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要命了?
王朝陽聽到這話,眉頭頓時皺了起來:「一年的時間太長,我們肯定等不起,最多我們只能等半個月。」
王朝陽記得,後來還是他和婁新慈一併參与討論。最終經過討論,一致決定使用張苗苗的方案。
離開廠區,返回南陽市,王朝陽沒有回辦事處,而是直接找到了唐安娜。
想到這裏,王朝陽不僅啞然失笑,他想起一個細節,當初決定鋼板厚度,張苗苗和楊倫才進行過激烈的討論。
像楊倫才那樣老一輩的機械工程師,普遍喜歡使用8毫米以上的板材厚度。原因是保守,同時也有計算能力不足的成分在。以點帶面,王朝陽現在清楚為什麼華東特種設備廠的焊接參數只包含8毫米以上了!
王朝陽把這個故事說給王嵩和高軍聽。聽過之後高軍第一個說道:「如果實在不行,咱們把6毫米改回到8毫米,不就能解決焊接問題了?」
唐安娜看得出王朝陽此刻有些著急,便沒有跟他開玩笑,說和圖書那些資料隨便看,只要不告訴我你看了什麼就行!
王朝陽這次撥出華東特種設備廠技術專家的電話,並跟其反映了這種情況,那位專家解釋說,Q 345D這種材料他們他們只進行過8毫米以上的焊接評定,6毫米以下,他們從未做過焊接評定,所以無法給出準確的焊接參數。
但楊倫才不同意張苗苗的說法,並且認為張苗苗的計算方法太過激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但如果沒有其他辦法,也只能用這下下策。」王嵩道。
他在思考一個奇怪的問題,6毫米厚的Q345D,這個規格的材料為什麼沒有事先測定焊接參數?
唐安娜大吃一驚:「你想晚上繼續找?你不要命了!」
得到允許之後,王朝陽便一頭扎進唐安娜辦公室旁的房間,開始翻看資料。
王嵩點了點頭說:「這也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
那位技術專家直接發火兒吼道:「開什麼玩笑,焊接評
m•hetubook•com•com定怎麼可能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做完,那需要做大量的焊接實驗,考慮各種變數,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半個月的時間連前期準備都做不到!」
說完這番話,那位技術專家才意識到自己情緒失控,緊跟著說了一句抱歉,繼續解釋說:「不是他故意發火,而是短時間內完成焊接評定是不可能做成的,這事就算找到他們廠長,也做不到!」
一般來說,345B和345D的材料特性是相似的,所以當初在選擇焊接參數時,便進行了代用。
難道說這種規格的材料不常用?
王朝陽揉著肩後背說:「你要是想幫我的話,就幫我買一份飯吧!」
對於自己的計算,張苗苗一向非常有信心,在討論過程中她沒有絲毫的讓步。並且由於爭論過於激烈,兩人都發起火來,這神仙打架的場面嚇得其他員工噤若寒蟬。
王朝陽很欣賞唐安娜的鴕鳥政策。
中間唐安娜給王朝陽送過幾次水和*圖*書,但一直沒有打擾他。到了晚上六點,唐安娜實在看不下去,來到房間里說:「這樣找下去也不是辦法,要不要我幫你一起找?」
王朝陽說:「好吧,你辦公室旁的那幾箱子的資料,我想參考一下可以嗎?」
從這上百本的資料中尋找某個具體參數,這無異於大海撈針,但除此之外,王朝陽想不到其他辦法。
然而現在看來,這種代用是不可以的。
「怎麼辦?該怎麼辦好?現在的焊接參數不行,新的焊接參數至少要需要一年!」高軍的情緒有些失控,用力的拍打著自己的雙腿說,「我可是下過軍令狀的,沒成想還真在我身上出了岔子!」
與此同時王朝陽已經找出焊機使用手冊,並在手冊的附錄部分找到焊接參數匹配表。
王朝陽追問說:「那能不能儘快提供一下6毫米的焊接參數呢?」
上次在幫唐安娜擺放資料時,王朝陽就注意到裡面包含了大量的關於焊接工藝的書籍,那些書籍展示的和_圖_書資料毫無疑問都是道爾森的內部資料。
從華東特種設備廠技術專家的口中,他知道8毫米以上的材料普遍經過測定的,這個說明,絕大多數特種設備的結構鋼都採用8毫米以上。
那位技術專家的回復說:「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需要重新進行焊接評定。焊接評定目前在國內沒有機構可以完成,即便是他們華東特種設備廠自己也無法做到,他們只能找國外的供應商進行測評,費用的問題暫且不說,時間上一般需要一年以上。」
王朝陽對唐安娜說:「道爾森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巨頭,一定具備豐富的焊接經驗,那麼有沒有針對6毫米厚度的Q345D的焊接參數呢?」
王朝陽掛斷電話,抬頭髮現老爹和高軍一直站在自己對面,此刻臉上的表情,都是六神無主的樣子。
從中午十二點一直找到晚上六點,王朝陽一直沒找到需要的資料。
王朝陽考慮了片刻:「老爹和高叔,這個事容我再仔細想想。」
王hetubook.com.com朝陽此刻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不過他卻沒到六神無主的地步。
紅星廠使用的材料是Q345D材料厚度是6毫米,而焊接手冊上沒有針對這種材料的焊接參數,與之最相近的就是Q345B。
唐安娜一臉茫然地反問:「啥叫焊接參數?
「絕對不可以這樣做!怎麼能因為焊接問題而改變結構厚度,這是本末倒置的思路!」王朝陽立即反駁到。
王嵩的眉頭皺成一個大疙瘩,以往他會說出一番鼓舞人心的話的,不過此時此刻他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焊接參數的話題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楊倫才的設計方案是8毫米,但張苗苗經過計算之後建議厚度使用6毫米。因為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原材料的費用,也可以大幅降低自重。
經過一番對比,王朝陽發現了問題所在。
雖然說會再考慮,但其實王朝陽所考慮的重點絕不是把材料厚度變成8毫米,而是考慮該如何解決6毫米的焊接參數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