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明末求生記

作者:名劍山莊
明末求生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獨立天南為一柱,坐觀天下分兩國 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鎮暗流(三)

第九卷 獨立天南為一柱,坐觀天下分兩國

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鎮暗流(三)

「如今局面,該怎麼如何是好?」
而多爾袞並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濟南得到消息的。
「臣在。」王永吉說道。
「以臣之見,當棄山東之南于夏朝,任其直入,偏師橫截運河一處,將其他斷為兩截。圍武興于山東。武興一去,則大夏土崩瓦解在即。」
多鐸一時間覺得黃沙迷眼。
多爾袞聽了洪承疇的話,心中有些激動,問鄭王說道:「王兄,你覺得如何?」
「王永吉。」多爾袞說道。
「只是卻未免想的太好一點了。」
洪承疇說道:「以臣之見,這位武興帝沿著運河進軍,似拙實巧。逼著大軍與之在運河之上逐城爭奪。還能保後路無憂。南軍多船隻,水師,火炮,沿河而戰,佔盡優勢,進退在手。」
不知不覺之間,多爾袞已經明白一件事情,單單以國力而論,夏朝已經在清朝之上了。如果才能組織起如此聲勢浩大的北伐之戰。清軍雖然士卒精銳,特別是八旗兵,可謂天下無雙,但是卻損失不起。
多鐸也意思到這一點了,立即將一封書信報給多爾袞,讓多爾袞知道多鐸在黃河站不住腳的時候。已經是兩日過後了。
「十王。而今敵眾我寡,且暫避一時吧hetubook•com.com。」圖賴咳嗽了兩聲說道。
多鐸看得清楚,夏軍最少在清軍的三倍之上。多鐸固然勇氣非凡,從不畏懼強敵,但也知道這個時候,但是也知道進退的。多鐸說道:「本王知道,傳令下去,撤退。」
鄭王並不是沒有主意的人,只是鄭王對多爾袞心中有氣。也不願意多說話了。
「運河延綿千余里,他縱然有百萬大軍,也不可能盡守之。」
面對這樣的局面,夏軍也不敢追擊。
高傑千恩萬謝的走了。
數量之上,又落於下風。
這一點多爾袞也明白。
目的既然已經達到了。
對這樣情況,多爾袞已經有所預料了,只是這局面發展快了一些而已。
「喳。」圖賴答應一聲。
同時在濟南的有多爾袞兩白旗人馬,也有鄭王所部,漢軍各部等等,大抵有十萬人上下。
一想到他手中做捉襟見肘,做個事情,首先面對的就是錢糧不足,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下面官員家產,動則百萬計。讓羅玉龍心中先是憤怒,后是無奈,暗道:「這到底是怎麼了?」
「是。」王永吉被多爾袞一句話嚇大汗淋漓,他可是見過滿清刀兵的人。
https://www.hetubook.com.com傑騎在馬上,抬頭看看日頭,發現太陽已經近西,一擺手說道:「下令全軍就地駐紮。不用追了。」
高傑之前,就知道定然是這樣一個結果,但依然做感激涕零之狀,說道:「臣多謝陛下。」
多爾袞隨即一揮手,讓王永吉下去了。
多爾袞作為攝政王,自然知道滿清到底有多少八旗兵,還能組建多少八旗部隊。在這樣大戰之中, 損失個幾萬八旗兵,即便打退了夏軍也是一場敗仗。而漢軍各部,大多都是前明降軍,實力與夏軍相差無幾。
這些黃沙是從黃河岸邊吹來的,黃河的泛濫,在黃河兩岸製造出一片小沙漠。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的鹽鹼地。
似乎是為安撫高傑,高傑出征之事,羅玉龍辦得熱熱鬧鬧的。高傑帶大軍西進多路逼近多鐸所部。
「豈不是天賜天下於大清?」
他不敢真驚,還是假驚都要做出驚嚇的樣子,上前兩步攙扶起高傑,說道:「淮王乃是朕的肱骨之臣,何須如此?」
羅玉龍笑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淮王還要出征,還是快些下去休息吧,這區區小事,何必勞煩在心。」
不過一會兒功夫,除卻地面之上和-圖-書的馬蹄痕迹之外,根本看不出大隊人馬留下的痕迹。
畢竟清軍雖然步騎皆有,但是八旗的步隊,也是可以騎馬行軍的。他們追不上,也忌憚多鐸的反攻。
多鐸的目光從東北方向看到南方,再看到西邊,都能看見招搖的大紅旗幟。與清軍的八旗旗幟完全不同。
「山東各部情況怎麼樣?」多爾袞說道。
鄭王說道:「九王儘管說,我謹遵九王之令。」
「淮王何處此言?」羅玉龍大驚。
不想辦法智取,的確沒有其他辦法了,但是該怎麼智取?多爾袞一時間想不去解決方案。
多爾袞說道:「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三日之內,我要一個乾乾淨淨的山東省,如果不幹凈的,就用刀子殺乾淨。」
淮北大地之上,一時間蝟集了十幾萬大軍。
多鐸極目遠望。只見煙塵翻滾,一面面紅色的旗幟不住招搖。
高傑自然保全大軍為上。
多爾袞說道:「如何智取?」
在多鐸眼前,又是一場交鋒的蹤跡。
鄭王說起松山之戰,洪承疇臉色有些難看,但是僅僅一閃而過。就恢復正常了。洪承疇心中暗暗揣摩,的確發現,兩戰似乎有些相似之處。
「鄭王,洪先生,而今老十在黃河南邊待不住了。www.hetubook.com.com」多爾袞說道:「南朝皇帝已經整兵待發,不日越過沿著運河水陸並進,號稱六十萬大軍,雖然是虛言,但是三十萬大軍還是有的。」
清軍大軍緩緩的退走,大軍從進到退,可以說是有條不紊,大隊人馬一隊一隊的後撤,即便一些戰死的士卒,也沒有丟下來,而是橫放在馬背之上,拖了回去了。
羅玉龍卻睡不著了。暗道:「十萬兩,他一夜之間就能拿出十萬兩銀子,說明他們獲利遠遠在十萬兩之上,恐怕百萬兩都有。」
在多鐸的命令之下。
鄭王說道:「讓我想起了松山之戰。」
「攝政王,鄭王。」洪承疇說道:「以卑職之見,而今局面,不能力敵,只能智取。」
這樣一支騎兵隊伍,雖然還不能與清軍騎兵決戰,但是用來牽制,卻是再好不過了。
風從北邊吹來。吹動煙塵。
高傑不敢起來,將這一件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最後說道:「臣願意奉上十萬兩白銀,以供軍資。只求陛下能容臣戴罪立功。」
多爾袞看了多鐸的書信,臉上沒有絲毫表示,似乎所見的僅僅是空氣而已。
對於高傑來說,這一戰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逼著多鐸退出黃河以南,這一戰之後,多鐸和-圖-書已經退無可退了,不越過黃河北上,就只能跳黃河了。
羅玉龍眼睛之中一絲冷光閃過,隨即消散開來了。似乎羅玉龍一點都沒有在意一樣。說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區區十萬兩銀子,何足道哉了,這十萬兩銀子就歸入前軍之中,由淮王調用。只有淮王此戰能旗開得勝,不過什麼事情,朕都一筆勾銷。」
「是。」
多鐸倒是有幾分狂意,憑藉手中的精兵強將,似乎不將高傑放在眼裡,一連數次突擊,似乎壓著高傑所部的。不過高傑所部也是有騎兵的,高傑所部的騎兵,與袁時中所部的騎兵聯合在一起,也有一萬多,兩萬上下。
「秉攝政王。」王永吉說道:「十王借大兵相助,各地已經次第平定了,唯有一二冥頑不靈的之輩,尚負隅頑抗。」
這一場戰事,幾乎是之前圖賴與金聲桓之戰的翻版,只是雙方實力都有所增加,依舊是清軍逼退夏軍騎兵。不過也有不一樣的地方,這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遠處招搖的旗幟。
王永吉也就是貳臣,在大明崇禎十萬年,也做過山東巡撫,故而對山東地面也非常熟悉。後來投降了清廷,但是山東地面還是有影響力的,如果不是王永吉在,山東地面上,恐怕要多亂幾日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