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明末求生記

作者:名劍山莊
明末求生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卷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五十八章 王輔之

第十二卷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五十八章 王輔之

這種在敵人後方策反之事,一個不好,就身首異處了。即便傅山來之前,已經揣摩過不知道多少次。
而王輔之固然英勇,但也不是什麼好鳥,他也是先從義軍,再投明軍,又投清軍,大同守軍皆死,唯獨他投靠阿濟格而活。
張軒說服了張質之後,會議的調子就定下來了。
王輔之甚至有一個外號,叫做:「活呂布。」
傅山說道:「臣定當勸王輔之反正。」
豫東大平原之上,一來人煙稀少,根本找不到多少補給,二來清軍騎兵在這樣的地勢上佔據優勢,最少想要阻塞大軍,輕鬆的很。
王輔之微微一嘆,說道:「哪裡有什麼恩惠,老王爺倒是與我活命之恩,只是這到底是恩還是仇,還真不好說。」
傅山說道:「那將軍還去洛陽,我聽說洛陽城下打得屍山血海的,連八旗正藍旗幾乎全折在城下。」
阿濟格倒是放過了王輔之,但是沒有放過大同城中其他人。
而今,順治剛剛親政,就已經天下大亂了。哪裡有時間關心王輔之。
王輔之說道:「軍令不得不從。」
自然是如何支援才曹宗瑜。
「在西北邊軍之中,向來很有威望,只要王輔之登高響應,山西hetubook•com.com必然大亂,上可威脅北京,下可威脅洛陽,中可截斷北京與西北的聯繫。」
但依然很擔心。
王輔之所說的老王爺就是阿濟格。
張質一些事情並沒有說錯。
至於順治對他還真沒有什麼恩義。
就可以看出,王輔之的道德底線了。
「王輔之信得過嗎?」張軒問道。
不得不說,王輔之相貌堂堂,看上去是人中龍鳳,一身錦袍,英氣勃發。奪人眼球。
「將軍此去,能得了好嗎?」
大同之屠。也是北方大規模屠殺之一。
其餘的各種調遣也不用說。
天下人心,在康熙平定三藩之前,一直都沒有在清廷這邊。
但是他聽了王輔之的話,立即不擔心了。
傅山也是常來張軒這邊彙報情報。
「道長莫要害我。」
他們這些在刀頭舔血的人,自然知道有一個好郎中是多麼重要。
樞密院僉事,這個官職乃是傅山的新官銜。
剩下的不過是價格而已。
王輔之目光微微一凝,頓時覺得這傅山可能不是來敘舊的,也打起精神來了,說道:「傅道長有什麼教我?」
當然了傅山也是有分寸的。說道:「將軍自己說,太原都有戰亂之險和-圖-書,可見英雄所見略同,東虜這一條船要沉了。良禽擇木而棲,而今將軍投奔朝廷,得開國爵位,世襲罔顧,子孫世代與國同休。」
因為王輔之看似拒絕,卻一點也沒有將傅山交給清廷的意思,這表明什麼?這不就是表明王輔之已經心動了。
傅山說道:「東虜對將軍既沒有恩義,而今東虜大勢已去,將軍何不為東虜效死嗎?我乃大夏樞密院僉事,只要將軍願意投奔我朝,起義反正,封侯之賞就在眼前。」
曹宗瑜的後勤線有些單薄,要穿過伏牛山,山路難行,想要依靠這一條補給線,支撐幾十萬大軍,而今已經是極限了。
這一點,傅山更是一點也不擔心了。張軒給他的許可權極大,幾乎沒有限制。
「一死無葬身,一百代富貴。不要告訴我將軍不知道該怎麼選?」
張軒一聽,王輔之這個名字,似乎有一些熟悉。
王輔之見了傅山,也微微吃驚,說道:「傅道長,你怎麼來了?」
但是想派出軍隊,別道出擊,與曹宗瑜會師在洛陽城下,卻也找不到軍隊。
傅山聽了,一顆心落到肚子里了。
王輔之真不知道感激阿濟格,還是恨阿濟格了。
就牽制關中和*圖*書清軍,讓他們不能一矢而東。
帶著數名衛士,沿著汝寧,開封一線北上。
只是他還沒有想過,他去洛陽利弊如何,就聽李國輔來報,說道:「樞密院僉事傅山求見。」
王輔之長嘆一聲,說道:「小亂居城,大亂居鄉,我想道長還是找一個深山道觀,避上一兩年為好。」
大戰一起,各種情報紛紛而來,樞密院之中,也少一個主管情報的官員。張軒就用了傅山。
讓南陽地方攻關中,倒是一個辦法。
張軒一答應,傅山就立即開始行動起來。
甚至連鄭成功在遼東也被催促進攻,讓他分散東虜的注意力。
傅山換了一聲郎中的衣服,去王輔之軍營之中求見,王輔之親兵見了,立即將傅山請進去。因為他們都知道這位傅道人是一等一的神醫。
於是張軒立即下令給李定國,讓他北攻陝西,下關中,如果順利的話,與曹宗瑜會師于洛陽城下,如果不順利的話。
傅山說道:「東虜于將軍有何恩惠,即便必死也要報東虜。」
王輔之搖搖頭,帶著一絲苦澀說道:「不好說。」
傅山續道:「我本來在河北游醫,見天下動蕩不安。只想回家,趕到臨汾,見將軍在此,www•hetubook.com•com來向將軍打聽一下,而今北方哪裡可以安身?」
只是這些事情,這些事情,難解曹宗瑜燃眉之急。
王輔之說道:「我不過區區數千兵馬,還多有忠於東虜之人,臨汾雖然空虛,但是關中,洛陽都有重兵,我在此刻舉反旗,數日之內,死無葬身之地。」
傅山笑道:「多年不見,將軍風采依舊。」
傅山渡過黃河,直奔太原而去。只是來到太原之後,稍稍一打聽,才知道,王輔之已經被派遣南下了。
傅山聲音微微一變,說道:「如此我給將軍指一條路如何?」
當然了,王輔之最後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再往曹宗瑜那邊堆積軍隊,只會增加後勤負擔。
他又一路南下,在臨汾追上了王輔之。
傅山說道:「王輔之是聰明人。天下大勢,他決計能看明白。而王輔之素有勇力,人稱馬鷂子,臨陣破敵,無人能及,曾經在姜襄麾下力挫阿濟格。阿濟格愛其勇,才免於一死。」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那就拜託先生了,只要王輔之願意起兵,朕不吝嗇封侯之賞。至於其他賞格,先生儘管許諾便是了,朕一概批准。」
不知道是因為他作戰英勇,還是他的三姓家奴?再或和-圖-書者是他的相貌英俊,亦或者三者都有之。
如果在太平時節,這一條路乃是天下要衝之所在,但是而今這一條路上,荒涼無比,甚至半路有猛虎出沒其間。
但是關中四塞絕非說說那麼簡單。即便破了武關,也並非沒有可以抵擋夏軍的地形。
傅山聽了,故作大吃一驚,說道:「難不成連太原城都不安全了?」
歷史順治親政之後,重用王輔之,才讓王輔之成為方面重將,這也是三藩之亂的時候,康熙派人勸降王輔之,王輔之願意聽從的原因。
不知道是擔心還是激動,不過對於背棄清廷,他可是沒有一點心理負擔。這也是東虜的薄弱項。
張軒說道:「愛卿請講。」
王輔之聽了,心中猛地跳快了一拍。
「百利而無一害。」
傅山說道:「臣乃山西,在山西之中有些故舊親朋。山西參將王輔之為前明姜襄舊部,素來心懷大義。而今唐王大勝東虜。聲震天下,臣願意前去山西,說服王輔之,起兵響應朝廷大軍。」
「我要不要御駕親征。」張軒將一切都安排好之後,心中暗暗嘀咕道。
傅山來了之後,行禮之後,說道:「臣有一計,或許可以助唐王一臂之力。」
唯一能派上用場的是李定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