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音
第97章 看不到,腫么辦?
不過還是回到現實吧。
而在這個機身的下方正中間,凸出了一個鏡頭,那應該就是1503的鏡頭。以這個身體為中心,向外輻射出四隻懸臂,懸臂的頂端是螺旋槳,身體下方是左右對稱的兩個支架,支撐著整個機體。整個機器小巧整潔,渾身散發著科技的美感,與譚振華在後世常見的無人機樣子大同小異。
宋教授隨即看了看手錶說到:「本次實驗,共計留空十二分三十四秒,比預計結果少了將近三分鐘,算基本合格吧,老郭,其他項目怎麼樣?」
當兜里的小錢錢慢慢充盈以後,這一切很快地發生了改變。別的地方不知道,在譚振華重生之前,至少在4014所,那畫風已經無限於接近雷聲,很多方面甚至猶有過之,只是可惜,大多數的設備儀錶上,還是貼著英文的標籤logo。
當譚振華還在遐思的時候,宋教授和郭教授已經相視一笑,由宋教授從汽車的後備箱里拿出了一架精巧的小小飛行器,譚振華一看,頓時口水直流。
這種雷達可以提供目標的方位和距離,但不能提供目標的高低角,實戰的時候必須再配合一部測高雷達。
譚振華還清晰地記得,華夏第一套真正意義上的機動式C3I系統的交付儀式就是在這裏舉行的,那是前世譚振華曾經參hetubook.com.com与研製的一個項目。
「哦,那我們的這個小玩具,不是相當於在戰場上隱身了,哈哈,那可太好了!」兩個老頭開心地擊掌大笑。
幾人上了宋教授他們開來的車,來到了工作區內的試驗場。這裡是一片空曠的水泥地面廣場,沿邊建有幾間簡易工棚,一些精密的設備就安放在裏面。
譚振華一眼認出,這是一部雙坐標雷達。
宋教授小心翼翼地將這架小小的四旋翼安放在一塊空地上,撥動了上面的一個開關,譚振華看見一個小小的紅燈從機身上亮起,郭教授盯著自己手上的遙控器,只見幾隻綠色的發光二極體依次亮起,他喊了一聲:「自檢完成,一切正常,準備試飛。」
眾人抬頭望天,小精靈通體的白色給了它很好的偽裝,在眾人的眼中,只能看見一個白色的小點,郭教授看了一眼遙控器上的由一圈發光二極體構成的簡易顯示屏,報數到:「當前高度距離地面800米,接近理論升限,現在處於懸停狀態,電力已消耗5%,一切正常,實驗繼續。」
郭教授也從後備箱里拿出了一個方方的盒子,同樣是白色的,豎著一根天線,這就是遙控器了。
宋教授點了點頭,郭教授降下了小精靈的高度到距地面50米的高度,
和-圖-書以保證目視能清晰地發現,然後一推另一隻操縱桿,就見那架四旋翼稍微側了側身,輕盈地飛舞起來,在郭教授的操縱下,在空中畫起了「8」字、「圓圈」,「S」,一向表面沉穩的郭教授竟然大呼小叫起來,顯然玩得非常嗨。
兩位教授雖然對譚振華有這些知識略感驚訝,不過,回想到他的出生背景,倒也不是說不過去,所以聞言也沒起多大的疑問,更何況,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已經完全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兩位教授一臉驚訝。這二位是設計各種飛機的大拿,可對雷達的了解就算不上精深了。
詹諾竹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說到,「雷達已經開機,我們也準備吧。」
四隻螺旋槳發出了輕微的「嗡嗡」聲,快速旋轉起來,隨著郭教授手上的操縱桿前推,輸出功率漸漸加大,那小精靈緩緩脫離了地面,垂直向上攀升,高過了屋頂,高過了樹梢,直向雲端而去。
郭教授說到:「操控非常不錯,達到了預期目標,咱們寧都平均海拔不到十米,剛才測試了最高陞限,大概在800米左右,再高的話電力消耗急劇增加,沒有實際意義,飛行速度最大6米每秒,這些都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
有人笑就有人跳,這不,試驗場里怒氣沖沖地進來一位。
抬眼望和_圖_書去,所內目前最高的建築——五層的801大樓頂上,一部新的測試雷達那巨大的天線已經開始旋轉。
宋教授也是滿臉問號。
宋教授問道:「怎麼樣?」
這架小小的飛行器,通體呈純白色,中間有一個類似甲蟲的身軀,整個機身大約有20厘米長10厘米寬,大體上呈現一個左右對稱的不規則形狀。
與米國軍用雷達主要研製方雷聲公司那寬大的廠房,眼花繚亂的尖端設備儀錶,穿著白大褂拿著記事本或者平板電腦往來穿梭的畫風不同,很多高大上的黑科技就是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下研發出來的。
這裏的場景是如此的熟悉,譚振華前世就在這塊場地上進行過無數次的場外實驗,事實上,這裏目前的這種狀態一直保持到了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結束。
詹諾竹搖搖頭:「雷達測試組那邊說,曾經看到過一個低速目標。」
詹諾竹答應一聲,轉身走向了試驗場邊上的一間屋子,打電話給雷達測試組的同事,過了一會兒,眾人見他迴轉了來,臉上的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所謂雙坐標雷達,它採用機械式旋轉天線和行波管技術,搜索空域的仰角範圍為20°~45°,在華夏歷史上,這種雷達技術起源於70年代,並在80年代初期投入實際裝備。
由於當前航
和-圖-書
空兵器的速度提高了許多,採用這種老式的探測方法其實已經難以應付近代的多批次、多方向、多層次的空中攻擊,所以,這種雷達實際上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國防的需要。可惜,以譚振華現在的眼光看來,這其實是一部「出生就落後」的雷達。
宋教授又轉臉問詹諾竹:「小詹,你去問問雷達信號那邊的情況。」
詹諾竹一邊將膠捲塞進自己兜里一邊說到:「曾經的意思,就是這個信號只是在雷達上顯示了不到一秒鐘,就消失了,被濾波器自動過濾掉了。」
然而華夏的新體制雷達還處在純理論的預研之中,即便是這種「落後」的雷達部隊都還未能大規模裝備。當然僅僅幾年以後新的三坐標雷達JY-9橫空出世,震驚世界,那是后話。
有詹諾竹親自陪著,當然是一路暢行無阻。
只見此人進門,二話不說,直奔詹諾竹而來,紅著眼,跳著腳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一把揪住了詹諾竹就是一聲喝問:「站不住,你給我說清楚了,今天你在這裏飛的是個什麼玩意兒,為什麼我那邊測試的雷達看不到!」
而剛才,我們飛的這個小玩具飛行速度只有差不多6米每秒,反射面積又和一隻鳥差不多大,肯定是被雷達當成鳥濾波濾掉了。」
直到宋教授喊了一嗓子:「別光顧著玩m•hetubook•com.com了,試試照相機!」郭教授才如夢初醒,按下了搖控器上的另一個開關。
郭教授已經收拾好了他的大玩具,順手取出了膠捲遞給了詹諾竹,這裏可是保密地點,不能隨便拍照的,所以膠捲必須上繳先審核,他湊過來問道:「啥叫曾經?」
等宋教授離開那架四旋翼一段距離后,他撥動了面板上的一個開關。
「那就是看不到了呀!這麼近,怎麼可能?」
與譚振華那架簡陋的原型機上那純粹來負責搞笑的肥皂盒不同,它的頂面上光潔平整,細看還有一圈圈的紋路,明顯是銑床機加工留下的痕迹。
小精靈在空中飛舞了將近十來分鐘,郭教授看了下遙控器上的一堆發光二極體,遺憾地說到:「電力只剩下15%左右,必須返航了。」隨著他的話音和操作,白色的小精靈飛回了眾人的頭頂,緩緩降落。
譚振華笑著解釋道:「兩位教授,是這樣的。雷達接收到反射回來的電磁波,需要經過一道濾波的處理,因為不光是飛機會反射電磁波,建築、山脈、大型飛鳥等等都會反射電磁波,這些回來的信號雜亂無章,如果都顯示在雷達屏幕上,那就把屏幕擠滿了,根本沒法分辨,所以,信號必須經過濾波處理,將那些雜波濾除,只有高度、體積和速度達到一定數值的目標才會被標註在雷達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