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焰火
第1384章 今時不同往日
買現成的零件來拼裝,這是最簡單最容易成功的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這是他從上輩子的無數案例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他也一直告誡著自己,這輩子絕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細數一下,從磁性材料、鋰離子二次電池、各種合金鋼到數控精密機床、巨型鍛壓機,從晶元產業到以光刻機為代表的半導體製造裝備,從石油精鍊到碳纖維、微孔膜,這些看起來投資巨大而漫長、收效也緩慢的產業才是構築他理想中軍工帝國的基礎。
與華夏本國裝備的「飛豹」戰機不同,編號「JH-7ES」的超豪華壕沙定製版「飛豹」上安裝了兩部「秦嶺」發動機,而「秦嶺」發動機實際上是由「斯貝」的推力加強版「TF-41」發展而來,由燃氣渦輪院的劉大想團隊與不列顛羅羅公司聯合研製。
在這種情況下,大量採用了西方原裝配件的「JH-7ES」的交付時間表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拖延,無奈之下,魔都飛機製造廠只能將所有西方提供的設備都撤下,換裝成全華夏國
和-圖-書產設備,但這樣一來,就和當初與壕沙簽署的協議有了很大的不同——客戶可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壕沙呀,說好的進口換成了國產,就算擱到華夏普通消費者身上恐怕也得立刻撥打315熱線投訴吧?
小霍克﹒西德利已經卸任,新任CEO托尼·溫希普與譚振華沒什麼交情,自然不願意沾手這種麻煩事,胡克爵士的立場也很尷尬,實在沒辦法做些什麼。
聽到這些消息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等著看譚振華的笑話,就連幾位「老朋友」也只能暗地搖頭。
對華夏的航空工業來說,這次變故帶來了另一方面的契機——充分驗證了華夏國產化之後的各種先進機載儀器儀錶在性能上已經可以與不列顛同類產品相媲美,但BAE系統公司卻認為,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你譚二強行從「耶馬邁」軍購案中分走一塊肉的梁子可還沒解開呢!
東西既然沒問題,那這個合同不能順利履行的原因自然是出在人身上,而對付人,譚二自認為,這是他的拿手好hetubook.com.com戲。
「今時不同往日」。
譚振華一直在如是告誡著自己。
1986年,那時的華夏剛剛接觸了西方這些先進機載儀錶設備不久,還在消化吸收全新的座艙布局、全新的設計理念,本身的基礎工業能力特別是電子和精密機械的能力也還有很多的不足,所以譚振華還得委曲求全地跑到倫敦向小霍克負荊請罪,自欺欺人地勸自己這是「猥瑣發育」,而在4年之後呢?
這一切都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8年的3.14海戰之後,西方世界明顯收緊了對華夏的武器系統出口,而到了第二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合作的進程甚至一度被徹底掐斷,就連另一個純民用項目「BAC II」支線客機的聯合研發進程都受到了嚴重波及,BAE單方面暫停了對該項目的支持。
而且應壕沙方面的要求,這型出口型「飛豹」上原本還應該安裝大量由不列顛BAE系統公司出品的原裝儀錶,以便與壕沙購買的「狂風」戰機保持最大限和圖書度的通用性,整個飛控系統也按照這些變化做了調整,還專門為此適配了大量不列顛制式武器的數據介面。
而且胡克本人也有頭痛的事要處理,因為受到「制裁」而暫時停滯的項目可不僅僅是「飛豹」戰機,「BAE II」既然都被牽連,「C919」自然也無法倖免,那他向譚振華力薦的IAE V2500發動機與「華夏商飛」的合同自然也岌岌可危。
大家都在等著看譚振華如何化解此次的危機,對此,二少爺只是淡淡地表示:
要知道當年譚二搞定壕沙達成採購48架「飛豹」戰機的合同之後,可是立刻飛赴倫敦向BAE「負荊請罪」的,並且在兜兜轉轉之後與胡克博士達成了選用當時尚未研製成功的IAE V2500發動機為C919客機首選動力、與BAE達成了聯合研製「BAE II」支線客機的協議,並且順水推舟地同意了壕沙方面提出的,以BAE系統原裝機載設備儀錶為標準配置裝備「飛豹」戰機的技術要求。
這一回,終於能讓埃里克和-圖-書那個慣於佔便宜從不吃虧的小子摔個大跟頭了吧?
在他們看來,卡住了這些零部件的出口一方面呼應了米國人制裁華夏的要求,另一方面呢,也有極大的可能導致華夏方面無法繼續履行「飛豹」戰機的出口合同,繼而造成這份戰機出口的巨額合同作廢,而那樣一來,壕沙人不就應該多採購一些「狂風」戰機了?
採購蘇27的合同草簽完畢,譚振華也終於可以脫身了,這是一樁對蘇俄和華夏都意義重大的軍貿合同,故而正式的簽約儀式將擇期由兩國政府的高級領導來進行,不過這些場面上的事已經與譚振華無關,他現在需要操心的是另一樁與他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重大合同的履行。
所以在引進BAE先進儀錶設備的同時,他一刻也沒有放鬆過督促華夏航空工業對這些設備儀錶的學習和研究,好吧這其實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華夏軍方對此一直看得相當清楚,國產化率一直是軍方考核裝備的一項重要指標,而向壕沙出口的戰機之所以能那麼快地適配國產化的儀錶設備,其實和*圖*書是因為,這些儀錶設備就是華夏自身裝備「飛豹」戰機的正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大家都知道的,譚二最賺錢的買賣是在金融市場上坑人,可他最喜歡投資的行業卻是製造業,特別是與軍工裝備有關的製造業,而且他還有一個和其他投資者相當不同的地方——他特別注重基礎技術、材料和裝備的投入。
雖然譚振華對壕沙方面再三保證,採用華夏國產零部件不會對戰機的性能帶來任何負面影響,而且還力邀壕沙派出技術人員對全部安裝了華夏國產設備的「飛豹」進行了多輪試飛,又嚴格按照驗收標準重新過了一遍全套試飛科目,但依然在很長時間里未能讓壕沙方面同意。
原定於從1988年末就要向壕沙交付的定製版「飛豹」戰機在因為研製驗收工作經歷了一段不出意外的拖延之後,終於可以交付首批12架飛機了。
這些就是造成了「JH-7ES」拖延的主要原因。
這段話可以理解為個人的成功需要積累,也可以理解為上層建築需要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