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焰火
第1418章 Fake News
這是從安南戰場上黯然撤退之後,整個米國社會的共識。
嗯,以譚二這種事兒逼的體質,簡直就是一定的……
恐怕這也是全世界對米國的統一認知,米國曆屆政府都是將國內事物特別是每4年一度的總統競選當成全世界最重要的事來看待的,而要爭取選民的支持,這個社會就肯定無法承受在一個遙遠到至少一半米國人都不知道具體地理位置的地方打一場大規模的,為不相干的國家復國並由本國軍隊承受巨大傷亡代價的戰爭。
這就是要發動這場戰爭,布希總統和他領導的本屆米國政府所必須面對的最後,也是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他必須取得多數民意的支持,從而藉此推動戰爭授權獲得國會的批准。
在眾多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米國的民意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面對洶湧的輿論,民主黨人選擇了妥協,戰爭議案被國會兩院迅速通過,布希終於獲得了戰爭授權。
主持人和-圖-書問到:「有多少個?」
戰爭的腳步在一天天地臨近,可直到此時,沙大木依然不相信米國人會對他下手,他甚至還多次發表電視講話宣稱,如果米國人攻擊伊克拉,那麼必將遭受比安南戰爭更慘重的失敗!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譚公子既然已經在此訂下了一顆釘子,那假以時日,能否攪動這片土地上的風雲?
這一重磅新聞隨後在米國的各大新聞媒體上被反覆播出,布希總統更是就此事一連六次在媒體面前就「娜依麗的哭訴」發表電視講話,表示絕不能容忍這種行徑!
怎麼說呢?知道這位總統先生最後結局的譚振華對他還是保有一點點同情的,畢竟一國元首被人用一袋「洗衣粉」栽贓並最後上了絞架,實在讓人嘆息;可看到了他此刻的表現,譚振華又覺得這位也實在是咎由自取——身為一國元首,你得有最起碼的政治智慧和自知之明,當年北安南身後站著的,https://m.hetubook.com.com那可是蘇俄和華夏,這才讓米國人難以放開手腳動手,不敢越北緯17度線的雷池一步,可你伊克拉的所作所為如今被全世界所唾棄,放眼全球,連一個為你發聲的國家都沒有,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眾叛親離」,你還憑什麼這麼自我感覺良好?
1990年10月10日,同學們熟悉的「Fake News」製造者,米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上播出了這樣一段採訪視頻,由電視台主持人連線採訪了一位據稱是科偉特一位名叫娜依麗的,年僅15歲的護士。
對於政壇老手、整個計劃的制定者和堅定的推進者,總統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來說,這些,顯然早就預料到了,也為此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不過么,從實際利益來說,譚二還真得謝謝這位總統——要不是他的「幫忙」,「紅旗安保公司」如何能在中東這塊關係錯綜複雜的和圖書全球熱點地區拿到一塊小小的基地呢?
報道還隨後補充說,根據其他護士的舉證和後續調查,大約有312名科偉特當地醫院的嬰兒,遭遇到了如此殘忍的對待……
毫無疑問,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這都是完全泯滅了人類基本良知和道德底線的惡劣行徑!
面對鏡頭,娜依麗聲淚俱下地控訴道:「一群荷槍實彈的伊克拉士兵闖進我工作的醫院,直接衝進了育嬰室,不顧醫務人員的解釋和阻攔,強行打開了育嬰箱,將裏面的早產嬰兒取出來,然後把這些脆弱的小生命無情地扔到了冰涼的地板上,任由他們悲慘地死去,然後,把我們的保育器運回伊克拉。」
在華夏的任意一條街上隨便抓住一位路人問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米國人打仗最怕什麼?」得到的答案99.99%應該是:「怕死人。」
所以這其實是一樁徹頭徹尾的「Fake News」,不過等這件事大白于天下的時候,已和*圖*書經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之後的第三年,那時已經沒人在乎一個護士的真假了,甚至就連有人為了炮製這樁「Fake News」而支付了高達1800萬美元的好處費這事都沒人追究,反正米國人在這場戰爭中的損失極其輕微,而好處卻撈得盆滿缽滿不是……
娜依麗答道:「我看到的就有15個。」
很多米國民眾都通過各種途徑對此表示了不滿,他們認為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甚至有記者在白宮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直接當面質問布希總統:「你是否會把自己的孫子送上戰場?」
好吧,芊之羽現在來公布一下這位「育嬰箱慘案」的目擊者,在電視鏡頭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控訴著伊克拉反人類罪行的,年僅15歲的「娜依麗護士」的真實身份——她其實是科偉特駐米國大使薩迪·納塞爾的女兒!
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等聯合國限定的那個最後時刻的到來。
必須承認,絕大多數hetubook.com.com米國普通民眾都是善良的、耿直的,如果按華夏人的評價,那就是還有點「憨」,自二戰以來奠定的全球領導者地位,又讓他們普遍懷有一種驕傲的大國心態,認為米國應該也必須是普世價值的領導者和捍衛者,你伊克拉和科偉特兩國在中東撕逼我們米國人可以不參合,但你犯下這種反人類的罪行那就不可饒恕了,必須要接受懲罰!
在親共和黨的媒體上不斷鼓吹著發動這場戰爭的正義性和必要性的同時,民主黨掌控的媒體也陸續刊登了一些文章,比如,由米國國防部後勤局對傷亡情況的模擬結果就通過這種途徑被公之於眾:預計戰死人數為1.5萬到1.7萬,且國防部已經根據這個數字在向供應商採購裹屍袋。
當天,有關「育嬰箱慘案」的報道就被全球700餘家電視台播出,並迅速激起了一片對伊克拉的聲討之聲,所有媒體都一邊倒地在社論中宣稱,必須追究犯下這樁反人類罪行的伊克拉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