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流浪,在維多利亞的民居中
第三十三章 軍情九處在行動
「模仿案的數量遠比盟約卡片出現的次數要多,而且分佈也相對分散,應該不是『這個規則最近才誕生』的原因,你覺得這是為什麼?」
「總不可能是一群二代玩偵探遊戲吧?」D級人員想不清楚自己拿著放大鏡在曾經發現屍體的地方走動有什麼意義,但考慮到減刑的可能,他還是選擇乖乖照做。
「守誓者……加入天秤……違背盟約……處刑……骷髏面具……領針……」
「R先生,結果出來了。」Q女士的話語簡潔明了,R先生立刻道:
Q女士的語氣沒什麼情緒,R先生卻是皺眉道:
「之後我會要求建立模仿案回訪機制的。」
「直接說結論吧。」
「嗯,按照你們說的做,完成後就能減刑對吧?」頹廢中年人點點頭,R先生也沒有多說什麼,示意「管理員」打開黑色小提箱,而被細心保管的,卻是一隻放大鏡。
當放大鏡被再次裝進黑色小提箱,R先生這才仔細閱讀那些「死亡訊息」,憑藉這些血字,基m.hetubook.com.com本已經可以確信,盟約卡片確實源於「天秤」,而且,還涉及到了怪異化核心的守誓者……
「這是什麼?!」
「內容呢?」R先生冷漠地詢問道,D級人員似乎也在這冰冷的語氣中得到了些許冷靜,結結巴巴地閱讀起來:
但作為評價為B級的神奇物品,它也有著可怕的副作用,如果無法在一個晝夜內控制兇手(無論是自己還是警方,又或者是不相干的人也可以),就會在時限到來后的下一個夜晚死去,死亡的過程與上一個死者完全相同。
「好的。」
「好的。」下屬沒有廢話,立刻開始進行通訊,而R先生則是鑽進車裡,朝著發現屍體的公園趕去……
聽到D級人員發出一聲驚呼,R先生立刻上前兩步,沒有去看那放大鏡,而是直接問道:
「所有關於『盟約卡片』的模仿案所在的區域,基本都有其他模仿案同期發生,根據警方後續的調查結果,這些模仿案的兇手就和-圖-書是死於『盟約卡片』模仿案的死者。」
聽著電話被直接掛斷,本來還想說點什麼的R先生表情微微一僵,卻也沒有再撥回去,只是將手機揣進兜里,這才道:
「日安,管理員。」R先生點頭致意,隨即看向那個頹廢中年人道:
「也就是說,這些帶有盟約的紙條,很可能並不是模仿犯,而是觸發了幽魂的規則?比如……處刑?」
「比起這個……」R先生不打算浪費時間和Q女士討論案件回訪的問題,他當即轉移話題道:
「血字!一大片血字!」D級人員顯然對於眼前的超現實場景感到有些驚悚,明明用肉眼什麼都看不到,但透過放大鏡,他卻看到了大量的,彷彿將一個人全部血液抽出一般的大片血跡,而在這些血跡中,一行行凌亂的字母組合成似乎有些意義的字句,這讓他多年的人生觀出現了扭曲。
Q女士反駁了R先生的觀點,對此R先生並沒有什麼不快,只是再度沉吟片刻,這才道:
大量有意義,卻又https://m.hetubook.com•com含糊不清的文字從D級人員的口中傳出,甚至連字體、形狀都一一講述后,R先生才示意管理員可以將人和物品帶走。
Q女士肯定了R先生的觀點,R先生則是微微踱步,然後才道:
「你看到了什麼?」
「日安,R先生。」手持一隻純黑色小提箱的男子揮手和R先生打了個招呼,而他的身後,是一個戴著手銬,面容蒼白,滿臉胡茬,看起來很是頹廢的中年男性。
「我們去盟約卡片那邊的案發現場,打電話讓那邊的警察保護現場,不要放多餘的人靠近,打電話給X先生,我要調動B—44,再給我調一個D級人員過來。」
「不排除這種可能,按照《天秤盟約》的內容,守誓者會對墮落的處刑者予以懲戒,這些模仿犯顯然觸犯了戒律,不過原作並沒有關於盟約卡片的內容,只有『突然響起的鐘聲』之類的描述,這卡片應該是由於某種二創或者幽魂自身的意志而出現的。」
B—44,是維多利亞軍情
和圖書九處收藏的一件神奇物品,外表看起來是一枚普通的放大鏡,但手持它在案發現場調查,就能夠看到「死亡訊息」,尚且不知道這種死亡訊息究竟是來自於死者死前的想法,還是這件神奇物品憑空捏造,但毫無疑問的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切實地找到犯人的痕迹。「電話里說有些麻煩,你那邊幫忙收集一下最近比較熱門的二創,剩下的等我回總部再談。」
大約一個小時后,在公園裡等待多時的R先生終於看到了熟悉的轎車停靠在路邊。
「這是我們的疏忽,畢竟我們只負責幽魂相關的問題,確認是模仿案后就會交由警察處理,而警察部門在結案后也不會主動聯繫我們這些隱秘部門進行案件彙報。」Q女士語氣平淡,彷彿是在說什麼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一般,不過末了,她還是加了一句:
「你是想說處刑本身也存在某種規則和限制,而不是針對所有模仿犯?」Q女士顯然對這方面也有所猜測,R先生見她這麼說,輕輕點頭道:
「我開https://www.hetubook.com.com始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根據目前手頭的卷宗,排除涉及盟約卡片的死者,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模仿犯都會取走死者的一部分財物,但真正出現了盟約卡片的案子只有這個數量的三成,也就是說,有七成拿走了被害人財物的模仿犯並沒有觸發這個規則。」
不過很快……
不過每個D級人員都是社會意義上已經「死亡」的死囚,這個副作用反而能夠讓人更直觀地看到兇手的作案手法。
「規矩已經知道了?」
……
「這麼重要的情報,情報部門是怎麼做事的?」
「今天這具屍體身上發現了不少財物,我在想,是否是因為他竊取了死者的財物,才觸發了規則?」
「拿著它在那個白線勾勒的人形附近尋找,發現異常后立刻通知我們,明白了嗎?」管理員簡單地介紹著放大鏡的用法,那D級人員對於這種奇怪的要求雖然感到意外,但還是拿起放大鏡,開始沿著白線走動。
出現在眼前的,毫無疑問是一場凶殺案,但手中毫無特色的黑色放大鏡卻是那樣的古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