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焰火
第1405章 鉗子
後來的事,很多同學都知道了,一年多之後,在華夏魔都,誕生了一家由華夏交通部主投、「紅旗基金」參股的註冊資金只有一百萬美元、職工只有十幾個人的小企業,由即將退休的前任處長管桐賢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主營港口機械的製造,在他的建議下,這家企業起了一個含義頗深的字型大小——振華港機,英文簡寫為「ZMPC」。
PSA的妥協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為了能在瓜達爾港的建設和今後的運營中插|進一隻腳,免得喪失最後的話語權,PSA不得不同意了一系列嚴苛的合同條款,基本阻斷了其出工不出力的可能,同時,還在私下裡向譚振華做出了一些承諾。
至於「振華港機」的業務為什麼會發展得如此迅速,又是如何用了短短十年時間就掌握了大型港口機械的設計和製造工藝,那還要從企業成立之初,接到的第一樁業務說起……
這位即將退休的處長名叫管桐賢。
按照達成的協議,瓜達爾將港口地區其和*圖*書周邊約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及附屬水域划為「瓜達爾經濟開發區」,由「紅旗基金」與巴鐵政府合資組建的「瓜達爾經濟開發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及運營,其中,工程建設的主承包商為「華夏港灣工程有限公司」,整個經濟開發區招商及運營的主承包商為「九龍倉集團」全資控股的「瓜達爾經濟開發區運營有限公司」,而使勁了渾身解數,並最終向譚振華妥協的PSA則獲得了具體運營瓜達爾港的相關業務。
這才叫人的名樹的影,在知道了這位處長的名字之後,譚振華頓覺肅然起敬,也立刻和他套上了近乎。
這才叫「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今年已經57歲的管桐賢沒來由地就覺得心中一動……
所以,在管桐賢流露出對國外企業壟斷了港機製造行業的擔憂以及認為華夏有必要立刻在這個領域奮起直追的意思之後,譚振華立刻就鼓起了自己的如簧之舌,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看法,只是一直苦和*圖*書於未找到合適的合作者和領軍人物,如果這兩項能夠解決,他願意投資來做這件事云云。
整個瓜達爾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總承包商是「華夏港灣工程有限公司」,這自然是譚振華出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一貫作風,巴鐵方面對真正掏錢的大老闆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採取了默認的態度,只是在方案規劃和港口機械的設備採購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特別是港口機械方面,巴鐵人本著一貫「沒錢還要好東西」的挑剔精神,提出要採用的港口機械產品基本都是國際一線品牌。
譚振華將最後一鍬土填好,又用鍬使勁拍了拍,這才輕舒了一口氣,伸手試去了額頭上滲出的汗珠,擺了個自認為最帥的pose,對著一大堆圍著他的記者們展露出了笑顏,頓時點亮了一片閃光燈,差點閃瞎了眼。
這些品牌的東西雖然貴得離譜,但確實先進好用,再說了,反正也不要他們掏錢買,那自然能弄多好弄多好不是?這些東西可是能用hetubook•com.com上很多年的。
巴鐵,在譚振華的布局中,不但是華夏破除馬六甲戰略困局的一把鑰匙,也是勾連中東能源通道、虎視波斯灣的橋頭堡,更是卡住印度洋中那位「暴躁三哥」之鉗的上顎!
幾番談話,更堅定了譚振華的信心,就是他!
這位處長今年50有7,按照他的年齡和級別,基本已經升遷無望,按照譚振華一開始看到他的認知,他還以為這位能進入這個談判代表團,是上面按照這些年的慣例在中層領導幹部退休之前,給安排了一次出國的福利呢,直到他知道了這位的名字。
不過他也不是全無所獲,至少,他認識了這次隨著交通部談判代表團一同前來的一位水運司主管港機的處長。
隨著這顆象徵著友誼與合作的樹種下,耗時2年有餘的「瓜達爾港開發項目」也終於結束了冗長的談判,即將進入實質執行階段。
十年之後,「振華重工」已經佔據了全球超過70%的港口機械市場,成為了事實上的壟斷王者。
m.hetubook.com.com該回仰光了,去摘取那顆他已經培育了許久的果實。
2002年,時任華夏國家元首訪問米國並途經舊金山,恰逢裝載著「振華重工」向米國交付的四台巨型起重機通過金門大橋,因為起重機頂端距橋下只有30公分,為慎重起見,舊金山市臨時關閉了金門大橋25分鐘,造成舊金山市交通堵塞,從車上下來的人們都涌到了金門大橋兩岸一睹「肇事」的華夏起重機的風采,一時萬人空巷,華夏國家元首的車隊也停下來並獲悉了此事,此時此刻,他的心中也一定充滿了驕傲。
9月的伊堡正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這座背靠高峻的喜馬拉雅山脈、面朝寬闊的印度河大平原、東依秀麗的拉瓦爾湖的年輕城市,群山起伏,湖水清澈,再被勤勞的巴鐵人民三十年來不懈地建設之後,宛如一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大花園。
既然是一把鉗子,那有了上顎自然還得有下顎。
受邀與哈克總統一起,到夏克巴利山頂公園親手種下一棵樹,是譚振華此次在www.hetubook.com.com伊堡的最後一項正式行程,要知道在這裏種樹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的,當年這座山頂公園開園的時候,在這裏種下第一棵樹的可是周首輔。
其實按照譚振華的想法,他原本是想藉助這次的大工程建設,順便拉一把國內港機的製造水平的,可在與交通部及下屬「華夏港灣工程有限公司」派來接洽談判的代表團進行了一番溝通之後,他不得不遺憾地放棄了這個想法——實在是華夏目前的港機產業太羸弱了,根本沒有與國際一線企業競爭的能力。
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瓜達爾開發案塵埃落定,譚振華也與巴鐵政府及軍方上下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友誼將越來越堅固,直至牢不可破。
再後來,「振華港機」業務發展迅速得宛如坐了火箭,很快就佔領了華夏國內幾乎全部市場,並橫向拓展到了涉及鋼結構應用場景的方方面面,大大超出了港機的範疇,產品行銷全世界,企業便改了個名字叫做「振華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