想放棄夾河而進的戰略,就必須在此與之戰。」
等曹營偏師到了穎上城下的時候,早已不知道逃到什麼地方了。
「那就偏勞張先生了。」羅汝才說道。
羅汝才將這一封書信放在身後,負手而來,任浩蕩的河風吃起的他長袍,灌滿了披風,看在天邊的落日說道:「張先生和-圖-書。潁上縣已下,想來霍邱縣也不遠了。這兩處都需要你來安置人手了。」
但是一時沒有確切消息,他一時不能安心,此刻才算是安下心來,他沉吟一會兒說道:「我軍行軍速度並不算快,又是水陸並進。馬士英定然快速調集大軍南下阻擋我軍。所選的地方,定然是壽州無疑。」
羅汝才本不想用。
如此一來,劉汝桂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一縣。
「為殿下做事,是臣的本分。」張質畢恭畢敬的站在羅汝才身後。
但是之前,都是流竄,遇敵則走,也不走水路。對這些地理了解的比較少。
張軒被困夏邑,張質不發一言,並不是說他不擔心張軒,不過覺得自己身在嫌疑之位,不敢亂說話而已。
「只是我想問先生的是,張軒當如何安排?」羅汝才說道。
雖然他覺得馬士英聽到曹營大軍東進的消息,決計不會糾纏于夏邑之地。張軒定然會平安。
如果仔細看得話,在這一片綠色之北,有無數煙塵掀起,好像是一道滾滾的狼煙,沿著河岸向東而去了。
絕非之前,搶一把就走的態度。
劉汝桂已經來報,穎上縣已經拿下來了,穎上縣令根本m.hetubook.com.com沒有與城池共存亡的想法。
興得是堂堂正正之師,縱然夾河而進,也走得不徐不急,並分兵略定各地,分置官員。
張質話音未落,羅汝才大怒道:「何不早言,來人,讓羅岱來了。不,不用讓羅岱過來,立即派人傳令,讓羅岱星夜兼程,奪峽石城。」
當曹營大軍南下的消息傳來,聲威震動數縣,特別是穎上,霍邱兩縣,更是震動非常。
此刻羅汝才就拿到了劉汝桂的捷報。
「請殿下放心。」張質說道:「臣已經抽調了汝寧文員百余員之中。都是經過臣細心調|教的,使一縣大治,或許不能,但為殿下守一縣之地,卻是不難。」
羅汝才這才說道:「剛剛怠慢了張先生,還請見諒。」
「是。」立即有答應下來,從大船之上下來,換乘小船,去江山報信了。
張質說道:「以臣之見,路途遙遠,兩軍之間不可遙制,再許其便宜行事即可。」
與張軒共事時間長了,張質對張軒也生出一些感情來了,似乎將張質真正當成自己的族弟了。
就羅汝才本身來說,他對治理地方,也是兩眼一抹黑,指望他有什麼具體的建樹,也是很難。
這就m•hetubook•com•com是曹營的大隊騎兵在夾河而下。
一會功夫,羅汝才也明白,張質所言一點不晚,畢竟此刻才剛剛進入鳳陽府地界,距離壽州還有數日行程,說的太早了,即便佔據峽石城,又能如何啊?未必能守得住啊。而且只有壽州知府不是傻子,聽聞警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守住峽石城吧。
這一艘船,是一座官船。被周輔臣收拾了收拾,給羅汝才當坐船。
這其實還是張質努力正規化的一部分。
張質說道:「水陸聯營有好處,也有壞處,我軍不諳水戰,如果不事先清理好兩岸,官軍放火燒船,我軍的輜重豈不是付之一炬。故而臣以為大軍東出,宜緩不宜急,即便能擊破壽州,到了鳳陽府,也須一場惡戰。故而此刻令張將軍有事有北方,牽制鳳陽兵力,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從汝水進入淮河之中,水面頓時變得開闊起來了。正處於落日融金之色,片片金光灑落在河水之中,波光鱗鱗,好像無數金子在河面之上跳躍。
「我這才叫你來,是有一件事情,和你商議一下。」羅汝才說道:「張軒已經派人來信,馬士英大軍從夏邑退卻。只是右軍與小袁營,兵馬疲憊,不敢和*圖*書再追,派人請教行止。你覺得讓張軒如何?帶隊與大軍匯合,還是另做偏師?」
淮河平均寬度大概在一兩里左右,似乎是因為數百艘擁擠在河面之上,從上空看下去,有一種浩浩蕩蕩的感覺。
羅汝才沉吟片刻。說道:「令張軒以右軍統領,將小袁營,楊繩祖,以及新投靠的程繼孔,全部納入張軒麾下。命他從北邊進攻中都鳳陽?」
「是臣疏漏了此處。」張質說道:「是臣的疏忽。」
只能任張質施為了。
羅汝才就派出兩支偏師,分取兩縣。
如此一來,速度並不快。
張質按羅汝才的意思,寫了一封令旨。並按了吳王大印,隨即派快馬送到夏邑之中。
所以軍中輜重步隊大多都乘船前進,而大隊人馬,還有一些步隊也在岸上行軍。
「好。」羅汝才說道:「就按先生的意思來吧。」
張質聽聞張軒無恙,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
為了這個目的,張質已經將汝寧各級文吏都抽調一空了,否則王度也不會以區區之身,榮升一府知府了。
大明朝廷的水師,早已爛成渣了。
「壽州?」羅汝才說道:「為什麼是壽州?」
其中最大的一艘船,是一艘三層樓船,正是羅汝才的座船。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