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沙鳴
第826章 吳達觀的凱旋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軍購,特別是這種巨額的軍購,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涉及到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等各個方面,而且這型戰機目前的狀態也遠遠談不上成熟,它現在畢竟只是一架模型,而中東王爺們的習慣么,一向是喜歡現貨的……
「這第二條么,就事關工藝了。」李孟珍道:「上一次斯貝會戰的結果,雖然生產出了合格的發動機,但其中幾個關鍵部件其實還是不列顛製造的,因為有很多零部件的生產工藝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我粗略算了一下,至少還有20多項熱加工工藝及20多項冷加工工藝需要攻關,而在這幾些關鍵工藝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就屬發動機渦輪葉片的生產工藝。「斯貝」這台發動機,一共有35級渦輪,其上的所有葉片都要求必須是「無餘量精鍛」製造,而「無餘量精鍛」這種加工工藝,國內從來就沒人搞過,現在我們雖然買了精鍛設備,但卻對如何用這些設備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一無所知,那麼在這次的技術轉讓中,我認為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突破這一工藝難關。」
總不會是還想要錢吧?如果僅僅是要錢,以自己和老爺子之間現在的熟悉程度,根本不需要這麼拐彎抹角的好么?
吳達觀不是一個人回來的,和他一起到西和*圖*書京的,是一大票人馬,譚振華甚至還在其中見到了好幾位洋麵孔。
而且他之所以投入巨資在「飛豹」的研發上,第一目標也不是為了賣飛機……
「在座的幾位都應該不陌生,第一次斯貝會戰開始於1976年,當年首先進行的是全部使用進口原材料進行「斯貝」發動機的試製,為此,我們廠整理了超過42萬份技術資料、超過3萬套的專用工藝裝備圖紙,而國家也發動了全國的力量,進行了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成品附件和大型鍛件的國產化工作,那真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
隨著他的話語,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女性站了起來道:「吳老,劉總工、小譚總,在倫敦參加談判的這段時間里,我在結合我們廠「第一次斯貝會戰」及這段時間時間以來在羅羅參觀學習總結得出的經驗教訓,對整台發動機的生產組裝工藝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現在就向大家彙報一下。」
李孟珍說到這裏,臉頰上明顯泛起了一陣紅暈,顯然,那段過去不算久遠的激|情洋溢的歲月,留給了她非常難忘的記憶。
「還有一條,就是基礎材料了。」李孟珍繼續道:「我簡單統計了一下,除去上次會戰已經研製成功的結果,至少還有80餘項基礎材料需要全新研製,而和-圖-書這些,都不是靠我們一個廠能解決的,就算我們能從羅羅獲得足夠的技術資料,也需要國內的相關單位對這些基礎材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藝進行充足的實驗認證。」
拿到今天這樣的場合上來說,其實意義並不大,因為唯一不知道這些事的聽眾就是自己,而自己作為一個航發領域專業技術盲型的投資人,知道或者不知道這些內容,並不會對自己的投資行為帶來多大的影響……那麼,老爺子故意借李孟珍之口說出的這些內容,究竟有什麼更深層的含義呢?
這樣的結果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當然譚振華本也沒指望能通過一次簡單介紹就讓對方下定購買的決心,能通過幾天的「三陪」拿下阿連酋航空5架客機的訂單,這已經足夠讓他滿意了。
這一席話說的在座的幾人頻頻點頭,吳達觀則道:「這一條我們在倫敦的時候已經向羅羅方面提出過要求,他們也同意了,你接著說其他的。」
所以陳義堅和譚振華僅僅得到了謝赫一個會慎重考慮的承諾。
但這些內容,不正應該是吳達觀與胡克交鋒的主要戰場么?
還有,李孟珍剛才說了這麼一大通看似極為有道理的話,卻為什麼會讓人感覺有點怪怪的?
「在會戰開始后,我們很快發現,以當時國內的加工設備和手段,和_圖_書不可能完成這台發動機的加工,於是,在吳老的帶領下,我們跑遍了歐洲的先進裝備製造商,購買了700餘台設備,同時自己也配套製造了23台,引進了包括電解加工、電子束焊、金屬噴塗、真空熱處理、管子軌跡焊、真空釺焊、數控彎管精鑄、精鍛等最新工藝和加工技術,這些新加工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使得我們廠的生產技術和能力,直接躍升到了國際70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在國內航空發動機的幾大生產工廠中,我們廠的設備能力肯定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他現在這神態,這表情,為毛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儘管譚振華鼓動了如簧之舌將目前還僅僅是架全尺寸金屬模型的「飛豹」戰機吹出了花兒來,老成持重的陳義堅也能給人帶來不少的信心,但,謝赫最終還是沒能下定購買這型戰機的決心。
想了想,最後她又總結道:「當然,如果這次能吸取上次的教訓把這三大條都認證執行到位,我相信我們廠在航發製造領域上,能上到一個全新的台階。」
更何況譚振華還通過不斷地挖掘羅羅的好東西,向華夏領導們充分展示了「斯貝」這款發動機可以挖掘的潛力有多大。
對了,李孟珍剛才說了好大一通,其中心思想不外乎,在這次與不列m.hetubook.com.com顛的談判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也是華夏在與羅羅的第一次生意中,被別人故意搪塞、忽略的方面,算是從教訓中總結出的經驗。
「目前,已經與羅羅達成的協議分為了三大主要部分。」在西京發動機廠的一間小小的會議室內,吳達觀面對著幾位項目最核心的人員興緻勃勃地進行著總結:「第一,引進MK606的全套技術並進行國產化;第二,與羅羅共同完成TF41 912-B52的後續研發並進行國產化;第三,與羅羅共同開展RB168-Mk807增加加力燃燒室型號的研製並進行國產化;其中,凡涉及到發動機研製部分的,都由燃氣渦輪院總負責,劉大想同志將主持這項工作,凡涉及到生產工藝攻關的,都由西京發動機廠總負責,李孟珍同志負責這項工作,孟珍同志,你先來說說吧,對這一系列的發動機,你最熟悉了。」
謝赫王子在西京又待了幾天,在充分領略了華夏歷史的悠遠綿長和美食的博大精深之後,心滿意足地走了,他還得回國去向總統閣下及他的父親也就是總理閣下彙報這次非正式訪問的結果,而譚振華卻留在了西京,因為有人要回來了。
李孟珍說完坐下了,吳達觀笑眯眯地望向了譚振華道:「振華,聽了李總工藝師的發言,你有什麼想法和_圖_書嗎?」
隨著譚振華有不遺餘力地摻和,「飛豹」戰機沒有再像他前世那般几上幾下地折騰,整個研製進程有序且階段性的成果喜人,如此一來,一度被中斷的「斯貝」MK202發動機國產化進程也就被重新提上了議事日程;而且,隨著倫敦談判的進程不斷傳回國內,華夏的高層領導也終於認識到了,引進的「斯貝」技術和生產工藝雖然看上去稍微落後了一點,但對於華夏當前的工業基礎來說,卻正好是可以完全消化、吸收、掌握的。
老爺子問的好奇怪……
「但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面臨著很多的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是幾個,第一,比起引進技術和設備,我認為,質量管理體系的引進更為重要,這在我們第一次斯貝會戰中就能體現出來,同樣材料和設備,羅羅工廠生產的合格率就是比我們高,這不得不說,是他們對每一個生產環節都死扣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結果,所以這次我堅持在邀請的羅羅駐我們廠的專家人員名單中,加入一個質量管理體系小組。」
所以……
譚振華沒有立刻回答吳達觀的話,而是藉著低頭喝茶的功夫仔細回想,希望找出心中那種奇怪感覺的由來。
吳達觀再次微微點頭,一邊問道:「還有嗎?」一邊卻將眼睛轉過來望著譚振華。
老爺子這是敲響了得勝鼓凱旋而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