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下歸魏
第三章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這辦法,王肅已經用了好幾次了,故而,當他再次說起有聖人的書籍時,孔晁覺得很是茫然。
曹髦知道,王肅本來就是干這個的,廟堂需要什麼主張,他就給什麼主張。
王肅坐在上位,臉上滿是笑容。
太極殿內,曹髦看著劉路送來的幾份書信,眯起了雙眼。
這小老頭想讓諸侯們聽皇帝的話,放下手裡的武器,不要再殺人,不要再打仗,不要想著爭奪權力了。
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一旁的僕從欲言又止。
這在後來看著很迂腐,常常被人批判為奴性。
這僕從急忙說道:「鄭公,您的兒子很快就要來了,我們這些人原本都是官奴,是犯了過錯的,您離開之後,我們沒有事情做,或許就要被送到苦寒之地……大家想到這件事,心裏都很是惶恐。」
一旁的僕從小心翼翼的給他倒茶。
孔晁在經學上的造詣很不錯,他也有實力在經學上輕視當朝的那些大臣們。
「你何時也開始學何曾了?」
王肅最著名的行為,不是他反對鄭玄,而是他特別喜歡偽造先聖的書籍。
一手五經,一手太玄經,打的同代大家們皆鼠竄,不鼠竄的都被他女婿給處死了。
他這是在搞什麼新學問?
可王老頭不是這樣,他反其道而行之,先定下幾個主張,沒有經典背書也不要緊,他可以自己寫幾本經典出來……
他要將如今的五經跟太玄都變成支撐皇帝如今治國政策的理論依據!!
王肅跟鄭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www•hetubook•com•com,鄭玄是個很純粹的學者,他的很多主張,都是出自一個學者對天下的思考。
很快,這消息就傳到了另外一位經學大師的手裡。
「啊???」
回到了司徒府,他就將自己的長史叫來,並且將所要做的事情告知了他。
這不由得讓鄭沖更加的感動。
王肅雖然是個古文學徒,但是他什麼都學,他的學問來源很雜,從來不看立場,就是今文的東西,若是有用,他也會拿出來用。
鄭沖同樣是當下的經學大佬,名聲不好說,但是經學造詣可能也比不上王肅。
中期的王肅,主張「輕徭役」,「安百姓」。
「呵,何曾看出來了也沒事,不必擔心。」
而且司馬炎將他的經學抬得很高,直接超過了鄭玄的學說,只是他的主張也隨著晉朝的滅亡而一同衰亡了。
這位孔晁本是經學博士,王肅擔任司徒后,就將他帶到了自己的身邊,讓他來幫自己做事。
顯然,王肅的主張又一次發生了變化。
他發現了風氣不對,認為要重信用,雖然他的親家洛水放屁,他發現刑罰太重,認為不能動不動誅三族,雖然他親家就是個誅三族的行家,他認為士人們太奢侈了,認為要節儉,雖然他兒子就是後來王石鬥富中的主角之一……
難道是說?
「王肅親自參与,又何須我們呢?」
這位畢竟是首個將玄學跟儒學結合起來,打造了具有魏晉色彩的新儒家的大佬啊。
曹髦和-圖-書一直就想要搞這件事,可曹髦雖然擅長經典,但是學的經典不多,沒有王肅的那種積淀,況且他也不能全天的來搞經學,廟堂里的大事很多。
被服侍了許久,此刻看到他似乎有話要說,鄭沖笑著問道:「你有什麼事嗎?直言無妨,是想要回一次家嗎?」
你可以說王肅這個人沒什麼操守,也可以說他不懂得教子,私德也不是那麼的高,但是唯獨不能質疑他的學術水平。
他的學問是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的。
王學跟鄭玄的關係……有點像是過去的儒家跟墨家,就是一切都跟你反著來!
此刻的王肅,跟孔晁談論起了經學。
這人不會是在臨時偽造……哦,是臨時查找聖人的學說來給自己的政策出依據吧?
「大一統」,「去浮華」,「重務實」,「講信用」,「重節儉」……
再往後他就死了。
孔晁一愣,您又要來這一套??
王肅拿起了筆,沉思了起來。
他將孝道跟君臣結合起來,提出了要像對待父母那樣對待皇帝,絕對的服從,他認為臣子們不該保留財物,不該擁有太多的權力,皇帝具有天命……
也就是王肅的學說,支持他的有孔晁,鍾毓等人。
當下的學術思想,最興盛的有兩種,第一種是鄭學,以鄭玄為首,其簇擁者有鄭小同,孫炎,馬昭等人,第二種就是王學。
有點意思啊。
前期的王肅,主張「重信用」,「輕徭役」,「安百姓」,「慎刑罰」等等。
可是結合鄭和*圖*書玄所生活的時代來看,諸侯割據,天子的威望一落千丈,百姓們苦於戰亂,十室九空……這瞬間就能理解鄭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了。
甚至,這些都不能算是王老頭的主張,他是在想著皇帝的主張。
別人都是先找經典,然後從經典里塑造自己的主張。
他感慨了一句,拿起了茶,輕輕吃了幾口。
而王肅本身是一個大臣,甚至是極有權力的大臣,因此,他的學問就更偏向了實際性,不具備太多的理想化因素。
王肅大手一揮,「我自己一人便可。」
荀子就是個喜歡用古人的殼編故事來說自己的想法的大師,他的幾個弟子完美的繼承了他的性格,各個都是編故事大王。
曹髦心裏隱約有了個猜測,這猜測頓時讓他產生了極大的期待感。
鄭沖為人平和,這些人都是當初張華介紹給他的,這些人相當的老實,做事很勤快,鄭沖就不曾見過如此勤快的人,每天都要將書房打掃四五次,一塵不染。
……
王肅笑吟吟的坐車離開了諸葛誕的府邸。
「廟堂群臣之中,也就只有鍾公的經學造詣最深,其餘眾人,我不敢冒然點評他們的學問。」
劉路笑著說道:「這件事不在臣,在於陛下,臣倒是願意,就怕這人還沒安排過去,他們就已經被陛下給抓了起來!」
這僕從說的很是傷感。
「多此一舉啊。」
孔晁所說的鍾公,是指大鍾,也就是鍾毓。
後期的王肅,主張「倡節儉」。
這張華當真是個好m•hetubook.com•com人啊。
王肅若是能為自己辦成這件事,那他就是新時代的第一大家,誰來了都沒用!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王肅的主張還是有些根據的,是按著當時治國的需要而進行的。
劉路笑了起來,「這都是因為張君的相助。」
他的各類主張是一直在根據世事變化而變化著的,至於到底因為什麼變化,嗯,大家心裡有數。
「也勿要這麼得意,你這事情才剛剛開始呢,往後要操辦的事情會越來越多,我等著你將人手安排到劉禪和孫休身邊的那一天!」
在玄學跟儒家爭鋒的時代,這人直接合二為一。
鄭沖坐在書房內,看著手裡的書信,沉思了起來。
長史孔晁此刻忍不住開口說道:「王師,諸葛公雖然懂得經典,也能辯論,但是經學造詣並不夠深厚。」
王肅同樣如此,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通過聖人的嘴來說自己的道理。
他在腦海里思索著皇帝上位之後的諸多政策,然後緩緩寫下幾個主張。
而不只是王肅,朝中幾個大臣也是在為這件事忙碌了起來。
鄭沖也忍不住長嘆了一聲,「你們這些時日里服侍的也還不錯,好吧,老夫就幫你們這個忙……且讓他們過來吧,老夫來給你們寫。」
皇帝這些時日里做的事情,他的想法,就是王肅的主張。
例如鄭玄神話君王,認為大臣跟百姓們就應該無條件的聽從執政者的話,哪怕是讓你們去死,也得笑著去死。
不過,這不影響孔晁對王肅的敬仰,這聖人的學說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你想要編造就能編出來的,這東西需要一點點的能力,這樣才有人相信,不然就是要被戳脊梁骨啦!
他匆匆看了幾眼,便搖著頭,將書信放在了一旁。
在這一點上,他應該給荀顗他們繳專利費。
王肅非常的不喜歡鄭玄的學問,他的學問是對鄭玄經學的批判,王肅本身是個古文學徒,跟鄭玄這個今文學徒是天然對立的,因此他才想方設法的要將官方學說改變成自己的學問。
王肅開闢了自己的學術理論,並且一直都在跟鄭玄作戰。
王肅認真的說道:「過去的聖人就曾發現了事情演變的規律,故而早早的留下了文書。」
這麼一想,甚至會覺得有些心酸。
曹髦看向了一旁的劉路,「朕知道這件事了,做的不錯,居然能弄來這麼多的書信……」
王肅這話可不是在吹牛,別的不好說,可若是單論經學,別說諸葛誕了,就是諸葛亮來了都不好使,前提是得他一個人來,別帶著軍隊。
「哦?編寫經典?」
「唯!!」
「我去找他們,只是為了讓他們有些事情來做,我從未想過能依靠他們來成就這件事。」
「多謝鄭公!!多謝鄭公!!」
曹髦仰頭大笑了起來。
「故而,仆斗膽想要求您,為我們大家寫些介書,我們也好在洛陽內混個差事,不至於被送往幽並之地……」
「陛下,何曾好像知道我們所安排過去的人了……他最近總是當著各種人的面吹捧陛下,哪怕是沒人,都要朝著皇宮的方向跪拜……嘴裏還念念有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