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然後成為大科學家

作者:趙師雄
重生,然後成為大科學家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去國離家見白雲 第011章 早期預印本系統

第二卷 去國離家見白雲

第011章 早期預印本系統

怎麼了這是?
盧瑟福也是靠著這種辦法,一步一步地闖出了自己在物理學界的名聲。
他的這種做法,很像未來的那個arXiv預印本網站。
他就是最近在英國報紙上鬧得沸沸揚揚的Chen Muwu?
所以從此以後,盧瑟福開始把實驗和論文的簡單介紹,先發表在當時還聲名不顯的《自然》雜誌上,就可以據此證明自己論文原創性,免得再像1899年的那次一樣,被他人搶了先。
時間旅行的可行性不但在北大炸了鍋,在英國也同樣如此。
比起那些每月一次的專業性期刊,《自然》雜誌每周出版一次,更新頻率更高。
這些無冕之王們,甚至還挖出來今年一月份,《上海泰晤士報》上一條「愛因斯坦誇讚陳慕武是物理學界的『拉馬努金』」的新聞。
在茶杯中放好茶葉沏入熱水,他又離開辦公室,急匆匆地去找現在公使館中最大的官兒,臨時代辦朱兆莘通報消息。
兩則新聞之間,有了如此的關聯之後,新聞和_圖_書熱度一下子就被炒了起來。
每個留學生來到倫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波特蘭大街四十九號的中華民國駐英公使館進行報道點卯,陳慕武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臨行之前說過無數次,別給自己準備太多的行李,但到最後他還是帶了幾個大箱子遠渡重洋。
看著工作人員的這一通操作,在渡輪和火車上熬了一宿的陳慕武完全摸不著頭腦。
起初看見這麼一個渾身上下還帶著滿滿民國氣息的國內來的土癟三,習慣了倫敦腔調的工作人員還不太在意,例行公事般地索要了他的護照和留學證書。
帶著這麼多行李自然沒辦法坐地鐵,所以陳慕武只好直接在火車站門口攔了一輛出租馬車,報上了公使館的地址。
陳慕武!
盧瑟福和《自然》周刊之間頗有一段淵源,他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物理系擔任系主任期間,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質的放射性,在這一領域的賽道上,遙遙領先的是法國的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
m.hetubook.com.com隊街那些擁有著敏銳新聞嗅覺的記者們,聞訊傾巢而出。
最終,他們在北京大學里找到了已經整理完畢,亟待校對、排版、刊行的陳慕武的講學稿,花大價錢買下了這份講稿的英文版權,準備翻譯成英文之後,送到英國出版發行。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篇通訊,猶如平地一聲雷,在上流社會的沙龍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工作人員不敢怠慢,他怕自己認錯人,還想對面的陳慕武確認了一下,他是不是在英國的雜誌上發了幾篇論文。
居里夫婦和盧瑟福研究出了相同的結果,並且在論文發表時間上搶了線。
這些報紙派駐在遠東的記者,甚至找到了陳慕武之前的工作單位,滬寧、滬杭鐵路管理局,可卻得到了他已經辭職離開的消息。
在一番調查走訪結束后,他們發現,這個陳宇宙的提出者,和之前讓皇家學會會士愛丁頓怒髮衝冠打了《哲學雜誌》編輯的陳慕武,竟然是同一個人。
無論是https://m.hetubook.com.com外交部、教育部的官費,還是浙江省的省費,全都會按月打到公使館的賬戶,和這裏的工作人員打好關係,以後辦什麼事情無疑就會方便許多。
在得到了一個肯定的回復后,工作人員急忙起身離席,幫忙拎起陳慕武的行李,把他迎進了一間專門的辦公室里休息。
陳慕武當然不會知道,當初被自己放棄掉的講稿版稅,會讓北大的物理實驗室里又增添了不少的高端設備。
盧瑟福雖然以實驗物理學家著稱,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在理論方面不行。
於是盧瑟福在通訊中,通告了這篇即將發表在《自然科學會報》三月號上的論文,還重點介紹了其中回到過去,前往未來的陳宇宙。
居里夫婦人就在巴黎,同時又是學術權威,基本上上午把論文送到期刊的編輯部,下午編輯部就能準備排版印刷發增刊。
但等他看到了護照上面的中英文名字后,忽然大吃一驚。
而盧瑟福人微言輕,又遠在海外,他的論文經過近一個星期的海上https://www.hetubook.com.com漂泊之後,還要在期刊的編輯部經過編輯的幾番審核,才能最終得以發表。
《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等在英國乃至西方都頗具影響力的國民大報迅速跟進,全都以「物理學界的『拉馬努金』」這個標題,對陳慕武和他提出來的那個能時間旅行的陳宇宙,進行了大肆的宣揚和報道。
研究結果被人橫刀奪愛的盧瑟福,在吸取教訓之後長了個心眼兒。
清人張祖翼在《倫敦竹枝詞》中,還專門有詩「贊」之曰:「黃霧瀰漫雜黑煙,滿城難得見青天。最憐九月重陽后,一直昏昏到過年。」
但當這篇論文最終在1900年2月號的期刊上發表時,卻不得不在論文結尾處加上這樣一段話:「我們在本論文的出版過程中收到了11月6日的《法國科學院通報》(Comptes Rendus),其中包含了一篇居里夫婦的論文和貝克勒爾的註釋,主題是鐳和釙激發的其他物質的放射現象。」
和愛丁頓還有女婿福勒一起去三一學院找了老https://m.hetubook.com.com湯姆孫,要求邀請陳慕武到劍橋大學留學之後,回到自己辦公室的盧瑟福,還提筆給《自然》雜誌寫了一封通訊。
然後他再把完整版的論文寄到像《哲學雜誌》和《自然科學會報》這種專業期刊的編輯部,等待度過漫長的審核期。
他是全世界最早一批接受狹義相對論的物理學家,自然也就會對陳慕武的第二篇論文感興趣。
……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相應地,他也帶動了《自然》雜誌的影響力和銷量,使之不僅成為了全英國銷量最高的科學雜誌,也成為了全世界的物理研究者們的必讀刊物之一。
但這些不死心的記者們,又沿著《申報》、《益世報》上的蛛絲馬跡,一路沿著津浦線由南向北直到北平。
現在的倫敦無愧於「霧都」的名號,無論是霧的顏色、氣味、持續的時間,還是其中所蘊含的顆粒物種類和大小,都比八九十年後陳慕武在北平上大學時的霧霾還要「濃郁」許多。
1899年11月,盧瑟福打算向《哲學雜誌》投稿一篇關於「受激放射性」的論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