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漸
第564章 刨根問底
嗯,雖然小譚譚最近大撒銀票,投資的項目都和航空工業有關,可在宋文華這個老鳥看來,他的這個挂名學生,就是個航空工業的門外漢。
難道,這真的是巧合?
可惜,面前這位看似18歲的少年郎身體里住著的卻是個比他現在年紀還大的靈魂,那真是修鍊了多年的老狐狸,哪能被他輕易看穿?
嗯,不得不說,對比起傻大黑粗的蘇俄貨,鷹醬的兵器設計確實深得兔子的推崇,在很大程度上引領著世界最新科技的潮流。
雖然他的設計方案居然與這小子寄來的模型如此相似。
而華夏則是二十一世紀初,在出口巴鐵的「梟龍」戰機上完成了這項技術的研究與驗證,並將其大規模運用在了自己最新的戰機上,從「殲十」戰機的第一個大改型號——「殲十B」開始,幾乎所有的華夏新生代戰機都採用了這種設計。
要害被拿,譚振華只好乖乖就範,跟著宋文華老老實實去他的房間,至於一路上被一眾長輩們偷偷捂著嘴看了笑話,將剛才在會場上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的英雄形象丟了個乾淨——
見譚振華說的煞有其事,宋文華也不由得鄭重起來,因為他從譚振華剛才的那段話里,聽出了幾條非常重要的信息:米國佬的預先研究、兼顧亞音速和超音速區間的性能和_圖_書、重量更輕。
要知道,對於設計一款戰機來說,對每一克重量都斤斤計較,那幾乎就是設計師的本能!
宋文華用狐疑的目光上下打量著譚振華,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些端倪。
來到房間里坐好,宋文華才皮笑肉不笑地喝問道:「好小子,手越伸越長了啊,居然連老師我要搞什麼項目都打聽到了,這事現在八字都還沒一撇,而且還是機密項目,說,你怎麼知道的?」
所以,對於「十號工程」來說,高空高速性能,其實是一項硬指標,可在傳統的戰機設計中,高空高速能力與跨音速區間格鬥能力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很難兼顧的,這就形成了悖論,變成了魚與熊掌的關係。
所以啊,在譚振華前世的網路上,廣大軍迷略帶自嘲地說兔子才是最大的米粉,完全是摸著鷹醬過河的,這話至少也有三分道理。
所以,譚振華必然是通過某種渠道獲得了確切的資料的,而從時間線上推斷,他說的應該也是實話,不然,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
那麼此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如果譚振華說的都是真的,那這項技術對自己可就太重要了。
那算啥?咱小譚譚臉皮厚著呢,這都不叫個事兒。
譚二公子小嘴一張,就開始了滿嘴跑火車。
看m.hetubook•com•com來,不得不拿出成名絕技了。
可是,華夏卻有例外。
要知道,這種轟炸機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2.3馬赫數,你設計的戰鬥機要是都攆不上它,那還談什麼攔截作戰,部隊能看得上才怪!
「這個……」譚振華一時語塞。
宋文華自動忽略了譚振華講述中一些明顯的不合理成份,因為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完全佔據了他的注意力,他決定刨根問底。
而且,宋文華相信譚振華肯定不是順嘴胡謅,因為剛才他說的兩個名詞,皮託管式進氣道和二維可調斜板式進氣道,還有它們相對應的性能特點都沒錯,對於一個航空專業的門外漢來說,能做到這一點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所以,他看了半天也沒從譚振華臉上看出什麼破綻,最後只好從鼻孔里哼了一聲道:「算你過關,不過,你那模型飛機的進氣道下面那是個啥?一個大鼓包?這世上哪有那樣的進氣道?就為了好看做那麼個玩意,盡瞎扯,你還當真以為做一架飛機,只要好看就行了?」
這項技術是由米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1990年代早期最先開始研究的,是用於替代傳統超音速進氣道的方案。採用這項技術后,可以取消傳統進氣道中和附面層控制有關的複雜機構:附面層隔離和-圖-書板、放氣系統、旁通系統,從而大大降低飛機的製造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減低飛機的結構重量。
「宋老師,其實是這麼回事,您也知道我的本專業雖然是電子,但對航空很感興趣,而且最近的大筆投資都和這個產業有關,在我第一次到香江的時候,就讓「紅旗基金」招募了一個工作小組,以搜集整理所有與航空有關的信息並進行了分類整理,在他們的工作中,偶爾得知了一條信息,就是米國那邊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預研一種全新的進氣道,好像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這種進氣道對比傳統的注重亞音速區間性能的皮託管式進氣道和注重超音速性能的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來說,能夠兼顧這二者的長處,而且,由於這種進氣道沒有可調附件,所以重量更輕,製造起來更加便捷,就是對設計能力、材料水平和加工工藝的要求很高。」
可現在才是1982年啊,連牛逼哄哄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都還沒開始這項技術的研究,讓小譚譚想亂認個親戚都沒個出處,這可咋辦?
更何況,譚振華還言之鑿鑿地宣稱,這種新型進氣道,能減輕結構重量?
當然,兔子掌握且白菜化了的技術,被從「核心科技」的名單中劃去,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的這番解釋倒也和*圖*書能夠自圓其說,而且宋文華也實在不能想象,目前尚在立項徵詢階段、對外嚴格保密的「十號工程」,譚振華能夠得到他的設計方案。
能少一分重量,對於發動機的要求就能減低一分,這實在也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從當前國際戰機的發展來看,再綜合已經發生過的多起戰爭實際情況,其實絕大多數的空戰都發生在跨音速區間,也就是高亞音速到低馬赫數的區間,而戰機開大加力到高馬赫數區間,更多的是為了追蹤或者擺脫敵機的需求,所以,跨音速區間的戰機機動性其實是設計一款戰機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個區間內,戰機的瞬盤、穩盤、機頭指向性、承受過載等能力,決定了戰機的格鬥性能,顯然,為了提高這些能力,所有的設計必須向此傾斜。
譚振華連忙否認道:「宋老師,我什麼都不知道,我送您的東西,那是根據已經下馬的「殲九」再加上我的想象做的模型,以前我不是跟您說過么?我是達索的崇拜者,老爺子當初說過,一架好飛機,一定是一架漂亮的飛機,我知道您對「殲九」的下馬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就想送您一件禮物好讓您開心,當然這裏加上了我的想象,在「殲九」的基礎上把它改好看了一點,這才做了那個模型,要是和您的什麼項目m.hetubook.com.com碰上了,那純屬巧合,純屬巧合啊!」
因為,華夏當前的假想敵是蘇俄,「十號工程」最重要的一項作戰任務,是攔截以高空高速突防為主要作戰模式的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所以譚振華說這項技術源自米國,當即就引起了宋文華的重視。
在宋文華的心中,恐怕再沒有什麼事,是比順利拿下「十號工程」更重要的了,而「十號工程」能否順利拿下,顯然與自己提出的方案能否打動軍方息息相關。
而譚振華居然說,這種米國正在預研中的新型進氣道能兼顧兩者?
他當然知道那個鼓包是啥,那可是戰鬥機設計當中最頂尖的科研成果,學名叫做「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英文名稱為: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簡稱「DSI」,乃是流體力學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對比傳統的其他種類進氣道,這種設計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雷達反射面積小等特點,你別看它只是一個小小的鼓包,可這個鼓包的形狀大小材質工藝都是真正的黑科技,即便是在譚振華重生之前,全世界掌握了這項技術並有能力將其應用在最新戰機上的國家也只有兩個——米國和華夏。
更何況誰不知道,華夏的航空發動機,那是從娘胎里就帶著毛病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