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明末求生記

作者:名劍山莊
明末求生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一卷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第八十八章 四方使節(二)

第十一卷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第八十八章 四方使節(二)

很多破敗的地方根本遮掩不住。
南京故宮早就不成樣子,羅玉龍也就翻修了前殿而已,甚至因為銀子的緣故,只是弄個外表光鮮而已。
「安南那邊如何處置?」文安之說道:「莫氏手中的煤礦,可是重中之重,難道就次讓給莫氏。」
文安之頓時大吃一驚。
至於是真倭寇,還是日本西南大名私下的行動,尚氏心中有數,自然覺得琉球島是危難之地,再加想琉球島上的百姓,大多是洪武年間過去的福建三十六姓。尚氏更是想將這琉球基業換一頂官帽子。
在大明朝廷主導的朝貢關係之中,根本沒有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這些人的位置,為了能夠貿易。他們不介意向朝廷低一下頭,但是在實際利益上,定然是寸步不讓的。這樣名不負實,根本是自欺欺人的態度,張軒決計不會做的。
在趙承禮看來,反而是加分項。在南京這數日,也沒有閑著,而是在南京城中探張軒的底。在種種民間傳言之中,張軒一時間成為戰神級別的人物了。
張軒確定了這一個政策之後,文安之只能去執行,他本以為願意朝貢的國家,僅僅安南三家而已。禮部這邊已經和*圖*書準備以黎氏對抗天朝為名,廢除黎氏,分安南為二國,一土司,莫氏直接隸屬於廣西土司。
趙承禮未必全部相信,但是有一點卻是相信的,那就是張軒在打仗之上,卻是有一套的,但是能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
儉乃天下諸德之首,見此趙承禮在心中為張軒加了一分,其實他內心深處一心想要解決的不是朝鮮的危機,而趙氏的危機,故而將來朝鮮北伐之戰,只能勝。否則趙家滿門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將來的事情,自然是將來來說。
張軒說道:「自然不是,朕不是宋襄公。」
張軒只需穩住安南就行了。
張軒說道:「在朕看來,這才是令四方輕中國。當初滿刺加作為大明藩屬,為西人所滅而不能救。簡直是威嚴掃地。」
這兩個計劃都是紙面之上的,一來就是朝鮮那邊情況不明,江南倒是一些了解朝鮮的人,都是跑海的水手。但是這些人接觸到的都是底層的朝鮮百姓。與朝鮮上層無緣。
當然了南京城中有相當一大部分人都是大夏軍隊家屬,故而他們自然說張軒好,不說張軒壞了。
對於琉球有這樣的想法,文和_圖_書安之還是了解的,但是看到朝鮮了,卻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朝鮮居然願意稱臣,讓朝廷派出使臣,甚至那使者言語之間的意思,似乎想從夏朝這邊請兵。
文安之見朝鮮使臣這邊情況有些不對,覺得這朝鮮使臣的使命,恐怕不簡單,立即上報張軒。
很多故紙堆之中的東西,不過是各說各的,文安之對此還有話說。但是荷蘭人的問題一說出來,文安之一時間也覺得難辦。
「陛下寬仁如此,似乎有些都妄自菲薄了。」文安之一邊心中思量,一邊想辦法勸說張軒。畢竟自古以來,儒家都喜歡懷歸遠人的把戲。
只是這樣卻是不行的,一來文安之雖然對北伐比較支撐,畢竟是統一天下。但是對張軒屢屢對海外動兵的架勢,卻有些擔心。擔心張軒好大喜功。
與今日張軒的舉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想來張軒派出的使節,決計不僅僅是使節。
張軒當機立斷,立即推開手邊的事情,令趙承禮越次覲見。趙承禮這才有機會見到了張軒。
文安之一聽這話,就知道張軒心中已經有計較了。已經不知道,多少次了,張軒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https://www.hetubook.com.com,就沒有別人說話的份了。
作為大夏的核心層之一,即便他並不負責軍事,但是一些軍事計劃,張軒也不會瞞著文安之的,比如朝鮮計劃,與西攻計劃。
張軒說道:「無所謂。本來就沒有指望他們。安南三家是決計要納入朝廷勢力範圍,其餘就隨意了。不過,即便不來朝貢,但是貿易卻也可以自由來往。」
或許是因為國力所至,不過讓張軒拿過來用。
兩宋雖然是弱宋,但是似乎正因為有遼國在,在對外國關係之中,很少有稱臣,有幾個國家保持這敵體,遼,西夏,日本,等等。
恐怕張軒這個政策頒布開后,願意為大夏臣屬的國家,不會太多。甚至沒有幾個。
不過,也不怪尚氏,琉球根本就是彈丸之地,恐怕連大股海盜都無法抵禦,更何況日本國內的混戰,其實也影響到了琉球,最少很多倭寇都有霸佔琉球之意。
張軒說道:「正是。」
畢竟而今人手還不是太夠的。
但是文安之職責所在,外交這部分許可權,被張軒劃到了禮部之中。或者說原本就是禮部與其他部門平分的,張軒精簡之下,暫且讓禮部承擔。
漢朝的諸侯m.hetubook•com.com王還實權的,但是漢朝中央為削弱諸侯王的權利,就將任命王國相的權利都受攏到了朝廷。
文安之一聽,說道:「陛下用漢之諸侯國之制。」
除卻安南這邊之我,琉球也稱臣,甚至琉球尚家根本不想僅僅是稱臣,而是想要獻土。不在海外小島,而當中國士大夫。
只是張軒再三派人延請,姜日廣都避而不見,一副不食夏粟的樣子。即便是張軒一時間也沒有辦法。
具體有多少權利,就要看大夏的實力與影響了。
文安之一時間有些語塞。
「陛下的意思是——」文安之問道。
趙承禮立即整理衣裝。沐浴更衣之後,進了紫禁城的大道之上,趙承禮看著紫禁城各個角落之中漏出的寒酸之色,心中非凡沒有看輕張軒,反而高看了不少。
故而這一件事情就要緩一緩了。
「朕不過是不慕虛名而已,但凡稱臣之國,朕必置使節駐其京師,保持與朝廷的聯繫,一旦朝廷要用的時候,各國必須出兵。」
簡直是笑話,張軒又怎麼會將吃到嘴裏的肉給吐出來,即便是他想吐出來,莫氏也不敢要。
「只是如此一來,願意稱臣的人國家就不多了。」文安之說道。權力之爭向來殘酷之和_圖_書極,水也不願意為自己請一個太上皇來。
「朕不慕虛名,唯一在乎實際。故而本朝外交之道,要名實合一。」
這對誰都有好處。
如何能勝,靠那些朝鮮兵,是萬萬不能的。
僅僅能打,還不是趙承禮心中明主,而今見張軒簡樸如此,與北京的排場根本無法相比,北京紫禁城中,被李自成燒毀的宮殿,正在修復之中,他卻知道,三大殿在天啟年間重修,費銀七八十萬兩。
所以時機不對。只能先按住了。
這個規劃,想來落實,還需要一段時間。
張軒說道:「凡是遠道而來,皆以敵體待之。」
安南三國被大夏力量牽制住,不得不俯首稱臣,不敢明著反對。暗地裡一些波折就不好說了。
張軒遍尋江南,倒是在江西找到一個人,那就是姜日廣,他當初作為大明使者出使過朝鮮,對朝鮮士林還是很是熟悉的。
其二,就是影響不好,琉球雖然小,不及中原一縣,但還是一個國家,這邊琉球說獻土,但是在外人看來,未必會這樣想。
這個時候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張軒說道:「不過,故宋之策而已,而且而今有一個大難題,就是荷蘭人。請問文大人,以朝貢安排,則置荷蘭人於何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