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收復大好河山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軍事會議!(二)
「委員長說得對,攘外必先安內,先要將內部隱患清除,才能一心一意抗敵,內患不除,終將會釀成巨禍,其後果遠比日人佔領我們幾個省還要可怕!」張群鮮明地支持道。
首先誰來指揮的問題,好的計劃沒有好的執行者,一樣還是白搭,可以預見,于孝侯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這個時候哪怕小勝一場,對扭轉東北軍在民眾的印象以及鼓舞士氣都是極好的。
「屬下覺得,至少有七分把握!」主戰的于孝侯站起來道,「其一,我們這個時候開戰。有心算無心,可以起到突然襲擊的效果,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其二,我們的部隊就囤積在平津周圍,不需要任何調動,就可以投入到戰鬥,準備時間大大縮短,第三,關東軍大部分兵力現在都集中在長春周圍,錦州雖然有日軍第八師團,但遼中腹地空虛,我們可採取迂迴包抄的戰略,切斷錦州與熱河以及奉天之敵的聯繫,收復錦州、大凌河一線,繼而收復熱河,這是第一步……」于孝侯顯然是有準備的,不然他不會在會議上第一個提出主戰的言論!
「肅靜,肅靜!」
這其中還有一些消極抗戰的將領,比如新編第四軍團的萬福麟部,早已被日軍嚇破膽子了,這樣的部隊要是再對上日軍,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奇迹!
「根據華北抗日局勢的要求,軍事委員會決定將華北各省區部隊進行一次整編,去蕪存菁,完善組織力量,與日軍展開持久的對抗!」何敬之繼續說道。
老蔣,嚴格來說,他只一個悲劇的幸運人物!
「果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日本人想得挺美,我們若是答應跟他們直接談判,那還請求國聯仲裁做什麼,這麼做豈不是毫無信義可言?」
「對,不能直接跟日本人談判,要打就打,日本人也不是三頭六臂,咱們雖然力不如人,可也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老蔣正愁找不到機會削弱東北軍的實力呢,好嘛,機會來了,還以大義的名和_圖_書義,讓你沒辦法找理由反駁。
任何阻擋歷史向前發展的人,必將被歷史的車輪碾成碎片,這是毫無疑問的。
老蔣眼皮子一挑,自己正在為「剿匪」調撥糧食和彈藥,還在跟英國人談借款,哪來的錢糧支持你們?
這個計劃,單靠哪一支部隊是完成不了的,按照他的計劃,東北軍至少要出動半數以上的兵力,還要需要其他部隊協同作戰,至少需要動用二十萬的兵力才能做到。
其實在這之前,國民政府對華北的地方實力派進行過一次整編,晉綏軍縮編為四個步兵軍、一個正太護路軍、三個獨立旅、三個騎兵旅、十一個炮兵團。
日軍在熱河、錦州、大凌河以及要衝駐軍不算多,算上偽軍和警察,也就四五萬人,日軍大概有一半兒左右。
「委員長,屬下認為,日本關東軍在遼北遭遇重創,丟失通遼和鄭家屯兩座重鎮,眼下進入寒冬季節,日軍不適我國北方嚴寒氣候,正是進軍收復東三省的大好時機!」于孝侯道。
錦州城不是那麼好打的,日軍佔領錦州后,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還有飛機場和坦克裝甲車助陣,雖然東北軍武器裝備不差,但幾次戰損下來,已經不復當年了!
如果被外人認定為「朝三暮四」,沒有主見,那對他個人的威望而言,將是毀滅性的。
張漢卿不就是前車之鑒,誰還想成為張漢卿第二呢?
「這個談判是僅僅是熱河問題,還是包括東三省問題?」商震尖銳地指出並反問道。
「這個……」張群眼眸悄然瞄了一下老蔣,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榆關事件是一起孤立事件,日本方面希望與我們單獨接觸談判!」張群突然開口道。
群情激動,唇亡齒寒,日本人再怎麼說也是外敵,兄弟之間怎麼斗都行,就是不能便宜了外人。
「孝侯這個計劃是費了一番心思的,但是,我軍現在缺衣少糧,而且彈藥不足,沒有重型火炮,要想打攻堅戰,那就
https://www•hetubook.com•com得拿人命往裡填,這樣做豈不是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萬福麟道。
戰敗了,就沒有地位,任人宰割,東北軍敗了,就必須得認,不認不行!
不過要考慮的是,人家是一個打倆,自己是二打一,還打成這樣,這也足以說明中日之間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
「若是現在與日人開戰,諸位覺得有幾分把握?」老蔣問道。
一旦激起日人不顧一切的反擊,華北將會是一團糟糕!
「這怎麼是開玩笑呢?這是抗日,是國戰,既然作為軍人,那就有戰死沙場的覺悟!」
「孤立事件。如果不是蓄意挑起,華北日軍與關東軍裡應外合,我軍又怎麼會丟失榆關?」
「是的,按照東北軍目前的兵力,五個軍的番號足夠了!」何敬之道。
「對,日本人分明想逼迫我們就範,一旦我們答應直接談判,那國聯的仲裁就失去意義,日本必然會提出諸多無禮的要求,到時候我們再請求國聯仲裁,恐怕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至於東北軍,編製較為混亂,關外的部隊基本上不存在了,有的投敵,有的則被打散被東抗吸收,基本上成建制的東北軍不存在了。
然後孫殿英的第四十軍。
歷史選擇了他,但歷史也拋棄了他。
不過大家都是老油條了,東北軍一年內接連戰敗,丟失東北和熱河,如果還畏縮不前,連求戰的意識都沒有,那可真成了二三流勢力了。
「敬之兄,此言差矣,這場戰爭一開始可不是我們主動挑起的,是日本人挑起來的,現在他們還佔著我們的榆關呢!」于孝侯氣憤不已地說道。
沒有人喜歡一個「善變」的上司,那作為下屬將會無所適從。
「張群,有什麼儘管說出來!」老蔣沉聲道,「今天我們關起門來,就是討論這些問題的。」
不得不說,選擇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對一個男人來說,除非他想一輩子庸碌無為,否則他必須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孝侯,https://www.hetubook.com.com抗擊日寇,這是我們軍人的責任,責無旁貸,但我們眼下還沒有到跟日本決戰之機,國聯還未放棄調停的努力,為了大局,必要的犧牲是必須的!」老蔣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們可以以第一階段為目標,這樣我們的糧食和彈藥供應勉強可以足夠了,在這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請中央從南方調撥糧食和彈藥,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于孝侯道。
但老蔣也並非沒有一點兒戰略眼光,至少他是知道的,中日之間必有一戰,也開始了積極備戰,這一點也是不容否認的,如果國府什麼都不做,那抗日戰爭最終的結局就真不好說了!
老蔣做的都沒錯,站在他的角度和國民黨的角度上,他無疑算是一個英明的領袖,但他錯就錯在,他只是代表了一小撮人的利益,而且還逆了歷史潮流!
「孝侯這個主動出擊的方案,你們大家怎麼看?」老蔣不動聲色,對於華北這些將領們,除了那位年輕的陸司令之外,他都是洞若觀火!
要打,沒有一個嘴上認慫的,可實際行動來說,那可就不好說了。
這一次軍事會議,雖然主要目標是商討華北對日的方針策略,實際上還是東北軍的問題,重點是如何處置東北軍以及穩住華北的局勢。
但是原三十一軍商震(歷史上是三十二軍,不過三十二軍番號給了東抗,現在改為三十一,讀者莫挑刺)分出去了,晉綏軍總兵力還保持在十萬人左右。
「日方提出條件,若我們答應直接談判,可同意先從榆關撤軍,雙方指派警察進駐,維持秩序!」張群道,這是他到北平后,多方走動,斡旋取得的最大的成果。
但老蔣一心一意想要消滅自己的心腹大患「共產黨」,事實證明,這也是正確的。
「日本不過彈丸小國,雖明治維新以來,取得一些成就,就妄想凌駕與我泱泱大國之上,這不過是疥癬之疾,而共產黨才是心腹大患。日人之所以欺負我們,那是因為我們還沒和-圖-書有完成國家統一,精力都用在內耗上了,若能迅速統一國家,日人還膽敢如此欺負我們否?」老蔣站起來,激昂地說道。
眾將領皆神情一凜,老蔣插手華北軍務這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人家拿著中央的大義壓下來,又用抗日的名義,讓你不得不就範,否則,這道義和輿論的譴責就能把你給逼得滾下台!
領袖是不會輕易發表意見的,一旦發表了,就不能隨意更改,否則對其威信會是個極大的打擊。
這態度很明顯了,不支持于孝侯的冒險軍事行動,不管是因為他的私心,還是當下的局勢,以及華北地區紛亂的情況,都不適宜採取貿然的軍事行動。
現在日人主動進攻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這一次挑起熱河戰役,日人雖然佔領榆關和熱河大部分地區,可洮南、通遼和鄭家屯等軍事要衝也被東抗收復,損失也大致相當,可以說雙方打了一個半斤對八兩!
「軍事委員會擬定了一個整編方案,孝侯,壽山,你們看一看,如果沒有意見的話,就照上面的這個方案進行整編!」老蔣一揮手,機要秘書王世和拿出一個文件夾,遞了上來!
「成王敗寇」,這個詞兒不僅僅可以用在敵對位置上,用在自己人身上也是可以的。
張漢卿不願意出席會議,估計是難以接受這樣的屈辱吧,會議的氣氛一下子壓抑了下來!
如此一來,于孝侯積極求戰也不難理解了!
于孝侯眼中閃過一絲黯然,他其實也知道,自己的提議被採納的可能性極低,但他還是想放手搏一下,看能不能有這樣一個機會。
關內的東北軍是這一次整編的重點,對日作戰的主要作戰部隊就是東北軍,老蔣這一次親自北上,其目的也是衝著東北軍來的!
雖然說老蔣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被人詬病,但在國民黨中還是得到一定認同的,當然也有相當一定的反對派了!
再說了,錢糧都給了你們這地方實力派,他的嫡系吃什麼,喝什麼,等你們實力壯大了,再反過來威脅自己m.hetubook.com.com,真覺得我有那麼傻嗎?
「孝侯兄,日軍主動休戰,我們若挑起戰端,國際上會怎麼看我們?」何敬之硬著頭皮問了一句。
軍心不凝,士氣低落,這可是東北軍現在最大的問題了!
山東韓復渠的第三路軍,五師一旅,全軍計四十個團,共計六萬餘人。
「按照軍事委員會的部署,我軍在華北將採取守勢,集中力量在長城沿線布防,我們的目的是不讓日人越過長城,堅持三到五年時間,甚至更長,為中央備戰做準備!」何敬之起身說道。
眾人皆大吃一驚,于孝侯不是在痴人說夢吧,東北軍多少家底兒,在坐的多少都有些數,這個時候主動進攻,關東軍又不是遭遇毀滅性的打擊,恐怕還正中下懷呢!
陸山目光閃爍,于孝侯的計劃確實有幾分可行性,但他的計劃太過理想化了,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計劃是不錯,誰來擔任總指揮,後勤物資供應又從何而來,總不能讓士兵餓著肚子,穿著單衣上戰場吧,打到一半兒,沒彈藥了,這不太可笑了!」
「軍事委員會要將東北軍縮編為四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于孝侯打開文件夾,驚訝地叫了出來!
「孝侯,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出來嘛!」老蔣溫和地一抬頭問道。
東北軍接連遭受損失,但就兵力而言,那還是晉綏軍的兩倍,編製卻跟晉綏軍一樣,這讓于孝侯心裏難以接受。
「日方希望直接跟我們就東北以及熱河問題磋商和談判!」張群心虛地微微低頭道。
西北軍宋哲元整編為第二十九路軍,后改為第二十九軍。
當然,于孝侯心裏是不是真想跟日本人干一仗,那就難說了,也許張漢卿下野了,東北軍或許真得有所轉變才是。
于孝侯的戰略並不算冒進,相反還有一點穩紮穩打的味道,但是,他想要吃掉的是日軍第八師團和混成第十四旅團,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晉綏軍也是五個軍的番號,但他們還有三個騎兵旅和三個獨立旅以及十一個炮兵團,總兵力十萬人左右!

