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蒙古統一北方!百官投誠!晉王兵敗投奔陸成安!
而為了讓陸成安的稱帝之路更加簡易,寧王不怎麼在乎陸成安娶幾個人,只要她還是正妻,那她就是贏了,其他人都是附送過來的。
【安文六年四月,天京府的中央朝廷再次發動了政變,而這一次起事政變的人是朝中的重臣,地方的士紳,他們提前數月就暗通了蒙古,表露出歡迎蒙古入關的態勢。】
把這幫吃裡扒外的東西全給我殺了吧!
嘿嘿!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官員代表了這個王朝,代表了皇帝的公信力,這些人爛了,還不允許別人造反?
而讓寧王最心疼的是,晉王還帶回來了一個人,帶回來了一個意志消沉,終日與酒作伴的失意人。
風氣上爛了,人也不好用,偏偏還不能大規模的換人,只能跟著他們僵著。
大晟王朝這個局面是一定會被滅掉的,因為底子徹底臭掉了,班底全爛了,沒人想著幫大晟王朝繼續續命,都想著怎麼給大晟王朝落井下石。
你想要挽救這個王朝卻無能為力。
借銀子、借糧食,一分錢都不給。
你來求我呀,你求我,我就讓你當陸成安的貴妃。
何況晉陽是北方的經濟中心,更是北方最重要的城池。
活在當下,便是最好。
你想要讓這些被辜負的百姓能有生存之道,卻被一幫幫衣冠禽獸阻隔在外,甚至還要被他們污衊,被他們所利用。
她知道政治是講利益關係的,但最起碼的道德該有一些底線還是得有的。
可是後來,晉王深思前因後果還有這段時間對這幫士大夫的了解,她現在是真切地能理解到陸成安為什麼會起義了。
拿新班底來治國。
【這突如其來的倒戈,猝不及防下,給了晉王麾下的官兵極大的重創。】
【天京府被蒙古軍佔領。】
打不掉蒙古人佔據的晉陽,涼州人就一輩子卡著脖子,下不去也上不來,只能窩在地方當個割據勢力。
在晉王思考下來,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本身外部因素影響到了陸成安的信念,對朝廷產生了動搖,在有寧王不斷地誘導,陸成安還能不起義反抗這個腐朽的國家嗎?
陸成安迎娶前朝公主,只會成為一個南方百姓津津樂道的談資,而不會讓大家感到不滿,覺得陸成安沒有對得住他們這些跟著起義的農民軍。
【呂琯將手中的佩劍插入腳下的土壤。】
從遠交近攻來看,現在卡住了涼州管氏擴張路線的就是這塊晉地。
陸成安的轉變,都是有跡和圖書可循的。
什麼蘇為英,這次叫陸為英。
但是這幫人連僅剩的底線都拋下了。
既然陸成安讓大家的生活美滿了起來,農民們的仇恨、他們身上的傷口在這樣的生活下慢慢撫平。
統一的北方和零碎的北方那可就完完全全成了兩個概念。
不過,計較歸計較,回到正常的思維空間。
歷朝歷代覆滅的故事,說到底還是逃不開官逼民反,貧富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所致的。
想著枯樹逢春實在是太理想化了。
一個能吃飽飯就能讓百姓笑吟吟的狀況下。
這是政治方面的好處。
【安文六年八月,涼州管氏象徵性地派遣援軍支援川蜀,而這時回推歸來的蒙古聯合草原上的其他部落攻打涼州。】
這不是遠見不遠見的問題。
晉王投奔陸成安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她和陸成安有個兒子,投奔孩子他爹有什麼問題嗎?
【安文六年五月,晉王命令呂琯改道而行前往應天府投奔陸成安。】
大家都過上了正常的生活,能吃得起飯了,日子漸漸好起來了,又有哪幾個人會守著過去的仇恨,一直記恨前朝的皇帝怎麼怎麼樣。
甚至還會產生——我們英明神武的陸公,就該娶像前朝公主這樣尊貴血脈的女人。
如果管氏拿下了晉地這片地方,川蜀人又和南方人打得不可開交,無論下一步他順勢攻蜀偷襲隊友,還是聯合川蜀同拒南方,都是有機會奪得天下的。
除非川蜀被陸成安給攻滅。
而能幫晉王復讎的人,也只有陸成安。
既然有了自己的子嗣,那陸成安更要力保晉王母子的平安了。
甚至蒙古還能反推吃下涼州。
之前的寧王就想要讓陸成安當皇帝了。
那樣的話,管氏必須最快速度統一北方,形成二分天下的局勢。
寧王還不至於哭喪著臉央求陸成安不要跟晉王走得太近。
寧王心裏是有那麼一些小小的歡喜。
認祖歸宗了。
【大晟王朝在天京府內的地方鄉紳、士大夫在沉思過後,斟酌了解之下,看到晉陽城的情況一切安好,做出了重大決策選擇歡迎蒙古軍入關。】
生存都出現了危機,還想著幾年後才需要面對的大敵?
第二點,管氏和羌族世代交好,關係密切,這是管氏能在涼州混得風生水起的主要原因。
如果川蜀的孟華政權打防守戰的話,陸成安會被拖的很難受,而且不熟悉川蜀地形的陸成安,一旦在這個戰
www.hetubook.com.com場上僵持住了,他的力量是和孟華對著消耗的。
陸成安皺起眉頭。
想要統一北方,晉陽一定得拿在手上。
那麼陸成安就是頂著所有人的壓力,也要力保晉王的平安,何況陸成安沒有想到當年和晉王的情投意合還真留下了一個孩子。
南方的陸成安想要攻川蜀,但是川蜀有個最厲害的地方,叫做地形優勢。
【安文六年九月,涼州告急,管氏不得不求援于川蜀,希望川蜀能出兵相援。】
【投奔蒙古的情況下,以外來族群的能力,難以分辨出大晟王朝的內部情況,並且對方為了籠絡當地人,極有可能會選擇有利於士紳的個人利益、家族利益的方案。】
晉王率著敗軍而來,也出乎了寧王的預料。
【安文六年十月,孟華軍自稱無力出兵,南方壓力太大,對涼州管氏的告急而見死不救。】
這是寧王隱藏身份的理由。
之前晉王假借兒子生病為由討要,什麼都拿不到。
【這次朝廷之中的狗賊們更是乾脆和外人達成了裡應外合的共識,背棄了朝廷,讓呂琯深深地感嘆了一句,「世態炎涼……世態炎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但是,寧王也有自己的小心機。
若是晉王在這裏拚死了,那這個孩子何去何從呢?
當時,晉王往川蜀跑,那個地方還有自家的族人,聯合吳明整合一下地方,現在的川蜀政權就不是這個孟華,而是她晉王了。
天天在我面前顯擺自己的天賦詞條,秀自己的寶貝兒子,她寧王終於是勝天一子!有燕王的幫助下,我寧王也能生出一個一鳴驚人的絕世後人!
同時,讓陸成安娶了晉王,也能籠絡前朝的勛貴家族以及忠臣來為之賣命。
【反正也沒聽說過蒙古人大開殺戒,剝奪他們財產的事情。】
南方的陸成安看起來來勢洶洶,但管氏在沒有得到晉陽這塊地方之前,涼州根本沒有資格和陸成安扳手腕,連對視的資格都沒有。
晉王頂著壓力還選擇跑過來,這隻能說明她非常相信自己。
然後呢,你在朝廷里也算是勞苦功高,卻總是得不到重視,官官相護,同流合污,貪贓百姓的銀兩,風氣極差,時不時還要針對你一下,讓你為沒辦法改變這個國家。
畢竟陸成安手下都是農民出身,他們對權貴、對地主天然排斥,晉王投奔過來是很不討好的。
有了孩子就有了牽挂。
還在為大晟王朝效www.hetubook.com.com力的情況下便暗通蒙古,跟對方來往,等到蒙古打過來的時候,直接是倒戈,如果不是呂琯和晉王對兵權控制比較強,這次毫無逃出來的機會。
在己方內部薄弱的情況下就是變相加強了蒙古人各方面的能力。
雙方的力量都下降了,那不就等於變相加強了自身的勢力。
現在的晉王被蒙古入關,百官爭先恐後迎接蒙古人的一幕徹底噁心到了。
晉王想明白了自己這一次模擬,她最大的錯誤是太重視親情了,不想拋棄秦王和其他妹妹。
【呂琯率著已然所剩無幾的親衛部隊護送晉王、安文帝趕往青州投奔齊王。】
平常只有她姐姐欺負她的份,這會兒終於是打回來了。
涼州胡人和晟人混雜,但是,胡人遠比晟人要容易掌控。
晉王是不可能忍受這樣的委屈。
晉王就是那種快意恩仇的人。
【「我呂氏世世代代受大晟君王器重,國家大難,都城被破,我呂琯已是無顏面對九泉之下的祖輩。」】
只有拿下晉陽,吃掉了晉地,他才有資格重視陸成安這支南方勢力的威脅。
【呂琯趁亂帶著晉王的世子協同親衛隊一路往外砍殺得以逃生,在接應到了晉王以後,他和晉王商議片刻,再度殺回了舊都,呂琯陪同晉王在皇城之中救回了安文帝。】
【在北方作戰時,蒙古方就佔據極大的優勢。】
大晟王朝內部在混亂,朝中大臣各種反對大晟王朝的統治,但是這幫子反對她們的人,在歡迎蒙古人的立場上卻表現出整齊劃一的共同立場,這減去了蒙古攻城時太多的阻力。
這下可就不好處理了。
她之前隱藏身份,就是怕引起農民軍的不滿意,破壞了陸成安的根基和大好的局勢,而且陸氏王朝需要一個更加純正的血統繼承。
說到底,盟友這東西,就是拿來賣的。
這是管氏趁勢要偷襲的原因。
作為官軍,必須要殺,否則這些人永遠是不穩定因素,永遠是造過反的人。
那晉陽這塊地,他管氏仍然是放不下的。
你是不是要殺?
川蜀人和南方人拼得你死我活,對涼州的管氏那也是一種潛在的收益。
晉老三啊,晉老三。
而蒙古在草原完成了局部的統一,勢必是和羌族交過手,現在涼州最重要的胡人軍隊都是羌族人組成的,管氏沒有任何和蒙古人交往的理由。
齊王根本就是在等待時機出手。
晟人心裏還有很多的如意算盤,這幫胡人www.hetubook.com.com就是一根筋了,好忽悠的很。
至於第三點,那就是這個時機來之不易。
【恭喜蒙古觸發了特殊事件——開門入關。】
【在目睹了國都內那些達官貴人向著入境而來的蒙古人情願做奴僕,甚至是甘願為其引路的模樣,結果他們在天京府內卻難以籌集到銀子和糧草。】
她還以為憑藉著晉王的骨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說什麼都要和別人拼到底。
【安文六年六月,陸成安接納了投奔而來的晉王、安文帝以及大晟王朝的部分軍隊,同時孟華軍在遭遇到陸成安大軍的壓迫下,日益不支,向著涼州管氏發起了求援。】
嚯嚯嚯嚯——
可萬一她最疼愛的兒子真的病了,這幫百官拿不出銀子給她兒子治病。
寧王說到底,她不光光現在是陸成安的正妻,還是陸成安的最大合伙人,要為爭奪天下而考慮,在稍加思索下,寧王最終的想法還是想讓陸成安把晉王給娶了,而且不需要隱瞞晉王的身份。
這場贏的局面,在於不破不立,用自己的力量推翻大晟王朝,重新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新朝代。
另一側的陸成安也沒想到晉王會率眾捨棄了齊王,跑過來投奔他了。
作為本次模擬推演的正妻。
所以說在京城這幾年裡,和朝堂百官拉扯了那麼久,晉王自己都有些不耐煩了。
她們落在了齊王的手上,保不齊又是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哪怕這個天子已經心態崩潰了,陷入了借酒消愁的模式,但她的身份依舊是這個王朝的正統繼承人,所以晉王思考下來,認為這次是必須要改道的。
而關鍵的來了,恰逢寧王南下,以晉王深思下來,陸成安的轉變組建起義軍或許也跟寧王有很大關係。
她的親姐姐——秦王。
而且晉王現在根本信不過在青州一動不動,一直在養精蓄銳的齊王。
北方居然被蒙古統一了,這是他沒有想到的事情。
不開心就要說出來。
晉王知道這幫大臣不值得託付,沒想到這幫大臣能爛到這種地步。
【安文六年七月,蒙古率軍攻打青州卻不曾想在這裏遇到了銅牆鐵壁,青州兵強馬壯,力抗蒙古,將蒙古大軍反推回到了京師。】
涼州的管氏想要偷襲佔據晉陽的蒙古,分為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他們所在的位置太接近了,互相榨取了各自的生存空間,管氏想要順勢而下,在亂世之中成就大事業,一定要拿下晉陽這個北地重城。
因為起義軍的怒火和圖書在前幾年的起事之中就已經平息下來了。
【蒙古在北方獲得三州之地,得到地利!】
出發點切換一下,如果你是陸成安,你被朝廷派出去平叛,你面對的起義軍百姓都是因為活不下去吃不了飯的苦命人,但是你是官軍,他們是造反的人。
拿兵配合秦王演了一場戲,才「哭」出來一筆銀子。
這時候,陸成安的心境是如何的?
恐怕是心灰意冷極了,所以就促成了陸成安辭官的局面。
也只有這樣才能根治大晟王朝身上的頑疾。
讓陸成安不太理解的便是……怎麼北方那麼多的勢力,能讓蒙古揍得那麼輕鬆?
【寶劍露鋒芒,光寒照九州。】
固然看到秦王這幅模樣,寧王很心酸,但是看到晉王的慘樣,寧王就有些忍不住得意起來了。
【安文六年三月,涼州管氏調遣軍隊,發兵晉陽,管彰率領三萬涼州士卒,一萬涼州鐵騎攻城,管彰料想蒙古人趁勢攻打天京府,兵力空虛,優勢在我,此戰必勝!】
而且,【終晟之時】的惡性效果是針對大晟王朝的,卻沒有針對外來族群。
【大晟王朝僅剩的地方被蒙古吞併,涼州管氏始料未及的便是在整個朝廷竟然沒有反抗的餘地,頃刻之間就被蒙古擊潰。】
管氏輕飄飄的一句話,親善同盟安撫孟華,隨便派點騎兵進入陸成安的管轄區域,騷擾一下糧道,搶劫一下當地的財物,就當是給川蜀人出力了。
【與其和頹勢已顯的大晟王朝負隅頑抗,或是將身家性命交給南方的起義軍,還不如像晉陽那些地方一樣歸順於蒙古。】
其實對於陸成安推翻大晟王朝這件事情,晉王一開始也是不太理解的,因為在她看來,陸成安是非常忠貞的一個人。
【安文六年十二月,蒙古攻下涼州,管氏政權滅亡,管彰授首死於蒙古悍將之手,至此涼州、晉陽、天京,三個北方重要的地區被蒙古所掌控。】
寧王如今得要非常妥善地去處理這支前朝投奔而來的隊伍。
但轉念一想,晉王還有一個剛剛八歲的兒子。
【在蒙古人反應及時的情況下,涼州管氏攻打晉陽城的計劃失敗,管彰中箭,損失了足足一萬的涼州勇士,而在撤退的路線上,蒙古人驍騎的穿插配合著超強的機動性,追殺了數千潰軍,致使涼州管氏額外損失了將近四千餘眾的步卒,這迫使管氏不得不退縮回到涼州。】
【地主鄉紳對蒙古的立場提升了。】
適當地擺出吃醋的模樣更能贏得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