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鏡報》的誕生
斯科特勸慰道:「你啊,別想那麼多。《羅傑疑案》的寫法是敘述性詭計,不適合連載。」
沃德豪斯說:「陸教授約我在河對面的咖啡館見面。我有些擔心他會轉投他處。」
庫珀、斯科特、沃德豪斯都暗暗佩服。
阿瑟·詹姆斯·貝爾福,是當今首相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的外甥,同時也是其政治繼承人。
沃德豪斯問:「內容呢?」
過了半分鐘,陸時說:「叫《鏡報(The Mirror)》吧,媒體應該如鏡子般反映社會的美好理想。」
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對史料進行曲解和誤讀,「馮寶下台」之論等更是貽笑大方。
……
他說這話的時候毫不臉紅。
「別當真~別當真~」
告別時,兩人透露了他們接下來的行程。
沃德豪斯上下打量,
他說:「讀報本身也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
《費加羅報》的成功衝擊著整個報業,讓各報社編輯反思,報紙的基礎職能到底是什麼,
百姓讀報,到底是為了什麼?
時報,對應英文「Times」,著名的有《泰晤士報》、《紐約時報》,
陸時不解,
斯科特點點頭,
加量不加價嘛~
娛樂消遣?
吾輩掙脫遛貓繩,猛竄進了屋裡,在陸時腳邊撒歡打滾,
庫珀哭笑不得,
威斯敏斯特宮。
陸時回答:「首先是篇幅,最好只有《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曼徹斯特衛報》的一半大小。」
他在一張紙上寫下英文標題,隨後是每個章節的小標題,列了幾行。
庫珀「嗯」了一聲,低聲道:「我贊同你的觀點。」
過了幾分鐘,包間的門被推開了,陸時和沃德豪斯站在門口。
此經驗來自《倫敦新聞畫報》,
沃德豪斯說:「你在開玩笑?」
傳遞信息?
他不想在自己的體型上多費口舌,岔開話題道:「對了,我聽你一直在抱怨,是有什麼事嗎?莫不是……」
但這本書也有弊病,
沃德豪斯從上議院出來,嘴裏嘟囔著「神經病」、「浪費時間」之類的話,快步朝辦公室走去。hetubook.com•com
夏目漱石環視一圈,
陸時有選擇地說了說,隨後又加上了:「小說、漫畫、兩性、笑話、生活常識。」
此情境天生就是嚴肅的,與消遣的氣質相衝。
他戴上圓頂禮帽,站到了門邊,對丘吉爾做了個「請」的手勢,說道:「怎麼,還要我把你抬出去啊?」
斯科特說道:「不響亮。」
包廂內,斯科特和庫珀正相對而坐,一邊喝咖啡,一邊讀著手中的報紙。
斯科特迫不及待地說道:「陸,你真是不地道,《我有一個夢想》那麼好的文章怎麼能在《每日電訊報》那種老古板刊登?這是赤|裸裸的明珠投暗啊!」
「時間差不多了,我得趕緊出發,省得遲到。」
「陸,對於版面你是怎麼想的?」
何況,聽了庫珀和斯科特的評價,小報似乎是有市場的,應該不至於賠錢,
陸時嘀咕:「難搞……」
斯科特哈哈大笑,
陸時看對方痛心疾首的模樣,有些想笑,
其餘三人都贊同地點頭,
他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繼續剛才的話題:「十幾分鐘前,貝爾福又在歇斯底里地發瘋了。」
於是,編輯們開始各顯神通,各種奇葩報紙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他說:「羅伯特會越來越艱難吧?」
沃德豪斯「嗯」了聲,說道:「法國、美國都在搞事情,還有沙俄,也麻煩得很。想要維護海外利益,要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內閣的人不瘋才怪。」
庫珀提議道:「我覺得,最好多弄點兒插圖。」
斯科特點頭,
一旁的斯科特問道:「陸,你是不是有了什麼想法?」
「人走了?」
丘吉爾跟進來,自覺地來到雪茄櫃前拿雪茄,賊不走空。
……
他將紙張折起來,放到了旁邊,說:「先辦正事。」
「唉……」
庫珀小聲說:「爵士,具體細則我們還沒商議呢,你怎麼就……你怎麼如此主動?」
沃德豪斯的嘴角抽了抽,
那些廣告頁撕了當廁紙也好。
……
眾人點頭稱是。
庫珀問道:「你說,陸教授www.hetubook.com.com叫我們過來會是什麼事?難道他又有新作品了?我可一直眼饞他的《羅傑疑案》,只可惜《蘇格蘭人報》的增刊版面有限……」
便宜+插圖,
斯科特說:「我最近就在考慮把《曼徹斯特衛報》改成《衛報》,所以深知取名之難。大家還是不要太著急,慢工才能出細活嘛~」
所以,《費加羅報》光名字聽著就很文藝。
他轉向陸時,
比如在引用史料的時候,會有所偏頗,只引用對自己觀點有利的內容,
與這兩校相比,倫敦大學聯盟就是個弟弟,資源不行、師資不行,就連學位都差得遠,
「從戰場上下來,太久不運動導致的。」
另外三人懶得搭理他。
他輕鬆了些,便主動問道:「陸教授,你找我們所謂何事?」
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例如《泰晤士報》,在1908年就走向了通俗化。
庫珀嘆氣,心說政客的想象力也就到這兒了,怎麼都是這麼普通的名字?
能看得出來,庫珀十分遺憾。
沃德豪斯提議道:「《倫敦時報》?」
不得不承認的是,倫敦大學聯盟的成立有一定的政治考量,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教育方面,
三天後。
咖啡館與威斯敏斯特宮隔河而望。
後面省略幾百字。
四人依次握手,落座。
三人都對沃德豪斯突如其來的表態感到有點兒懵。
斯科特聽了直嘆氣,
總體上,所有的時報都有綜合性強的特點,尤其關注時代發展的動態和相關事件,格局和立意都站得比較高,
他揮揮手,
另一邊的庫珀也說道:「算我一個。只是,這報紙該叫什麼?」
陸時點頭,將自己關於小報的構想說了出來。
「爵士,您未免也太功利了吧?」
表面上厚厚一摞,但實際內容少得可憐,新聞得從廣告的縫隙中找。
「別問我。」
這份雜誌價格並不低,但每到聖誕、元旦之類的節日便賣得非常好,就是因為圖片和「娛樂」一詞深度契合。
「阿瑟?」
可就是這麼一個文藝的報紙,開始走下里巴人的商業化和*圖*書路線——
「和誰叫板?」
丘吉爾輕笑,
臉皮還挺厚的啊……
旁邊的斯科特卻說:「仔細想想,這種報紙必定是有生存空間的。」
「怎麼不適合連載了?」
(公元1587年=萬曆十五年)
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還是嫌棄太普通。
他問道:「你這是要去哪兒?」
話音未落,沃德豪斯就打斷道:「就是那個『莫不是』。進屋說。」
兩人關係很好,說說笑笑,也不影響感情。
「嘶……」
庫珀:???
也難怪沃德豪斯擔憂。
陸時:???
這話把沃德豪斯問住了。
沃德豪斯被連續否決了兩個提案,直接就擺爛了,說道:「我實在想不出什麼有趣的名字了。」
沃德豪斯尷尬,
牛津、劍橋是挺牛的,
聽完,
《費加羅報》,法國的綜合性日報,報名源自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名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主人公費加羅,
沃德豪斯說:「但願是我杞人憂天吧。」
「喵嗚~」
因為陸時和道爾的爭鬥,《曼徹斯特衛報》銷量陡升,讓斯科特開始考慮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雖然非常信任丘吉爾,但也不至於將他單獨留在辦公室。
但這種報紙的銷量往往賣不上去,所以也不得不改變,
而費加羅是法國文學傳統中一個倍受尊重的文學人物,包括左拉、莫里哀、紀德在內的很多文學大師都以其為主人公進行過創作。
庫珀不甘地點點頭,又搖搖頭,
陸時送走了兩位訪客。
既要讓人印象深刻,又不能過於複雜。
辜鴻銘會暫住倫敦,制定旅歐計劃;
報紙的名字確實很難想,
他們表面上卻表現出了無比的贊同,異口同聲道:「好名字!」
「倫敦這麼多的高校成立聯盟,難道沒有那樣的心思?」
兩人都沒想到,一個中國人竟然半點兒不保守,甚至比英國人還開放。
「你贊同?」
「等等吧,教材還早著呢~」
倫敦就很差嗎?
「我說,你是不是胖了啊?」
辦報紙嘛,多則幾萬鎊、少則幾千鎊就能搞定,
他回道:「那是即興演講,稿件由hetubook.com.com劍橋大學整理,我也是沒什麼辦法。」
小報的內容一般是娛樂新聞、體育新聞、八卦緋聞、民生消費、醜聞,
沃德豪斯又說:「《倫頓郵報》,如何?」
可百姓們就是吃這一套,
「當然,我會幫忙。」
斯科特拍手,
牛津、劍橋對陸時拋出了橄欖枝,如果自己不有所表態,真讓陸時投入別的學校的溫柔鄉,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陸時上前,
剛到門口,他就看到了等在那兒的丘吉爾。
沃德豪斯狡黠地笑,
接著就賣爆了。
至於鄭觀應,本該拜訪各鐵路、各投資公司,但聽過陸時的話,便收起了那些心思,回國處理粵漢鐵路的後續。
總之,什麼勁爆來什麼。
「好!一聽就非常有趣!」
沃德豪斯尷尬地摸摸鼻子,擺手道:「沒有沒有,我也是為了聯盟好嘛~」
提供廁紙?
此即所謂的「質報」。
這也是作者黃仁宇作為美籍華人在研讀史料時的局限性。
沃德豪斯看現場還有兩位總編,心知陸時找自己不是為了辭職,心中的大石放下,
丘吉爾又拿了兩支雪茄,這才出門。
瘋狂印廣告。
這是個問句。
斯科特:???
他推門而入。
包廂內的氣氛瞬間變得有點兒詭異。
「作為學術專著不夠格。」
庫珀說:「這個點子實在是……實在是……」
陸時聽了,無力吐槽。
陸時伸個懶腰,
有明史專家評價《萬曆十五年》:
沃德豪斯忽然說:「我支持陸教授。」
庫珀忍不住笑,
大體框架可以直接拿來用。
「怎麼?你以為我會反對?作為新聞人,我如果連這點兒敏感度還沒有,就乾脆直接辭掉主編的職位算了。你想想,現在的《費加羅報》都成什麼樣子了,卻賣得好得離譜……」
既然要徹徹底底地走向民眾路線,那就必須要讓報紙便於攜帶,
「嘶……」
若能順便擴大倫敦大學聯盟的影響力就更好不過了。
斯科特驚訝,
他主動,是因為有危機感。
丘吉爾挑眉,
元旦期間,皇家海軍和內閣因為預算生了嫌隙,丘吉爾那時便預見到了和*圖*書現在的局面,
但大學辦小報,這麼搞容易出問題。
這時,夏目漱石回來了。
沃德豪斯都懶得吐槽了,
「兩位,久等了。」
像《泰晤士報》這種大報,適合坐在桌邊,一邊吃著早餐,一邊閱讀,
丘吉爾搖了搖頭,「我還是保留之前的觀點。陸教授在倫敦政經帶著民調的項目,自由度高,同時又受人尊敬,去牛津、劍橋就不一定有這待遇了。」
陸時回到座位上,考慮《萬曆十五年》的事情。
牛津、劍橋的公開邀請見報了,
財政問題一向是重中之重。
結果,陸時確定地重複道:「與牛津、劍橋叫板。」
斯科特和庫珀同時倒吸一口冷氣。
用來拉攏陸時不算是破費。
庫珀說道:「爵士如此支持當然是好事。但借用倫敦大學聯盟的出版社,辦出來的報紙還是要注重一定的真實性的,否則造成負面影響,會非常麻煩。」
以前,他一直覺得人們是為了接受訊息才會讀報紙,
陸時說道:「庫珀先生、斯科特先生,我請你們過來,就是想讓你們幫忙辦報。畢竟,倫敦大學聯盟的出版社只做過雜誌,而你們都是有經驗的新聞人,懂如何辦報。」
斯科特當即就否決掉了:「不好,時報不合適。」
可現在,他的想法變了。
陸時也很贊同,
陸時說:「爵士,你是倫敦大學聯盟的名譽校長,總管學校事務,可曾想過以學校的名義出版期刊、雜誌、報紙?這樣可以擴大影響力,與牛津、劍橋叫板。」
這本書的作者黃仁宇是美籍華人,所以成稿便是英文,書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
他踱步到陸時身後,看到紙上的內容,不由得嘖嘖稱奇:「你選了這麼難的內容啊……」
世界上的第一份小報《每日鏡報》剛創辦時並不成功,後來改成了半便士畫報,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沃德豪斯嘀咕道:「早知道當時就該讓工藝和娛樂學院也併入聯盟了,那幫學生中會畫畫的人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