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軍工霸主

作者:芊之羽
重生之軍工霸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焰火 第1495章 今天以後

第七卷 焰火

第1495章 今天以後

談判進行得異乎尋常的順利,巴頓焊接研究院與華夏鋼鐵研究院很快就達成了一項長期合作的協議,將聯合在華夏京城成立一家「巴頓-華夏金屬材料及焊接研究院」,該院將被納入「矩陣」實驗室體系管理,成為該實驗室事實上的「金屬材料及加工工藝研究中心」。
除了這項成果,巴頓焊接研究所還是脈衝電弧焊、活性和惰性氣體保護焊這些工藝及焊接設備的實際發明者和行業領先者,更於1969年首次在太空實現了電子束、等離子和熔化焊接試驗,進入80年代后,又開展了保護塗層和耐磨層的熱噴塗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74歲的老所長佝僂著背脊,用微微顫抖的手默默地關上了資料室的大門,小心地將其鎖上,心中無比黯然。
說實在的,當滿頭白髮的鮑里斯﹒葉甫蓋尼維奇﹒巴頓院士看著一群年輕而朝氣蓬勃的華夏年輕人來到了自己已經工作了39年的研究所和*圖*書資料室中,用一些他不熟悉的設備一頁頁地將那些凝聚了幾代人心血的資料都拷貝進計算機,然後興高采烈地帶走的時候,他的心情是無比複雜的。
他知道,那些成果的價值,遠遠超過華夏人為之付出的1億美元,但現在,他又能如何?
巴頓焊接研究所成立於1934年1月,自1953年開始,該所就由烏克欄科學院院士鮑里斯﹒葉甫蓋尼維奇﹒巴頓擔任所長至今,巴頓老先生今年已經74了,是全世界現代金屬材料及焊接領域的奠基人之一,毫無疑問的泰山北斗!
所以說,巴頓焊接研究所,就是焊接領域內的無敵王者!
它在焊接領域的地位,堪比光學屆的蔡司!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當年譚二參与的那一場兵器工業部向巴鐵出口坦克受挫后組織召開的那場會議吧?在那次會議上,祝宇森介紹了「電渣重熔」技術,並重點說明了華夏是獨立發展的這m.hetubook.com.com項技術,但在國際上呢?這項劃時代的冶金技術卻是由巴頓焊接研究所的著名冶金與焊接專家梅多瓦爾院士於50年代在電渣焊接的基礎上研究發展起來的,並被CIA竊取后流傳到了西方世界。
也許,永遠也不會再有訪客到來。
現在,養活這家研究所的責任可全部都壓在烏克欄身上了,而現在的烏克欄,其工業循環的鏈條卻已經不存在了!
今天以後,這些資料將靜靜地待在這裏,與灰塵、蛛網和蠹蟲為伴,等待下一次訪客的到來。
前蘇俄留給烏克欄的遺產是極為豐厚的,在世界範圍內比較的話,有不少工業門類都處於領先地位,也造就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企業,比如號稱「動力沙皇」的馬達西奇出產的航空發動機、比如撐起了前蘇俄大飛機半壁江山的安東諾夫設計局、比如T-80坦克的製造商之一哈爾科夫馬里舍夫工廠、比如前蘇俄導彈的主要研hetubook•com.com製和生產單位南方設計局和南方機械製造廠、比如蘇俄航母的唯一生產企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等等等等。
但願這些資料到了那個國家之後,能發揮出它們真正的作用吧。
「好的,總統先生,我會立刻就此事與徐先生展開談判。」庫奇馬微笑著點頭贊同了總統先生的決定,「我想他會為此開出一個好價錢的。」
他已經老了,可既然他還是巴頓焊接研究所的所長,就不得不繼續操心全所上下3500名員工的生存問題,還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令人傷感的事實——他為之貢獻了全部青春、熱血和智慧的國家,已經不存在了,消失了;他從少年時代就為之奮鬥的理想,破滅了!
該院僅基礎建設投資就將高達2億人民幣,將在華夏京城擇地新建一座包括科研大樓、研究人員生活保障設施在內的科研園區,「矩陣」實驗室承諾前5年每年投入不少於1億美元的科研經費;巴頓焊接研m.hetubook•com•com究所將長期派駐一支不少於100人的科研團隊常駐華夏京城,由著名的金屬材料及焊接專家、巴頓焊接研究所副所長、烏克欄工程院院士梅多瓦爾教授擔任烏方院長,華夏鋼鐵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李正邦教授擔任華方院長,烏方人員實行輪換制,研究成果由「巴頓-華夏金屬材料及焊接研究所」享有,可以向第三方有償轉讓,烏方可以獲得轉讓利益的30%。
但如果要在這其中挑選出一樣最能代表烏克欄在這顆藍星上的科技地位的話,那麼,這些都不夠格。
庫奇馬立刻就明白了克拉夫丘克的用意——巴頓焊接研究所,它從事的是金屬加工領域最基礎的研究,掌握的技術,也是很難界定軍用和民用的,這家研究所的成果轉讓完全可以以資料及人員交流的方式隱秘地進行,相對來說動靜要小很多,而且就算出了什麼狀況,也非常容易推脫,這是一個用來問路的最合適的石子!和圖書
隗寶和包袱,就這樣完成了奇妙的角色轉換。
除此之外,巴頓焊接研究所所有的歷史研究技術資料將向「巴頓-華夏金屬材料及焊接研究院」開放,並一次性進行知識產權授權,「巴頓-華夏金屬材料及焊接研究院」可以在這些過往技術上進行改進、發展,取得的成果無需再取得烏方的另外授權即可自行支配,為此,烏方將獲得一筆金額高達1億美元的經濟補償。
對烏克欄來說,巴頓研究所自然是無價的隗寶,但這塊隗寶現在的處境卻著實不那麼美妙——這是一個擁有3500名工作人員、9名院士的大型研究所,在前蘇俄那個沒有知識產權概念的時代,其所有的研究經費及人員開支,全部都來自於國家撥款,以全蘇俄之力,供養這樣一家頂尖的研究所當然毫無問題,可現在呢?
現在,此刻,他只是一個為了五斗米而不得不折腰的,風燭殘年的老人而已。
巴頓焊接研究所,才是烏克欄最閃耀的那顆科技明珠!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