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音
第181章 最大的特長
郭蓉瑋長嘆一聲:「振華,此事說來話長,你聽我慢慢跟你講。」
郭蓉瑋繼續說道「即便身為一名航空人心裏不願面對,我也必須要承認,就像你說的,這樣的飛機,以我們華夏當前的基礎工業水平,其實是造不好的,我們能造的,只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殼。
「是什麼?」
這所謂的土法上馬就是:沒有製造大型飛機合金蒙皮的設備,就採用較小型的軍用飛機蒙皮拼接,沒有加工大型機體龍骨所用的巨型水壓機,滿足不了設計要求的整體構件加工時就用小型設備分段鍛造、組合拼裝、小件焊接的辦法解決。
譚振華聽完了郭蓉瑋的講述也是一陣沉默。
別說「運十」這樣的大傢伙,1962年從蘇俄引進「米格-21」,國內稱為「J-7」那樣的小玩意並且還附帶了全套圖紙的,直到今天不也還沒完全整明白?
可這些問題,即便譚振華是重生者也改變不了啊,更何況郭蓉瑋也並不知道他的真實狀況。
「所以,這架飛機雖然最後勉強飛上了天,其實還是隱患重重,至少,我自己是不敢坐的,我倒是真心佩服老馬還有老程他們幾個,敢乘著這架飛機上天去溜達,我想,他們當m•hetubook•com.com時恐怕都做好了當烈士的心理準備了吧。」
至於後來引進並仿造的「安-24」也就是「運7」,那更是磕磕絆絆,1970年就第一次試飛了,可是直到了今天,1982年了,還在試飛,可見問題之多。
譚振華摸著後腦勺傻笑:「老師,您越說我越糊塗了,我有什麼特長?您看我哪兒長的特長?」
華夏的家底本來就薄,剛建國的時候真是要啥沒啥,後來憑藉犧牲了幾十萬人打贏了高麗戰爭,爭取到蘇俄的156項援助,勉強打下了重工業的底子。但是,蘇俄給的東西在當時就不能算先進,又經過了將近三十年的基本原地踏步,想要一口吃個胖子,明顯超過了自身的能力。
「這樣做的結果,使得「運十」飛機的空重大幅度超標,即便最後將機體長度減少了幾米,空重仍然比當成範本的「波音707」重,而且整個飛機的結構強度也堪憂,隱患重重,事實上根本無法保證安全。」
「其實,1980年「運十」首次試飛的時候,行業內很多同志就提出了質疑,認為我們這樣製造的飛機機體強度不行,他們的擔憂其實非常有道理,當和_圖_書年第一架「運十」整機裝配完畢用做靜力試驗的時候,共查出各種故障1650餘條;第二架,也就是後來飛上天的那架,在試飛前的飛機全面質量複查中,發現其中鉚接部件質量問題5312條,較大故障127條,需報廢換新的零件有825件。」
譚振華懵逼了,他苦著臉摸著腦門上被郭蓉瑋敲出來的包問到:「那老師您什麼意思?」
郭蓉瑋板起臉喝到:「裝什麼裝,誰不知道,你譚振華最大的特長就是能忽悠!」
郭蓉瑋微微一笑:「振華,你也別太謙虛了,太謙虛就是驕傲了,你這高三的學生,本事可比很多江湖上的老油條強多了,遠的不說,就說你拖王集山下海幫你搞電池的本事,還有你上次下套讓米國佬買你的無人機,我看這世上能及得上你的人就不多,至少,我身邊是一個也沒有。所以,我讓你來參与這件事情,並不是讓你來設計飛機,你也沒那個本事,說不好聽點,就連我也不行,但是,你可以發揮你的特長呀。」
雖說也生產了不少架,部隊也裝備了,但由於材料生產,製造裝配工藝不過關,「J-7」的質量一直不穩定,故障率高,許多相同的零件在和_圖_書各架飛機之間甚至不能通用。
譚振華點點頭,這些也不算什麼秘密,都有公開報道的,上次三人喝酒的時候他還特別提到過。
想到這裏,他不免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露出了靦腆的笑容說到:「老師您總結的不錯,我這特長的確還是發揮了點作用的。」
郭蓉瑋沒好氣地說道:「剛才我忘記了,你還有一個特長。」
當年我們是下了決心按照米國運輸類飛機適航性標準FAR-25為依據設計這架飛機,但是在實際製造過程中,其實相當的痛苦。可以說,在材料、製造工藝、裝配等方面全面遇到了問題,最後設計能力只能被迫向製造能力妥協。
這些毛病使得「J-7」的飛行成本和維護成本高,後勤保障難度很大,而這些一旦到了戰時都會成為致命的缺陷,想必,自己的另一位老師宋文華現在還在為這飛機頭痛吧?
他困惑地望向郭蓉瑋,「老師,您跟我講這些,我是明白的,要想造出「運十」這樣的大飛機,我們的基礎工業水平需要一次大大的升級才行,至少,也要達到西方世界70年代的水準。可我在其中能做些什麼?我還只是一個高三的學生而已,就算有點小聰明,這樣的和*圖*書大事,怎麼看也不是我這小身板能摻合的吧?」
「說起這個「運十」,可算是命運多舛。1970年國家下達「運十」研製任務的時候,它肩負了一項重要的使命,設計目標就是要讓首輔同志從華夏直飛歐洲的明燈阿爾巴尼。因此,才提出了四發、寬機身、長航程、高亞音速的方案,這些,你都是知道的。」
「運十」飛機整體結構多,大鍛件、大蒙皮和大型材多,而我們國內沒有相應的基礎工業和科技支撐,缺乏機體龍骨所用的巨型水壓機,沒有高強度的焊接技術,複合材料的生產加工更是不過關,面對這些情況,就只能因陋就簡,土法上馬。
郭蓉瑋的這一聲斷喝,譚振頓時明白過味來了,他細細一想,還真是,自己從重生回來乾的這些事情,幾乎全憑了自己這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從最早的鄭項青、潘水生,到後來的潘水生媳婦劉梅、謝廣豐,謝廣豐的兒子謝力,還有郭宜城和李偉、詹諾竹、宋文華、面前的郭蓉瑋,遠在幾千公里之外的王集山……等等等等,都被忽悠得上了自己的賊船,成為了自己的助力,換了別人,還真不一定辦得下來。
郭蓉瑋說出想讓他參与這件事,實在出乎譚和*圖*書振華的預料,他急急問道:「老師,您是不是搞錯了什麼?這是造飛機哎,我勒個去,對這行我可是完全兩眼一抹黑,您不會以為我能設計出四旋翼無人機,就能設計出民航機了吧?」
郭蓉瑋最後用帶著苦笑的調侃結束了自己的講述。
「運十」的機翼大樑、長桁和水平尾翼大樑等60餘項大的機械加工件,由於尺寸大、外形複雜、精度要求高,我們三機部系統內就只有西京飛機製造廠能加工、成形,但是我們又沒有大型戰略運輸機可以執行運輸任務,只能從地面慢慢走,結果第一次加工後由于在運回魔都的途中受潮,全部晶界腐蝕報廢,而這個問題基本無解,最後還是魔都飛機製造廠自己土法成形后交付使用。」
在「運十」飛機全機的14個大系統共435項成品和附件中,有305項必須進行全新研發。儘管憑藉西方世界和我們逐漸改善的關係,關鍵設備比如雷達、通訊設備這些可以採用引進的辦法解決,但是在材料加工、裝配工藝上的差距卻無法靠引進來改善。
郭蓉瑋一個爆栗砸在譚振華腦殼上喝到:「想什麼呢,你敢設計畫圖,我還不敢造呢,那可是關係到上百條人命的大事,哪容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