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豆沙排包
湘姐兒這樣吃飯香、胖乎乎的小孩兒簡直是所有爺奶心中的夢中情孫,她在邊上吃得這麼香,真替沈渺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紀的老翁、老嫗的駐足觀望,也有與湘姐兒差不多歲數的孩子被吸引,拉扯著爹娘的衣裳,吸著手指眼不錯地盯著。
以上輩子做包子的經驗來看,一斤紅豆兌水泡發研磨后能有兩斤,一條排包放二兩餡就差不多了,因此一斤麵粉、一斤紅豆再加一顆雞蛋、二兩糖,約莫能做出七、八條排包。
她很快便決定要做後世非常簡單、好吃的豆沙排包。這樣手抓餅是咸口,再賣個甜口的,也算能兼顧甜咸兩黨的口味。當然,像她這種嘴廣的,什麼都愛吃,那估計兩樣都會買。
因此這個大宋雖外有強敵,卻暫無兵禍,又遇上連續的豐年,漕運亨通,汴京的糧價也漸漸平穩低廉,才有了沈渺如今購糧的遊刃有餘。
等李嬸娘家裡會司晨打鳴的大公雞又跳上牆頭喔喔喔,沈渺也做好了。她錘了錘胳膊和腰,抬頭一看,窗外黑漆漆的天已經變成了青灰色,東方的天際已經白了,該出攤兒了。
糖比鹽便宜,三十文一斗,鹽差不多得六十文一斗。
她吃起東西來認真又專註,雙手捧著大排包,一口接一口,嘴角沾上紅豆沙,像個驟然掉進米缸的小倉鼠。
沈渺聽那些男人們說得唾沫橫飛,大約聽明白了——此時的大宋竟然發現了露天石油,還將其應用在了武器裝備上,做出了以石油為燃燒物的攻城的投|擲|彈。
沈渺讓她坐在小凳上,今兒給她飛快地編了個花苞雙丸子頭,用紅繩紮緊,湘姐兒摸了摸耳後兩個圓圓的髮髻,跑出去扒在灶房外的大水缸邊上照鏡子,看見后登時彎起眼睛笑了。
「這是我做的豆沙酥皮烤饅頭。」沈渺想了個符合這世道的名字,將桌上用細棉紗遮蓋的紅豆排包掀開,「往常饅頭多是用蒸的,我想著烤一烤或許也好吃,便試著做了些。我家阿妹吃的是沒切的,其實這一條能切四塊,夠一家三口搭配些茶湯和圖書吃一頓早點了,只要八文錢,單塊買也成,三文一塊兒。您瞧瞧,都是篩得精細的細面做的,裡頭還加了雞蛋和糖,豆沙包得也多,今兒一早我起來現烤的,滋味好得很,您買回去就算今兒吃不完,明兒還能吃呢,如今這天氣,能放兩三日!」
沈渺把攤子整理好,給濟哥兒塞了個小籃子,裏面裝好了兩條切成塊兒的紅豆包,叮囑他去書局時一定給掌柜和夥計都分幾塊吃,便將他趕去書局抄書。湘姐兒則留在她身邊,沈渺準備讓她幫著收錢,這樣她便可以專心烙餅。
濟哥兒倒是沒剃,之前生病披頭散髮了一兩天,後來好了,但他也只會梳兩個總角。
好主意!沈渺便決定讓濟哥兒打明日自個去抄,雖辛苦了些,但抄書是練字、讀書、得到抄本一舉三得的好事兒。
篩好的細面、雞蛋、酵母、糖與清水,攪打成型加點豆油,直到麵糰能拉出手膜,醒發分劑子,鋪紅豆餡,下半部分切成有條狀,再從上至下捲起來,送進預熱好的烤餅爐子里……沈渺一人忙得團團轉時,濟哥兒揉著眼睛出來了,默不作聲便蹲下來幫她燒火。
不算她這個人工,只加上酵母、油、柴火炭火之類的費用,一條排包的生產成本估摸在2文錢左右。
「聞著還挺香,沈娘子,這又是什麼?」那老大娘忍不住嗅了嗅這空氣中經久不散的烤麵包香氣,「這餅好香甜的味道啊。」
「這孩子吃得真香,生得也好。」有個拄著拐杖的老大娘笑眯眯地望著湘姐兒大快朵頤,「好孩子真能吃!能吃是福!以後少不了大富大貴!」
豆沙排包成本算下來比肉腸低多了。
湘姐兒便高興了,也不追問了,不管阿姊做什麼,肯定都好吃!
沈渺一聽就知道她又饞了,笑道:「等回了家,頭一鍋便做給湘姐兒先嘗。」
這是方才胖娘子送來給湘姐兒的蜜棗湯。
沈渺今日便沒有找顧家借車,昨日買的大背簍和長扁擔派上了用場,而且家裡有了院牆和門,m.hetubook.com.com就不用留人守著門戶了。她便將食材放進背簍里背,桌子和爐子捆好用扁擔挑,一手扶著扁擔,湘姐兒替她拿板凳,濟哥兒手裡拎一筐炭火。
「吵醒你啦?」沈渺順手從桌上撈一條切好的雞排,賽進濟哥兒嘴裏。
湘姐兒先是一臉嚴肅地將永豐糧鋪掌柜給的憑據收在了自個的小荷包里,之後立馬很期待地仰起臉問:「阿姊又要做什麼好吃的了?」
雖說能住在內城的「汴京人」大多日子都過得還算富裕,尤其金梁橋離大相國寺和御街都不遠,周圍住得達官貴人數不勝數,但素餡的東西還是不好賣太貴。沈渺略思量了會子:這排包個頭不小,若是切開能切出4個包子大小呢,最終決定一條排包賣八文錢,若是想切開單買,便三文一個。
這時候的孩子髮型都好笑,有的小孩頭髮會被剃得精光,只留頭頂、左右後腦三塊頭髮,然後編三個小辮或是揪揪,喚作「鵓角」。
眉目秀致,真好看。
給湘姐兒梳完,沈渺順帶把濟哥兒也拎過來梳頭髮。前幾日沒顧得上捯飭他,他每天自個梳兩個總角發包,配上他那認真嚴肅的神奇很有些好笑。
他這個年歲的孩子才留頭沒多少年,現在頭髮才留在肩頭下面一兩寸長點兒,沈渺便用手籠著頭髮梳,額角、鬢角都留下不少剛長出來的碎發扎不起來,這些毛毛碎碎的頭髮也只能這樣垂下來了。
沈家人五官生得都不錯,膚色也白,濟哥兒被這個髮型襯得人都少年氣了不少。
這不用銀錢的東西總是一哄而搶就吃光了,好在頭一個擠上前問的老大娘也搶了塊放嘴裏,真是甜滋滋、軟綿綿,香氣在舌尖就蕩漾開了,她還想吃呢,那一碟子已經被搶光了。
沈渺便笑了,麵包確實烤一烤滿屋子都是香味,以前她便很喜歡麵包店裡的味道,聞著都覺著暖和安定。
沈渺之前換算過,一斗約莫是九宋斤多,用後世的斤數大約是十一斤多,賣粗面回來自己篩要實惠得多,只是有些費功夫。
和圖書沈渺決定給他扎半丸子頭。
沈渺已經決定了,明兒擺攤她就不搭著賣肉腸了,腌肉腸費鹽費香料,成本下不去。
紅豆排包一下便賣了不少,沈渺趕緊招呼湘姐兒收錢,湘姐兒只好戀戀不捨地將她那大排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沈渺桌下的背簍里,站在板凳上,乖乖地挨個收錢裝進陶罐里。
隔日又是天不亮便起來,先將肉排都復炸一遍,便開始做紅豆排包。排包要現烤才好吃,因此她昨晚只是做好了紅豆餡、篩好了麵粉,今兒早早起來便是為了烤麵包。
順帶在心裏把「做奶香紅豆包」的念頭劃掉,這奶價實在做不起啊。
烤餅路子火候不夠穩定,這就得考驗技術了。
這時,對街專門賣糕點的鋪子掌柜魏餚牽著驢車正好經過,他正為熟客送去預定的喜餅,卻被這飄香十里的、從未聞過的麥香吸引得停下了腳步。
買完紅豆與麵粉,又去不遠處的王家乳酪問了問牛乳的價——得知二百五十文才能買一斤之後,沈渺問完便微微一笑,立刻轉身就走。
「還是阿姊梳的頭好看!」
這紅豆排包外頭還刷了一層糖液才進爐子里烤的,因此金黃中還帶著一點酥皮,一口咬下去,外酥里軟,裡頭烤得蓬鬆暄軟,用手一扯可以拉絲,豆沙綿軟卻又因為是手工捻碎的,還夾雜著顆粒感,更添一些口感層次。
她一心二用聽得入迷,餅都險些糊了。
不僅如此,已經有嘗過沈渺做的手抓餅的食客果斷下手買了:「我要兩條,這是十六文錢!」
今兒她一到,便有昨日沒吃上餅的食客過來侯著了。
那個壯碩闊綽的大漢又來一下要了三個餅,還要雙倍醬,沈渺便開始忙活了。湘姐兒乖乖坐桌邊的小板凳上,啃著沈渺給她專門做的、比她腦袋還大的巨大型紅豆排包。
其他能紮起的,便高高束起在頭頂扎個圓髻,用衣裳同色的藍布條紮好。沈渺故意留了長一些的飄帶垂在腦後,梳好后,把人拎起來左看右看,看得濟哥兒臊成了只熟蝦,沈渺才挺滿意地點點頭。
湘姐兒和*圖*書今兒穿的還是沈渺給她做的鵝黃衣裳,耳後兩個小揪揪圓圓的,用紅繩子打了個蝴蝶結,繩帶垂在耳邊,襯得她小胖臉更圓更白|嫩了。
濟哥兒說:「阿姊,不買書,我與南城門附近有一家蘭心書局的周掌柜相熟,他那邊可自備筆墨紙硯,交兩文錢便能在書局裡自個做抄本。一本《論語》抄個三五日也抄完了,比買現成的好,我在劉夫子那讀書時,大伙兒都是自個抄。」
順帶又用小刀切了一塊下來,利落地切成丁,由著試吃。
沈渺笑了笑,正好做好兩個「全家福」手抓餅,說了慢用遞給那大漢,順手又將桌角的竹筒給湘姐兒遞過去:「喝點茶湯,別噎著了。」
「給俺們裝四條,這味兒得勁。」
紅豆、綠豆等皆為八文一斗,價格也很低廉。
如今遼國成了金國不能南下的屏障,宋趁機擴兵之餘,還學會了開鑿「火井」,並在軍器監中專門設立了「猛火油作」、南北作坊和弓弩院,專用來研發熱兵器,並製造各種強勁武器,這讓遼金兩次毀約掠邊都沒能討了好。
在後世,如果有空氣炸鍋,甚至可以全程不揉面直接用空氣炸鍋做,哪怕是個廚房小白都能做出來十分柔軟拉絲的紅豆排包,但在大宋,沈渺的土窯又還沒幹,只得將就著乖乖用烤餅爐子來做。
她忙完,打發湘姐兒給小雞崽兒用碎瓦片搭個能遮風擋雨的雞窩,便將紅豆泡上了,又開始炸雞排、豬排、切黃瓜條之類的,把明日做手抓餅要用的所有食材都準備好了,她便早早睡下。
也不僅僅是糖。她昨日擺早市時,聽見周圍攤販與食客高談闊論國事,這才知曉她如今的這個宋,與北面的遼、金三國鼎立,西夏卻還未曾出現,因大宋強盛安定,党項部尚是大宋的五州藩鎮,李元昊以及他的後人身為節度使並未稱帝建立西夏。
湘姐兒又乖乖捧著竹筒喝湯,喝了口茶湯,接著啃巨大麵包。
而金國雖已崛起,卻因不堪重負的進貢與遼有解不開的死仇,他也如歷史上一般與大宋示好,請大宋與之共https://m.hetubook.com.com同抗遼,但如今執政的官家卻是個難得的聰明人,他心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便一直在遼金之間遊走周旋。
安頓好明日擺攤的事兒,沈渺帶著濟哥兒去買了一套筆墨紙硯,還買了個竹編的大背簍、十個最大的竹皮蒸籠屜、一根扁擔,回去路上路過了一家書局,本想給他買幾本書,但看了書價太貴了,四書五經全部買下來竟要好幾貫錢。
現在好了,遼金宋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方是帝王平衡之道,可惜沈渺那個世道的宋不明白這個道理,最終與虎謀皮,昏君跌出……
不過大宋的疆域里能用來養牛羊馬的草場太少了,現在的牛也大多用來耕種,都金貴著呢,很少專門用來產奶的,如此想想好似也能理解了。
三人浩浩蕩蕩出門掙錢去。
沈渺領著倆「小幫工」,出門買了好些東西,今兒的粗面還是十文一斗,細面卻要三十文一斗。
沈渺昨天在幾家糧鋪之間來迴轉,終於選定了一家「永豐糧鋪」,這家的粗面篩得最乾淨,沒有太多的石子壓秤,沈渺便在那兒買了三斗粗面、三斗紅豆、兩斤糖、兩斗豆油,且這家糧鋪的掌柜會做生意,不僅給她抹了零,還說一會兒讓夥計替她送上門去。
明兒先做五十條試試,她買了這麼多材料,應該夠做好幾日了。
這宋朝的牛奶也太貴了吧!
沈渺所在的這個宋朝早已與她熟知的北宋大有不同了。在糖液中加瓦片使得糖液分層取得白糖的製作技法早已推廣,糖的產量跟著大大提升,老百姓也能常吃得起了。
「沒有,是香醒的。」沈濟一邊嚼一邊拿蒲扇給爐子扇風。
湘姐兒也早都被香醒了,她自個穿了衣裳,便捏著頭繩來找沈渺梳頭。自打沈渺給她換著花樣梳麻花辮、雙馬尾、蝴蝶結丸子頭、公主辮髮等等髮型后,她便開始嫌棄濟哥兒給她梳的雞窩頭了。
遼金河蚌相爭,宋要做漁翁,不能做另一隻蚌。因此往往遼佔上風便與金合作擊遼,金佔了上風,又與遼通商合作、背地裡支援其糧草武器……
而這東西做起來又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